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2015-01-30陈锡文

中国合作经济 2015年12期
关键词:社会化农户农产品

陈锡文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陈锡文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压舱石”。面向经济发展新常态,正确应对当前农业所面临的内外压力和挑战,必须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主要追求产量增长和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经营,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要大力推行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首先,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必须是能够保护生态环境的农业。要采取更为严格的措施对山水林田湖加以保护,严禁违反规划对自然资源随意开发,对生态脆弱地区更要严禁开发。其次,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必须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农业。要按农业标准化实行清洁生产,制定科学而严格的用水、用肥、用药标准,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既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提高经济效益。最后,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必须是物质、能量可循环利用的农业,从而使宝贵的农田能永续利用,产出的农产品有质量安全保障。

要按照市场需求和健全产业链的方向调整农业结构。要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和区域比较优势,向市场紧缺产品调、向优质特色产品调、向种养加销全产业链调,拓展农业多功能和增值增效空间。要以合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农业资源、两个农产品市场的视野,合理安排国内农产品生产的优先序,确保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农产品的自给水平。在此基础上,要尽快建立需求导向的农业结构调整机制,使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短板”尽快得到提升。当前,尤其要注重健全农业全产业链和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要以土地制度改革为动力加快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农业人口的减少,只能是一个伴随着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的自然进程,农村在相当时期内还难以彻底改变人多地少的格局,这就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现实起点。因此,在社会转型阶段要切实保障农民生计和社会稳定,就要坚持农民的地由农民种和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基本取向。还要看到,家庭经营在相当时期内仍然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力量,而通过周到便利的社会化服务,把农户经营引入现代农业的发展轨道,则是创新农业经营体系所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国家通过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定了农户对集体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进一步放活了农地的经营权。而更普遍的则是发展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户经营提供代耕、代种、代收以及对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粮食收获后的烘干、储藏等全程或“菜单式”服务,基本形成了“耕、种、收等主要作业环节靠社会化服务,日常田间看护和管理靠承包农户家庭成员”的经营形式。这种“农户+社会化服务”的农业经营形式,看似一家一户的耕地经营规模变化不大,但它却明显扩大了农业生产各主要作业环节的服务规模,为农户小规模经营条件下实现现代农业技术和装备的大规模应用开了先河,表现出了相当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实现了坚持、完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机结合,也是符合我国社会转型阶段农业经营体系创新要求的一种有效形式。

当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创新农业经营体系,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否则就会因失去根基而付出沉重代价。在使市场对农业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还必须发挥好政府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仍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才能补上我国现代化的“短板”,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社会化农户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