基于SCI的整合替代医学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策略及中国的贡献研究
2015-03-24丁佐奇
■丁佐奇
中国药科大学《中国天然药物》编辑部,南京童家巷24号 210009
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医学界率先提出了“整合替代医学”的概念,希望能在现代主流医学体系中,整合传统医学的精髓,以突破医学发展的瓶颈,达到有效防治各种慢性病的目的。2003年,我国台湾地区成立了亚洲最具规模的整合医学研究中心。时至今日,整合医学的理念已风靡西方医学界,哈佛、耶鲁、约翰·霍普金斯、剑桥、牛津等世界顶级的医学院校先后成立整合医学中心和相关临床研究机构。由此可见,整合替代医学具有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1]。
我国医学界逐渐认识到整合替代医学是医学发展的新阶段,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先后从举办整合替代医学学术会议、成立整合医学学术组织、编撰整合医学专业杂志、丛书、专著,成立整合医学研究所等多方面入手,加大我国医学界对整合替代医学的认同,促进整合替代医学在我国的发展。事实上,根据InCites数据库显示,我国大陆地区2010—2014年在该学科领域发表SCI论文4564篇,位于全球第一位,学科影响力0.89,接近全球平均水平,说明我国近年来在该学科领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近年来,有学者研究了儿科医学、眼科学等学科领域SCI期刊的文献计量学指标[2-3],尚未见对整合替代医学领域SCI期刊的相关报道。鉴于该学科近两年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中国发展迅猛,且我国在该学科的3种SCI期刊在国际同学科期刊排名有待提升,本文拟比较整合替代医学领域24种SCI期刊的文献计量学指标,分析高被引论文的学术特征,并研究中国论文对该学科领域的贡献,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该学科领域期刊的国际化发展进程。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4年整合替代医学领域的24种SCI期刊。
(1)影响因子(IF)和特征因子的获取。利用2015年发布的2014年版JCR查询24种期刊的出版国别、2014年IF和特征因子。
(2)文献计量学指标的获取。登陆 Web of Science,以各期刊的ISSN号编制高级检索式(IS= XXXX-XXXX AND PY=2013-2014),通过文献精炼和创建引文报告,检索各期刊2013和2014年两年的总发文量、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H指数等指标;研究各刊发文数量居第一位的国家,通过国家/地区精炼和创建引文报告研究中国(含台湾地区)发文的篇均被引频次。用SPSS软件分析期刊发文量和H指数的相关性。
(3)高被引论文的获取。研究整合替代医学领域2013—2014年被引频次最高的Top100篇高被引文章的学术特征。
查询日期为2015年8月中旬。
2 结果与分析
2.1 整合替代医学SCI期刊出版国家、影响因子和特征因子
2014年整合替代医学领域的24种SCI期刊中,美国主办的最多,为9种,其次是英国7种,德国和我国均为3种,爱尔兰和尼日利亚各主办1种。我国主办的3种期刊分别位于24种期刊中的第14、16和22位,均低于该学科期刊的影响因子中值1.361,但有两种期刊影响因子超过1,已经接近中值。
特征因子分值(Eigenfactor Score)[4-5]的计算基于过去5年中期刊发表的论文在JCR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情况,期刊越多地被高影响力的期刊所引用则其分值也越高,且扣除了期刊的自引,目前主要被用来对期刊的影响力进行评价,主要反映期刊是否较多的被各学科的权威期刊所引用。我国3种期刊的特征因子分别位于24种期刊中的第11、12和16位,说明这些期刊的影响力在学科内达到中等水平,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表1 整合替代医学SCI期刊的出版国家、影响因子和特征因子
2.2 整合替代医学SCI期刊2013—2014年发表论文的文献计量指标
由于Alternative Medicine Review已经停刊,故研究其他23种期刊2013—2014年发表论文的文献计量指标。
23种期刊中有2种期刊载文量较高,尤以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最高,该刊2010年之前的年发文量均保持在100篇之内,2011年跃增至549篇,2012年882篇,2013年1335篇,2014年740篇,而H指数并没有大幅度提高,且该刊的影响因子从2011年的4.774降到2014年的1.880,说明该刊在大幅扩张的同时没有做到对录用标准和稿件质量的严格要求。23种期刊中有4种期刊载文量较低,两年发文量低于100篇。实际上期刊保持一定的载文量是必要的,一定的载文量才能带来一定的信息量和关注度,本研究发现发文量低的期刊H指数也相应较低。对期刊的发文量和H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图1),发现两者呈显著相关性(R=0.8501,P<0.001),可见在一定范围内发文量的提高能够提升期刊的H指数。
23种期刊中有12种期刊发文第一的国家为中国,包含发文量居前的两种期刊;21种有中国论文的期刊中有12种期刊的中国论文篇均被引频次高于期刊本身的篇均被引频次,包含影响因子居前的3种期刊。说明中国在整合替代医学领域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
图1 期刊发文量和H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2.3 整合替代医学领域高被引论文的学术特征分析
对整合替代医学领域2013—2014年被引频次最高的Top100篇高被引论文进行分析,发现中国的论文占了近一半,高被引发文机构中,中国的机构占到多数,说明整合替代医学学科是我国的优势学科;高 被 引 发 文 期 刊 中,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居第一位,这和该刊发文数量大相符,Phytomedicine发文基数不大,高被引论文比例较高,Evidence 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高被引论文比例较低。尽管Top100篇高被引论文中,中国论文有43篇,但仅有4篇发表在中国的两种期刊上。
对Top100高被引论文关键词的词频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体外实验(in-vitro)(17次)、传统药(traditional,Chinese,folk medicine)(14次)、细胞凋亡(apoptosis)(12次)、药用植物及植物(medicinal plants)(10次)、抗氧化活性(antioxidant activity)(9次)、细胞因子nf-kappa-b(9次)、细胞毒性(毒性)(Cytotoxicity(toxicity))(8 次)、炎 症(inflammation)(7次)、大鼠(rats)(7次)、提取物(extracts)(7次)、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6次)、代谢(metabolism)(5次)、机制(mechanisms)(5次)、激活(activation)(5次)、抗微生物活性(antimicrobial activity)(4次)、小鼠(mice)(4次)、损伤(injury)(4次)、抑制(inhibition)(4次)、表达(expression)(4次)、民族植物学(ethnobotany)(4次)、疾病(disease)(4次)、细胞(cells)(4次)等词出现频率较高。从关键词分析可看出,一方面整合替代医学领域的研究水平大多停留在一般活性筛选与评价方面,且药效评价大多局限于抗氧化、抗炎和细胞毒,这些药效活性评价大多缺乏特异性,对于从天然药物和传统中药中发现新药的意义不大;另一方面,也说明替代整合替代医学类文章的关键词选取较为空泛,不能体现学术论文的真正关键点。
表2 整合替代医学SCI期刊2013—2014年发表论文的文献计量指标
表3 整合替代医学领域Top100高被引论文的高发文国家、机构、期刊分析(TOP10)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发现,整合替代医学领域大部分SCI期刊的第一发文国家为中国,且中国论文篇均被引频次高于期刊本身的篇均被引频次,可见整合替代医学领域是我国的优势学科领域。我国该领域内3种SCI期刊的特征因子和近两年的篇均被引频次较优,说明有一定的发展潜力。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s2012年IF首次超过1,2013年IF达1.401,2014年由于载文量增加IF略有降低,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被SCI收录后第一个年份IF即2014年IF为1.114,这两种期刊均位于Q3区,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的IF从2011年的0.296稳步上升至2014年的0.716。可以说,我国整合替代医学领域SCI期刊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我国3种期刊中有2种的中国论文篇均被引频次低于期刊本身的篇均被引频次,此外,高被引Top100文章中,有43篇为中国论文,但只有4篇发表在我国的期刊上。
由于SCI影响因子的导向效应,国内期刊难以吸引优质稿源。如何争取留住我国的优质稿源应是编辑部组稿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议国内期刊可参照Cell Research的成功经验,在致力于提升论文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期刊的影响因子。首先,国内期刊要使载文量分布在合理的范围,以提高期刊在学科中的影响[6]。本研究中发现个别期刊由于大幅增加载文量,导致影响因子显著下降;但两年的载文量在100篇以内也是不可取的,信息量太少会影响期刊信息的传播和扩散,期刊H指数也不易提升,当然,H指数作为表征论文质量和论文数量的双重指标,在提高发文量的同时必须注重提升论文的质量。其次,要重视高被引论文的约稿、组稿工作。有一定比例的高被引论文,是高影响力期刊的特征之一[7],但中国作者的高被引论文几乎都发表在国外知名期刊上[8],和本研究结果一致。还有研究显示,论文作者所在机构是影响论文影响力的重要特征之一[9],本研究也发现,高被引发文机构主要是国内外一些知名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编辑部要加强对这些机构的组稿工作,像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2013年向清华大学李梢教授约组的“网络药理学”综述[10],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至2015年8月已经被引40余次,该刊编辑部还积极通过国际副主编组约国际高水平综述和研究论文。再次,期刊还要明确稿件录用标准,数字时代下同行评议和学术质量还是为王[11],编辑初审退稿标准统一,杜绝人情稿。需要指出的是,国际上高水平期刊一般都有对关键词的要求,整合替代医学期刊应当在《投稿须知》中明确关键词的选取要求,类似于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medicinal plants,cells等属于无意义关键词应剔除在外。
4 小结
综上,整合替代医学是我国的优势学科领域,我国在该学科国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水平较高,高被引文章比例大,但国内整合医学期刊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以留住优秀稿源。
[1] 郭晓钟,王兴鹏,张永国.我国整合医学发展之路[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4,29(23):28.
[2] 赵金燕.2009~2011年JCR收录儿科医学类期刊及其文献计量学指标的变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5):898 -902.
[3] 方红玲.2010年SCIE收录眼科学期刊及其文献计量学指标统计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5):771-775.
[4] 任胜利.特征因子(Eigenfactor):基于引证网络分析期刊和论文的重要性[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3):415-418.
[5] 刘东信,朱崇业.英文版科技期刊审稿和组稿专家的遴选——基于SCI数据库高特征因子(Eigenfactor)期刊的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3):369-372.
[6] 黄明睿.载文量对科技期刊影响力评价的影响[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7):749-757.
[7] 马瑞敏.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研究——基于历时视角的新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1):1397-1403.
[8] 罗东,黄春晓,周海燕,等.学术期刊国际化发展的思考与探索——以《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3):223-228.
[9] 李晓红.2002~2012年我国化学类高被引论文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69-73.
[10] 丁佐奇,王明华.基于ESI的植物动物学研究领域热点论文分析及对编辑组稿的启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1):1384-1390.
[11] David N,Anthony W,Ham id R J,et al.Peer review:still king in the digital age[J].Learned Publishing,2015,28(1): 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