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初中课堂交互策略
2015-01-30谢建光
谢建光
(长兴中学,广东 广州 510650)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及其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增强。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科学技术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人类从物质时代走向数码时代。中学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在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发挥自身优势,获得知识和技能。
一、课堂交互策略的理论审视
陈丽教授在《术语“教学交互”的本质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一文中将“交互”译作Interaction,认为交互是某种共同的或者相互的行为,在这一行为中,人或者事物互相影响了对方[1]。在《教育大辞典》中将Interaction翻译成“交互作用”,并将交互作用定义为一个因素各水平之间反应量的差异随其他因素的不同水平而发生变化的现象[2]。
认知主义的社会互动理论不同于第二语言习得探讨课堂活动本身特性的视角,它是从“课堂活动是怎样完成的”角度来探讨课堂活动的。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语言教学的主体是人,提出进行课堂活动的理念是基于苏联心理语言学家Vygotsky的理论。Vygotsky认为学习本身的社会性及教师和同伴对学习者个人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语言学习更具有社会性这一特性。
语言是人们相互作用的媒介,语言习得是人们相互交流的结果,这样个人知识才能够在交流中得以提升。有效的语言教学不是教育传授性的,而是学习者要参与交流过程,使课堂交流尽可能贴近生活中的交流。有效的语言教学是让学习者在交流活动中体验完成语言学习任务的过程,从而使语言交际能力在自然状态下得以提高。
斯温纳在语言沉浸实验中发现,尽管学生经过了若干年的语言“浸泡”,接触了大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但是学习者的语言输出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她认为语言输入只是语言学习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学习者还必须有机会使用所学到的语言。因为语言输出时的心理语言过程不同于理解语言输入时的心理过程,语言输出比语言输入更多地涉及到了学习者对语法结构的掌握、理解和应用。
提高课堂活动交互性的目的是改变语言学习的方式和环境,力求创造语言学习的理想状态:学习者有机会接触大量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并在内在学习动机的驱动下,在语言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综合使用所学语言,在交流中自然将语言形式和意义以及功能结合运用,既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也注意意义交流的流畅性和复杂性,在交流中使语言使用的频度和深度都得以加强。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个体的学习经验和学习基础,调控学习目标和学习行为,在同伴合作中以语言为媒体,促进学习者之间的积极情感及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二、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初中课堂交互现状
(一)现代教育技术环境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和技术4个主要元素组成的。在这4个元素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材是主线,技术则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元素。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这4个主要元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我们把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人机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理解和互相影响的活动过程叫做课堂交互。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的理论和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环境是指在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中,所涉及的系统化的信息技术设施与条件,即实现教学信息呈现与教学资源共享、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和协作讨论、有利于信息反馈和教师调控的现代化教学环境。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校园网络的逐渐普及,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大为改善,为教师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平台,十分有利于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培育与成长。
(二)初中课堂交互现状
初中课堂教学交互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不仅仅是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教学理念。新课改倡导因材施教,但要真正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就要广泛、即时、合理、高效地实施课堂交互。
传统教学中的课堂交互主要体现在师生的口头和肢体语言的交流。这种交互方式受众面窄,效率低下,教师既不能全面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也不能及时准确地调整教学,因此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课堂的交互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个人魅力和教学经验。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课堂交互突破语言的局限,加深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自主性、创造性,使课堂交互活动更灵活、及时和全面,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
传统意义上的学生学习环境是指教室、图书馆和家庭三者的综合统一,而信息社会学习环境的概念则要大得多。单从物理环境来讲,学生不仅可以在传统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六室(普通电教室、多媒体综合电教室、计算机室、微型电教室、语言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和三大系统(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3]。
三、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初中课堂交互策略
建构主义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师为中介的课堂语言学习模式。William指出,教师作为中介的作用不仅是传递信息,教师的中介作用还体现在帮助学生在语言习得中获得发展进步,学会处理并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适应社会、文化环境变化的知识、技能和策略。
(一)注重情感教育
许多教师只注意语言的交流、技能的掌握,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情感的传递。语言的交流是需要表达感情的,在交互的过程中如果能重视鼓励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注意以情激意,那么学生参与交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得到较大的提高。无论是在传统的教学课堂,还是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情感教育都是十分重要的。在信息技术环境支持下的课堂更应该注意情感教育,因为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集中在信息工具上,设计得不恰当的界面也容易使学生产生挫败感,不利于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营造良好的、融洽的课堂氛围,熟练掌握各种信息工具或手段,不因信息技术的介入影响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其次,采用的教学资料(课文、课件等)也要注意其传达出的情意因素,培养学生相互关心、互相尊重、不怕困难等积极情感;最后,注意采用合适的评价手段,如口头的表扬、鼓励,与学生交互的课件也要多用较多的鼓励性词语。
(二)创设模拟真实的情境,融体验、实践于一体
语言的学习只有在情境中教,在情境中学,教师与学生的交互才更生动,学生才会更有兴趣,更容易理解知识,并且获得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去模拟、体验和交流,获得类似真实生活的体验。这并不是说用了多媒体就一定有了真实的情境,不用多媒体就不能创设情境。
在传统的教学中,许多优秀的教师能够克服困难,通过自己的语言、身体的表现、实物、图片、在黑板上绘图等手段,让学生在想象中创设了合适的情境。相反,有的老师用了多媒体,如PPT课件,只是把它当成另一块黑板来用,难以让学生产生真实的情境。因此,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时,应该切实结合多种技术手段,如音频、视频、动画、图片等,也可以结合传统的手段,换句话说,结合一切可以结合的手段来创设情境[4]。
(三)以任务为驱动,分组合作促学习,培养自主探索的能力
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采用让学生分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小组活动是维持课堂语言互动的核心。它具备以下优点:产生交互语言,提供学生喜欢的情感氛围,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主性和迈向个性化教育。要成功地组织小组活动,必须合理选择任务,换言之,必须选择适合小组合作的任务。小组活动的任务多种多样,其中包括游戏、模拟角色表演、戏剧、完成项目、访谈、自由发表意见、信息咨询、类似拼图游戏的练习、解决问题和交换意见等。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和信息提供者,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谈话技巧,鼓励学生控制谈话,并且让学生知道他们可请求教师帮助。学生在他们喜欢的场景中做着他们喜欢做的事情,通过说、唱、模仿、表演等方法来学习和巩固知识。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条件下,“任务型”的教学策略依然是一种有效策略。在新的条件下出现更多机遇,提供更多手段,使这一策略可以完成得更好、更有效。
(四)以游戏为媒介,将学、演、玩集合与一身,寓教于乐
游戏是中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如果将游戏的内容与学习的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将唱、说、玩都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提高课堂交互的效果。这一形式在传统的课堂中已经得到比较普遍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有着与传统课堂不同的特点。
首先,传统课堂上的游戏只能是比较简单的,如果过于复杂或道具太多,则会使学生花较多的时间去做准备,这样会导致课堂有效时间缩短从而影响学生学习。而计算机上的网络游戏,只要游戏软件开发得比较好,学生可以随时进行。
其次,网络游戏的成本相对低,不需要准备任何道具。当然开发或购买游戏软件会花费成本,但却可以重复使用,且不会因为发生任何磨损而失效。
再次,游戏软件可大可小,某些小的游戏也可以起到很好的交互学习的作用。比如用Flash开发的小游戏,教师只要稍加学习就可以自行开发,并运用到教学中。教师不但可以自己使用这些软件,还可以与其他同事共享,以利于提高整个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5]。
人们寄希望于未来社会,更寄希望于未来教育和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信息量大、快捷方便的优势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巨大变革,使得21世纪的学习者真正从传统教育的被动学习中解脱出来,可以随时随地、自由自在地汲取信息社会带来的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化社会的工作、学习活动中。
尽管采取交互策略旨在增加师生、学生间的语言交际,但由于受以前所受的语言训练及已养成的语言学习习惯的影响,这一目标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但无论如何,交互策略的尝试一定能够改变初中课堂,在热烈和相互信任的课堂气氛里,自信的学生在充满想象力的活动中相互合作,分享真实的信息和自由真切地进行教学互动。
交互概念在广大教师中已经深入人心,且课堂互动性也被列为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但交互策略的系统化和交互教学法的实践探索对于教育者来说,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Jan van der Veen,et al.Telemetric for Group-Based Learning[DB/OL].2013-01-09.http://wenku.baidu.com/view/8b9eee69561252-d380eb6e7f.html.
[2]韩雪松.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2:56
[3]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8):43-45.
[4]左明章.论网络教学中交互策略的设计[J].软件导刊,2006(22):22-26.
[5]靳强.基于网络教学交互策略的差异教学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