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2015-01-30高宏巍李瑞红
文 /高宏巍 李瑞红 王 南
上海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在全国率先起步,早在 2000年市政府就组织召开了第一次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时任市长徐匡迪出席会议并讲话,重点强调了农业标准化对促进农业产业化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作用。2007年4月,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食品安全保障。”更是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农业标准化的极端重要性。上海作为我国都市现代农业的领跑者,农业标准化程度理应作为衡量其发展的重要指标。经过十几年的积极推进,上海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近5年,成效显著。为了更好更快地实现现代农业“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目标,有必要回顾发展历程、梳理工作进展、分析存在问题,提出下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上海农业标准化工作发展历程回顾
1. 农业标准化工作发端
农业标准化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规范农业生产、保障消费安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1963年,为促进提高上海市工农业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技术水平,当时的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发布了《上海市工农业产品技术标准管理实施办法》。该办法明确了上海市工农业产品的技术标准管理工作,由上海市计量标准管理局(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前身,以下简称“市质监局”)等负责。1964年5月,第一次全国农业标准化会议召开。为了贯彻会议精神,同年第三季度,当时的上海市计量标准局召集有关部门,传达并讨论了会议提出的“抓住两头,打好基础”的方针。从此,农业标准化工作被正式纳入上海市政府的相关工作当中。“文革”期间,该项工作被中止;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恢复;新世纪伊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 农业标准化工作网络建设
根据国家对标准化管理体制的要求,上海的农业标准化工作由市质监局和市农委共同负责。为了有效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1999年3月上海成立了由市政府副秘书长任组长的市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后纳入上海市标准化联席会议制度。自1995~2014年,市质监局与市农委先后组建了蔬菜、园艺、粮油、生资、花卉苗木、水产、畜牧、饲料和农机等9个农业标准化技术标委会,分别挂靠在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市林业总站、水产(集团)总公司、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和市农机化服务中心等农机推广、科研单位。结合各领域的相关工作,开展有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质量控制规程和检测方法等方面的标准制修订、宣贯推广工作,初步形成了全市农业标准化工作网络。
3. 农业标准化工作交流机制建立
为了更有效地推进市农业标准化工作,市农委和市质监局紧密合作,于2012年共同搭建了上海市农业标准化工作交流平台,由上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牵头9个涉农标委会,结合上海农业发展的需要,组织开展上海农业标准制修订及宣贯工作。具体负责相关工作的开展,如定期召开相关工作会议,研究制定本市农业标准化发展规划,交流本市各领域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相关信息,组织农业系统标准预研制项目的甄选和验收等,有力地推进了本市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二、上海市农业标准化工作进展
1. 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起步较早
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上海市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就开始起步,本世纪伊始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2000年11月,市政府召开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会议要求,为确保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的实施,要逐步建立和健全农产品质量的监测体系、认证体系、执法体系、技术推广体系等一整套保障体系,重点抓好农产品的安全卫生质量标准。先选择粮食、食用油、蔬菜、水果、食用菌、猪肉、牛肉、鸡肉、鲜蛋、鲜牛奶和养殖水产等11类农产品制定安全卫生质量标准,要通过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业产业化,进而实现现代化。该会议的成功召开,开启了上海市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快速发展之路。
2. 农业标准制修订工作开展有序
为了建立健全上海市农业标准体系,适应上海市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势产业及产品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根据《农业部标准化管理办法》、《上海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农业系统标准项目工作实际,市农委自2009年起,5年间相继制定农业标准预研制工作135项,投入资金达640万元。其中,转化为国家标准25项、行业标准29项、地方标准65项,初步构建了与国家和行业标准接轨,又具有本市特色的地方农业标准体系框架。市农委还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标准化的若干意见》、《上海市农业系统标准预研制项目管理办法》、《上海市农业系统标准预研制项目申请指南》等,为推进和规范本市农业标准化工作提供了更完善的制度保障。
3. 农业标准化工作推进有力
农产品质量认证是推进农业标准实施最有效的抓手之一。自1994年英国疯牛病爆发以后,农副产品的标准化问题引起了欧洲各国的高度重视。如北欧的一些国家首先提出了农产品的标准化问题,丹麦通过国会讨论,在欧洲率先推出了农业标准化工作中的检测方法、检测仪器和设备。美国在1997年底正式以法规的形式宣布,所有水产品加工厂必须实施关键危害控制点(HACCP)管理,并需经美国官方评审认可。所有进入美国市场的水产品其所在地的加工厂也必须贯彻和实施HACCP管理程序。另外,美国从1998 年起,对农产品中的新鲜蔬菜也推荐实施了HACCP。2002年,美国已对所有禽肉加工厂实施HACCP管理。在这样的背景下,2000年11月,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和准备,上海专门成立了“上海市农产品质量认证中心”(2010年更名为“上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2001年,全国开展了地方农产品质量认证,上海市开展了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质量认证。此后,根据发展需要,2007年,本市的地方认证与全国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并轨,完成了其历史使命。现在,“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生产消费的主导产品。纵观“三品一标”发展历程,虽有其各自产生的背景和发展基础,但都是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战略选择,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标志。截至2014年底,上海市在证书有效期内的“三品”生产企业有1 420家,产品6 881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证书使用企业1 254家,产品6 626个;绿色食品证书使用企业159家,绿色食品认证产品230个;经农口系统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的企业7家,获有机农产品认证的产品25个;“三品”认证量已达375.69万吨,占本地产农产品上市量的66.51%。此外,崇明白山羊等7个农产品地理标志已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对强化标准的实施亦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十一五”期末,上海已建立国家级示范区29个、市级示范区42个及区县级示范区、示范基地202个,示范面积超过4万公顷;建立标准化畜禽养殖场52家。“十二五”期末,上海将建成50家标准化畜牧养殖基地;建成规模在6.7 公顷以上的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约3 333 公顷,推广大跨度水产养殖越冬大棚500公顷,建成规模在6.7 公顷以下的标准化家庭水产养殖场约1 333 公顷,建成60个水产标准化垂钓场,建设94艘标准化捕捞渔船;建成规模在3.3 公顷以上的标准化果园面积1.2万公顷;建设300家左右蔬菜标准园。
三、上海农业标准化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与其他地区相比,上海市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虽具有鲜明特色,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归纳如下:
1. 农业标准体系尚需进一步规划和完善
以往制定的标准只注重生产技术、产品分级、质量检测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涌现出的休闲农业、智能农业等新型农业经营方式,已经走进百姓的生活中,综合标准化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我国农业标准化的大趋势,对其标准化的引导,是使其健康发展的关键。
2. 交流机制尚需进一步健全和规范
交流平台虽已搭建,但各涉农标委会之间的日常工作交流机制尚待建立。目前,很多农业标准制修订、标准宣贯和培训等活动大多各自为战、单独开展,在目前的形势下,就显得力量分散,重点不突出。
3. 宣贯力度尚需进一步加强
大部分农业标准化工作还停留在标准制修订和简单的宣贯阶段,农业标准宣贯过度依赖制定部门,缺少将现有的标准文本转化成“明白纸”“指导书”,以具体指导基层生产者、实际操作人员。同时重标准制定、轻标准实施的情况依然存在。
4. 各类生产经营组织间、行业间标准化程度尚需进一步均衡
实施标准的农业经营组织中,龙头企业(如:上海市光明食品集团,是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之一)最多,合作社与家庭农场居中,小企业和散户基本不用标。在上海市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中,因畜牧业从业者的整体素质相对较高,其标准化程度也相对较高。
四、对策和建议
1. 摸清家底 完善规划
围绕上海市农业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协调9个涉农标委会,全面梳理已有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摸清家底,以上海市优势主导农业标准(如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农家乐星级评定、农机4s店标准等)的制修订为重点,修订完善已有标准,加快制定尚缺标准。注重不同层级、不同条块标准的有效衔接,从而构建、完善上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以不断满足上海市农业发展的需要。
2. 建立宣贯队伍 完善交流机制
建立以现有的市级农产品质量管理部门为引导,区(县)级的对应部门为骨干,镇、村级相关人员为补充的覆盖市、区(县)、镇、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队伍,实现市级负责组织梳理、制修订标准及专业人员培训,区(县)级负责组织推广、宣贯标准并参与相关标准制修订,镇、村负责组织实施标准的三级网络;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各标委会、行业协会、农技推广部门、科研部门及龙头企业在标准制修订和推广、实施标准中的重要作用。认真抓责任机制落实,结合市食安办与市质监局有关质量与标准化工作的年度考核内容,制定相关考核办法与考核机制。
3.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全民认识
一是围绕农业标准化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示范带动其他农业生产企业,共同走农业标准化的道路。二是充分利用农交会、农博会、绿色食品博览会等平台,借助各类展会汇集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丰富的人气资源,积极宣传农业标准化的成果和发展前景。三是提高全民认识,充分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尤其要利用农业行业以外的公共信息平台开展宣传,扩大农业标准化在全社会的影响。
[1] 季涧.上海年鉴2001 [DS/OL]. [2004-5-24].http://www.shanghai.gov.cn/ shanghai/node2314/node24651/node13097/node13355/userobject21ai84906.html.
[2] 陈晓华.陈晓华副部长在全国“三品一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C/OL] .[2010-3-18].http://www.greenfood.org.cn/Html/2010_04_09/2_155 27_2010_04_09_15614.html.
[3]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上海市农业标准化行动计划(2007-2010年)[EB/OL].[2007-12-5] .http://www.shanghai.gov.cn/ shanghai/node2314/node2319/node12344/userobject26ai12881.html.
[4] 张卫锋,连槿.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存在问题及制修订建议.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6):28-31.
[5] 刘建华,白玲,丁保华,等.我国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几点思考.农产品质量与安全[J].2012(6):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