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预算与会计研究会
2015-01-30
全国预算与会计研究会
2014年, 全国预算与会计研究会(简称全国研究会)认真学习新预算法,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紧紧依靠财政部各司局和地方财政厅(局)及研究会的支持,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召开座谈会,部署年度工作计划
2014年3月,全国研究会在北京召开地区工作座谈会。会上,常务副会长冯秀华作了题为《研究会工作要更好地为财政改革发展服务》的报告。报告全面汇报了上年的工作,布置了2014年的工作任务,落实2014年两个重点课题计划。与会代表在听取报告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和新任务,提出很多好的建议和意见。
二、完成重点课题研究,为财政改革发展服务
(一)开展“深入推进政府预决算信息公开”课题研究。参加课题研究的有北京、河北、黑龙江、上海、安徽、福建、湖南、广东、四川、云南、陕西等12个省市成员单位。课题选题准确,问题切中要害,建议切实可行,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际研究。课题还对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做法做了整理,对进一步推进我国开展预算公开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二)开展“加入GPA(政府采购协议)对我国财政经济的影响与对策建议”课题研究。加入GPA是我国政府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WTO)谈判时的承诺。2014年初,财政部国库司委托全国研究会承担此课题。成立了以冯秀华为组长、财政部预算司制度处、北京市财政局研究会、上海市财政局研究会、国库处及有关专家为组员的课题组。该课题涉及范围大,内容新,既有国内的,又有国际的;既涉及中央部门,又涉及地方政府。研究人员收集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件资料,经过多次座谈研讨,于11月中旬形成报告。该课题报告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观点明确,对我国加入GPA从宏观层面的应对策略以及如何相应进行财政管理改革都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对我国开展加入GPA谈判和财政管理改革具有参考价值。
三、办好《预算管理与会计》期刊
2014年,《预算管理与会计》期刊积极宣传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财政部的具体部署;宣传财政支持“三农”正策、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社会保障管理;宣传县乡财政管理经验,为基础干部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全年共发表文章291篇。
四、加强组织制度建设,提高队伍综合素质
2014年,全国研究会注重加强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新增多名专业人员,整体综合研究能力进一步加强。内控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月刊征订发行等各项制度更加具有规范性、操作性和实用性。
五、做好课题资料汇编工作
上年会同财政部预算司开展“逐步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课题研究,形成了具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报告。该报告分析了的方政府债务现状及成因,归纳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对国外债务管理与我国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北京、云南等14省(区、市)债务管理的观点和做法,详细阐述了我国地方债务纳入预算管理的思路和办法,提出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对策和意见。2014年做好该课题的汇编工作。
六、积极推进地方研究会工作
全国研究会十分重视推动地方研究会的工作,采取联合攻关的形式,积极组织和推动地方研究会开展课题研究,形成了以上带下、以下促上,上下结合、互相支持的良好机制。2014年,全国研究会积极推动地方研究会适时换届,支持和鼓励地方研究会开展以学习新修订的《预算法》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培训。地方研究会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理论研讨更加活跃,调查研究深入扎实,制度建设更加完善,智库参谋作用进一步发挥。许多省市研究会还制定了《研究会工作规则》,建立起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程序清晰的工作机制。
(全国预算与会计研究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