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趋势

2015-01-30李建中

浙江经济 2015年18期
关键词:服务业浙江制造业

李建中

把握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趋势

李建中

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相互融合与共同发展,将是浙江经济发展的现实路径。浙江要坚持制造业、服务业两手抓,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加快培育拉动服务业发展的新增长动力

新一届政府履职以来,把服务业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陆续出台了数十项旨在推动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与规划文件。其密集程度之高、涉及范围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服务业发展迎来了令人鼓舞的黄金时期。

初步梳理,国家层面出台的服务业政策与规划,其政策取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释放有效需求,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包括扩大信息消费、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业、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科技服务业、物流业、海运业、现代保险服务业、旅游业、展览业、融资担保业、应急产业等;二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有效扩大就业,包括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中医药健康服务等;三是深化改革,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包括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服务贸易、跨境电子商务等。国务院印发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突出了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提出选择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社会服务等六大服务领域18个行业扩大开放。这些政策文件和规划的出台,为浙江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背景和基本导向,其产生的影响将在今后及未来一段时期逐渐显现。

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正确判断服务业在“十三五”时期浙江经济增长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外需不断萎缩,导致浙江出口导向型的制造业增速明显放缓。在此背景下,服务业逆势而上,增长速度连续多年高于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度明显提升,成为浙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2014年,浙江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二产,虽然超过程度甚微(仅0.2个百分点),但预示着服务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浙江经济增长格局开始向以服务业为主的方向转变。但也要看到,在这一进程中,要使三产持续超过二产,仍有一定难度,其中有几个变量需要着重考虑:一是房地产和证券市场的发展。要防止泡沫经济,防止过度依赖房地产业的发展,防止由此引发服务业发展增速的起伏。二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目前,浙江工业正处于新旧产业转换的阵痛期,在经历转型、破茧成蝶后,制造业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和潜能释放,甚至会快于服务业的增速,从而导致服务业比重相对下降。总之,浙江在“十三五”时期能否基本形成以三产为主的产业结构,还有待观察,还有待时日。

毋庸置疑,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相互融合与共同发展,将是浙江经济发展的现实路径。尽管浙江服务业发展的形势较好,但决不能忽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毕竟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德国继以机械化为代表的工业1.0、以电气化为代表的工业2.0和以自动化为代表的工业3.0之后,提出实施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工业4.0”战略,目的是要保持它在全球的制造业强国地位。顺应全球制造业发展新趋势,今年5月,我国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开启了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之路。

为了促进浙江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相互融合与共同发展,一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两化”深度融合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引导企业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加快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浙江制造由大变强,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站在发展的制高点。二要要继续抓好已出台的服务业发展政策的贯彻落实,推进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培育一批服务业重点企业、建设一批服务业重点平台,促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三要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实现由传统制造向制造服务业的转型。

作者为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研究员

猜你喜欢

服务业浙江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浙江医改三部曲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