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提高三采开发效率根基
2015-01-30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教授刘富
□ 文/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教授 刘富
管理是提高三采开发效率根基
□ 文/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教授 刘富
提高采收率是油气田开发永恒的主题。
当前,我国石油产量的70%仍来自老油田,前十大油气田中有7个是已经开采30年以上的。老油田总体进入高采出程度、高含水的“双高”阶段,高含水油田的开发将成为石油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翻看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4国外石油科技发展报告》,也有大量的数据显示,不仅在我国,未来一段时间,老油田仍将是全球石油供给的主力,全球老油田剩余油挖潜压力巨大。
那么如何提升油田的采收率,让“老树生新芽”?各国石油科技重点项目都在做攻关。而为了保持油田稳产,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推广应用势在必行。就拿本期案例介绍的聚合物驱油技术来说,大庆油田从1996年开始聚合物驱油技术工业化应用,到2012年底,聚合物驱工业化应用收到显著的技术经济效果,工业化区块投注83个,面积669.15平方公里,动用地质储量9.8×108吨;采收率提高了13个百分点以上,平均操作成本比水驱低0.1—2.83美元/桶;年产油量连续11年超过1000×104吨,累计产油量突破1.6948×108吨,累计增油0.9221×108吨,新增利润880.86亿元人民币。聚合物驱技术已成为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的开发主导技术。
但是,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着。进入“十一五”,随着大庆油田油层条件相对较差的二类油层投入开发,以及污水稀释聚合物体系规模的扩大,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瓶颈问题,导致聚合物干粉用量大幅度增长,开发效率逐渐降低。“十一五”末,聚合物干粉年用量达到17.15万吨,是“十五”的1.9倍;吨聚增油逐年下降,由2005年的70.6吨下降到2010年的41.3吨。因此,实施聚驱大项目一体化管理,改善聚驱开发效果、控制聚合物干粉用量增长、提高聚驱开发效率迫在眉睫。
从案例中我们也了解到,聚合物驱油技术系列横跨油藏工程、采油工程、地面工程等多个专业,涉及研究、试验、工业推广等诸多环节,要想让这些诸多的环节连接顺畅,并且能相互融合,那么就要回归到管理这个永恒的话题上来。“以提高聚驱效率为目标的大项目一体化管理”便是本期案例推介的要点。
大庆油田通过几十年的攻关应用,技术相对成熟配套,聚合物驱油技术在“改善开发效果、降低三采成本、提高聚驱效率”上取得的新突破,都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是科研、生产和管理等多部门协同配合、联合攻关、加强管理的结果。原有“科研、生产”、“地下、地面”互相关联而又相对独立分散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阶段油田持续稳产的迫切需要。所以,需要进一步创新管理模式,实施大项目一体化管理,打破各单位、部门和专业间的界限,集中力量持续有效地开展技术攻关研究,确保重大瓶颈技术攻关取得实质性突破,实现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