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监督
2015-01-30
质量监督
质检总局:1151家企业产品质量“过得硬”
质检总局9月29日集中公布2009年至2014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6年来在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中6次以上(含6次)抽查结果合格的企业共1151家,涉及全国30个省区市。这些企业生产的同种或者不同种类的产品,在不同年度的国家监督抽查中结果均合格。据了解,公布本期名单旨在进一步促进生产企业落实产品质量主体责任,鼓励重视产品质量的企业,形成社会正向导向,给消费者提供消费参考信息,推进产品质量社会共治。
连续抽查合格的1151家企业,从东、中、西部地区分布情况看,东部地区有830家企业,占到72.1%;中部地区有191家企业,占到16.6%;西部地区有130家企业,占到11.3%。东部地区连续抽查合格企业数量明显多于中、西部地区,与我国区域企业分布情况和经济活跃程度基本一致。
从具体省份分布看,连续抽查合格的1151家企业分布在除西藏自治区之外的其他30个省份。其中,有8个省、直辖市的企业数量在50家以上,有1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企业数量介于10-50家之间,有12个省、自治区的企业数量少于10家。广东、江苏和浙江省企业数量排在前三名,分别为221家、150家和139家。
从涉及的产品类别看,涉及电工及材料、轻工产品的生产企业家次数较高,分别为329家次、216家次。其他产品类别为涉及电子电器的生产企业共174家次,涉及建筑及装饰装修材料的生产企业共155家次,涉及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企业共150家次,涉及日用及纺织品的生产企业工118家次,涉及机械及安防的生产企业共66家次,涉及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企业共35家次。
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为加大国家监督抽查政务信息公开力度,从2009年起,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的结果和企业名单均向社会予以公布。(娄奕娟)
近三成电子商务产品不合格
9月30日,质检总局通报了关于2015年电子商务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情况。2015年,质检总局针对网络销售的玩具、服装、鞋类、背提包、小家电等5大类11种电子商务产品组织开展了国家监督专项抽查。抽查采取“神秘买家”从电商平台买样或从物流仓库集中抽样的方式,抽取了304家企业生产的363批次电子商务产品。经检验,219家企业生产的259批次产品合格,抽查合格率为71.3%。检出98家企业生产的104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28.7%。
按产品划分,不合格产品检出率在30%以上的有4种,包括背提包47.9%, 皮鞋36.4%,休闲服装(机织)35.1%,羊绒针织服装34.6%。不合格产品检出率在20%至30%的有5种,包括运动鞋28.6%,床上用品25.6%,电水壶25%,移动式插座23.3%,电饭煲20.0%。不合格产品检出率在20%以下的有2种,包括毛绒布制玩具3.7%,豆浆机未检出不合格产品。
据了解,本次抽查涉及天猫、京东商城、1号店、苏宁易购、当当网、亚马逊、凡客诚品、唯品会、王府井网上商城、麦包包等10家电子商务平台企业。
质检总局抽查发现,背提包产品振荡冲击性能不合格现象突出。鞋类产品主要集中在耐折性能,运动鞋有8批次产品不合格,全部都是耐折性能达不到标准。而服装类产品成分含量与明示不符情况严重。另外,小家电产品安全隐患多。在本次抽查的电饭锅、移动式插座、豆浆机、电水壶等4种小家电产品中,90批次中有16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7.8%。不合格产品中,有15批次产品都存在质量安全隐患。(钟智)
“神秘买样团” 出手网购名牌“倒下”一片
这或许是一个让“剁手党”痛心疾首的结果:浙江省质监局首创组建的“神秘买样团”第一次出击,成果斐然——442批次产品从各个电商平台被购买快递,送检检测,结果有109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包类产品的不合格率达50%。
让人郁闷的不只有这些,一大批标称为长相知、恒源祥家纺、爱斯基摩人、庄吉、红蜻蜓等知名品牌的产品也被判定为不合格。
钱江晚报记者作为神秘买样团189名成员之一,在前后近2个月的“买买买”任务中,购买了2批次奶嘴和包包,结果优劣各半。
钱报记者“潜伏”京东天猫买的两个包包都“阵亡”了
前后将近2个月,7月中旬“毕业”的“百姓买样团”开始接受任务“投入战斗”——他们的任务就是“买买买”。这是浙江省质监局首创组建的“百姓买样团”第一次任务,共有189名成员出手。
作为唯一拿到了聘书的省级媒体记者,钱报记者也通过报名、审核、培训等程序顺利“出师”,在今年8月上旬正式接到省质监局指令,要求网购婴幼儿专用奶瓶奶嘴和包类产品。
前提有三:第一,网络购买;第二,所购产品并非三无产品;第三,金额不高于600元/件。
接到指令后,钱报记者随所有组员分头“潜入”各大网络电商。接到任务后三天(因为身份保密需要隐去具体购买时间、网店),在综合产品性能、关注度、价格等多方因素后,记者完成了网购,共4件产品:
在天猫购买的浙江宝惠婴儿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巴比象仿真母乳标口奶嘴(7元);
在京东购买的浙江新文越婴童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分阶特护奶嘴(23.9元);
在天猫购买的广州市白云区嘉禾街道塞菱皮具厂生产的妙迪女士双肩包(249元);
在天猫购买的银座牌拉杆箱(468元)。
8月19日,记者收到上述物品,并在第一时间将之(原包装)送到检测部门。
在这次“买样行动”中,共有442件产品送检,最便宜的是0.58元的智胜中性笔,最贵的是498元的蒸发式冷风扇,样品来自淘宝、京东、一号店、当当网、苏宁易购等10余家网络电商。
日前,检查结果公布:钱报记者购买的4件产品中,2个包包都不合格。
包包类只合格一半网购的名牌“倒下”一片
被送检的442批次产品中,109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4.7%(注:文中所述产品信息均为标牌标称)。
不合格产品中,包类最离谱:总共买样检测的50批次产品中,有25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达到了50%,不合格项目主要是振荡冲击性能、摩擦色牢度、缝合强度、耐冲击性能。
“还真的不敢随便买包包了。”一位买样团成员曾是个近乎偏执的“伐开心买包包”的人。她觉得,这一下真该改改这样的任性了。
还有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可能会冲击你的心理底线:你自以为网上卖的名牌可能会质量好,但事实可能不一样。随便举几个例子:
标称为杭州长相知家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长相知”床单(规格为 150×225cm)被判不合格,原因是和使用说明(标识)、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有关;
标称为江阴市红柳被单厂有限公司生产的“恒源祥家纺”床单(全棉印花床单、规格230×240cm)不合格,因为“耐干摩擦色牢度”不达标;
标称为杭州爱斯基摩人床上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爱斯基摩人”炫彩纯棉床笠(规格为150×200+26cm)不合格,因为水洗尺寸变化率有问题。
唯一一点可以让人稍稍宽心:30批次奶瓶奶嘴100%合格——年轻的奶爸奶妈可以放心。
买样团将在“双十一”再次出击查出问题怎么办?一个答案,查。
钱报记者了解到,针对此次买样检测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省质监局已将不合格信息移交属地质监部门,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并通报相关电商平台,督促进行及时处理。
购买过程中,“百姓买样团” 成员也遇到了些问题:“我买到的衣服看不出具体是哪里生产的。”“我收到的包包上的标注信息和购买页面上的不符。”对于这些看似没问题,但实则不合格的“无标识”产品,省质监局也已将相关情况全部汇总反馈电商平台,要求电商平台加强内部管理,并严肃处理。
阿里巴巴集团安全部相关负责人说,正在运行的信息共享联盟会及时收到被查出问题,他们也会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相应处理。
“现在的信息共享联盟,就好比是多部门、行业、机构间共筑的联防墙,相关网店躲不过处罚。”他说,淘宝的实名开店制度近来不断升级、加严,人脸、声纹识别等技术亦在成熟中。
钱报记者也了解到,阿里对所属网店的处罚可能会比相关职能部门更加严厉,一个属于阿里安全部的机构正在盯着每一单交易,这个被内部戏称为“神盾局”的队伍涵盖安全技术、数据挖掘、专案打击、消费者保障、投诉受理、商家教育等数十项职能。
这些人正在通过发退货、商品文字、图片描述、权利人投诉等十余个维度和特征的数据剥离不良信息,以维护更好的网购环境。
省质监局相关负责人也说,随着“双十一”的临近,他们将继续发挥“百姓买样团”的作用,把不合格产品一点点揪出来。也就是说,“神秘买样团”成员将继续长期“潜伏”。(据《钱江晚报》)
51%橡皮泥样品迁移元素超标
很多孩子喜欢玩橡皮泥,可你关注过它的安全性吗?近日,江苏省质监局发布2015年彩泥产品风险监测质量分析报告,在实体店和电商平台购买的100批次橡皮泥,包括41批次的造型黏土和59批次的彩泥,62%超出相关限量要求。其中,51%的样品中检测出的防腐剂,超出欧盟相关标准。
五颜六色的彩泥都是由基础色红、黄、蓝、白、黑,按照不同比例混合而来,而这些基础色是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颜料或染料形成的。这些染料中含有不同种类的可迁移元素,可迁移元素如果超过一定浓度,会产生毒性,在人体内长期蓄积还会导致各器官、呼吸系统、心血管等功能受损,甚至可能造成遗传性基因缺陷。
这次的监测报告显示,有27%的产品硼超出限制,最大检出量甚至超出限值6倍多。“硼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适量的硼对人体是无害的,但过量会引起慢性中毒。”负责此次检测的泰州市质检所工程师王爱霞介绍,硼元素主要来源于彩泥生产过程中添加的胶黏剂,是为了增加胶黏剂的黏性,方便做各种造型。此外,还有4%的产品检测出铜超标,“过量的铜会对身体内脏器官造成负担,特别是肝和胆,引起新陈代谢紊乱、肝硬化和肝腹水等症状。”
专家提醒,保质期过长的产品,很可能是添加了过量的防腐剂,最好不要买。另外,选购时要先看产品外包装,是否标注了产品名称、生产厂名、厂址、执行标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以及材质主要成分、明显位置警示语等,“三无”产品或者没有中文标志的产品最好不要购买。(赵书伶)
19批次插头插座不合格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产品质量抽查结果,有19个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
2015年第三季度,国家质检总局对来自湖南、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等10个省、直辖市的150家企业生产的150批次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产品进行了质量情况抽查。结果显示,由江苏省南京普雁电气有限公司生产的T2-10P单相两极可拆线插头被检出尺寸、插头结构、爬电距离等5项指标均不合格,问题突出。此外,来自浙江、广东等省份包括坦克王、海牛、秋叶原、利昌等多个品牌,单相两极带接地可拆插头、转换器以及单相两极带接地不可拆线插头等多个品种不同批次产品被检出不合格。
在被检出不合格的19个批次的产品中,受检产品的防触电保护、尺寸、耐热以及附件的结构不合格成为最突出的问题。
来自国家标准委的调研报告表明,电气火灾的重要起因之一便是插座产品的绝缘材料不耐燃,未达到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使用不阻燃的绝缘材料,不但不能防止电气火灾,甚至还有助燃作用。而也有经营插座相关产品的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插座的机械强度、耐热性能不合格,将直接导致插头产品容易变形,易破碎,存在安全隐患。(珊湘)
七成老人手机存安全风险
近日,辽宁省质监局对外公布今年上半年我省老人手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情况通报,监测结果发现,73.3%的老人手机存在安全风险。
本次风险监测的老人手机涉及品牌包括市场上常见的小米、飞利浦、vivo、海尔、诺基亚、先锋、联想、华为等29个品牌的30个批次手机产品。检测发现,22个批次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风险,不合格率达73.3%。18个批次无进网许可或伪造、冒用进网许可,这些手机均为不合格产品,不合格率为100%;而在有进网许可的12个批次老人手机中,4个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为33.3%。
本次风险监测中发现不合格项目有辐射杂散、0.2ItA放电性能、爬电距离、电气间隙、抗电强度等。这些项目不合格可能会出现影响心脏起搏器工作、手机起火爆炸、电池寿命短、使用者触电、烫伤等风险。
省质监局提醒我省消费者在选购老人手机时,应通过正规的手机销售渠道购买,注意数据线接口、耳机插口等缝隙是否有插拔痕迹或灰尘,确保不是翻新机。检查手机或包装上是否有CCC认证标志,注意手机IMEI三号是否一致。(赵铭)
超九成笔芯液苯超标
近日,江苏省质监局发布了“2015年文具产品风险监测质量分析报告”。其中,超九成笔芯液苯超标。本次监测共购买了100批次文具样品。其中,笔类产品(主要为记号笔、水彩笔)39批次;橡皮31批次;修正类产品(修正液、修正带)30批次。
笔类产品风险监测项目为:塑料笔杆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塑化剂)的含量;笔芯液中苯类有机溶剂和氯代烃的残留量。其中,受检的39批次笔芯液中,甲苯+乙苯+二甲苯总和超过标准限量要求的有38批次,超标率达97%。
此外,橡皮中,邻苯二甲酸酯的超标率为32%;修正类产品中,甲苯+乙苯+二甲苯总和超标率为33%。
质检专家介绍,甲苯、乙苯、二甲苯都属于苯系物,是对人体具有较大毒性的有害物质。笔在纸上书写或涂改后,苯类有机溶剂会快速散发,使用者非常容易吸入,影响健康。(邹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