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社属企业改革发展

2015-01-30河南南阳市供销合作社监事会

中国合作经济 2015年7期
关键词:企业法人供销所有权

□ 文/河南南阳市供销合作社监事会

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社属企业改革发展

□ 文/河南南阳市供销合作社监事会

社属企业改革要建立领导协调机制;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对社属企业的监控;坚持开放办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坚持项目带动;加强系统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河南省南阳市供销合作社加大社属企业改革力度,创新体制机制,提升管理水平,拓宽经营领域,取得了明显成效,涌现出了红棉集团、惠农达集团等一批经济实力强、为农服务能力突出的社有企业。

社属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

通过最近一个时期对直属企业的深入调研发现,虽然社属企业在改革发展中取得了较大成效,但离国务院关于把供销合作社构建为运转高效、功能完备、城乡并举、工贸并重的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整体来看,还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是发展基础薄弱。大部分企业经济实力弱,开拓大市场、参与大流通的能力不足。市社直属企业中,虽然有一家企业成功开拓了海外市场,但经营现状和整体效益仍然不够理想;受经济大环境和自身诸多因素的制约,许多规划好的项目因资金不到位而未能按期交付或启动。

二是体制落后,机制不活。在10家社属企业中,供销合作社全资类占70%以上,控股类和参股类各占约15%,大部分产权过于单一;有一部分企业仍采取行政化管理方式,部分经营者不熟悉、不善于使用现代管理方式和手段,在企业内部,没有建立起精简高效、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机制,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不够规范完善,协作水平和运作效率低;许多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不能做到“责、权、利”有机结合。

三是发展环境不优。土地登记和房产权颁证工作进展缓慢,一定程度之上制约了盘活社有资产、投资融资和加快改革发展;虽然中央和省市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文件精神,但在具体工作运作过程中仍不通畅,增加了供销合作社的工作量和难度;部分企业因处于破产边缘,再加上前期的改制不彻底,形成了不稳定因素,影响了系统的改革发展。

四是主业不强,副业不精。市社直属企业主要围绕农资、烟花爆竹、再生资源、日用消费品配送、棉花等开展业务,在副业方面,虽然开展了陶瓷批发、装饰材料批零、宾馆等业务,但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行业和龙头企业。

五是企业人才建设滞后。社有企业普遍存在人才匮乏的困难,经营队伍文化素质低,特别是涉及电子商务、高端营销、职业经理人等方面的人才少之又少,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再者,对经营者业绩考核体系尚不健全,企业管理相对薄弱,对经营者的管理手段和考核方式有待改进。

几点建议

社有企业是供销合作社的经济支柱,是为农服务的物质基础,是推进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主体。社有企业在改革发展上没有突破,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就无从突破。因此,加快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实质上就是加快社有企业改革发展。企业改革改制是革旧图新,是一项复杂而系统工作,一定要做好改革改制之前调研工作,要积极稳妥,统筹兼顾,因企制宜。

(一)建立领导协调机制

一方面,政府要以40号文为指针,把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成立由政府领导为组长,财政、发改、国土、工业能源、税务、农委、商务、工商、扶贫、林业、科技、质监、供销等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协调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有关事务;建立相关责任制度并分解任务,将支持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工作纳入相关部门、单位年度工作内容,并建立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实行专事专议,具体落实政府的决策部署,及时通报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情况和各有关单位责任制落实情况,认真研究解决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另一方面,供销合作社也要积极主动争取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及时向党和政府汇报供销合作社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反映农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提出供销合作社做大做强社有企业的工作重点和想法,主动承担政府委托的任务,并保质保量完成;同时,将各级政府出台的有关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政策用足用活,积极争取政府在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支持和帮助,充分研究、运用政策,充分利用供销合作社土地、仓库、铁路专用线等优势资源,改造建设集运输、仓储、保鲜、配送、信息、交易、金融等服务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业,为社有企业的发展壮大拓宽渠道,增加动力。

(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落实企业法人财产所有权。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必须尽快落实企业法人财产所有权。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权属范围,应当是企业法人的全部财产,包括股东出资形成的财产和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增值的财产等。企业法人对财产享有完全独立的支配权,使企业成为真正的独立法人实体。企业法人财产所有权的构成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出资人,以其出资财产的所有权让渡换取企业股权,通过股权的法律规定对企业法人进行间接管理,由此,出资者对其财产实现了由物质形态的管理到价值形态的管理。二是企业法人的财产由出资者的财产和在此基础上的增值的财产构成全部法人财产。三是由于企业法人财产主要是由出资人出资构成的,企业法人对其财产的支配和管理应依法通过建立完整的法人管理结构来实现,即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相互协作/相互制约,以保证企业法人财产所有权机制的正常运作。

进行公司制改造。一是出资者(股东)将实物形态财产所有权让渡转化换取价值形态的股权。而企业法人通过受让换取出资者(股东)实物形态的财产所有权,企业法人的产权是取得全部出资人(股东)让渡的财产所有权即企业法人财产所有权。股东不能抽回股本以股权对企业法人负责,企业法人以全部企业法人财产所有权承担民事责任,做到产权清晰。二是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相互制衡,实现企业法人财产所有权、股东股权和经营机构经营权的三权分离。在企业法人里出资人(股东)出资财产的所有权转化企业法人财产所有权和股东的股权。股东大会是企业法人的最高权力机构,并由权力机构产生董事会这一决策机构,董事会选举董事长,董事长为企业法人代表。董事会代表企业法人掌握财产后,并不直接经营,而是聘任经理班子即经营机构进行经营,这样就从制度上形成企业法人财产所有权、股东股权和经营机构经营权的相互制衡的三权分离,彻底做到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形成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三)加强对社属企业的监控

探索实施外派监事会制度,保障监督的独立性和有效性。监事会对事前与企业经营者没有在企业契约中明确界定的权利进行有效监督。加强财务监督和内部控制,发挥供销合作社审计部门的职能,促进和帮助企业管理人员有效履行其受托管理责任。

(四)坚持开放办社

供销合作社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与合作是它的灵魂所在。但“联合社不联合、合作社不合作”的现象依然存在。如上级社与下级社之间、社有企业与基层社之间未能形成发展合力,供销合作社与农民之间未能形成利益共同体,各种经济资源在时间与空间上各自为阵,如此等等,严重制约着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当前,供销合作社企业改制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如何通过联合与合作,整合资源,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运营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社属企业在股权设置上,要积极吸纳企业管理层、员工和社会资本投入,激发发展活力。要保证供销合作社持大股,具有一定的控制力。尤其对于农资、日用消费品、农产品和再生资源等传统核心业务,更要保持绝对控制力。在企业改制和引进战略投资者过程中,要杜绝供销合作社股份被大大稀释,以致丧失控制权的情况。全市供销合作社要树立“大联合大合作”意识,进一步健全合作新机制,吸纳合作新业务、凝聚合作新企业、吸引合作新人才、创造合作新市场,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开放办社,打造全新的供销合作经济。

(五)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要通过改革改制,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倾力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联系“三农”紧密的社属龙头企业。要从完善内控制度入手,强化企业经营管理,确保社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社属企业主要从事流通业务,许多企业同行竞争,系统内资源内耗问题严重。同时,大多企业规模较小,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降低采购成本、管理成本、经营成本,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因此,各级社属企业一定要彻底转变“重本级、轻系统”的观念,提高服务意识,积极推动系统内企业联合合作。还要摒弃本位主义,不能紧紧抓住本级企业股权不放松,而是要积极通过业务合作、股权置换等方式加强上下级供销合作社企业的对接,打造一批产业集中度高、具有规模优势的大型企业集团。

(六)坚持项目带动

全市供销合作社牢固树立项目兴社意识,立足市情、社情,密切关注国家投资取向,围绕全市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主导产业,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多方调研,科学论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研究制定新一轮网络实施计划。大力实施“新网工程”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努力构建贯通城乡、产权清晰、机制灵活的现代流通服务网络。

(七)加强系统人才队伍建设

健全引进机制。一是建立灵活的用人管理制度,通过公开选拔、招聘等方式,积极吸纳农村经营人才加入,让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农产品经纪人等优秀农业生产经营实用人才进入供销合作社企业,实现更好的引智联合。二是大力引进企业管理人才。要重点引进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高级管理人才、业内专业技术人才,为社属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完善培养机制。一是要分层次全方位培养人才。针对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要区分其工作性质和侧重点实施培养。二是要加强培训和再教育。制定培训计划,不断提高整体素养和业务水平。三是要做好人才梯队建设。既要满足当前工作开展的需要,也要给人才队伍保留足够的发展空间,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完善干部交流机制。长期在一个岗位工作,容易思维僵化、能力单一、因循守旧,缺乏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一是要通过推动机关干部到企业、到系统上下任职,一方面可以帮助其开阔视野,强化对经济运行的认知,有利于更好开展工作;另一方面,也可发挥其熟知政策的优势,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二是要推动企业间干部交流。可以全面了解市场,更好地相互借鉴,扬长避短,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企业法人供销所有权
湖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库存化肥51万吨
挖掘化工企业超额收益:如何利用智能决策实现采供销协同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所有权概念有体性之超越及其体系效应——以析评Ginossar所有权理论为视角
中国合作经济杂志战略合作单位
中国合作经济杂志战略合作单位
我国民法总则中营利法人的制度安排探讨
新型社会企业的合法性问题研究
所有权保留制度初探
对企业法人六种“灰色”营销行为的法理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