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重点行业体系建设引领“十三五”浙江服务业发展
2015-01-30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课题组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课题组
以重点行业体系建设引领“十三五”浙江服务业发展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课题组
与时俱进,精准发力,通过重点培育信息服务业、金融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商贸流通业、房地产业等六大支柱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电子商务、科技服务业、文化创意等四大新兴服务业,着力构筑“6+4”服务业重点行业体系引领“十三五”服务业发展
服务业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产出价值高、吸纳就业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从浙江情况看,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已连续10年快于GDP和第二产业增速,服务业投资增速连续7年快于固定资产投资和第二产业投资增速。2014年,服务业贡献了全省47.9%的国民生产总值,65.2%的固定资产投资和53.7%的税收收入,服务业占GDP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实现“三二一”产业结构。今年上半年,服务业占全省GDP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50%。可以说,浙江经济已逐步进入服务业主导的发展阶段。
“十三五”是浙江以转型求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服务业,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要任务,也是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的重要一招。要总结经验、提前谋划,科学选择重点培育的服务业行业,以重点行业体系建设引领服务业发展。
重点行业是服务业发展的火车头
2011年,省政府印发了商贸、金融、物流、信息、科技、旅游、文化、房地产、社区、电子商务和服务外包等服务业重点行业“十二五”规划,确立了“十二五”服务业重点行业体系。五年来,这些重点行业发展势头良好,有力带动和支撑了全省服务业提质增效升级。
支撑服务业规模较快扩大。从存量看,11个服务业重点行业规模约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75%以上。从增量看,11个服务业重点行业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超过九成,其中商贸服务业贡献率超过20%,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服务业贡献率均超过10%。正是重点行业的平稳较快发展,支撑了“十二五”以来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出GDP增速1.2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引领服务业发展走在前列。11个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迅速,不但成为浙江服务业的龙头和拳头,也正在成为浙江经济的新名片、新亮点。金融业的“浙商系列”发展迅速,社会融资规模居全国第五位,全国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加快建设。物流业增加值占全国1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国第四位;旅游经济综合实力跻身全国三强。快递业务量居全国第二位,业务收入居全国第三位。电子商务交易额和网络零售额分别占全国总量的六分之一和五分之一,成功举办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后获批。
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金融、物流、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与一、二产业深度融合,促使企业分离和外包非核心业务,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了农业生产和工业制造的现代化,推动浙江产业逐步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商贸、旅游、文化等生活性服务业深度挖掘传统文化、传统产业资源,不断用新技术、新理念、新管理重塑商业模式,既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消费需求,也使茶叶、丝绸、黄酒、中药、青瓷等传统产业焕发新生。
重点发展“6+4”服务业行业
“十三五”时期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转型时代。全球经济增长动力和产业分工面临新一轮大调整,国内宏观环境呈现“新常态”,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相对发展速度更快、相对比重更高、相对贡献更大、发展机遇更多。要总结“十二五”时期重点行业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与时俱进,顺势而为,有所侧重,精准发力,通过新的服务业重点行业体系的建设引领“十三五”浙江服务业发展。
“十三五”服务业重点行业体系研究主要遵循四条基本原则。一是具有较高经济社会贡献度,有助于促进浙江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和扩大社会就业。二是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有助于浙江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增强服务业竞争力,提升浙江服务业在全国的地位。三是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有助于优化浙江服务业发展结构,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四是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符合发展趋势,有助于七大万亿产业发展,推动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两美”浙江建设。
重点行业选择以国民经济统计分类的14个行业数据为基准,选取产业贡献度、比较优势、产业附加值、发展前景等四大类共11项指标,采用综合指标测算法。其中:
——产业贡献度,主要考察对经济增长贡献、对增加地方税收贡献、对扩大投资贡献、对增加就业贡献等四个指标。
——比较优势,主要考察服务业规模、全国行业地位、区位商(专业化水平)等三个指标。
——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主要考察劳动生产率、万名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等两个指标。
——发展前景,主要考察国家推进6大领域消费扩大升级、浙江重点培育七大万亿产业两个因素。
经过量化测算,综合考虑产业规模和发展速度,得出结论:从存量优势角度,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规模较大、带动性较强的信息服务业、金融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商贸流通业、房地产业等六大支柱服务业;从新业态、新模式的增量角度,重点发展潜力大、增长快、有亮点的健康服务业、电子商务、科技服务业、文化创意等四大新兴服务业,着力构筑“6+4”服务业重点行业体系。同时,为促进城乡公共基础服务均等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均衡发展教育、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业。
“6+4”符合政策导向
符合国家的产业导向。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要把服务业打造成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促进服务业比重提高、水平提升,重点瞄准群众多样化需求,调动市场力量增加有效供给,促进信息消费、绿色消费、住房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文体消费、养老健康家政消费等六大领域消费”。2014年以来国务院密集出台了30多项服务业扶持政策,“6+4”服务业重点行业体系均有所体现。
符合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大力发展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加快形成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信息、健康、旅游、金融直接体现在“6+4”服务业重点行业体系中,时尚产业与“6+4”服务业重点行业体系中的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密不可分,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金融业、现代物流业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充分发展。
符合浙江转型升级的客观需求。从民生角度看,“6+4”服务业重点行业体系兼顾了社会政策托底的需求、消费升级的需求和新型城镇化的需求。从产业角度看,“6+4”服务业重点行业体系兼顾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需求、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需求、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的升级需求以及三次产业融合的需求。可以说,“6+4”服务业重点行业体系是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一个很好的结合点。
引领服务业发展
“十三五”时期,浙江服务业发展的内外环境都有所变化,要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以服务业重点行业体系建设引领全省服务业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
抓规划。编制好“十三五”全省服务业发展规划以及“6+4”服务业重点行业规划,注重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服务业总体规划与行业发展规划之间的衔接,突出规划的预见性、指导性和约束力,切实做到规划引领发展。
抓政策。浙江《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施意见》等都率全国风气之先,要继续落实好。还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定思路,从零星的行业扶持政策向重点领域规划和一揽子政策转变,从单向的“给钱给地”向有进有出的产业引导基金转变,从针对少数市场主体的倾斜性要素保障向针对行业发展环境的知识产权保护、诚信体系建设、标准体系完善、统计体系优化等转变。
抓载体。重点培育服务业强县(市、区),根据各地经济发展阶段、资源禀赋、功能定位和产业优势,采用“综合评价+试点培育”的方式,分类培育一批服务业强县(市、区),引导基层政府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力争逐步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服务业产业体系。加强对服务业大企业的运营监测和调研服务。继续抓好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省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
抓统筹。省级层面要充分发挥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将服务业综合协调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要素保障部门的合力统一到重点行业体系建设上来。各地也要把服务业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选配精兵强将,备足粮草弹药,为迎接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做好准备。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要求我们的工作有大格局、大视野。放眼未来,只要牢牢抓住重点行业体系这个牛鼻子,浙江必将在服务业发展上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建成质量更好、效益更好、实力更强的服务业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