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单位面临的问题及走出困境的若干对策
2015-01-30刘利宝王巍巍
■ 刘利宝/王巍巍
(1.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呼和浩特 010011;2.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呼和浩特 010050)
地勘单位面临的问题及走出困境的若干对策
■ 刘利宝1/王巍巍2
(1.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呼和浩特 010011;2.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呼和浩特 010050)
国内地矿经济在经历了一波高潮发展之后,随着全球经济的低迷运行,又进入到一个深度调整期。国有地勘单位的发展也随着地矿经济的转冷而显露出众多困难和问题。面对重重外部困境和诸多内部弊病,国有地勘单位应增强改革的紧迫性和主动性,更加紧密地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从准确把握自身核心竞争力、牢牢立足地勘主业和做精做深地矿产业、抓好自有矿权经营运作工作、积极拓宽地质服务领域、科学有效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健全内部激励机制、着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等多个方面练好内功,以此走出困境,在逆境中求得生存、在顺境中求得发展。
国有地勘单位;问题;困境;对策
伴随着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的持续疲软,地矿经济结束了近10年的高速增长之势,国有地勘单位的发展也随着地矿经济的转冷而显露出众多困难和问题。这里既有全球经济的持续低迷、矿产品产能过剩、价格持续下跌以及政策支持力度松弛等外部因素影响,也有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粗放、队伍结构不优、核心竞争力不强等内部因素制约。本文就国有地勘单位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走出困境展开讨论,希望引发更多有识之士的广泛讨论,共同为国有地勘单位的发展把脉会诊,提供更多思路。
1 国有地勘单位发展所面临的形势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大经济体复苏缓慢,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进入深度调整,工业产品及原材料普遍面临供大于求、去库存困难的严峻局面,地矿产业逐渐进入低速运行。一是各级财政对地勘行业的投入逐渐减少,项目经费不断缩减,项目出库和经费划拨迟缓;市场资本对地矿产业投资热情骤减,流入到矿业领域的市场资金不断缩紧,垫资勘查严重,资金回笼风险极大。二是矿产品价格持续低位徘徊,初涉矿业开发领域的国有地勘单位盈利空间不断收窄,一些在建矿山不得不停止建设步伐;而一些已经建成的矿山也是勉强维持,甚至只能暂停生产。在严峻的形势之下,地勘单位“以勘查促开发、以开发反哺勘查”的发展战略难以实现。三是制约地勘工作的外部因素越来越多、协调费用越来越高。一方面,生态战略和环保经济对地质找矿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矿业开发环保审批管理部门多、审批程序繁琐,导致协调费用高、工作推进缓慢,大大影响了地勘工作的推进。另一方面,随着公民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地勘工作经常遭遇当地百姓的刁难、阻碍,甚至出现“坐地起价、跟风索要”的现象。再者,随着地勘工作的财政投入缩减,市场投资冷淡,项目有限,激烈竞争,行业内部恶性竞争频发,极大地影响了地勘单位的健康发展。
2 地勘单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地矿产业经济重回低点,国有地勘单位内部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体制僵硬、机制不活、包袱沉重、人才匮乏、基础不牢、产业不稳等问题成为制约地勘单位能否挺过“寒冬”的关键。
2.1 管理模式粗放,经营风险高
目前,国有地勘单位多数还未充分融入到市场经济之中,企业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运行不规范,管理活动普遍较为粗放,经营风险高,在两个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一方面,普遍缺乏对接有效的投融资平台,地质勘查的高风险性无法实现市场分担。经营过程中融资途径单一、融资成本高、效率低、风险大。此外,由于缺少有效的投融资平台,导致地勘企业流动性资本金短缺,致使其无法抓住新一轮矿业权储备的有利时机,在矿业权经营和勘查投入上难有大的作为。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投入到矿业市场的资金明显不足,地勘单位出于生存发展压力,承揽的不少市场项目是在垫资勘查,出现大量的应收账款,给经营工作带来了极大风险。
2.2 队伍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地勘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地勘单位普遍存在队伍结构不合理的情况,而且形势严峻。一方面,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专业技术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比例失调。另一方面,专业技术人员以低学历、低技能的一般性工作人员为主,而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创造性和创新能力强,能够独立承担地勘项目的高学历专业人才严重短缺。人才结构的不合理造成地勘工作质量不高、成果不佳,同时也造成资质维护难度加大、维护成本增高。随着产业经济的不景气,已经出现新一轮专业技术人员流失的现象,给地勘单位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的威胁。
2.3 缺乏有效的找矿激励奖励机制,找矿积极性不能充分释放
目前,普遍缺乏自上而下多级联动的健全完善、高效科学的找矿激励奖励机制,无法有效地调动起地勘单位、地质技术人员的找矿积极性。一方面,承接的财政项目取得找矿突破的,未能得到矿业权获取上的政策倾斜或保护,也未有相应的分成奖励,造成地勘单位缺乏进一步深入勘查的积极性和紧迫感,制约了找矿成果的进一步挖掘。另一方面,多数地勘单位尚未建立起高效、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地质人员的找矿积极性无法被有效调动起来。
2.4 境外矿业活动运作模式不够成熟,“走出去”风险居高不下
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时,投入与回报总体不相吻合。一方面,目前大多数国有地勘单位在实施“走出去”的过程中尚未建立起“政府牵头、企业跟进”的模式,往往出现与目标国政府无法有效协调,政策保护性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走出去”过程中往往是“单打独斗”“孤军奋战”,没有与大企业形成“大兵团”式的联盟作战,在资金、技术、社会影响、境外投资经验、国外法律政策把握等方面能力不足,风险重重。
2.5 历史包袱沉重,地勘单位难以轻装上阵
目前多数国有地勘单位的企业化改革程度仍然不高,即使迈出“企业化”改革步伐的,也多是按照“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模式运行,事企不分。地勘单位尚且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如离退休和大集体医疗养老补贴、下岗职工生活费补贴欠账等等,在事业经费拨款不足的情况下,地勘单位只能从“打工经济”所形成的利润中挤出资金进行弥补,负担沉重,已直接影响到地勘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2.6 产业结构简单,产业化程度差
目前,国有地勘单位的产业结构普遍较为单一,多数仍以“打工经济”为主,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一是在承担各级财政项目中取得找矿突破的,由于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使得勘查单位难以获得矿业权,后续矿业开发无法推进。二是矿业权取得渠道不畅,很难按照科学选区获得优质矿业权,没有好的矿业权就很难吸引市场资本进行合作,致使地勘单位经济结构脆弱。三是一些找矿有所突破的自有矿业权,自身开发风险较大,地勘单位希望将矿业权流转或部分流转,但受单位性质等种种因素的约束,矿权流转不易获得主管部门的批准,造成产权流转不畅,致使资源、资产、资本一体化运作难以实现,制约了产业化发展能力。四是市场资本对矿业市场的投入日趋冷淡,那些经过几轮勘查而未能取得明显找矿成效的自有矿业权,再进行合作已很困难。而目前地勘单位积累还很不够,依靠自有资本获取矿业权的能力不足,现有矿业权又多为找矿潜力不足的“鸡肋矿业权”,导致矿业开发难以找到突破口。
3 国有地勘单位走出困境的若干对策
3.1 直面改革,增强改革的紧迫性和主动性
面对这一轮全面改革工作,各省地勘单位普遍表现出消极应对的现象,这主要是地勘单位担心在市场不景气的大背景下进行改革可能会面临生存问题。笔者认为,国有地勘单位应该正确对待改革事宜,要从思想深处认识到改革目的不是国家和地方政府把地勘单位当作了包袱想甩掉,而是要优化国有地勘单位经营结构,理顺体制、搞活机制,给地勘单位减压减负,让地勘单位轻装上阵闯市场。所以,要正确认识改革对地勘单位的重要意义,要增强改革的主动性,主动思考改革的方向、措施、路径,积极向主管部门和属地政府建言献策,引导决策者设计好地勘单位改革蓝图,为下一步发展积蓄更多政策红利和体制机制红利。
3.2 更加紧密地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做好服务
目前地勘单位普遍存在发展战略不明、方向不清的问题,只重视眼前利益,没有长远规划,只把自身作为一个普通的“施工队”,乐此不疲地为挣有限的勘查费而忙碌着,浮躁之风盛行。国有地勘单位必须牢牢把握住温家宝同志对地质工作的战略定位,即“要更加紧密地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相结合,要更加主动地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国有地勘单位要想避免沦为一般的“施工队”、“打工者”,就必须担当起行业的引领作用,立足自身优势,积极为各级政府的发展战略决策建言献策,引导政府在地质相关产业领域更好地规划,提供深入全面的地质科技支撑。
3.3 准确把握核心竞争力,占据行业竞争制高点
国有地勘单位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就必须准确把握自身核心竞争力,占据行业竞争的制高点。国有地勘单位主要核心竞争力:一是地质资料优势,二是地质人才优势,三是地学科研技术优势。然而,目前大多数国有地勘单位正在丢失这三大优势,一旦失去这些核心优势,地勘单位将全面丧失核心竞争力。
3.4 立足地勘主业、做精做深地矿产业,深入推进勘查开发一体化战略
国有地勘单位要想实现科学持续发展,就必须牢牢立足地勘主业,在做精做深地勘产业上狠下功夫。凡是脱离开自身优势,盲目铺摊子式的大搞非地质产业,必然难以发展壮大,甚至有拖垮基础产业的可能性。一是要继续高度重视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地质工作,尤其是在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远景调查、整装勘查、集中勘查、危机矿山和老矿山增储补勘、能源矿产联片勘查、重大地质问题研究等方面要积极作为,这样才能继续保持基础地质资料的占有优势,才能有的放矢的选好远景勘查区,才能为推动后续“商业跟进”打好基础。二是切实融入到市场经济之中,积极广泛承揽商业性地勘项目,利用自有矿业权努力开展引资合作勘查工作。三是要在立足已有找矿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各类地勘项目成果资料,力争在重点靶区、重点项目、重点矿种实现找矿新突破。四是严格把好地勘项目质量关,多渠道、多手段、多管齐下地抓好地勘工作质量,奠定良好的质量信誉。五是进一步强化“勘查开发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有效延伸产业链,提高科技投入,提升产业附加值。
3.5 抓好自有矿业权经营运作工作,早日摆脱“打工经济”的束缚
矿业权是地勘单位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抓好自有矿业权的经营运作,是地勘单位实现矿业开发突破,摆脱“打工经济”的基础。一是要抓住矿业经济低潮运行的时机,做好矿业权储备工作,为做大做强地矿产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要加强自有矿业权的勘查,加快勘查成果的开发或转化,早日实现“以勘查促开发、以开发反哺勘查”的可持续发展。三是要做好自有矿业权的潜力评价,“优存劣灭”,有的放矢地做好投入,同时要有效盘活矿业权,化解经营风险。
3.6 积极拓宽地质服务领域,培育经济多极增长点
在立足以地质勘查为主业的发展基础上,国有地勘单位应该在“大地质观”发展框架下积极拓宽地质服务领域,培育多极经济增长点,有效化解地勘项目不足所带来的危机,同时为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在立足地质找矿主业的基础上,地勘单位应该在工程地质、城市地质、旅游地质、农业地质、环境地质、水资源利用规划及水利建设、矿山环境治理修复、土地复垦等方面积极寻求作为。做好相关领域资质的申报和维护工作,加大相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升竞争力,占据竞争制高点。
3.7 科学有效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境外资源的有效补充
近年来,国有地勘单位积极开拓境外地质矿业市场,收到了一些成效,但总体来看,投入与回报不相吻合,“走出去”的积极性大为降低。谨慎是好事,但更应该审时度势、选准目标、有的放矢、果断出击、寻求作为,利用国际矿业经济低迷的发展时机,从以下几个方面走好“走出去”这步棋。一是要抓住我国外交环境全面向好的有利时机,结合国家建设沿边经济带、打造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等国家重要对外发展战略,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早日取得突破。二是要做好目标国家和重点项目的选取工作,做好目标国的资源情况、政治环境、法律结构、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考察,做好科学规划,加强风险评估,做好防控预案。三是要促成“政府牵头、企业跟进”的互动模式的形成,要积极主动地与国家商务部、外交部、属地政府、国土资源厅、商务厅、外事办、发改委、经贸委等各方建立有效的沟通与联系,寻求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实现与目标国政府的有效协调,取得政策保护的有利局面。四是要积极与在境外投资有经验积累的大型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和风险可控。五是尽快发起建立针对“走出去”战略的稳定、广阔、有效的投融资平台,降低企业融资难度、融资成本,规避经营风险。
3.8 建立健全内部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员工干事业的积极性
为应对地质矿业经济的持续低潮运行,在地勘单位经营发展艰难的非常时期,要尽快完善和创新分配制度,建立起高效科学的内部激励机制,将激励机制用好用活,激发员工的创业、创新精神,共同渡过困难时期。一方面,做好干部考核工作,根据责任、贡献、工作付出和成效进行量化考核,形成有效的激励和鞭策效应。另一方面,在专业技术人员与辅助行政管理人员之间要适当拉开距离,充分调动和激发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将过量辅助管理人员通过薪酬杠杆实现有效缩减,以减轻企业包袱。
3.9 苦练内功,提升品质,着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国有地勘单位应在市场低迷的逆境中把强化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先期工作做好,规范企业运行,减少管理中的“跑冒滴漏”,抓好经济运行质量,向管理要效益。重点要健全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严格制度执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集约化和科学化。此外还要做好长期发展规划,加强宏观政策方向和市场走势研究,提高捕捉有利发展因素和把握发展机遇的能力,处理好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
4 结束语
国有地勘单位所面临的上述问题既有外部宏观因素,也有自身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弊病,内因与外因同在,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彼此放大。眼下需要利用不利的外部形势,倒逼内部改良革新,夯实基础、练好内功,摒弃粗放式经营管理模式,实现自我完善。这样才能在不利的外部环境中逆流而上,在市场回暖后快速崛起。
[1]鲁华军.浅析地勘单位走向市场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湖北地矿,2000(Z1):81-83.
[2]王希凯.地勘单位面临的三大任务一项保障[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1):19-23.
[3]贺建委.浅析地勘单位面临的形势及工作重点[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4):41-42.
[4]陆燕.金融危机对地质勘察行业经济发展的影响[J].时代金融,2009(7):106-107.
[5]宋新华.当前地质工作面临的制约及对策思考[J].中国矿业,2010(4):26-28.
[6]冯志明.浅谈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地勘单位的应对措施[C]//四川省煤田地质局论文集.成都:四川省煤田地质局,2010:6.
[7]贺建委.试论地勘单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0(4):27-29.
[8]单欣欣.当前地勘单位面临的形势与应对策略探讨[J].中国煤炭地质,2012(11):67-69.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Hohhot 010050, China)
The Problems that Geological Exploration Units Face and Some Measures forGettingOut of the Circumstances
LIU Libao1, WANG Weiwei2
(1.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of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Hohhot 010011, China); 2. The Third
After a developmental climax, domestic mining economy has entered a depth adjustment as the global economic downturn. Following this situ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state-owned geological exploration units has revealed many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Faced up to all external dilemma and many internal problems,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state-owned geological exploration units should enhance the urgency and initiative of the reform,and more closely combine with the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Meanwhile, they should lay emphasis on the following: accurately grasping their own core competitiveness, keeping a foothold firmly on the main business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making geological industry perfect and strongest, managing well the operation of their own mining rights, expanding the geological services, scientifically and effectively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going out”,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internal incentive mechanism, striving to raise operational management level. Only then can they break through the dilemma,survive in the face of adversity, and seek development in good times.
state-owned geological exploration units; problems; dilemma; countermeasures
F407.1;F062.1
C
1672-6995(2015)05-0069-04
2014-12-18;
2015-02-10
刘利宝(1989-),男,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人,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工程师,在读博士生,从事成矿规律、成矿预测、矿产勘查与评价、资源产业经济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