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工业新闻更具可读性
——以《大足日报》为例

2015-01-30宋坤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9期
关键词:可读性日报事例

□宋坤

(大足日报社,重庆大足402360)

让工业新闻更具可读性
——以《大足日报》为例

□宋坤

(大足日报社,重庆大足402360)

工业新闻采写报道要跳出传统桎梏,转变观念,更加关注工业新闻背后的转型升级、典型事例、闪光人物等,让工业新闻更具可读性。

工业新闻 可读性大足 日报转型升级

提及工业新闻,读者的第一反应是“枯燥”。的确,工业新闻的采写已经逐渐在业内形成了“招商、签约、落地、开工、投产、达效”这样一条新闻报道路径。无论工业新闻的写作手法有多少种,都无法躲开几个关键点,即数字、专业术语、名称以及人名等,而这也是让读者觉得“枯燥”的关键。

如何让工业新闻更具可读性?本文以《大足日报》采访实践为例,从改变报道方式、转换取材角度等方面入手,为采写更具可读性的工业新闻提供些许借鉴。

关注转型升级,“花样创新”抓住读者

工业新闻,其报道对象主要是指制造业、矿产业、建筑业及交通运输业等。

长期以来,如何把工业新闻写得有可读性的探讨从没有停止过。2011年,笔者刚刚进入重庆市大足日报社时,一位“传帮带”前辈说过这么一句话:“工业新闻难出彩”。

如何提高工业新闻的可读性?找准关注点很重要。

自2013年以来,随着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以传统工业为经济支柱的大足备受冲击。2013年6月,大足启动市场主体“四转一改”工作,即无证(照)经营转为有证(照)经营、个体工商户转为企业、限额以下商贸企业转为限额以上、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转为规模以上、企业股份制改造。次年,又推出其升级版——“三创一强”,即引导一批优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切实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这两次改革不仅是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也为工业新闻采写提供了转换角度的良机。

《区长周少政走访“四转一改”转型企业并现场办公》《“股改”注入强大经济动力》《“四转一改”助本土企业拓宽市场》等一批鲜活的一手新闻纷纷涌现出来。同时,《大足日报》也在一版开设“‘四转一改’进行时”、“深入开展‘三创一强’,推动企业上档升级”等栏目,在更显眼的位置刊发相关新闻。

“别人怎么转?效果怎么样?有什么借鉴意义?”……一时“大足纸贵”,大足区内的企业和市民均将视线转入到这两场转型升级革命中来,并希望从中汲取发展经验。

据初步统计,在两项工作推进过程中,《大足日报》共刊发“四转一改”相关新闻159条,“三创一强”相关新闻88条,大大拓宽了工业新闻视野。

关注典型事例,“事海拾贝”吸引读者

工业新闻要更具可读性,必须先过数字这一关。写制造业、矿产业、建筑业等行业稿件,不可能没有数字,尤其是写某个行业发展、进步的稿件中,往往需要采取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国内外对比等来证明其发展速度和成绩。对比就不能不用大量数字,也只有数字的增减才能证明成绩的真实。

而这类对比的稿件也正是由于大量数据穿插其中,大大降低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此突破工业新闻的“数字瓶颈”?对此,笔者认为,关注工业新闻中的一些典型事例,特别是那些读者喜闻乐见的事例,可大大提高读者阅读兴趣。

2014年4月30日,《大足日报》一版刊发了笔者采写的《大足“铁牛”畅销东南亚》稿件。该文讲述的是一家大足本土五金企业,通过找准定位、改进工艺,从零部件制造者转型为拖拉机(耕地用)整车生产商,成功开拓出海外市场,并赢得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印尼等5国政府订单,上演了一出“小麻雀也有

雄鹰梦想”的好戏。

就是这样一篇典型事例的小新闻,不仅让笔者获得了当月单位好新闻奖,本文还得以在《重庆日报》头版刊发,随后更被评为当年重庆市区县报好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

是什么让这篇不到600字的消息备受好评?笔者认为,对于数字的成功处理是关键。在本文中,一共出现了10个数字,其中5个为时间数字,仅有2个数字涉及企业产值和产量,更少的数字不仅提高了读者的兴趣,也赢得了评委的青睐。

此外,一些意义大、重要性高的典型事例新闻,也是提高工业新闻可读性、吸引读者的“成功之钥”。例如《大足日报》2014年4月4日3版刊发的《“大足造”扭簧亮相冶金展》一文中,由大足光群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直径0.1毫米、重量0.0035克”数码相机零件扭簧,被戏称为“蚂蚁弹簧”,它成功诠释了大足五金由“粗、大、黑”向“高、精、尖”的转变。

关注出彩人物,“背后故事”留住读者

人物作为新闻“六要素”之一,是新闻报道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但在工业新闻中,人物往往以“某公司某职务某姓名”的形式出现,主要起到消息源和保证新闻真实性的作用,少有作为工业新闻主角出现的情况。

2008年-2012年,湖南卫视曾推出一档备受市民关注和好评的访谈性节目——《背后的故事》,主要挖掘众明星光鲜亮丽背后触动心灵的故事。

而时常出现在工业新闻中的那些董事长、总经理、劳模等成功人士,他们背后又有哪些新闻故事和励志传奇呢?

2014年2月24日,《大足日报》3版刊发了《王志强:从返乡打工仔到公司副总》一文,主要讲述了一名大足本地人,从外出务工到返乡就业,从打工仔到分厂厂长到总厂厂长再到副总经理,最终圆梦的成功经历,真实再现了一个小人物的奋斗历程,激发了大足市民的共鸣,引发了一场大足外出务工人群返乡就业创业的热潮。

本文中,典型人物的选择至关重要。40岁的王志强在中专毕业后,当过钳工,有沿海打工经历,后来又“为家返乡”。之后因专注于技术革新和新产品研发而屡获升迁,最后还帮助他人圆了家门口就业的梦想。

这样的典型人物选择触动了外出务工者想返乡就业的情怀,同时,也因其朴实而更具真实性,更能提高受众的阅读兴趣。

与此同时,在工业新闻人物的选择上,还应注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同时这也是提高新闻可读性的发力点之一。如2014年4月2日《大足日报》刊发的《下岗不落志——重庆市第三届劳模罗辉伦》一文中,下岗职工罗辉伦用勤劳的双手和奋斗精神,从合伙、单干,到帮助其他下岗工人再就业,最终成为一名市级劳模,其经历的“贴近性”正是吸引读者的关键。

工业新闻的传统是以数字、专业术语、名称等要素见长,不可完全改变,但也需革新,转变取材角度,以变“文件式”语言为“说话式、聊天式”语言为方向,工业新闻会更具可读性。再加之工业新闻的权威性、务实性,工业新闻一定会吸引读者的。■

猜你喜欢

可读性日报事例
热烈祝贺《平顶山日报》复刊40周年(1982-2022)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可读性
本期缩略语表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灵感日报
灵感日报
报纸专副刊可读性探究——以湖北日报《档案解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