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会计工作
2015-01-30
北京市会计工作
2014年,北京市会计管理工作围绕“改三制、促三力”的工作要求,推动会计改革在标准建设、贯彻落实、提能创效上重点发力,形成管理闭环,有效相互支撑,扎实推进会计管理工作全面发展。
一、释放会计改革创造力,在会计标准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一)创新内控披露机制,制定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信息公开制度规范。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实施与财务制度改革,印发《关于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信息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新政策以着重反映重要经济事项为主要内容,以单位管理层、内部职工等利益相关者为披露对象,以行政事业单位自身作为信息公开的主体,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自2015年起全面实施。财务信息内部公开借助各种力量有效促进单位经济业务规范运行,避免财政管理矛盾,进一步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
(二)创新单位管理机制,全面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管理。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形成以内控手册为基础,以专家咨询为支撑,以自评和验收为依托的北京特色内控规范标准建设模式。2014年,下发《关于北京市贯彻〈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实施意见》,召开北京市内控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一是协调业务部门,指导和督促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实施工作;二是重点选择指导和联系18家市级单位,以点带面,引领和带动同行业或同地区全面实施单位内控规范。2014年,全市151家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启动内控规范实施工作,完成82家,完成比例为54.3%。
(三)创新会计考试机制,形成全市统一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政策。2014年研究制定《北京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管理工作规则》《北京市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考场规则》《北京市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监考人员规则》《北京市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巡视人员规则》《北京市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应急预案》等考试管理制度体系,建立违规人员黑名单记录机制,推进会计从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现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组织全过程制度化约束。
二、增强会计改革执行力,在会计管理贯彻实施上取得新进展
(一)强化会计制度管理,保证会计政策执行的标准化。2014年,组织举办6期会计师资培训班,6期总会计师提升培训班,贯彻落实13项新会计标准规范,推进会计标准有效贯彻执行。一是举办事业单位行业会计制度培训班,推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小学校会计制度》《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彩票机构会计制度》的贯彻执行,对于科研、教育、彩票等资金量大、改革重点领域加强核算和监督。二是组织举办新企业会计准则培训班,推动4项修定准则和3项新增准则以及企业会计准则解释6号的宣传贯彻,统一市场规则,提升市场的透明度。三是举办“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培训班,发挥中介组织的润滑剂与催化剂的作用,助推提升内控建设水平。四是组织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政策讲解,开展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知识培训,完成北京市财政局干部职工会计基础技能轮训。
(二)强化会计行业管理,狠抓注册会计师行业审批规范化。一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承接境外会计师事务所临时执业审批事项,2014年共完成境外事务所审批工作10家。二是依法严格履行注册会计师行业日常行政审批事项。2014年,新设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18家,日常信息变更269家。三是完成会计师事务所全面信息报备工作。2014年,全市共有报备信息的会计师事务所613家,其中总所588家,分所25家。参加报备事务所546家,占总数的89.1%。
(三)强化会计人才管理,加强会计人才建设科学化。一是狠抓高层次会计人才选拔,完成高级会计师评审工作,2014年北京市高级会计师实际参评650人,其中23人未参加答辩,通过人数443人,占参评人数的 68.15%。2014年,全市共4人入选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训班,培养263人实施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提升工程。二是严把会计行业准入门槛,完成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2014年实行一年两考,缩短考试周期。2014年,北京市21万人顺利报名参加考试,实际参考人数15万人,合格人数4.1万人,合格率19.39%。三是严格实行会计从业资格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加强会计从业资格执法检查力度。2014年,共办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变更1 974件,补证1 421件,调入9 152件,调出6 340件,免试取证102件,证书有效期恢复10 888件。
三、发展会计改革生产力,在会计提能创效上取得新成绩
(一)实施内控标准建设,助推企业管控水平提升。制定《加快推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企业内控讲师团,组织14次“送内控进企业”活动,开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研究,形成覆盖设计、执行、自评多环节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对企业内控规范执行的专项监督检查,促进企业规范执行。2014年,14家市属企业集团董事会通过了本企业的内控规范标准体系。一是以原则为导向,将理念和方法与企业的治理结构、业务流程、管理制度有效地衔接、融合,促进大型中企业规范运行的长效机制。二是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全面辨识各类风险,针对重大风险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及改进措施,培育良好的风险文化。三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对各类业务和事项的刚性控制,减少人为操纵因素,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二)发挥会计工作作用,支持经济体制改革顺利开展。一是与市商务委等7家单位共同开展北京市电子发票、电子会计档案试点改革。2014年6月,指导试点企业中国人保财险与北京市电子发票平台实现对接,成功接收国内第一张以电子化方式入账的电子发票,首次实现电子发票开具、取得、入账、归档、回传的全流程信息化闭环管理,有效解决电子发票入账的相关问题,为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管理水平打下基础。二是开展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试点改革。2014年,北京市继续推进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编报试点改革,实施企业扩大到10家,内容扩展到项目应用、审计鉴证、内嵌改革等数据的应用管理,制定实例文档人工校验的标准体系,通过财政部的验收,形成规范有效的企业财务信息数据链条,实现各项财务数据通用、可比。三是开展“北京市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管理办法”的研究工作,对环境与发展问题进行有效调控。2014年,形成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的范围界定、构建原则、会计要素、确认计量、会计处理、报告披露等规范要求。四是协助国有企业发行永续债改革,北京市财政局围绕企业融资方案对照会计准则解释要求开展永续债券会计确认问题研究,助推企业成功实现融资。
四、提升干部队伍凝聚力,在组织建设上达得新要求
北京市财政局积极加强组织建设。一是努力建设学习型组织,提升干部业务能力。坚持例会制度、学习制度,鼓励干部上讲台,领导做表率,把党的各项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做实、做深、做出活力。二是努力建设服务型组织,提升管理工作质量。建立日常咨询台账制度,定期汇总、有效交流,梳理成册。对改革事项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对重点改革事项督察督办,落实责任。三是努力建设创新型组织,增强工作活力,坚持重大改革事项充分论证,加强基层调研、征求意见,促进科学严谨的工作氛围。
(北京市财政局供稿 李晨光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