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艺学

2015-01-30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15年23期
关键词:生物碱

杜文,谭新良,易建华,等

领跑者5000论文

园艺学

用烟叶化学成分进行烟叶质量评价

杜文,谭新良,易建华,等

研究了以烟叶化学成分为基础,利用评价曲线对烟叶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选取对烟叶质量有重要影响而相对独立的化学指标还原糖、总碱、氯和钾对批次烟叶进行多次取样检测,统计检测结果的平均值和变异值,根据平均值评价批次烟叶化学成分的合理性,根据变异值评价批次烟叶质量的一致性。评价时按烟叶实际可用性设计了评价得分曲线,构造相应的评价函数来计算评价得分。用此方法对17个批次烟叶进行了质量评价,计算了量化的烟叶质量一致性和化学成分合理性的评价得分,结果符合烟草加工企业对烟叶原料可用性评价的要求。该方法基础数据易得,评价结果贴合实际,是一种简便实用的烟叶质量评价方法。

烟叶;质量评价;化学成分;评价曲线

来源出版物:中国烟草学报, 2007, 13(3): 25-31入选年份:2012

不同产地白肋烟中性香气成分及生物碱组成和含量分析

史宏志,刘国顺,谢子发,等

摘要:采用气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和气相色谱仪对我国四川、湖北、重庆、云南白肋烟及美国白肋烟中性香气成分、类胡萝卜素及生物碱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巨豆三烯酮、香叶基丙酮等重要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在美国白肋烟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国内烟叶,β-大马酮、β-紫罗兰酮、β-二氢紫罗兰酮和氧化异佛尔酮等香气成分含量与国内主产区白肋烟差别不大。西柏三烯二醇主要降解产物茄酮含量国内烟叶一般高于美国烟叶。云南烟叶与其它产地烟叶相比,大多重要的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较低,但叶黄素、β-胡萝卜素含量以及巨豆三烯酮形成过程的中间产物3-氧化-A-紫罗兰醇的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产区烟叶。美国烟叶中苯乙醛、苯甲醛含量低于国内烟叶;云南烟叶中糠醛含量明显高于其它产区,其它成分含量各产区比较接近。我国湖北和云南白肋烟烟碱含量高于美国白肋烟,而四川和重庆白肋烟烟碱含量显著低于美国烟叶。我国白肋烟产区除云南外均存在烟碱向降烟碱转化问题,其中四川烟叶烟碱转化率高达62.4%,对其品种进行改良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白肋烟;香气物质;生物碱;类胡萝卜素

来源出版物:中国烟草学报, 2008, 14(4): 23-27入选年份:2012

打顶前后烤烟叶片蛋白质表达差异的研究

杨惠娟

摘要:目的:烤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生产上通过打顶可及时地将烟株的生长中心调整到打顶后保留下的烟草叶片生长发育上来,进而获得理想的烟叶产量和优质的烟叶。对打顶前后叶片中蛋白质的表达差异研究可以更好的了解叶片在顶端去除前后的生理变化,深入了解打顶前后叶片生长状态的差异。

方法:蛋白样品的提取使用植物蛋白微量提取试剂盒(Tiands,Inc,China)。利用蛋白质双向电泳的方法对蛋白质样品进行分离和差异蛋白点的鉴定。等电聚焦系统为IPGphor(Amersham Bioscience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系统为Ettan DALT six electrophoresis unit(Amersham Biosciences)。蛋白表达图谱用ImageMaster 2D Platinum 6.5。软件进行分析。蛋白质表达比值Ratio(打顶后/打顶前)大于1.50,低于0.67的蛋白质点作为差异点。差异表达蛋白点经胰酶胶内酶解,通过4800 MALDI-TOF/TOF(Applied Biosystems,Foster City,CA,USA)及运用GPS Explorer TM software Version 3.6(Applied Biosystems,Foster City,CA,USA)在MASCOT搜素引擎(Version 2.2;Matrix Science,London,UK)中进行蛋白和肽段鉴定。查询参数如下:NCBInr数据库,绿色植物种属,胰蛋白酶消化,MS(一级质谱)和MS/MS(二级质谱)最大容许误差范围为100 ppm,肽片段分子量最大容许误差范围为±0.8 Da。选取蛋白和MS/MS质谱查询中置信区间 > 95%的结果为蛋白鉴定信息。

结果:经过质谱鉴定和信息学分析,成功鉴定出9个打顶前后在叶片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4个蛋白在打顶后叶片中高表达,其中与光合作用相关的蛋白有3个,为Atfkbp13,叶绿体放氧复合蛋白(chloroplast oxygen evolving complex)和叶绿体光系统Ⅱ中放氧复合体的外周蛋白(PsbP)。这三种光合作用相关的蛋白在打顶后叶片中大量表达,表明打顶措施可能促进了叶片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增强又可以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从而促进叶片的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有利于烟叶质量的形成。另一个在打顶后叶片中高表达的蛋白为β-1,3-葡聚糖酶前体酶,是重要的水解酶,在植物抗病性上起到重要作用。该前体酶在打顶后的叶片中表达量升高,表明打顶措施促进了叶片抗性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可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打顶后叶片中低表达的蛋白有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SHM1,SHM2,乙醇酸氧化酶(glycolate oxidase),叶绿体核糖体蛋白L1(chloroplast ribosomal protein L1),60S核糖体蛋白(60S ribosomal protein)。其中SHM1,SHM2和乙醇酸氧化酶与光呼吸作用密切相关。叶绿体核糖体蛋白L1,60S核糖体蛋白是与植物发育密切相关的蛋白。结果表明相对于打顶前旺长期叶片而言,打顶后叶片已处于烤烟生长的生殖生长时期,在叶片发育、蛋白质合成等方面功能可能会由于相关蛋白表达的减少而有所减弱。

结论:打顶后烤烟叶片中与光合作用、植物抗性相关的蛋白大量表达,而与植物光呼吸相关蛋白表达则有所减弱。这些相关蛋白的差异表达可能在蛋白表达水平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增强叶片的抗性;同时降低光呼吸作用,进而降低能量的消耗,从而可能增加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来源出版物:中国烟草学报, 2012, 18(5): 73-78入选年份:2012

缺镁、铁、硼胁迫对4个柑橘砧木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韩佳

摘要:中国柑橘产区大多分布在土壤质地条件较差的山地,养分淋失严重或因土壤酸碱度不适而呈现养分难以吸收的状态。在众多的缺素症中,又以缺Mg、Fe、B最为普遍和突出。已有研究表明,不同砧木对不同养分在吸收、运转和利用的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可以通过改换或靠接不同砧木来改善树体营养状况。因此,研究柑橘主要砧木在缺素条件下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生长差异对生产具有较直接的指导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以枳、香橙、红橘、崇义野橘4种柑橘砧木为材料,通过水培方式分别研究了缺镁、铁、硼处理4—5个月对它们的植株和根系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缺镁处理下,各砧木植株中下部叶片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绿,叶脉两侧生不规则水渍状黄斑,并向叶缘处扩展,砧木的株高等也受到了显著影响,其中红橘在株高、叶片数、叶绿素含量、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及镁吸收速率等变化中表现出较强的抗缺镁特性,崇义野橘次之,枳、香橙较差;缺铁处理下,柑橘砧木植株顶部叶片叶肉失绿至黄白色、叶脉呈明显绿色网纹状,各砧木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只有对照的20%~30%,另外香橙在株高、叶片数、植株干样质量、总根体积、总根表面积和铁吸收速率等变化中表现出较强的抗缺铁特性,红橘次之,枳、崇义野橘较差;缺硼处理下,柑橘砧木出现叶片黄化并且扭曲皱缩,叶脉变黄,继而主、侧脉肿大木栓化,最后爆裂,从形态变化来看,红橘的总根数、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及硼吸收速率的变化中表现出较强的抗缺硼能力,而崇义野橘的地上部较耐缺硼,香橙、枳则表现出不耐缺硼。综合来看,4种柑橘砧木的抗缺镁和硼能力强弱依次为红橘 > 崇义野橘 > 香橙 > 枳壳;抗缺铁能力强弱依次为香橙 > 红橘 > 枳壳 > 崇义野橘,这与生产上的表现大体一致。

来源出版物:园艺学报, 2012, 39(11): 2105-2112入选年份:2012

海棠二价融合表达载体MhT2AC的构建及转化烟草耐盐性

张计育,王三红,乔玉山,等

摘要:利用口蹄疫病毒2A序列将湖北海棠MhTGA2转录因子和几丁质酶基因(Mhchit1)两个抗病相关基因融合在同一个开放阅读框下,构建二价融合植物双元表达载体,命名为MhT2AC。将该载体转化烟草,获得了8个转基因株系,MhTGA2基因和Mhchit1基因在烟草中共表达,并且转基因株系中NtSOD、NtAPX和NtPPO等抗逆基因的表达量均加强;转基因烟草T1代植株抗盐性增强。

关键词:湖北海棠;二价融合表达载体;MhTGA2转录因子;几丁质酶基因;耐盐性

来源出版物:园艺学报, 2012, 39(1): 1-12入选年份:2012

梨不同品种果实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田长平

摘要:目的:香气成分是构成果品鲜食和加工品质的主要因素,对果实品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鸭梨(P.bretschneideri‘Yali’)和黄金梨(P.pyrifolia‘Whangkeumbae’)等6个品种商熟期果实香气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旨在为梨品质性状评价以及梨香味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顶空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不同梨品种果实香气成分,可分为以下4个步骤:1)采集商品成熟期(以各品种应具有的果实硬度为评价指标)的果实,采用四分法去除果核,放入榨汁机压榨,取8 mL新榨梨匀浆置于样品瓶内,加入2.5g NaCI(为使香气成分充分被萃取),在样品瓶底部加入10 μL内标物3-壬酮,用聚四氟乙烯丁基合成橡胶隔片密封。2)采用PerkinElmer TurboMatrix 40 Trap顶空自动进样器萃取果实香气成分,其萃取条件为:样品加热温度40℃,保持30 min,然后给瓶加压103.425 kPa,捕集阱保持5 min。3)采用Shimadzu GCMS-QP2010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离果实香气成分,其分离条件为:色谱柱Restek Rtx-1(30 m×0.25 mm×0.25 μm),进样口温度200℃,色谱柱初始温度40℃保持2 min,以4℃/min升至130℃保持1 min,然后以7℃/min升至230℃保持4 min。质谱载气为氦气,流量1.03 mL/min,电离方式EI(Electron Impact Ionisation),电子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00℃,扫描质量范围为45~450 amu。4)采用Xcalibur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定性分析是将未知化合物质谱图经计算机检索同时与NIST library和Wiley library两个质谱库相匹配,并结合人工图谱解析及资料分析确定香气成分。定量分析是以3-壬酮为内标物,采用选择离子检测方式确定各香气成分质量分数。

结果:鸭梨(P.bretschneideri‘Yali’)、雪花梨(P.bretschneideri‘Xuehuali’)、茌梨(P.bretschneideri‘Chili’)、黄金梨(P.pyrifolia‘Whangkeumbae’)、圆黄梨(P.pyrifolia‘Wonhwang’)和晚秀梨(P.pyrifolia‘Mansubae’)共检测出33种主要香气成分(质量分数大于0.1 μg·g-1),主要包括醇类、醛类、酯类、酮类、烯烃类以及杂环类等物质,其中醛类13种、酯类9种、醇类6种、烯烃类3种、酮类1 种、杂环类1 种。醛类是6个梨品种果实中最主要的香气类别,己醛为6个参试梨品种共有的质量分数均为最高的香气成分,其中3个白梨品种己醛质量分数明显高于3个砂梨品种。3个白梨品种主要香气成分种类数、香气总量、醛类物质质量分数及其在香气总量中的比例明显高于3个砂梨品种,例如鸭梨主要香气成分种类数为20 种,香气总量为22.148 μg·g-1,醛类质量分数为20.503 μg·g-1;而黄金梨主要香气成分种类数为9 种,香气总量为3.358 μg·g-1,醛类质量分数为1.721 μg·g-1。己醛、1-己醇及乙酸己酯是6个梨品种共有的特征香气成分,6个梨品种特征香气成分及其香气值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3个白梨品种己醛和乙酸己酯的香气值均明显高于3个砂梨品种。癸醛是圆黄梨的特征香气成分,其香气值为4.5,但在参试的其他品种中检测不到或者香气值小于1。

结论:参试的6个梨品种果实商熟期时,醛类物质质量分数最高,其次为醇类和酯类物质,其中己醛为6个品种质量分数均为最高的香气成分,品种间主要香气成分种类数及其质量分数、主要香气类别质量分数与香气总量均存在一定差异。商熟期果实的特征香味物质已基本合成,己醛、1-己醇及乙酸己酯是6个品种共有的特征香气成分。因此,在梨新品种品质评价和选育中,应着重强调商熟期的香气组成及其质量分数,优先选择己醛、1-己醇及乙酸己酯等特征香气成分多的品种或株系。

来源出版物:果树学报, 2009, 26(3): 294-299入选年份:2013

葡萄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反应体系的优化

张君玉,郭大龙,龚莹,等

摘要:SCoT标记是一种新型目的基因分子标记方法,采用L16(45)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2种方法优化了葡萄SCoT-PC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正交试验中关键影响因子为dNTPs浓度,单因素试验中为dNTPs和Mg2+浓度。综合2种方法,优化的葡萄SCoT-PCR反应体系为:Mg2+2.0 mmol·L-1、dNTPs 0.3 mmol·L-1、Taq酶1.0 U、引物0.3 μmol·L-1、DNA模板30 ng,总体积20 μL。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件1 min,54℃退火1 min,72℃复性2 min,34个循环;最后72℃延伸8 min。该反应体系在20个葡萄品种的验证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该反应体系的建立为葡萄种质遗传多样性评价、基因组分析、指纹图谱构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葡萄;SCoT;正交设计;单因素试验;体系优化

来源出版物:果树学报, 2011, 28(2): 209-214入选年份:2013

不同肥料种类对黄金梨果实内在品质及风味的影响

刘松忠,刘军,张强,等

摘要:应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肥料类型对黄金梨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不同种类糖、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叶片喷施氨基酸肥和腐熟动物废弃料处理当年和第2年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显著高于单一施用堆肥(对照);不同类型肥料施用后,显著提高了当年果实总糖、果糖含量,堆肥 + 叶片喷施氨基酸肥和腐熟动物废弃料处理还能提高第2年的果实总糖含量、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不同类型肥料施用后,降低了处理当年和第2年果实总酸、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含量,提高了果实风味指数。综合分析,不同肥料种类均可提高黄金梨果实糖含量,降低有机酸含量,提升果实风味,改善果实品质,以堆肥+叶片喷施氨基酸肥或腐熟动物废弃料施用效果最好,且一次施用具有持续2a以上的作用效果。

关键词:黄金梨;肥料;糖;有机酸;风味

来源出版物:果树学报, 2012, 29(1): 6-10入选年份:2013

基于早实核桃不同品种叶片组织结构的抗寒性划分

刘杜玲,张博勇,彭少兵,等

摘要:为研究早实核桃品种的抗寒性,以14个早实核桃品种为试材,采用印迹法和石蜡制片技术观测了10项叶片组织结构指标,应用变异系数、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叶片组织结构指标进行了筛选,采用隶属函数对各品种的抗寒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叶片厚度、气孔密度和栅/海比是影响抗寒性的主要叶片组织结构指标:14个品种抗寒性强弱排序为:西林2号>契可>温185>强特勒>维纳>鲁光>吐来尔>辽核3号>辽核4号>西扶2号>中林5号>辽核1号>香玲>西林3号。抗寒性类型划分为5类:西林2号为高抗寒类型;契可和温185为抗寒类型:强特勒、维纳、鲁光、吐来尔、辽核3号和辽核4号为中抗寒类型;西扶2号、中林5号和辽核1号为低抗寒类型:香玲和西林3号为不抗寒类型。

关键词:早实核桃;叶片组织结构;抗寒性;综合评价

来源出版物:果树学报, 2012, 29(2): 205-211入选年份:2013

两个早熟苹果品种不同成熟阶段果实香气成分的变化

王海波,陈学森,张春雨,等

摘要:采用静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不同成熟阶段苹果早熟品种“泰山早霞”和“辽伏”果实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泰山早霞''果实特征香气成分为乙酸丁酯、乙酸-2-甲基-1-丁酯、乙酸己酯、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丁酸丙酯、2-甲基丁酸丁酯和己酸乙酯等8种,“辽伏”果实特征香气成分为己醛、(E)-2-己烯醛、乙酸己酯、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和己酸乙酯等6种;两品种香气成分分别以酯类和醇类为主;“'泰山早霞”含量最高的酯类为乙酸酯,“辽伏”为丁酸酯;两品种的醇类与酯类含量随果实的成熟显著升高,但“泰山早霞”酯类含量在花后45 D即显著高于同期的其它成分,并高于“辽伏”的酯类含量,表明“泰山早霞”酯类合成启动较早,“辽伏”与“泰山早霞”醇类增加较快的时期分别为花后45~60 d与花后60~75 d,表明“辽伏”醇类成分的合成早于“泰山早霞”。

关键词:苹果;早熟品种;果实;成熟阶段;香气成分

来源出版物:园艺学报, 2008, 35(10): 1419-1424入选年份:2013

辣椒幼苗叶片解剖特征及光合特性对弱光的响应

眭晓蕾,毛胜利,王立浩,等

摘要:以4个弱光适应性不同的辣椒(Capsicum annuumL.)基因型(甜味型和辣味型)为试材,在人工气候室内研究了弱光(75~100 μmol·m-2·s-1)条件下幼苗叶片显微结构、叶绿体超微结构、气孔特征,以及光合特性的适应性变化。结果表明,弱光下辣椒幼苗叶片变薄,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比值增加,“伏地尖”(辣味型)和“上海圆椒”(甜味型)具有较高的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比值;叶绿体数减少,但叶绿体变大,基粒数、基粒厚度和基粒片层增加,淀粉粒增大、增多,2个辣味型材料比2个甜味型材料具有较高的叶绿体数和基粒数。辣椒(甜味型)展叶过程中下表皮气孔密度下降,而展叶14 d以后的气孔指数和单片叶气孔数变化不大。弱光下叶片气孔密度、气孔指数和单片叶气孔数减小,但气孔变大,其中''上海圆椒''气孔纵轴、横轴较正常光照下增加,''20078''则横轴显著增加;弱光环境中叶片表皮细胞变大并发生扭曲皱褶,气孔与表皮平齐或略显外突,保卫细胞角质层上可观察到明显的环状褶皱。弱光下辣椒幼苗的光饱和CO2同化速率(ASAT)、暗呼吸速率(RD)、夜间呼吸速率(RN)、光呼吸速率(RP)、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CO2补偿点(Γ)、CO2饱和点(CSP)、羧化效率(CE)以及RUBP最大再生速率下降,表观量子效率(ΦI)上升;辣味型较甜味型材料ASAT下降幅度较小,并且具有较低的LCP、LSP及其RD、RN和RP。弱光下各基因型辣椒的光合启动时间均有所延长,弱光敏感性材料表现更为明显。

关键词:辣椒;弱光;显微结构;叶绿体超微结构;气孔;光合特性

来源出版物:园艺学报, 2009, 36(2): 195-208入选年份:2013

龙眼24个品种的SCoT遗传多样性分析

陈虎,何新华,罗聪,等

摘要:利用SCoT标记对24份龙眼品种资源进行了检测。从80条引物中筛选出24条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211条带,其中181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带比率为85.8%。24个龙眼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65~0.86之间,说明SCoT标记能够揭示材料间较高的遗传多样性。UPGMA聚类分析显示,SCoT标记能将24份龙眼品种完全区分开,并分成两类。

关键词:龙眼;SCoT;遗传多样性

来源出版物:园艺学报, 2010, 37(10): 1651-1654入选年份:2013

钙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韩冰,孙锦,郭世荣,等

摘要:以黄瓜(Cucumis sativusL.)品种“津春2号”为材料,采用Hogland营养液栽培研究了Ca2+对盐(NaC1)胁迫下黄瓜幼苗体内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处理下,黄瓜幼苗体内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O2产生速率以及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均高于对照;营养液中加入Ca2+(8 mmol·L-1)后,幼苗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POD、CAT抗氧化酶活性进一步提高,而MDA含量和O2的产生速率降低:而营养液缺钙处理下幼苗体内MDA和O2产生速率进一步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较盐胁迫降低。可见外源Ca2+可通过促进盐胁迫下黄瓜幼苗植株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减缓盐胁迫对植株的伤害,从而增强对盐胁迫的适应性。

关键词:黄瓜;钙;盐胁迫;抗氧化酶

来源出版物:园艺学报, 2010, 37(12): 1937-1943入选年份:2013

核桃属种质资源的EST-SSR标记研究

齐建勋,郝艳宾,朱艳,等

摘要:用18对EST-SSR引物对核桃属(JuglansL.)中的6个黑核桃组(Sect.Rhysocayon)样品、14个核桃楸组(Sect.Cardiocaryon)样品、28个核桃组(Sect.Juglans)样品和山核桃属(Carya Nutt)中的4个长山核桃(C.illinoinensisKoch.)样品进行了PCR扩增。在18个EST-SSR位点上共获得110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扩增等位基因3~10个,平均6.1个;各位点的观察杂合度为0.057~0.574,平均为0.323;各位点PIC值在0.3723~0.8795之间,平均为0.6890.18对EST-SSR引物在长山核桃、黑核桃组、核桃楸组、铁核桃和核桃样品中,EST-SSR位点平均有效扩增率分别为87.5%、96.3%、98.8%、100%和99.8%,说明核桃EST-SSR在种、属间具有良好的通用性。聚类分析表明:在属间和核桃属内组间的聚类清晰,结果与传统分类一致。在核桃种内,参试样品可分为新疆、华北和西藏3个地理生态型,来自陕西的核桃样品与来自北京、山东、河南的样品混聚在一起,表明陕西核桃与华北核桃应属于同一地理生态型。在铁核桃种内,“金沙江铁核桃1”、“金沙江铁核桃2”与“永平铁核桃1”聚为铁核桃种。“三台”和“丽江铁核桃1”铁核桃样品,还有“丽江核桃1”与西藏核桃聚在一起,说明“丽江核桃1”应属于西藏核桃地理生态型,并且部分铁核桃与西藏核桃的亲缘关系较近。这可能是由于铁核桃与核桃混生,自然杂交使一些铁核桃后代含有了核桃基因。

关键词:核桃;EST-SSR;亲缘关系;地理生态型

来源出版物:园艺学报, 2011, 38(3): 441-448入选年份:2013

镁胁迫对‘春见’橘橙生长和矿质元素分布及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

申燕,肖家欣,杨慧,等

摘要:采用砂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镁[0、2.4、12、24(对照)和240 mg·L-1]对香橙砧'春见'橘橙幼苗的生理胁迫反应。结果表明:1)镁缺乏和镁过量胁迫均显著降低了株高、根长、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及各部位干样质量,但显著提高了相对电导率与MDA含量,且均以无镁处理的对应值变幅最大,无镁处理还显著降低了SOD与CAT活性。2)植株各器官镁含量随镁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同一处理下叶片镁含量相对高于其他部位,上部叶镁含量高于下部叶(镁过量处理除外);镁胁迫处理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各部位的锌含量,尤以2.4 mg·L-1Mg2+处理明显;除无镁处理外,各处理(含对照)的下部叶钙、硼含量均大于上部叶,镁过量处理显著降低了上部叶和下部叶的钙和硼含量。3)叶肉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显著,镁缺乏处理导致叶绿体内类囊体片层模糊,片层数明显减少,线粒体膜模糊且出现异常的黑色颗粒;镁过量处理导致叶绿体内片层消失,淀粉粒和质体小球异常增多增大,线粒体膜模糊。

关键词:柑橘;镁;胁迫;砧木;生长;矿质元素分布;超微结构

来源出版物:园艺学报, 2011, 38(5): 849-858入选年份:2013

贵州樱桃种质资源的ISSR分析

宋常美,文晓鹏,杨尔泰

摘要:以64份贵州地方樱桃(Prunus pseudocerasusL.)种质资源及栽培品种黑珍珠为试材进行ISSR分析。结果表明:用从9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的21条稳定性强、条带清晰及多态性丰富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共获得228个标记,其中多态性标记为199个,多态性比例为87.28%;采用NTSYS2.01软件计算,相似系数为0.49~0.90,表明贵州地方樱桃资源的多样性丰富;UPGMA聚类分析显示,毕节、遵义及黔南等地资源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尤其毕节地区拥有大量品质优良的资源,可作为品质育种的亲本。

关键词:樱桃;种质资源;ISSR;遗传多样性

来源出版物:园艺学报, 2011, 38(8): 1531-1538入选年份:2013

草莓9-顺式-环氧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基因FaNCED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朱海生,李永平,花秀凤,等

摘要: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草莓果实中克隆ABA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FaNCED,该cDNA全长2228 bp,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共1827个碱基,编码609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FaNCED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的NCED蛋白有很高的同源性。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草莓NCED与同为蔷薇科的湖北海棠聚为一类,与橙、柠檬、温州蜜柚、葡萄等非跃变型果实NCED蛋白亲缘关系较近。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FaNCED基因在草莓根、茎、叶、花萼和果实中都有表达;在果实成熟过程中FaNCED的表达出现两次高峰,分别在大白果期和红果期,且在红果期表达量最高,并与ABA积累相吻合;FaNCED在果实采后1 d表达略有下降,之后急剧上升,ABA含量变化与FaNCED基因的表达基本一致。FaNCED可能参与调控ABA的合成并在草莓成熟中起一定作用。

关键词:草莓;9–顺式–环氧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NCED;脱落酸;ABA;基因;表达

来源出版物:园艺学报, 2012, 39(1): 40-48入选年份:2013

植物根际促生菌对香蕉幼苗生长及抗枯萎病效应研究

李文英,彭智平,杨少海,等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从香蕉根际土壤分离筛选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芽孢杆菌PAB-1、PAB-2菌株制剂对香蕉幼苗生长、养分吸收利用和香蕉枯萎病防治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处理56 d后,施用植物根际促生菌菌剂的处理,株高、假茎围、地上部生物量、根长、根系生物量、总生物量、单株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8.5%~28.9%、17.0%~18.2%、16.8%~33.9%、41.5%~47.6%、65.5%~69.5%、24.8%~39.8%、24.0%~38.3%和30.0%~44.9%;施用PAB-2菌剂的处理,地上部氮、磷、钾、钙、镁养分吸收量分别比对照增加51.1%、46.1%、165.2%、7.4%和32.8%。接种香蕉枯萎病病原菌(FOC)的处理中,施用PGPR菌剂的香蕉叶片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只接种FOC4的,降低4.4%~10.6%;56 d后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比只接种FOC4的降低12.5~31.3,防控效果达到18.8%~46.9%。施用PGPR菌剂能显著促进香蕉苗期植株生长,提高植株养分吸收,有效防控香蕉枯萎病发生。

关键词:香蕉;植物根际促生菌;香蕉枯萎病;促生抗病作用;营养吸收效应

来源出版物:园艺学报, 2012, 39(2): 234-242入选年份:2013

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粗毒素特性的研究

杨媚,黄永辉,舒灿伟,等

摘要:对香蕉枯萎病病菌粗毒素进行高温高压(121℃,0.103 MPa)、不同pH值、紫外线照射以及甲醇沉淀处理后,测定其致病活性的变化,以明确其基本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该毒素具有很强的热稳定性,经高温高压处理20 min后仍然保持强的致病活性;偏酸(pH3~6)或偏碱(pH8~10)条件均会降低毒素的致病活性;紫外线照射对该毒素的毒性具有削弱作用;经甲醇沉淀处理后,上清液具有致病活性,而沉淀不具有致病活性:说明该毒素属于极性较高的一类小分子非蛋白物质。香蕉枯萎病菌粗毒素对不同种类作物种子的萌发和胚芽生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是一种非寄主专化性毒素。

关键词:香蕉枯萎病菌;毒素;理化性质;致病活性;寄主专化性

来源出版物:园艺学报, 2012, 39(3): 545-551入选年份:2013

缺锌胁迫对苹果砧木幼苗形态及其锌积累的影响

王金花,刘飞,付春霞,等

摘要:在人工气候室条件下,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缺锌胁迫下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Rehd.)和小金海棠(Malus xiaojinensisCheng et Jiang)两种苹果砧木幼苗生长量、根系构型参数、根系活力和锌积累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缺锌条件下,两品种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植株矮小,新生叶片黄化且簇生,节间缩短,根尖膨大等缺锌症状,小金海棠表现缺锌症状比平邑甜茶延迟7 d左右。长期锌缺乏使平邑甜茶根系生物量显著降低。两品种缺锌植株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根尖数从21 d开始均低于对照;60 d时平邑甜茶较对照分别下降45.47%、44.2%、47.18%、43.14%,小金海棠分别降低38.95%、31.90%、32.58%、35.52%,平邑甜茶被抑制程度大于小金海棠。根系平均直径处理大于对照,且小金海棠表现根系膨大症状较平邑甜茶晚10 d。锌缺乏条件下小金海棠根系活力达最大比平邑甜茶晚15 d。处理和对照幼苗锌含量均表现为根系 > 茎 > 叶片,且小金海棠处理植株 > 平邑甜茶处理植株。平邑甜茶对缺锌胁迫较敏感,根系易受到伤害;小金海棠在缺锌胁迫下锌含量下降速率慢,对缺锌胁迫有较强的抵御和耐受能力。

关键词:平邑甜茶;小金海棠;砧木;缺锌胁迫;根构型;锌积累

来源出版物:园艺学报, 2012, 39(4): 613-620入选年份:2013

茄子/番茄嫁接植株根系分泌物对茄子黄萎病菌的化感作用

刘娜,周宝利,李轶修,等

摘要:采用番茄为砧木嫁接茄子,研究了嫁接对茄子黄萎病的化感作用,并对嫁接茄子根系分泌物中的化感物质进行了GC-MS检测。结果表明,与自根茄相比,嫁接茄子田间表现出明显的抗病性;其根系分泌物能够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抑制率达15.43%。进一步对各处理根系分泌物进行检测,嫁接茄根系分泌物中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有变化。在嫁接茄子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出特征性化学物质:咔唑类、胺类、萸类、芴类、酮类、茚醇类、腈类,烃类和酯类物质相对含量增加,而苯类、茚类物质相对含量降低。

关键词:茄子;化感作用;根系分泌物;黄萎病菌;嫁接

来源出版物:园艺学报, 2008, 35(9): 1297-1304入选年份:2013

基于EST信息的百合SSR标记的建立

杨素丽,明军,刘春,等

摘要:依据已知的百合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s)序列信息,开发新的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标记,在NCBI的EST数据库1688条EST中检索到98条含有101个SSR的序列,SSR的检出率为5.98%,其中三核苷酸重复类型占主导地位,出现频率为2.84%。EST-SSR的重复基元共搜索到47种,其中三核苷酸重复基元类型最为丰富,大约占重复基元类型总数的一半。利用部分EST-SSRS序列共设计23对SSR引物,以铁炮百合“SNOW QUEEN” DNA为模板,对引物进行筛选,其中18对引物有扩增产物,占所设计引物总数的78.26%;进一步用这些引物在5个杂种系列13个百合品种进行多态性测试,显示多态性的引物占可扩增引物的66.7%。本研究结果证明了基于百合EST信息建立SSR标记是一种有效而又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百合;EST;SSR;引物设计

来源出版物:园艺学报, 2008, 35(7): 1069-1074入选年份:2013

牛皮杜鹃的组培快繁及种质试管保存技术

顾地周,孙忠林,何晓燕,等

摘要:以牛皮杜鹃休眠芽为外植体,筛选最适合萌发、再分化、生根和种质试管保存的培养基。结果表明最适合休眠芽萌发的培养基为:1/4 MS+GA3 1.5 mg·L-1+维生素C 20 mg·L-1;基部直接再分化培养基为:1/4 MS+6-BA 4.0 mg·L-1+NAA 0.3 mg·L-1;生根培养基为:MS+IBA 0.46 NAG·L-1+活性炭450 mg·L-1;种质试管保存培养基为:1/6 MS(大量元素)+1/4 MS(微量元素)+1/2 MS(铁盐)+1/4 MS(有机物质)+B93.5 mg·L-1。牛皮杜鹃组织培养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培养基,常温条件下,利用低营养矮化常温的方法在试管内保存种质资源。

关键词:牛皮杜鹃;组织培养;再分化;种质试管保存

来源出版物:园艺学报, 2008, 35(4): 603-606入选年份:2013

菊花8个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及其抗寒适应性

许瑛,陈发棣

摘要:通过测定秋冬季自然降温过程中菊花脚芽的叶片相对电导率(REC),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的半致死温度(LT50),评价了不同花期8个菊花品种在不同降温时期的抗寒性,并通过生长恢复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自然降温过程中,8个菊花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均随气温的下降而不断降低,但下降幅度因品种而异,4.0~9.4℃不等。8个品种抗寒性由强到弱排序依次为‘金陵黄鹤’>‘银星’>‘奥运晚霞’>‘金陵之光’>‘奥运锦云’>‘03(6)-16’>‘03(6)-12’>‘奥运火炬’,植株抗寒性与花期相关性不显著。11月底菊花脚芽恢复生长试验与当月半致死温度测定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半致死温度可作为菊花抗寒性评价的一个可靠指标。当温度降到-14℃时,供试品种的脚芽均不能恢复生长。

关键词:菊花;抗寒性;半致死温度;相对电导率

来源出版物:园艺学报, 2008, 35(4): 559-564入选年份:2013

23个石榴基因型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张四普,汪良驹,曹尚银,等

摘要:以23个石榴基因型为试材,利用7对SRAP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1380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662个,多态率为48%。应用DPS分析软件构建UPGMA聚类图,23个基因型遗传距离在0.0769~0.4131。在遗传距离0.33处,可将石榴基因型分为A、B、C、D和E 5个类群。4种单瓣白花基因型都聚类在A组;B组都是单瓣红花、味甜的鲜食品种;C组中鲜食品种果皮都不着色;4种不同花色或叶型的单瓣、赏食兼用基因型则聚在D组:观赏型墨石榴与其它基因型显著不同,单独聚为一类(E组)。引物对组合ME4/EM4-800 BP缺失条带是青皮石榴的特异缺失标记,ME4/EM4-480 BP缺失条带是峄城红和河阴软籽石榴的特异缺失标记,ME2/EM3-120 BP缺失条带是峄城红、白皮酸和大青皮的特异缺失标记。研究结果表明,石榴基因型有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SRAP技术可有效运用于石榴基因型的遗传分析。

关键词:石榴;SRAP;遗传多样性

来源出版物:果树学报, 2008, 25(5): 655-660入选年份:2013

百合杂交后代ISSR鉴定

吴学尉

摘要:使用筛选出的5对ISSR引物,对由东方百合优良品种‘Sorbonne’、‘Tiber’和‘Cobra’为亲本的4对杂交组合获得的40个杂交后代指纹进行了分析,利用NTSY Spc软件UPGMA聚类构建的遗传关系能够较好地反映其亲缘关系。其中,编号为P23和P21的引物是本试验中鉴定的分辨率较高的ISSR引物。

来源出版物:园艺学报, 2009, 36(5): 749-754入选年份:2013

草酸复合清洗剂对红富士苹果贮藏品质的影响

董晓庆,饶景萍,田改妮,等

摘要:研究了以草酸(OA)为主剂,二氧化氯(ClO2)、氯化钠(NaCl)等为辅剂的清洗剂10.0 g·L-1OA+10.0 g·L-1NaCl+9 mg·kg-1ClO2+0.02%吐温-20对红富士苹果的清洗效果及洗后对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草酸复合清洗剂对红富士苹果表面的农药、重金属、菌落的清除效果好,且经该清洗剂清洗后的果实在(0±1)℃冷藏,贮藏品质高于对照,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推迟呼吸高峰和乙烯释放高峰的到来时间,降低乙烯释放量,延缓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的降解速度,并有降低失重率和腐烂率的作用。

关键词:苹果;草酸;清洗剂;采后处理;贮藏品质

来源出版物:园艺学报, 2009, 36(4): 577-582入选年份:2013

新疆野苹果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张春雨,陈学森,林群,等

摘要:采用SRAP分析中国新疆野苹果4个种下居群的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0对SRAP引物总共扩增了209条带,其中206条是多态性带(98.56%)。巩留群体、新源群体、霍城群体和裕民群体分别扩增了180、169、178和165条多态性带,巩留群体的随机交配杂合度(HS 0.3037±0.0058)最高,其次为霍城群体。UPGMA聚类分析和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显示,巩留群体和新源群体之间,以及霍城群体和裕民群体之间,遗传关系最近,群体间遗传变异最低。新疆野苹果群体内遗传变异高于群体间,占总变异的87.9%,主坐标轴分析显示4个群体是相对独立的,其中巩留群体和新源群体,霍城群体和裕民群体之间有较高的基因交流。所有参数分析表明,巩留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丰富,故在制定新疆野苹果原地和异地种质保护计划时应优先考虑巩留群体。

关键词:新疆野苹果;SRAP;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

来源出版物:园艺学报, 2009, 36(1): 7-14入选年份:2013

甘蓝EST-SSR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陈琛

摘要:从NCBI数据库下载62567条甘蓝相关EST,处理后得到19611条无冗余的EST,对其进行SSR搜索,共得到1219条SSR,分布在1176条EST 上,分布密度为1/11.48 kb,包括273 种重复基元。在甘蓝EST-SSR中,二核苷酸(353个SSR)和三核苷酸(423个SSR)占主导地位,所占比例分别为28.96%和34.70%;出现最多的重复基元是AG/CT,占总数的25.59%,其次为AAG/CTT(94个,占7.71%)。针对1176条含有SSR 的EST 设计合成了978 对引物。用两份甘蓝自交系对978 对引物进行初筛,897 对引物有扩增产物,共扩增出1026条扩增带;128 对引物表现出多态性,共有258条多态性带(占总带数的25.15%)。利用4对多态性引物,初步构建了中甘11、8398、中甘15、中甘21 杂交新品种及其亲本的指纹图谱。以上结果说明从甘蓝相关EST 数据库中开发的SSR 引物有较好的可用性。

来源出版物:园艺学报, 2010, 37(2): 221-228入选年份:2013

烤烟质体色素及多酚与外观质量关系研究

过伟民,张骏,刘阳,等

摘要:为揭示调制后烟叶外观质量差异形成的可能原因,选择外观质量不同的烤烟样品,研究了不同色域、成熟度和油分烟叶中质体色素和多酚的含量特点,并利用典型相关分析研究了质体色素和多酚含量与外观质量各指标分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烟叶色域转深类胡萝卜素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叶绿索和多酚含量则逐渐降低;成熟度对各质体色素和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不尽相同;多数质体色素和多酚类物质含量都随油分水平的提高而显著下降。典型相关分析结果也显示,调制后烟叶外观质量尤其是油分和颜色与质体色素和多酚关系密切。

关键词:烤烟:质体色素;多酚;外观质量;典型相关

来源出版物:中国烟草学报, 2009, 15(2): 33-40入选年份:2013

烟叶质量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

邓小华,周冀衡,陈新联,等

摘要:依据初步建立的烟叶外观质量、评吸质量量化评价体系和对湖南主产烟区烟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评吸质量等评价指标进行的评定和检测,研究了烟叶质量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探索了烟叶质量评价指标间的定量相关关系,探讨了关于烟叶质量评价指标间的一些定性和定量描述。

关键词:烟叶质量;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

来源出版物:中国烟草学报, 2008, 14(2): 1-8入选年份:2013

我国烤房的建设现状与发展方向

宋朝鹏,陈江华,许自成,等

摘要:针对我国烤房建设现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指出烤房建设要和现代烟草农业相结合,注重科技进步,重视节能减耗,集群化高标准建设。要尽快完善烤房建设体系,健全推广机制,为专业化烘烤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烤烟;烤房;专业化烘烤

来源出版物:中国烟草学报, 2009, 15(3): 83-86入选年份:2013

烤烟氯含量与挥发性香气物质及感官质量的关系研究

许自成,李丹丹,毕庆文,等

摘要:以四川主产烟区40份烤烟样品为材料,研究了烟叶氯含量与挥发性香气物质及感官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四川烤烟氯含量较适宜,平均为(0.364±0.19)%,变幅为0.11%~1.12%,呈现出下部叶 > 中部叶 > 上部叶的趋势,但不同部位氯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大。2)烟叶氯含量与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当烤烟氯含量 > 0.6%时,该组样品的新植二烯含量和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均明显低于氯含量为0.4%~0.6%组别样本的含量,其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也明显低于氯含量 < 0.4%组别样本的含量;而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美拉德反应产物、类西柏烷降解产物含量在组间的差异不显著。3)当烤烟氯含量在0.01%~1.20%的范围内,氯含量与香气质、香气量、余味、杂气、燃烧性、灰色和评吸总分均存在着显著的二次曲线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依次为Y= 9.5729+14.0663X-15.423X2、Y= 13.8542+15.5887X-15.423X2、Y= 16.3304+11.9446X-12.396X2、Y= 12.8175+ 6.8033X-8.0444X2、Y= 3.9973+5.7260X-7.5126X2、Y= 3.6959+5.6331X-7.3784X2和Y= 69.7143+59.6434X-65.836X2,但氯含量与刺激性的回归关系则未达到显著水平。

关键词:烤烟;氯含量;挥发性香气物质;感官质量;关系分析

来源出版物:中国烟草学报, 2008, 14(5): 27-32入选年份:2013

南阳地区生态条件对不同基因型烤烟品种烟叶化学成分和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

赵铭钦,陈秋会,赵明山,等

摘要:以10个烤烟品种为材料,在河南南阳烟区研究了不同基因型烤烟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和香气物质成分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基因型中大多数常规化学成分如总糖、总氮、烟碱之间差异不太明显,而烟叶中化学比值如糖碱比、氮碱比差异较大;烟叶中钾含量则表现为云烟85、云烟87、NC89和中烟98较高,氯含量相对较低。2)品种间烟叶香气物质的种类基本相同,而香气物质的含量却有很大差异,如云烟85中苯甲醇、芳樟醇、苯乙醇、香叶基丙酮、巨豆三烯酮、茄酮等醇类和酮类香气物质的含量较高,吲哚等杂环类物质含量较低;NC89品种中呋喃类化合物含量较高;中烟98中5-甲基-2-糠醛、吲哚、β-大马酮、巨豆三烯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和新植二烯含量较高。3)云烟85、NC89和中烟98的总香气物质含量(新植二烯除外)较高,K326和9717中香气物质含量较低,其它烤烟品种居中。4)综合分析认为,云烟85、NC89和中烟983个品种总体烟叶质量表现较好,适宜在南阳烟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烤烟;基因型;化学成分;香气物质

来源出版物:中国烟草学报, 2008, 14(1): 37-41入选年份:2013

不同基因型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研究

赵铭钦,LI Xiao-qiang,韩静,等

摘要:对南阳烟区种植的9个不同基因型烤烟烤后上部和中部烟叶的主要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上部叶中性致香物质总量由高到低为中烟98、云烟87、云烟85、K326、8541、中烟100、NC89、9717、39511;中部叶依次为云烟87、中烟98、云烟85、K326、8541、中烟100、39511、NC89、9717。不同基因型烤烟问叶片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差异明显,含量较高的是中烟98、云烟87、云烟85,含量较低的是9717、NC89、39511。

关键词:烤烟;基因型;中性致香物质

来源出版物:中国烟草学报, 2008, 14(3): 46-50入选年份:2013

我国果园机械研发与应用概述

王海波,刘凤之,王孝娣,等

摘要:首先详细描述并比较了国内外果园机械的研发与应用现状,然后从果园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果园农机与农艺的有机融合、果园专用机械的研发与应用、果园农机的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就果园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同时从苗木培育、建园、土壤管理、养分管理、水分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植物保护、越冬防寒、环境监测与调控、果园运输等果树从种植到收获的全过程对果园机械化生产的产业需求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果园农艺农机融合研究、大力开展果园农机农艺知识和技术培训、努力推进果园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推动我国果园机械化生产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果园机械;现状;产业需求

来源出版物:果树学报, 2013, 30(1): 165-170入选年份:2013

猜你喜欢

生物碱
氰基硼氢化钠还原胺化京尼平合成拟生物碱与活性
奶子藤属植物中生物碱研究进展
HPLC同时测定伤科黄水中6个生物碱的含量
放线菌Streptomyces nojiriensis SCSIO m34-1吩嗪生物碱类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黄藤总生物碱回流提取工艺的优化
HPLC法同时测定痹通药酒中4种生物碱成分
不同姜制附子中6种生物碱含量的比较
HPLC-Q-TOF/MS法鉴定血水草中的异喹啉类生物碱
金钗石斛中生物碱与多糖含量的测定
HPLC-Q-TOF/MS法鉴定两面针和单面针中的生物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