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发展须谋“创新融合”
——第五届浙江商贸高峰论坛专家观点整理
2015-01-30陈越
本刊记者/陈越
商贸发展须谋“创新融合”
——第五届浙江商贸高峰论坛专家观点整理
本刊记者/陈越
促进商贸流通转型升级、构建商贸发展新格局,既是深化商贸流通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当前扩内需、稳增长的迫切需要。如何应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已成为当前传统商贸流通业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严峻课题。近日,由浙江省商贸业联合会和浙江工商大学联合主办,以“创新驱动,融合发展”为主题的第五届浙江商贸高峰论坛在杭召开。商务部内贸专家委员会主任黄海、浙江现代商贸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赵浩兴、浙大网新创建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张旭光等学界、业界大咖汇聚一堂,从目标、模式、路径等角度发表主旨演讲,共同探讨我国商贸流通企业创新发展之道。本刊特摘录其核心观点,供读者参阅。
黄海:从流通大国走向流通强国
近年来,商贸流通领域获得越来越高的社会关注度。从长远看,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营商环境法制化,可以更好地发挥流通对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和先导性引领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从现状看,投资、出口增速明显回落,只有消费始终保持较高增速,并且仍然具有增长潜力,内贸流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和发动机。
当前,内贸流通网点布局不均衡的问题仍然突出,与信息化社会发展模式不兼容的问题仍然存在。新常态下,推动我国从流通大国向流通强国转变是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为此,2015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了7次专题研究部署内贸流通工作,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新经济新动力的意见》、《进一步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十余个相关文件,密集程度前所未有。
那么,应该如何落实流通新“政”呢?我认为,可以从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动力机制三个方面着手。在发展理念上,要把树立共享理念、满足人的需求放到重要位置。在发展方式上,要坚持创新驱动,促进流通发展方式转变。在动力机制上,要依靠企业引领,形成流通改革发展新动力。
与此同时,要以线上线下互动为突破口,努力打造消费新途径、商贸流通新格局:一是要促进线上与线下的融合。要将网购渠道的便捷多样和实体店的可触可感等体验优势融合起来。二是要促进商品与服务的融合。虽然我国目前仍以商品消费为主,但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年轻一代的消费趋势已经表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由注重物质的消费发展为同时注重时间、空间、服务和附加价值的消费。三是要促进流通与生产的融合。要把握现代流通产业的基本功能,由传统的组织商品交易转变为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由传统的实现商品价值,转变为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加附加值。四是要促进业态与业种融合,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发展丰富,互相借鉴、融合。
赵浩兴:流通大变革在于商贸模式创新
众所周知,地球发展至今共有三次大冰期,每一次都会淘汰约70%的物种,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同样,行业也有冰河时代,眼下大量模式老旧、体积庞大的恐龙级商业行将灭绝。于是,现年70岁的“海尔之父”张瑞敏提出“自杀重生,他杀淘汰”的观点,启动了史上最惨烈的自杀工程,两年间裁员2万余人,从而迎来海尔发展的“第二春”。可以说,互联网转型,既是传统企业的血和泪,也是涅槃重生的大好机会。
世殊时异,原有的商贸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发展的需求。消费生活变革个性化、制造业变革工业4.0、流通渠道变革流通4.0、整合型商贸企业变革、网络化服务技术变革、联盟化竞争格局变革等六大领域的变化,凝聚成一股综合力量,倒逼单一低效的传统流通模式踏上改革创新之路。与“去中间化”的主流观点相反,当前应该“强中介化”,着力打造一个集平台、中枢、引擎、信息、服务、体验为一体的流通圈,架起沟通供需两侧的桥梁,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添油助力。
针对传统国际贸易面临的诸多困局,当务之急是正确认知电子商务:商务是黑心,电子只是商务的一种形式。必须先有新商业思维,才能在商业模式上推陈出新。在模式选择上,不同规模的企业应该有不同的选择:对绝大多数小散弱的商贸企业而言,因为没有足够的人力、资金投入创新,可以选择一个较为成熟或发展势头良好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对于骨干的商贸物流企业而言,则应当不断解决线下瓶颈、新建和梳理分销渠道、促进整体销售、增强品牌形象、规范销售市场、完善客服体系,尝试建立自己的互联网体系,探索商贸模式和营销模式两方面的创新。
——创新商贸模式。当前,应以“互联网+”为核心战略推进零售业体系升级和业态升级,以新消费为导向,加速推进零售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文化创新等,深度改造百货店、社区便利店、商业街区等传统零售业经营模式。应以国家战略为指引,根据全球价值链体系以及国际商品分销竞争格局的变化,通过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四流整合”,有效促进专业市场、传统批发企业等批发业创新升级发展。同时,充分应用互联网、物流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加快互联网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推动智慧物流设施建设,促进国际物流标准化、绿色化建设,加快物流服务线上线下融合,积极推动物流企业向供应链服务商转型。不断开发零售商业新模式和批发商业新模式,探索以破坏性创新、消费导向、用户体验为关键词的商贸物流新模式。
——创新商贸营销模式。时至今日,有三个苹果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一是亚当夏娃的苹果,象征着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二是牛顿的苹果,代表着科学研究的精神;三是乔布斯的苹果,代表着创新信仰的建立。作为现代流通企业的基本职能,创新与营销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创新驱动下,新的商业营销模式层出不穷,如强调共同参与合作、创新用户细分与聚合的适用于020模式的WEB4.0的新网络营销;基于选准市场、找准对象、精准定位、精确穿心这5W1H的精准营销;以满意加惊喜、场景打动为手段找到情感入口、实现口碑转化的O2O体验营销;通过数据挖掘、数据跟踪、到访定位、精准推送发挥作用的DM的大数据营销,这些都将大大促进商贸流通的效率。
张旭光:商贸发展需要互联网思维
毋庸置疑,“互联网+”是大势所趋。从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讲话,到近日颁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都在说明,O2O是一个大方向。O2O正在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势头冲向未来,这要求我们从新思维、新生态、新模式出发,迎接未来商贸领域的各种挑战。
所谓互联网用户思维,就是要以用户思维为首要特征。得用户者得天下,必须重视用户参与感,用户体验至上。因为用户不是一类人,而是不同的个体,所以要具备大数据思维,打造让用户尖叫的极致产品,将服务作为营销的一部分。同时,要从小处着眼,在微处创新,促进产品的更新迭代。此外,在移动端主导的时代,要培养流量思维,要知道免费是为了更好的收费,坚持从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在善用现有平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会化媒体、口碑营销、社群、社会化网络众包协作,打造多方共赢的生态圈。
可以说,互联网思维打破了固有格局,营造了一种以人为本的全新商贸生态。不论是跨行界、跨业界,还是跨时界、跨空界,关键要跨心界,在移动化、碎片化、社群化、O2O化、众包化、娱乐化的趋势中找到创新点。如果说传统商业模式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那么“互联网+”下的商业模式就是将资源打碎重组成可循环的价值链,实现价值转移、成本置换。从本质上看,“互联网+”就是突破原来的商业模式,在原有产品基础上横向或者纵向发掘新的延伸服务或者产品。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盈利,从卖服务到卖用户转型。
在实际操作中,“互联网+”需要接地气。随着云技术的不断发展,一切皆要连接,一切皆可穿戴,一切皆是数据。我们要透过云的外观,看到电子商务与现代制造业并不是两个不同的行业,制造业依然是核心内容,是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重要支撑。电子商务则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想框架,推动制造业的更新换代、转型升级。互联网不仅具有改造的魔力,还承担着粘合剂的作用,与智慧城市建设密不可分。应不失时机地把握“智慧革命”的契机,顺时应势,以“智慧城市”建设为依托,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信息化与城市化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