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2015-01-30莫总葵

珠江教育论坛 2015年1期
关键词:品德课思想品德有效性

莫总葵

(长安中学,广东 封开 526531)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1]。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对学生所起的作用并不是主要体现在学生在学习期间的政治学科成绩上,而是体现在学生通过这一教学过程逐渐形成的稳定的思想品德上。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笔者认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是尊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参与中学习,实现三维目标,切实提高初中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成长的关键阶段全面健康发展。

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水平的高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初中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不同,思想品德课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其次,学生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因素。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和有效的参与,课堂教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无法保证。因此,不管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只有教师和学生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最大合力,才能促进思想品德课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的现实审视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低效的表现

在教师们的努力下,他们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取得了较大成绩,在促进初中生全面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其教学的低效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不强

目前的思想品德教材虽然经过了多次的教育改革后已适应了时代的发展,有利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但是在思想品德课上我们随时可看到:虽然教师照本宣科和满堂灌的现象减少了,但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的程序化和随意化的问题仍非常严重;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趴桌子睡觉、讲话、玩手机、看课外书和写其他科目的作业。虽然教师用眼神、肢体或语言提醒,有时甚至体罚学生,虽然暂时制止了以上现象,但这些学生的注意力是否真的转到学习上来,其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是否真的有所提高呢?实践告诉我们,这些学生不仅成绩较差,还是影响教学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破坏分子”,其思想道德素质也较差。

2.部分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存在着问题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最终效果应体现在初中生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的提高上,初中思想品德课在这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我们也应看到,这一作用的发挥还不够理想,突出表现为小部分初中生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学习成绩不理想、小偷小摸、早恋、打架斗殴和经常出入禁止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等,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些现象的存在也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低效的重要表现。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低效的原因

1.教师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的影响

第一,部分教师的职业道德缺失。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多元化价值观的出现及利益的巨大驱动,导致山区中学政治教师队伍中出现了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下滑的趋势。例如,有的政治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业务意识、敬业精神有所下降;有的政治教师对教学不负责任,一心谋“第二职业”,不把精力放在教学上,工作马马虎虎,没有进行认真备课;等等。在这些情况下,其教学效果难以保证,提高教学有效性更是无从谈起。

第二,教学方法欠缺灵活。每一个领域都有着对其知识的系统性和专业性的要求,教师的最大功能和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育人,而政治教师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政治思想上的指路人。有的政治教师虽具备基本的教学方法,但却缺乏对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在现实教学中,由于部分政治教师不能熟练制作和运用课件,没有做到解说与演示相结合,如展示实物、图片的演示、录像等,在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直观感受与体会。但是山区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普遍较差,且现有的学习能力和获取的信息有限,因此课堂教学效果并没有达到如期效果。例如,在粤教版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课中的“青春期的烦恼”,很多政治教师都没有对此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只是叫学生划出考试要点。由此看来,怎样才能够既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又能避免尴尬,且能让全班学生所接受,值得我们深思。

第三,缺乏有效性提问。课堂提问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这是每个教师每节课都在做的事情,是教育中最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提问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有的问题设置过难或过易。我们常常会看到有时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本的答案;二是全体学生低着头,担心教师会提问自己。学生回答不出问题可能会影响其自信心和自尊心,这会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实现。有的政治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往往没有考虑到要选择哪些学生来回答什么问题。

第四,忽略教学反思工作。教学反思是教师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反思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哪些经验与教训,并不断努力优化和升华成为教学经验,提高自己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发展为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论。有的教师虽然希望通过课后反思工作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但由于做着多份兼职或兼顾其他事情,最终因时间安排不当而忽略了课后教学反思工作,严重影响学生和教师的全面发展,影响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的实现。

2.学生缺乏在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的参与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活动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主要包括动手练习、相互讨论、文本阅读和回答提问等。但学生对课堂活动的认识不足而导致教学效果低下,其主要原因表现在3方面。

第一,创造性缺失。山区学生大多没有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而且基础知识薄弱,自觉学习能力差,缺乏各方面的锻炼和对自身道德修养,。由于山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长期盛行“讲授—接受”这一教学模式,许多初中生形成了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严重制约学生的发展,影响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形成。

第二,主体性缺失。教学的根本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这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核心观念。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不可缺少的。在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不少学生缺乏主体性,他们不是自觉地学习思想品德课,而往往是在教师的“强制”下进行学习。教师的“强制”只是希望学生在学科成绩上有所提高,知识的内化还是得靠学生自身的努力。

第三,心理素质较差。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快乐学习的保障,正确乐观的态度是取得成功的基础。学生如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不能正确面对学习而进行盲目的学习,严重阻碍了学习的进步。来自农村的学生大部分都因自信心不足而缺乏健康的心理素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针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低效的现象及原因,笔者认为,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应从两个方面着手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一)提高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教学

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水平

首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学习和培训,使教师能够树立起全新的教育观、事业观,结合实际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和做好课后反思,自觉地把师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努力。其次,把教师职业道德列入教师职称评定的内容,作为优先评职称的依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切实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搞好,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水平。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过程中应持之以恒,立足现实,着眼长远,要重在治本而不是抓一阵放松一阵。

2.激情有趣的导课,创设有效学习动机

导入是一堂课的切入点,成功的导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引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的期待心理和求知欲望,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从课外转移到课内,使学生很快地进入课堂角色,为这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心理氛围。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故事导入、小品导入、谜语导入、漫画导入、音乐导入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时,笔者先让学生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然后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及时提问:歌词中两次提到的“老人”指谁?1979年和1992年分别发生了哪两个“春天的故事”?通过导入,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兴趣恰恰是学生学习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所以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应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景,把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迅速地吸引到课堂教学中。

3.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杠杆,是产生思维火花的导火索。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中的教学重难点,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问题,以及教师对这些问题要针对哪些学生提问,要达到什么效果等都应有一定的预测。此外,教师在提问时要把握好时机,提问时间要准确,做到该提问时才提问;提问要找准地方,要在关键处提问;提问对象要合适;等等。

4.反思教学过程,重新设计教案

在课后,教师要静下心沉思,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如反思教法上有哪些创新和缺漏,组织方面是否有新颖的突破,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否做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是否达到,等等。通过教学反思后,教师要对所讲过的教案进行重新设计,形成“教学—反思—再教学—再反思”的教学链条,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更好地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性。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所有学科的知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枯燥乏味的,尤其是理论性比较强的知识点。而思想品德课对于学生们来说更是无味的学科,让学生倍加反感,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若能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就不难。初中学生的思想还处于塑造阶段,他们对于一些新鲜的事物比较容易产生兴趣。只要教师抓住学生学习的特点以及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其学习兴趣,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只有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才能实现课堂的有效互动。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自主学习,使思想品德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正确思想品德的自觉过程,以利于学生不断地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形成持久的学习欲望和自我教育动力。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为完成同一个目标分工合作,相互启发和取长补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使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例如,在讲授“法律护我健康成长”时,笔者先将全班学生分成4个小组(将小组命名为红、黄、蓝、绿4个方阵)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笔者先让学生进行组内交流,让各组派代表阐述各种保护的重要性,列举社会存在的不良现象并加以证实。整个交流过程井井有条,学生的思维也异常活跃。

3.加强学生心理辅导

学生心理辅导需要一定的连续性,教师要注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反复。心理辅导是一项比较特殊的工作,因为辅导对象的特殊性,也就确定了工作的特殊性。学生的各项差异导致教师在工作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差异。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的优点与特长,寻找突破点。对于心理有障碍的学生,教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优点和特长,更多地进行渗透性教育,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的心胸,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感受大家的善意,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父母、教师及同伴身上,最终消除与周围的人的隔阂。

总而言之,实现山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是对所有的政治教师的一种挑战,是政治教师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思想品德课课堂有效教学可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来,做到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的不断确立,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会更加明显,一定能够探索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张红艳.课堂心理环境与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2]林成国.初中物理课堂学生活动有效性浅议[J].江苏教育研究,2010(35):34-35.

[3]刘岩.浅谈思想品德课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学习策略[J].社科纵横,2007(6):.

[4]孙红梅.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性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5]李秋红.对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J].学周刊,2012(22):103.

[6]金叶.初中思想品德课主体参与教学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7]教育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品德课思想品德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