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015-01-30黎汉通

珠江教育论坛 2015年1期
关键词:出版社心理健康生命

黎汉通

(秀水镇中心学校,广东 乐昌 512225)

重视人的生命,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在我国教育界,心理健康教育的鼓点越敲越密,大力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学校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而作为德育工作重要载体的语文教学更应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每堂课中。

一、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

著名的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心理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心理健康发展的一切作为。”令我们遗憾的是,当今农村初中教育未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摆在合理的位置上,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缺失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氛围。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还在左右着我们一些教师的教学思想,为了追求升学率,偏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忽视了对学生人格、人性、道德、意志、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当学生的情感、心灵受到挫折,他们就会表现出冷漠、孤僻的情感特征,就会陷入精神迷惘,面临意义危机,甚至会出现轻生、伤害他人的事件。一幕幕学生轻视生命、摧残生命的悲剧,引起我们的沉痛深思,在当今的农村初中教育中,要高度重视生命教育,各学科任课教师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中,以唤醒学生的正确人生观,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

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心理健康教育依然是其中的一项薄弱环节。有些语文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政治、历史等学科的事,语文姓“语”,它与心理健康教育无大关系;也有人觉得心理健康教育固然重要,然而很难将其渗透到语文学科中。其实,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很有必要,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切实可行的。

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基础知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沈阳市曾对该市中小学生思想状况进行抽样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你最爱、最尊敬以及对你有最大影响的人是谁”,结果35%的人选择体育、影视明星,甚至有2.9%的人选择黑势力老大,只有1.5%的人选择自己的父母。鉴于这种情况,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心理学名词,只要讲清其词义,那么,渗透教育是很容易的。有些名词如“爱”“情”“孝顺”等,看起来似乎与心理教育无关,其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三言两语就能将这些词语的心理教育意义展现出来。例如,“爱”除了指男女之间的爱情外,还有关爱、爱护之类。说“爱”,就是说爱自己的身心健康,爱自己的父母和家庭,爱自己的校园和一草一木,爱自己的课堂学习,爱同学的友谊。说“情”,就是说师生相互尊重之情、同学相互关爱之情、感恩学校培养之情、感恩父母养育之情,由此引出师生、生生、儿父之间要和睦相处的道德要求。“孝顺”是指晚辈对长辈的关心,我们要对长辈礼让,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有目的地请学生在课内外收集一些词语,既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提高语文能力,又能使教师相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比如,收集有关礼貌的成语:彬彬有礼,谦谦君子,竭诚相待,门不停宾,扫榻以迎,善气迎人,洗耳恭听,以礼相待,平易近人等。

(二)阅读理解课文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采取一切有利于学生自身品质转化为健康人格的途径和方法,启迪心灵,陶冶人性,开发潜能,塑造人格。教育“以人为本”,凸显心理教育。初中语文学科既是基础学科,也是综合学科,蕴含着极其丰富而生动的心理教育资源。初中语文教师同时肩负着语文教育与心理教育双重重任。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提炼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心理教育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初中语文课文《春》,是一幅精美的画,形象生动,姿态万千,色彩缤纷,春意盎然;也是一首赞美生命的颂歌,曲调优美,节奏欢快,扣人心弦,发人深思。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感受春草的活力,感悟生命的美好,激发学生珍惜人生美好时光,奋发向上的情感。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拥有生命,就要有所追求,就要奋斗;活出自我精彩,就是一种洒脱,就是一种境界。如在《小巷深处》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瞎眼的英姨为什么收养弃婴?当你在今后的人生路途中,遇见了弃婴,你该怎么办?通过启发思考,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犹可贵,千金亦难买,进而使其明确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乃是我们的责任。

(三)指导学生写作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要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就要重视学科知识的渗透。写作本身就是语文学科中最有效的将基本技能训练和思想品质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实践方式。每个学期有计划地安排一、二次创设问题情境的作文,做到语文训练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统一,相辅相成。试举作文例题如下。

人生有“四气”:奋发向上、百折不回的志气,铁面无私、令人敬畏的正气,披荆斩棘、舍生取义的勇气,求新求好、能做善做的才气。请根据材料,以“人生的关键”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通过这样的作文题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路,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要抓住教育契机,依据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从关爱学生思想的角度,引导学生写作。心理学家盖兹说:“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受,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动力。”教师要善于利用激励机制,应用赏识评价,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氛围,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对优秀的习作,可以将其张贴在学习园地上,或者推荐到报刊杂志上发表,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除了课内作文外,教师还应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报刊杂志及环保部门举办的征文比赛,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结束语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为本,要从人性化教育入手,体现人文关怀;要从学生自身的人格构建、健全发展来追求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可行。我们广大教师需要为之付出汗水和心血。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善于发现身边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善于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知识中去,就一定会让学生的未来绽放出美丽光彩。

参考文献:

[1]梁继宏.语文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渗透[J].学苑教育,2011.

[2]王梅.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N].淄博日报,2010.

[3]涂洁.浅谈语文教学活动中实施生命教育的策略[N].学习方法报:语数教研周刊,2011.

[4]樊文俊.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C]//挑战21世纪.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

[5]姜华云.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刍议[C]//挑战21世纪.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

[6]张美萍.在语文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C]//德育——伟大的基础工程: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7]黄正平.试论礼仪教育[C]//挑战21世纪.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

[8]葛润枝.告别不良习惯,树立远大理想[C]//德育——伟大的基础工程:下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9]竺光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和谐发展[C]//德育——伟大的基础工程:下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0]李先保.学生早恋的原因、特征及教育艺术[C]//德育——伟大的基础工程:下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出版社心理健康生命
内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我等待……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