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参与养老产业的路径研究
——以昆钢集团为例
2015-01-30李鹭
李 鹭
国有企业参与养老产业的路径研究
——以昆钢集团为例
李 鹭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养老产业逐渐兴起,且规模迅速扩大,原有的公立养老机构和服务已不能满足迅猛发展且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现代养老需求。大量企业、机构和资本纷纷涌入养老产业的领域,其中国有企业已经逐渐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一、昆钢养老产业的三大路径
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计划投资3亿元,通过“地产+服务+生产”的模式建设一个占地200多亩,集居家养老、康复养老、公寓养老三种模式为一体的养生敬老服务产业,延伸养老服务产业链,拓展养老服务领域,推动养生敬老事业向社会化、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总的来说主要有三大路径:
(1)专业机构。昆钢养生敬老中心是由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营利性养老机构。共投资1.399亿元,占地100亩,房间320间,床位680个。目前,该养生敬老中心入住老人基本为昆钢离退休员工为主的高收入老人,其中多位老人无自理能力,需提供专业陪护和医疗服务。
(2)老年公寓。按照整体规划,昆钢控股集团计划投资1.6亿元,利用自有及周边闲置土地约120余亩,大力建设一批可供出租或购买的养老公寓。该项目建成后,将可以容纳约4000多位老人通过租赁或者购买房屋的形式,享受昆钢的养生敬老服务。它是以房养老的一种创新,老人可以直接通过租赁或购买老年公寓的形式,享受优质有偿养老服务。利用公寓将老人集聚在一起,为推动昆钢养老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专业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它是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一种融合和变形。首先,老年公寓通过装修设计营造出温馨、便利、安全、私密的居家环境,让老人能获得全身心的放松。其次,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往往活动空间和范围比较有限,不够自由,儿女探望不方便且聊天缺乏私密性,与医院十分类似,给老人以束缚感和压抑感。老年公寓属于老人个人所有(或所用),老人在其中拥有完全的独立自主权,且配备有客厅、沙发、厨房等必要家居设备,便于子女探望,还可邀请三五好友聚餐、娱乐。除此以外,老年公寓为老人配备了居家养老设备,如紧急呼叫、求助终端等,能为老人提供第一时间的应急服务。老人还可以足不出户享受上门保健和医疗服务。多管齐下让老年人能过上自由、温情、快乐的高品质养老生活。
(3)全链条养老服务。为充分实现老年公寓的居家和社区养老功能,昆钢正在进一步整合和完善自身的养老服务产业链,未来将形成具备医疗、餐饮、购物、文娱、家政、回归(去世)等多重功能的养老服务体系,并将其模式进行复制和推广是昆钢养老产业发展的目标之一。昆钢目前已有1个社区总站,10个分站开展居家养老的配套服务,目前仍有两个自有资产改造项目正在实施中,昆钢汽车运输公司及大板桥的昆焦分公司,这两个片区都将被改造成居家和社区养老片区,通过服务的完善和新型养老服务业务——康复型养老服务的开发,昆钢将进一步盘活自身资产,完善养老产业链,优化自身产业结构和模式。
二、国有企业参与养老产业发展的优势
一是资源优势。国有企业往往拥有一些自有土地,且有一定的实体经济提供稳定的现金流支撑,同时在交通便利度和公共配套方面拥有较大优势。如昆钢养生敬老中心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其紧邻昆明第四人民医院(昆钢医院)(三级乙等),该医院是云南省、昆明市医保的定点医院,能为入住老人提供专业的养生、保健和医疗服务。同时,昆钢养生敬老中心相对交通便利,周边超市、餐馆等配套齐全。
二是人力优势。一方面,国有企业自身能提供并吸引一批目标客户群体入住养老机构。比如昆钢养生敬老中心目前入住的老人几乎全是昆钢自己的离退休人员,这既提高了企业员工的养老福利待遇,又推动了自身新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能为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人才支撑。一个国有企业往往能为养老产业提供从管理到服务各阶层的人力资源选择,且成本相对较低。比如昆钢集团通过鼓励集团内部员工义务兼职或做义工的方式,为养生敬老中心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智力资源。
三是政策优势。《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地方政府要支持建立以企业和机构为主体、社区为纽带、满足老年人各种服务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可见,以企业和机构为代表的社会资本将成为养老产业的主要力量。我国无论在养老机构建设还是在居家和社区养老方面,都存在巨大的空白。保障性、公益性养老机构与商业化养老机构的区分将更加鲜明,养老产品和服务内容将极大丰富,养老消费将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认知和习惯。
四是信誉优势。尽管国有企业与政府和事业单位在本质上有所区别,但与一些民营企业尤其是个体经营的养老机构相比,国有企业在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群体中的信用度要高出许多。同等条件和价格下,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或购买觉得更可靠的国有企业经营的养老机构或养老服务产品。因此,国有企业参与养老产业能相对更快、更稳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三、国有企业参与养老产业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是定位偏差,成本与收益不成正比。一些国有企业在进入养老产业时过分追求高大上,结果事与愿违。比如,昆钢养生敬老中心尽管设施条件非常好,且交通相对便利,但目前入住率却并不理想(仅不足10%),显然无法支撑整个中心的运营。这充分说明,昆钢集团在进行该中心的规划时的市场定位出了问题。据统计,2014年,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95元(月均约2608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66元(月均约864元)。即使计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各类补贴,昆钢每人每月至少3000元的养老费用对绝大多数老人来说仍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二是重硬件轻软件,服务配套仍待加紧完善。尽管全产业链的养老服务是昆钢集团发展养老产业的三大路径之一,但与养生敬老中心和老年公寓的建设速度和力度相比明显滞后。以养生敬老中心的服务人员为例,目前整个中心只有职能人员8人,护理人员34人,保洁人员10人,餐厅工作人员8人,其他工作人员10人,与满负荷680个床位的入住量相比,这一人员配备数量显然是不够的。此外,一些护理人员尽管具有专业资质,但缺乏护理的爱心:有些护理人员中午只给卧床不能自理的老人喂一碗浓粥,这显然不能满足老人日常所需的营养。而与养老公寓配套的社区服务,如送餐、购物、家政等服务,目前也正在逐步建设中,是否能提供符合养老需求的专业人员和服务仍待观察。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专业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