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腔医学

2015-01-30腮腺肿瘤切除术的改进和发展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15年14期
关键词:链球菌变异

腮腺肿瘤切除术的改进和发展

俞光岩,马大权

领跑者5000论文

口腔医学

腮腺肿瘤切除术的改进和发展

俞光岩,马大权

目的:涎腺肿瘤常见于腮腺,手术不当易损伤面神经导致面瘫;肿瘤破裂易造成种植性复发;颜面部手术美观要求高.如何既根治肿瘤又保存器官的形态和功能,是口腔颌面-头颈外科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文献资料及自己的经验,系统论述腮腺肿瘤切除术的改进和发展.

方法:回顾国际上腮腺肿瘤手术方式改进的沿革过程,将其分为3个阶段并阐述其特点;阐述经过改良的腮腺肿瘤切除的主要术式,包括部分腮腺切除术和腮腺肿瘤包膜外切除术,明确其适应证、手术要点、优点及注意事项.详细叙述对腮腺肿瘤切除术各个环节手术技巧的改进,包括切口的选择、翻瓣时腮腺咬肌筋膜的保留、保留耳大神经和腮腺导管、负压引流、腮腺深叶肿瘤手术入路的选择、面神经的处理原则以及沃辛瘤的处理特点等.

结果:可将腮腺肿瘤手术方式改进的沿革过程分为3个阶段:剜除术阶段(20世纪40年代以前):单纯肿瘤摘除,术后肿瘤复发率高达20%~45%.腮腺腺叶切除标准术式阶段(20世纪40~70年代):解剖面神经的腮腺腺叶(浅叶或全腮腺)切除术成为标准术式,术后复发率降为2%~5%,但术后并发症较常见.功能性腮腺外科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采用保留腮腺及其相关组织形态和功能的改良术式.近70年来,腮腺肿瘤切除的手术范围,似乎经历了从小到大、又从大到小的循环过程,但这绝对不是简单的重复,更不是剜除术的“返祖”,而是人类对腮腺肿瘤认识不断深化的必然,是建立在科学和大量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功能性外科术式的发展过程.术式的改良包括部分腮腺切除术和腮腺肿瘤包膜外切除术.部分腮腺切除术是指肿瘤及其周围0.5 cm以上正常腮腺组织的切除,其优点是保留大部分腮腺功能,减轻面神经损伤和面部凹陷畸形,降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适用于腮腺后下极的沃辛瘤以及体积较小(直径<1.5 cm)的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腮腺肿瘤包膜外切除术的优点是组织损伤小,可保留大部分腮腺的功能,明显减轻面部畸形.但应该严格选择病例,并由对涎腺外科富有经验的医师进行手术操作.手术技巧的改进包括采用耳后或耳前发际内隐蔽切口,术后基本不留可见瘢痕,提高术后美学效果.在腮腺咬肌筋膜深面翻瓣,保留腮腺咬肌筋膜,使其成为隔绝支配唾液分泌的副交感神经和支配汗腺分泌的交感神经末梢错位再生的机械性屏障,从而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保留腮腺导管,可以保留面神经深面腮腺的功能.负压引流替代橡皮条引流,可以缩短加压包扎时间.腮腺深叶肿瘤颏孔前截骨入路,可以保留下牙槽神经,避免下唇及颏部皮肤的麻木;需要行术后放射治疗时,截骨线避开照射野,避免放射性骨坏死的发生.面神经与腮腺低度恶性肿瘤紧贴时,将面神经与肿瘤分离后加以保留,术中液氮冷冻加术后放疗,或采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可以控制肿瘤复发,并保留面神经的功能.对沃辛瘤采用部分腮腺切除同时清除腮腺后下部及其周围的淋巴结,既可保留腮腺功能,又可避免多原发性肿瘤导致的“复发”.

结论:腮腺肿瘤切除术依据科学知识和大量临床经验不断改进,各类功能性外科术式在根治肿瘤的基础上,可以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对于缩小手术范围的改良术式,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强调术者的经验和操作技巧.

来源出版物: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7,42(1): 6-9入选年份:2012

塞来昔布增强博来霉素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杀伤作用的研究

李伟忠,王晓燕,李祖国,等

摘要: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增强博来霉素(BLEOMYCIN)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用含不同浓度的塞来昔布和博来霉素培养液培养TCA8113细胞24、48、72 h后,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并采用金正钧法判断药物合用的相互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CA8113细胞周期进程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小剂量的塞来昔布(10 μmol/L)可增强博来霉素对TCA811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增强博来霉素阻滞TCA8113细胞周期进程的作用,其阻滞G1期细胞进入S期的作用最为明显,导致G0、G1细胞的数量增加[(60.93±0.32)%],S期[(30.57±0.78)%]、G2及M期[(8.50±0.50)%]细胞减少,同时,细胞凋亡率[(1.87±0.11)%]显著提高.结论:小剂量的塞来昔布可增强博来霉素对TCA8113细胞的毒性作用,阻滞细胞周期进程并诱导细胞凋亡.

癌,鳞状细胞;环氧化酶2;环氧化酶2抑制剂

来源出版物: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9,44(3): 140-143入选年份:2012

变形链球菌recA基因启动子荧光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

黄文明,徐仰龙,杨德琴

摘要:目的:构建由recA基因启动子启动的红色荧光蛋白穿梭表达载体,研究变形链球菌recA基因表达的特点,以期为不同致龋环境中变形链球菌致龋毒力因子基因的表达提供参照.方法:以变形链球菌(UA159)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recA基因启动子,采用双酶切反应连接入载体pDsRed2-N1,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Rred;通过酶切重组人穿梭载体pDL276,构建红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LRred.结果:经酶切鉴定目的质粒片段插入无误,同时重组载体pLRred转化菌荧光观测结果提示,重组载体pLRred构建成功.结论:本项研究中构建的recA基因启动子红色荧光蛋白同源重组克隆载体正确,可应用于recA基因表达的研究,同时可为研究变形链球菌致龋基因的表达提供内参照.

关键词:链球菌,变异;Rec A重组酶;红色荧光蛋白;管家基因

来源出版物: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2,47(5): 291-295入选年份:2012

口服云南白药对下颌智齿拔牙创愈合影响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张凯,王兴,张伟,等

摘要:目的:评价口服云南白药胶囊对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拔牙创愈合过程是否有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研究设计.样本量200例,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分别于拔牙术后口服云南白药胶囊或安慰剂胶囊,2 g/d,连续用药28 d.术后两个月对患者行CT扫描,测量拔牙创内的新生骨体积和新生骨密度.结果:188例病例符合试验方案(试验组95例、对照组93例).试验过程中无严重药物不良事件发生.测量新生骨体积:试验组(477.39±166.47)mm3、对照组(442.65±143.58)mm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骨密度:试验组(296.90±37.94)mg/cm3、对照组(298.54±40.21)mg/cm3,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牙阻生位置高低、牙根数目、是否保留牙槽间隔、术后1周拔牙创内血凝块形成情况、拔牙创是否严密缝合与新生骨体积有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304(P=0.010)、0.273(P=0.021)、0.275(P=0.019)、0.377(P=0.001)、0.405(P=0.000)].结论:①口服云南白药对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两个月拔牙创内新生骨密度及体积未见明显影响;②患牙阻生位置、牙根数目、是否保留牙槽间隔、术后1周拔牙创内血凝块形成情况、是否严密缝合拔牙创将影响拔牙创内新骨生成体积.

关键词:磨牙,第三;拔牙;云南白药

来源出版物: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2,47(4): 199-202入选年份:2012

中国人唇裂鼻畸形整复的思路与术式设计

石冰

摘要:唇裂鼻畸形的整复是唇腭裂序列治疗的难点之一,其矫治原理与技术方法多源于西方学者的观点和技术.本文通过对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典型鼻形态进行观察,寻找二者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国唇裂鼻畸形患者有针对性的整复理论与方法,希望以此加深对唇裂鼻畸形特点的认识,促进我国唇裂鼻畸形整复方法的改进.

关键词:中国人;唇裂;鼻畸形;术式

来源出版物: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2,30(2): 111-114入选年份:2012

口腔修复中的咬合接触问题

王美青

摘要:咬合接触包括静态和动态两方面,牙尖交错牙合是最主要的静态咬合接触关系,咀嚼运动中的咬合接触是最受关注的动态咬合接触关系.典型的静态咬合接触部位是牙尖斜面或牙窝壁,这种斜面式咬合接触有利于将咬合载荷向垂直于各牙尖斜面的方向分散,避免点式接触造成局部应力集中;典型的动态咬合接触是下颌多个牙尖沿着上颌多个牙尖斜面滑行,在滑行过程中嚼细食物,正常情况下多个牙尖引导方向一致,若一侧后牙中同时有正牙合和反牙合,因二者对下颌运动的引导方向不一致,颞下颌关节将无法同时满足正、反牙合所引导的咀嚼运动,易出现咀嚼运动障碍.

笔者的研究表明,缺牙患者中缺牙数量较少但分布区域较广者,其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风险明显增大,因为个别牙缺失久未修复常因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而形成较重的非轴向咬合力,通过牙周-中枢神经系统-咀嚼肌的反馈机制,影响颞下颌关节的负荷;渐进性咬合紊乱者牙合曲线多异常,容易形成前伸及侧向牙合干扰.动物实验表明,渐进性咬合紊乱可作为独立的致病因素,导致颞下颌关节退行性改变.

临床上常见的不良修复主要有:牙合曲线异常,基牙倾斜程度过大,覆牙合覆盖关系异常,例如呈对刃关系等,这些都与基牙预备期对咬合关注不够有关;另外还常见旨在快速“改善”个别前牙反牙合美观效果的修复体,基板、支托等过高的固位装置,以及平面牙合等不良牙合面形态.

咬合个体差异很大,缺牙后咬合表现更加复杂,制作修复体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使静态咬合时基牙和修复体都能达到多处斜面式接触,且上下牙凸凹相对,铸造卡环、支托等处的咬合接触应尽可能轻;2)使动态咬合接触能引导协调一致的下颌运动,无台阶样咬合阻挡;3)覆牙合、覆盖、纵牙合曲线和横牙合曲线正常;4)修复体支持尖要圆钝而宽大,引导尖要窄小但不高耸,发育沟、外展隙断面应呈“V”形向牙合面敞开.在基牙预备时就应有准确的预期,否则常会因基牙预备不足或预备不正确而无法实现这些目标.修复体就位后应适当调牙合,包括以下两点:1)在咬合纸检测印迹指引下,使主要咬合接触落在支持尖的牙尖斜面上;2)使整个牙合面轮廓流畅圆钝,消除前伸、侧向乃至后退咬合运动中那些妨碍多个牙尖斜面或切牙舌面所引导的一致性下颌运动的接触点.

咬合接触直接影响修复体质量,应从基牙预备时就对修复体的咬合接触作全面设计,并在技工制作、戴牙等各个环节检测、落实,使修复体在静态咬合时能以支持牙尖斜面接触为主,动态咬合时各牙引导的下颌运动协调一致.

来源出版物: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2,30(6): 557-561入选年份:2012

T细胞免疫和细胞凋亡在口腔扁平苔藓发病中的作用

邓冠红,陈作良,陈宏柏,等

摘要:目的:通过探讨口腔扁平苔藓(OLP)中细胞凋亡情况及CD4+、CD8+T细胞和CD4/CD8比例的变化分析细胞免疫与细胞凋亡的关系,进一步了解OLP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7例OLP组织中CD4+、CD8+T细胞的表达水平,并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定位检测17例OLP中细胞凋亡情况.结果:OLP组固有层中CD4+、CD8+T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4/CD8值降低.OLP组中上皮内细胞凋亡指数高于对照组,固有层淋巴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OLP组固有层中CD4+、CD8+T细胞浸润的增加、CD4/CD8比值的变化及OLP中上皮细胞和固有层淋巴细胞凋亡异常,说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细胞凋亡异常在OLP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口腔扁平苔藓;细胞凋亡;CD4+T细胞;CD8+T细胞

来源出版物: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9,27(3): 256-259入选年份:2013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疼痛的临床分析及预防

周宏志,胡开进

摘要:目的:研究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探索其预防和控制方法.方法:第一阶段选择450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患者(第1组),分析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建立预先判断牙齿拔除难度的评估模式,在此基础上制定术后疼痛的临床干预模式.第二阶段另外选择450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患者(第2组),术前判断拔牙难度和引起疼痛的危险因素,并实施术后疼痛的临床干预模式(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给予术前用药或牙槽窝局部用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拔牙难度、拔牙时间等相关因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拔牙难度和拔牙时间是与术后疼痛相关最为紧密的因素,手术后期疼痛还与局部感染因素(牙齿龋坏)以及女性月经周期相关.实施临床干预模式后,第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重度疼痛发生率和止痛药服用量均明显低于第1组.结论: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时,实施基于术前拔牙难度判断的围手术期药物的合理控制,可以实现术后疼痛的个体化预防,减轻或避免术后疼痛,有助于避免过量或不当使用药物.

关键词:下颌第三磨牙;牙拔除术;疼痛

来源出版物: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0,28(2): 153-157入选年份:2013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对Beagle犬牙槽骨缺损的修复效应

吴鹏,宋锦璘,冯格,等

摘要:目的:利用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IPUS)辐照Beagle犬下颌前磨牙水平型牙槽骨缺损模型,探讨其促进急性牙槽骨缺损修复的潜在效应.方法:选用4只Beagle犬的下颌双侧第三、四前磨牙颊侧区,制备釉牙骨质界下6 mm深的水平型牙槽骨缺损模型.左右两侧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LIPUS辐照(I SATA 30 mW·cm-2,20 min·d-1),对照组为不开功率源的假辐照.辐照8周后,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新生牙槽骨骨密度,脱钙骨组织切片观察新生牙槽骨的组织学效应.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新生牙槽骨骨密度分别为(0.6053±0.0566)g·cm-2、(0.6047±0.0552)g·cm-2,2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39).脱钙骨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实验组新生牙槽骨周边成骨细胞成排排列,数量较多,而对照组成骨细胞散在分布,数量少;Masson染色示实验组新生骨组织中胶原呈鲜红色,成熟度高,而对照组以蓝色为主,可见绿色区域,成熟度偏低.结论:LIPUS辐照对急性水平型牙槽骨缺损具有潜在的修复效应.

关键词:低强度脉冲超声波;急性水平型牙槽骨缺损;修复

来源出版物: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0,28(5): 522-525入选年份:2013

不同排龈药物的排龈效果观察

冯云枝,曾晓华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排龈药物的排龈效果.方法:选择30例志愿者的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共60颗)作为研究牙齿,随机分成A~F共6组,分别使用含不同排龈药物的排龈线进行颊侧排龈处理.A组为盐酸四氢唑啉,B组为盐酸羟甲唑啉组,C组为盐酸肾上腺素,D组为氯化铝,E组为硫酸铁,F组为生理盐水.于排龈前后分别精确取模,获得排龈牙颊侧龈沟的清晰印模,在硬石膏模型上沿牙冠长轴方向制成经颊侧外形高点线的2 mm厚颊舌向切片,在显微镜下测量龈沟宽度并进行比较,以评价不同药物的排龈效果.结果:各组排龈后的龈沟宽度均较排龈前增大(P<0.05).A、B组的排龈效果优于C、F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与F组外,D、E组与其他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B组组间以及D、E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氢唑啉类药物具有较理想的排龈效果.

关键词:排龈药物;盐酸四氢唑啉;盐酸羟甲唑啉

来源出版物: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1,29(1): 53-56入选年份:2013

破骨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和骨保护因子在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及骨组织的表达

周文娟,柳忠豪,许胜,等

摘要:目的:研究破骨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及其伪受体骨保护因子(OPG)在非负荷期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和骨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时间分布特点.方法:选用6只1~2岁龄的雄性Beagle犬建立种植义齿动物模型,分别观测种植体植入后3、7、15、30、60、90 d种植体周围的骨改建情况.取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取犬下颌骨进行大体标本观察拍摄X线片;取种植体周围骨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RANKL和OPG随时间的表达变化及分布特点.结果:骨改建的最活跃期为种植体植入后的第7天,种植体周围软组织中的RANKL和OPG mRNA及骨组织中的RANKL和OPG均随种植体植入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第7天达高峰,而后均逐渐降低.RANKL和OPG在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及骨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规律一致.结论:OPG和RANKL能在种植体周围软组织中表达,且变化规律与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改建过程一致.种植体周围组织可以通过OPG/RANKL系统参与破骨细胞的形成,调节骨质吸收,影响骨组织代谢微环境.

关键词:牙种植;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骨保护因子;种植体周

来源出版物: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2,30(1): 25-28,31入选年份:2013

脂多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对牙髓细胞Toll样受体4的表达及信号通路的影响

杜文华,贾敏华

摘要:目的:研究牙髓炎症过程中,在促炎因子脂多糖(LPS)和抑炎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同时存在的情况下,牙髓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水平及相关信号分子的变化情况.方法:LPS、TGF-β1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牙髓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牙髓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水平,包括进化保守的Toll信号中介分子(ECSIT)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前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的分泌水平;然后进一步通过real-time PCR法检测临床炎症牙髓组织中相应指标的变化.结果:体外培养的牙髓细胞在LPS、TGF-β1共同作用下,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但是IL-6分泌增加,ECSIT表达增加,NF-κB入核增加.临床标本的real-time PCR结果表明:炎症状态下的牙髓组织中TGF-β1 mRNA表达增加,TLR4 mRNA表达没有明显变化,ECSIT及IL-6 mRNA表达增加.结论:牙髓炎症发展过程中,虽然牙髓组织中TGF-β1表达增加,抑制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但TLR4的信号通路仍然被活化,主要机制可能是LPS引起信号分子ECSIT的活化,从而抑制TGF-β1信号通路的活化.

关键词:牙髓炎;Toll样受体4;转化生长因子-β1;进化保守的Toll信号中介分子

来源出版物: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2,30(1): 77-81,86入选年份:2013

不同管径Ti-TiO2纳米管对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黏附的影响

李红彩,张玉梅,孙海平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管径Ti-TiO2纳米管对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黏附的影响,探讨最适合细胞黏附的Ti-TiO2纳米管管径.方法:在1、5、10和20 V电压下阳极氧化制备Ti-TiO2纳米管组试件,以抛光纯钛作为对照组,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试件表面形貌;分别接种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30、60、120 min后用胞核染色计数方法检测细胞黏附数,扫描电镜观察黏附细胞形态.结果:不同阳极氧化电压可形成15~100 nm管径Ti-TiO2纳米管.接种30、60和120 main后,5V纳米管组成纤维细胞黏附数依次为(141±9)、(388±14)和(489±15)个,均比同时间点其余纳米管组少(P<0.01);120 min时20V纳米管组成纤维细胞黏附数为(579±14)个,多于同时间点其余纳米管组(P<0.01),但细胞伸展受到抑制.30、60和120 min时5V纳米管组成骨细胞黏附数依次为(198±10)、(431±10)和(501±10)个,除30 min时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均比同时间点其余组多(P<0.01),且细胞伸展良好;3个时间点20V纳米管组成骨细胞黏附数依次为(152±11)、(403±9)和(465±12)个,与同时间点其余纳米管组相比黏附数最少(P<0.05).结论:纳米管不同程度抑制成纤维细胞的黏附,5 V电压制备的纳米管可最大程度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同时抑制成纤维细胞的黏附.

关键词:纳米管;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细胞黏附

来源出版物: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2,47(2): 122-126入选年份:2013

关注和重视牙本质敏感的防治

胡德渝

摘要:牙本质敏感是常见口腔疾病之一,患病率较高,国内外不同的研究表明8%~57%的成年人群患有牙本质敏感,而在患有牙周疾病的人群中,其患病率高达72.5%到98%.2008年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和西安市6个城市7939名20~69岁成人随机抽样调查表明:40.7%的受检者自述有牙齿敏感的症状,结合气枪吹气诊断并排除龋齿等其他引起疼痛的疾病,受检人群牙本质敏感的患病率为29.7%,人均牙本质敏感牙数为1.43颗.50~59岁年龄组人群牙本质敏感的患病率最高,为39.1%.

尽管一百多年前就开始有牙本质敏感相关文献的报道,但牙本质敏感的研究一直没有得到社会和口腔专业足够的重视.由于长期对牙本质敏感问题的忽视,不少口腔科医生对该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存在着误诊和漏诊、治疗效果不理想等状况.随着发达国家以及我国人群龋病患病率的下降,对牙周疾病和牙齿疼痛例如牙齿过敏的关注程度在不断上升,近二十年来国际上对牙本质敏感的研究和文献报道也越来越多,学者们对牙本质敏感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机理、风险因素、诊断及治疗均做了大量研究和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很多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2002年维也纳举行的世界牙科大会专门邀请了世界著名专家成立了关于牙本质敏感问题的工作组,讨论了由各种情况引起的牙本质敏感的病因、诊断、预防及治疗问题,以提高对牙本质敏感的认识.同年,加拿大牙科协会也专门成立了牙本质敏感顾问委员会制定了牙本质敏感指南,系统论述如何对该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预防和处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中的新鲜水果、碳酸饮料、果汁和运动饮料已成为普通日常消费品,经常和频繁饮用.这导致了牙釉质被酸蚀和患牙本质敏感风险的增加.我国已进入了老年化社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口牙齿硬组织的丧失也将导致牙本质敏感人群逐渐增加.我国对牙本质敏感的研究较少且零散,大多集中在对牙本质敏感治疗效果的探索,缺乏对我国人群牙本质敏感现状的系统调查分析以及相应预防和治疗措施的研究,在已经发行的教科书和其他口腔科学书籍中,也缺乏对该疾病的系统叙述.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人群牙本质敏感进行系统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和分析成年人中牙本质敏感的患病率及相关风险因素,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诊断标准、预防和治疗措施.

为此,中华口腔医学会成立了“牙本质敏感专家组”,开展了我国城市地区成人牙本质敏感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口腔医生对牙本质敏感的认知和诊治的现况调查.在此基础上,制定我国牙本质敏感的诊断和防治指南,以提高口腔医生对牙本质敏感的诊治水平.

来源出版物: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9,44(3): 129入选年份:2013

缓释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壳聚糖温敏凝胶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实验研究

马志伟,张勇杰,吴织芬,等

摘要:目的:观察自制的加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的壳聚糖温敏凝胶修复牙周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3只健康雄性杂种犬制备前磨牙区人工Ⅱ度根分叉区组织缺损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凝胶组及载药凝胶组,术中先严密缝合组织瓣,然后对空白凝胶组及载药凝胶组区域分别注射先期配制并消毒好的空白凝胶和载药凝胶,术后8周取材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结果:载药凝胶组出现明显的牙周组织再生,而空白对照组和空白凝胶组仅有少量的牙周组织再生.载药凝胶组与空白对照组及空白凝胶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空白对照组和空白凝胶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载RHBMP-2的壳聚糖温敏凝胶可有效促进牙周组织再生,同时简化手术操作,是一项有潜力的牙周组织再生手段.

关键词:牙周组织再生;温敏凝胶;壳聚糖;骨形态发生蛋白-2

来源出版物: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26(1): 23-26入选年份:2013

骨碎补柚皮苷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蒋俊强,丁一,李小玉,等

摘要:目的:研究骨碎补柚皮苷对人牙周膜细胞(HPDLC)增殖、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结合组织块法,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运用MTT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骨碎补柚皮苷在不同时间对HPDLC增殖的影响;采用IFCC推荐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骨碎补柚皮苷作用后HPDLC的ALP活性,采用考马氏亮兰法,测定样本中蛋白量,从而测定每毫克冻融蛋白中所含的ALP比活性.结果:10、1、0.1 mg·L-1这3种质量浓度的骨碎补柚皮苷对HPDLC的增殖有促进作用;100、10、1、0.1 mg·L-1的骨碎补柚皮苷均可促进HPDLC的ALP活性,其中以1 mg·L-1组的促进作用最强.结论:骨碎补柚皮苷对HPDLC具有促进增殖、促进碱性磷酸酶活性的作用.

关键词:骨碎补柚皮苷;牙周膜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活性

来源出版物: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9,27(5): 538-541入选年份:2013

单颌拔牙后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临床回顾研究

邸萍,林野,李健慧,等

摘要:目的:评价单颌拔牙后即刻种植及修复的临床效果和特点,探讨适合国人解剖条件的单颌拔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技术.方法:2008年6月至2012年3月接受单颌拔牙后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患者46例(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37~75岁(平均55.4岁);共植人种植体254枚,种植体植入当天完成种植体支持的无牙颌即刻固定修复,共计56件螺丝固位的种植即刻固定义齿.即刻修复后观察种植体的存留率、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情况、修复体功能状况、义齿清洁度、并发症,并进行了患者满意度调查.追踪时间9~54个月,平均36.7个月.结果:254枚种植体中的13枚种植体脱落,种植体存留率为94.9%(241/254).即刻修复义齿的存留率94.6%(53/56),边缘骨吸收程度平均(0.7±0.3)mm.患者满意率100%.结论:单颌拔牙后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技术近期临床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高,远期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研究.

关键词:牙种植;即刻种植;即刻负荷

来源出版物: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3,48(4): 216-222入选年份:2013

侵袭性牙周炎核心家系牙槽骨吸收和牙根形态的遗传度分析

乔敏

摘要:目的:在患侵袭性牙周炎者(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中,牙根形态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慢性牙周炎和牙周健康者,那么牙根形态异常在核心家系(病例-双亲)的发生率和遗传情况是不清楚的.遗传度是指在疾病发生中遗传作用的大小,采用相对危险率来表示遗传作用的大小,故又称遗传性.目前,遗传度已经应用到医学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对于由多因素决定的疾病,遗传度可分析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作用的大小.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评价侵袭性牙周炎核心家系中先证者和父母(双亲)的牙槽骨吸收状况、冠根比和牙根形态异常,探讨根形态异常和剩余牙槽骨的关系及遗传度.

方法:19个AgP核心家系,先证者19人(男9人,女10人),平均年龄23.6岁,双亲38人(父19人,母19人),平均年龄51.0岁.采用Photoshop CS 3.0软件测量和分析电脑存入的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全口根尖片,测量全口牙的近、远中邻面剩余牙槽骨占根长的百分比,即牙槽嵴顶沿牙长轴到根尖点的距离占牙根长度的百分比.参照徐莉(参考文献)等的方法将牙根形态异常分成五类:前牙锥形牙根、前磨牙锥形牙根,弯曲根,冠根比例失调以及后牙融合根.由三位有经验且已经校准的医师在不知情的(盲法)情况下,阅X线片和进行牙根形态异常判定.测量冠高、根长及计算冠根比.分别计算牙根形态异常、冠根比和前磨牙锥根的遗传度.结果:结果显示先证者全口平均牙槽骨吸收重于双亲:先证者全口牙剩余牙槽骨均值为58.9±4.3%;父亲和母亲的平均剩余牙槽骨分别为62.4±24.1和70.6±21.4,父母平均为65.3±3.7%.先证者牙槽骨吸收程度明显重于双亲.牙根形态异常的牙位的剩余牙槽骨的均值为67.5%±22.2%,而非根形态异常牙的剩余牙槽骨均值为73.1%±18.7%,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先证者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父母的差异没有显著性.牙根形态异常在亲代中的发生率为19.8%,而在子代中的发生率为37.3%,按照均父母-子代回归系数法,计算出核心家系根形态异常的遗传度是30.3%±9.2%,也就是说遗传在根形态异常中发挥30.3%的作用.冠根比在子代中的均值为0.55±0.16,在亲代中的均值为0.60±0.16.按照均父母-子代回归系数法,计算出核心家系中冠根比的遗传度为46.8%±22.0%,说明遗传在冠根比例中发挥46.8%的作用.前磨牙锥根的遗传度为40.1%±16.0,也就是说遗传在根形态异常中发挥46.6%的作用.

结论:核心家系中根形态异常牙的牙槽骨吸收重于非根形态异常牙;牙根形态异常、冠根比和双尖牙锥根有遗传倾向,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来源出版物: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3,48(10): 577-580入选年份:2013

前牙全瓷美学修复中值得注意的事项

骆小平,钱冬冬,袁宇,等

摘要:本文介绍了前牙美学修复中的主要注意事项,包括美学修复前的准备,标准化的基牙预备,美学修复中过渡性修复体的制作,全瓷材料的选择,全瓷美学修复体的粘接以及如何预防瓷折、瓷裂的发生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对前牙美学修复中常见的临床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回顾.

关键词:前牙;美学修复;全瓷;微笑设计

来源出版物: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3,31(2): 113-117入选年份:2013

猜你喜欢

链球菌变异
新型冠状病毒关切变异株的研究进展
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感染及干预措施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大同地区孕产妇B族链球菌带菌情况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变异危机
变异
杭州市儿童猩红热病原学及其相关血链球菌毒力基因分析
变形链球菌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的制备与鉴定
变异的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