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统疾病中西药物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
2015-01-30聂文强
聂文强
无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6.3%(29/38);观察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渐突出和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老年人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增高,这不仅给患者家庭造成经济负担,而且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多数老年人都患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而高血压是老年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高,高血压的发病率也不断升高。与此同时,老年人的血压升高会伴随高脂血症、高血糖等的发生,这些因素均增加了老年冠心病的发病危险[6]。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多表现为心绞痛、心律失常,随着患者病程的不断进展,患者易出现心肌缺血,甚至心力衰竭或猝死,其中心律失常是老年冠心病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其发病原因多样,如脂肪分解、酸中毒、低钾以及缺血心肌再灌注等。
临床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多采用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酒石酸美托洛尔和稳心颗粒等。其中酒石酸美托洛尔是一种选择性β1受体拮抗剂,具有膜稳定作用,无内在拟交感活性,可减慢心率,减少心输出量,降低收缩压,且不会阻止生理性血管扩张,该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各型高血压和心绞痛。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属于中医学的“心悸”“怔忡”“晕厥”等范畴,中医认为该病症病位在心,其发生与肝、脾、肾功能失调有关,主要病因为气机不畅、浊痰凝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气阴两虚。中医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则为活血化瘀,治疗药物以稳心颗粒为主,其主要成分有党参、黄精、琥珀、三七和甘松,其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有效消除心律失常,改善微循环,增强心肌收缩力,主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心脉瘀阻所致的心悸不宁、气短乏力、胸闷胸痛以及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可起到养气安神、化瘀通气的作用,患者口服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高。稳心颗粒与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应用,属于中西结合疗法,西药(美托洛尔)降血压,中药(稳心颗粒)化瘀养气,用于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明显。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采用稳心颗粒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疗效明显,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
参考文献
[6] 王学胜,张学平,陈慧.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11): 1159-1160.
[5] 熊康群.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1,3(16):289-291.
[4] 杨传民.美托洛尔联合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7(6):156-157.
[3] 王智,刘冬梅.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9):626-627.
[2] 卢林帆.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2):34-35.
[1] 陈红卫.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9):86-87.
心血管系统疾病中西药物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
聂文强
【摘要】本研究主要通过丹参注射液与抗血栓药物合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出血风险、升陷祛瘀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以及生脉注射液对心力衰竭患者地戈辛代谢影响3个方面论述了心血管系统疾病中西药物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心血管系统疾病;中西药物联合应用;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5846(2015)10-0055-03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 510000
中西药物联合应用历史悠久[1-4],尤其是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相关研究表明[5-6],大部分患者长期联合应用中西药物进行疾病的治疗[7]。本研究就心血管系统疾病中西药物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1 丹参注射液与抗血栓药物合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出血风险的影响
李昊娲[8]对丹参注射液与抗血栓药物联合应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出血风险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
1.1 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及文献数据库研究 共检索到1591篇文献,经筛选,最终入选文献501篇;其中,按不良反应标准纳入文献87篇。87篇文献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共7899例,涉及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393例,不良反应率为5.0%。
对患者的原发疾病进行研究,发现不良反应主要以心血管疾病(14篇、16.1%)、脑血管病(35篇、40.2%)为主,还包括乙型脑炎等其他疾病11篇(12.6%)、糖尿病2篇(2.3%)、血管病变和癌症各3篇(3.4%)、呼吸系统疾病5篇(5.7%)、肝脏疾病9篇(10.3%)、肾脏疾病4篇(4.6%)、血液系统疾病1篇(1.1%)。不良事件类型:休克、病死各7篇(8.0%)、皮疹14篇(16.1%)、出血16篇(18.4%),其他如消化道反应、粒细胞减少、肝肾功能受损等43篇(49.4%)。出现不良反应和使用丹参注射液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肯定有关2篇、可能有关1篇、无关6篇、可能无关7篇;出现休克症状的患者中,可能有关5篇,可能无关2篇;病死患者中,无关2篇,可能有关2篇,可能无关3篇;出现皮疹的患者中,无关1篇,可能有关5篇,可能无关8篇;其他不良反应中,无关14篇,可能无关22篇,可能有关3篇,无法判定4篇。
纳入不良反应的文献87篇,共7899例患者,其疾病种类繁多,研究心、脑血管疾病的文献占多数(60.9%),其中由丹参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的患者有393例。说明,虽然报告显示丹参注射液能引起不良反应,但不具代表性。通过以上文献病理研究,表明丹参注射液的不良反应较小。
1.2 回顾性研究 选取东方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2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使用丹参注射液的情况分为丹参注射液组(116例)和未使用丹参注射液组(182例),收集患者的一系列资料进行相关检验。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既往病史、中西医常规治疗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使用丹参注射液未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没有提高出血风险。出现出血症状和不良反应的患者均使用了丹参或活血化瘀类药物,但不能做到单一控制研究资料中的药物使用情况,所以研究受到一定限制,并不能说明丹参注射液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绝对安全,有必要进行前瞻性研究。
1.3 前瞻性研究 选取符合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断且未使用其他活血化瘀类中药及制剂的患者,纳入丹参注射液组患者24例,未使用丹参注射液组患者22例,进行分层随机对照研究。对两组患者的原发疾病进行治疗,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丹参注射液组患者加用注射用丹参(冻干)静脉滴注;未使用丹参注射液组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静脉滴注,1次/d,治疗周期为7 d。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血瘀证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使用丹参注射液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未使用丹参注射液组。
对结果分析说明,丹参注射液能够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且不影响凝血功能。以上研究表明,丹参注射液联合抗血栓西药治疗对ACS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出血事件无明显影响。
2 升陷祛瘀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
李春岩[9]对升陷祛瘀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进行分析,纳入文献10篇。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冠心病心绞痛气陷血瘀证患者分为研究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升解通瘀颗粒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通心络胶囊进行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心绞痛疗效。治疗后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心绞痛总有效率为83.9%,对照组为8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结果进行分析,升解通瘀颗粒能有效升高HDL-C,改善患者的血脂代谢异常,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明显优于通心络胶囊的治疗效果。同时,能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与通心络胶囊的疗效相同。
3 生脉注射液对心力衰竭患者地戈辛代谢的影响
王恒和[10]研究生脉注射液对心力衰竭患者地戈辛代谢的影响进行了系统评价,纳入文献37篇,将40例心力衰竭患者按年龄分层随机分为地戈辛(DG)组和DG加生脉注射液(PAI)3种不同剂量组,比较4组患者用药不同时点的DG血药浓度和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①PAI小剂量组DG血浓度明显低于DG组(P<0.05),PAI小剂量组和DG组表观分布容积、消除半衰期、血浆清除率、消除速率常数和药时曲线下面积等药动学方面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PAI中、大剂量组的DG血浓度和上述药动学参数与D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PAI小剂量组与中、大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大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扰测定DG浓度结果的可能影响机制或环节是:DG的肾排泄、DG的组织分布、内源性洋地黄物质的释放和分泌。以上结果表明,PAI和DG联合用药时对心力衰竭患者DG浓度和药动学参数有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对于心血管系统疾病中西药物联合应用的研究目前尚不完善,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究。
[1] 潘九英,金芝贵,吴飞华.葶苈子及其复方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17(12):83-85.
[2] 王宛怡,王旗.大气颗粒物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18(9):834-837.
[3] 于敏,沈梅.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