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报纸拥抱新媒体思路探究

2015-01-30□杨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6期
关键词:报网报纸语言

□杨 梅

(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广东 惠州 516003)

报纸虽遇困境,但优势仍在

2014年很多综合网站继续“圈”住了大量用户,财务收入也呈较好态势。以腾讯为例,2014年腾讯总营业收入789.32亿元,同比增长31%,基于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238.10亿元,同比增长54%。反观报纸,2014年,《新闻晚报》《天天新报》等报纸相继退市,报纸纯利润同比普遍下降。2014年7月发布《2013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指出,2013年报纸出版实现营业收入776.7亿元,减少85.7亿元;利润总额87.7亿元,减少11.6亿元。有数据指出,2014年全国报业广告同比降幅高达18.3%。

虽然报纸发展总体受挫,但报纸作为权威媒体的优势仍然很明显,主流报纸品牌价值仍然可观,很多地方主流党报和报业集团仍是媒体“老大”,且新闻价值在普通市民心目中的地位难以撼动。值得一提的是,在广告经营指标普遍下滑的2014年,仍有《深圳晚报》、浙报传媒等少数报媒实现了业绩大幅度增长;一些成功与新媒体拥抱的纸媒,已经呈现出新活力,进入“二次创业”阶段。

简单的报网互动,不是真拥抱

报纸拥抱新媒体常见方式,是报网互动。2004年以来,很多建立在平面媒体基础上的媒体集团,纷纷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创立网站、创建客户移动APP等,并在采编中推崇报网互动。一般形式为,在报纸上开设网络版,并留下可供读者讨论的网络地址。或者,在做报道时,在网络上发起调查问卷等。报网互动的一大好处,就是让报纸和网络实现读者资源共享,并借助网络加强与读者互动,有助于报纸“圈”住读者。

然而,报网互动理念很“美丽”,但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很多媒体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互动后疲态渐显,报纸与新媒体又渐行渐远,最终又回到各干各的状态。其中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新媒体发育问题。很多新媒体网站虽然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但影响力仍然一般,在众多网络媒体竞争中处于下风。报纸在报网互动过程中又不想“肥水流外人田”,拒绝与真正强势的网络媒体合作,自家网络媒体又迟迟成长不起来,导致报网互动韵味和声势均受影响。二是报网互动机制没有理顺。报纸和网络两班人马,缺乏统一管理机制,报网互动时要耗费很多精力去沟通,对于很多一线工作人员而言既吃力又不讨好,其结果是想互动就互动,不想互动就尽量不互动,久而久之,报网互动成为了“鸡肋”。

报纸拥抱新媒体四个方向

报纸拥抱新媒体不是简单的“肢体接触”,而是一种源自内部的思维改革。同时,报纸拥抱新媒体并非简单的动作,而是要有相关辅助措施和配套机制。就目前大多数报纸发展现状而言,以下四个方向需着重把握。

方向一:借助新媒体加强报纸服务能力——在新媒体尚未兴起之前,很多地方报纸往往一家独大,内容明显脱离“三贴近”原则,其结果是报道经常对空打炮,具体表现为信息服务性不强、媒体与读者互动性不够,导致读者资源流失。

新媒体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几年内声势快速壮大,跟其属性、定位有很大关系。新媒体题材灵活、互动性强、信息传输快捷自然是一大优势。而关键一点是,新媒体以“群众媒体”面孔出现,侧重说普通百姓身边的事,展现出了很强的服务性。

报纸要提升影响力,就要适当调整媒体定位,加强媒体服务能力应是其中重要选项。版面资讯服务是重要方式。如,惠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报纸《东江时报》为了提升资讯服务能力,与今日惠州网合作开设了“生活”版,主要报道包括菜价、出行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为读者提供了及时有效的资讯服务。2014年4月1日,《新京报》《京华时报》等全国12家报纸与阿里巴巴合作推出的“码上淘”上线。读者通过手机淘宝扫描报纸二维码就可进入电商平台购物,大大方便了读者,提升了报纸服务性,巩固了读者资源。

方向二:新媒体温润亲和的语言风格应为报纸所用——“语言规范”是报纸语言的一大要求。然而,不少报纸的语言风格过于刻板。特别是一些政务报道不仅内容空洞,语言也缺乏活力。相比之下,新媒体的语言则显得灵活、亲和,一些题材甚至不失诙谐,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眼球。

如今很多报纸都在新闻语言上求转变。对于一些新闻题材,很多报纸一改之前“陈述”做法,而是更侧重于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并在语言上形成了“讲故事”特色,增强文章可读性。报纸微信公众号作为报纸与新媒体拥抱的主要方式之一,其本身也是报纸功能的延伸,语言上也可以更有特色。如,“江西日报时政头条”等党报微信公众号的语言风格就与报纸有很大不同。报道同样的新闻事件,发表在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和发表在党报头版的文章,标题、语气截然不同,正文也有明显的差异,这对加强报纸品牌优势很有帮助。

方向三:凭借深度报道凸显独特优势——报纸在媒体竞争中借船出海,之所以说“拥抱”新媒体而不是“融合”或者“融入”新媒体,主要是因为报纸要在转型中壮大,而不是在转型中被同化,甚至消亡。也就是说,报纸无论如何转型,都要保留自身核心价值,在拥抱中不丧失自我,做到不可替代,正如普通网站难以像《南方周末》那样对“黑砖窖”进行深度挖掘。

深度是报纸独特优势,深度报道是报纸仅剩的最后几块“自留地”之一。不可否认,目前报纸拥有顶尖的采编团队,很多读者之所以对报纸情有独钟,其原因正在于报纸的权威性和对重大新闻的深度挖掘能力。新媒体可以为深度报道提供新闻线索,报纸可以据此深挖。如2014年1月改版后的《兰州晚报》设置“商学院”、“经济能见度”等栏目,信息和观点传播上更加辛辣独到,其内容专业化和深度化备受读者好评。

方向四:“全媒体”机制让运作机制更有力——报纸拥抱新媒体的成功,往往不在于思路的“美丽”,而在于执行的到位。一些媒体集团报纸、网站资源没有得到很好整合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两班人马各自为战,导致双方渐行渐远。跳出“单个媒体”思维,建立统一运作机制是不错的选择。

为了贯彻全媒体转型,广州日报社2014年12月1日成立了中央编辑部,被指“迈出了具有决定性的一步”。该部门是所有报纸从业人员就地转型,全面介入新媒体的新闻生产;把网站拉回到报社本部,让大洋网和《广州日报》一体化运作,而不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实体,提升了媒体运作效率,为报纸拥抱新媒体提供了新契机。

报纸拥抱新媒体虽是大势所趋,但基于报纸定位、风格、生存环境等具体因素不同,以及所面对的新媒体资源的差异,拥抱程度和方式都可以不同。这需要报纸审时度势,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切忌形式上的拥抱,也忌盲目拥抱。

猜你喜欢

报网报纸语言
第三十六届(2020年度)贵州新闻奖获奖作品目录
语言是刀
报纸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县域乡讯媒体的报网融合探索与实践——基于《青田侨报》的思考
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报网融合”研究
发挥彼此优势报网互动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