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器人“登陆”重庆

2015-01-30何君林

中国西部 2015年11期
关键词:重庆市装备重庆

文/何君林

机器人“登陆”重庆

文/何君林

一个“码坯机器人”,在建材行业搬运砖坯物品,又快又稳当;足有3米长的机器手臂上下翻飞,短短几分钟,一个热门车型的夹具就出炉……在今天的重庆,一场机器人的产业化变革正在上演,一个“家家都有机器人、厂厂都有机器人”的时代正渐渐逼近。

据介绍,目前重庆市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已形成60多家企业的产业规模,去年实现产值100亿元,初步形成研发、整机制造、系统集成、零部件配套、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150亿元。

千亿级机器人产业集群,打造“全球机器人之都”

机器人产业是重庆市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打造“全球机器人之都”的目标,近年重庆市各相关部门和区县紧紧抓住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合力打造千亿级机器人产业集群。

据重庆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重庆已有两江新区、江津、璧山、大足和永川共五个区布局机器人产业。两江新区主要承担机器人产业的研发监测,江津主打服务机器人,璧山主打工业机器人,永川和大足则主要集聚以数控机床、智能装备等为主的机器人产业。

走进江津区,装备智能化气息扑面而来。江津双福新区以“一基地五中心”的发展模式,重点以行业应用、系统集成为突破口发展工业机器人,以清洁、医疗、教育、安保、陪护等应用为突破口发展服务机器人,最终建成集机器人整机与关键零部件生产、研发设计、系统集成、体验展示、检测维护、创业孵化为一体的重庆重要的机器人产业基地。目前,江津双福新区已引进上海显荣汽车装备及机器人应用、山朕工业机器人汽车夹具、科本机器人喷涂、华霖科技、元谱机器人等12家机器人企业。预计4年后,江津的机器人企业产值将超过50亿元。

紧靠西永微电园的璧山区,已引入数十家智能装备企业,包括中自仪智能仪表产业园、信鼎精密机械公司、朗正科技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相当于机器人的“大脑”,标志着璧山智能装备制造已经开始起步,并将迅速实现本地化配套,大大缩减企业生产成本。据了解,璧山已计划在三年内,使智能机器人产业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到2020年,成为技术水平领先、产业特色突出、国内知名的智能机器人产业制造基地。

在永川区,自2013年8月数控机床及智能装备产业基地成立以来,在重庆市经信委和永川区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引进了4家机器人企业和16家数控机床企业,其中广州数控公司的机器人研发、生产和市场占有量均排名全国第一,固高科技的研发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各项目达产后,将初步形成百亿级产业规模,逐步形成“研发+制造+服务”全产业链的产业集群。

为抓住重庆建设“机器人之都”的契机,巴南区坚持以“一主一辅一配套”的思路,积极发展机器人产业。“主”,即建设机器人产业链核心产业集群;“辅”,即建设相关智能装备制造基地;“配套”,即建设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群。通过引进一批龙头性、总成式、整机型重大技术装备项目,覆盖从上游关键核心部件、中游整机装备到下游集成、应用和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推进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全面发展。

目前,重庆包括两江新区、永川、大足、璧山等装备制造业有一定优势的区县,已专门成立联合招商组,对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整机、关键零部件、集成应用等进行同步引进。预计到2020年,重庆市机器人产业规模将达到1500亿元。届时,“全球机器人之都”形象定将跃然而出。

带动产业技术升级,主打应用牌机器人产业

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发展动力。在招工难、用人成本高的背景下,为了应对这些困难,提升产品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在技改时选择引进机器人。伴随着企业的生产自动化转型,工业机器人的市场越来越广阔。

据悉,近年来我国机器人市场年均增长超过40%,增长率居全球首位。今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总量预计将达35000台,占全球比重16.9%,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而重庆在2013年就占全国新生产机器人总数的8%,成为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第一的城市。预计到2022年,重庆机器人的需求量将达到70万台。

“在汽车、信息、航空、电子机械、笔电及医疗等产业,工业机器人都将拥有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重庆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医疗机器人目前就已在重庆得到了很好的运用。除了从事医疗、维护保养、保安、救援、监护等工作的机器人外,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也陆续亮相重庆市各行各业。重庆的信息产业、航空产业、装备产业、IT电子产业及机械加工产业,都是未来工业机器人的重要市场。

在重庆,工业机器人为工业生产带来的变化有目共睹。工业机器人不仅正在成为工厂的“香饽饽”,也有效地带动了产业技术升级。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作为重庆市龙头企业的长安汽车便引入一批涂装、焊接机器人,开启了汽车工业自动化发展的探索道路。从2000年开始,长安大规模使用机器人,当年引进20台德国库卡的点焊、弧焊等机器人,创造了一条自动化的焊接生产线负责长安之星的加工,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单线年产达到了8万辆,产能是过去的8倍。2005年长安渝北工厂投产,一次性引入100多台多国机器人团队,当年产能提高至18万辆。如今,渝北工厂产能达到42万辆,其多国机器人团队的数量已经接近300台。

“选择机器人,一方面是由于市场竞争对于汽车产品的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让我们趋向于选择对产品质量更能够把控的机器人。同时,人力成本增加成为了我们选择机器人的主要因素。”长安相关人员算了一笔账,如果按一个人每年成本10万元算,一台机器人能够节约3个人,部分生产线效率能提高70%。按每天两班计算,一台机器人一年相当于节约了60万的人力费用。算上设备维护、技改等支出,基本上4年左右就能收回成本,而机器人的使用寿命一般为10~15年。

制造业走向智能化已成为发展趋势,制造业对机器人运用到生产方面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据了解,汽车工业和电子制造业是工业机器人运用最为广泛的两个行业,也是重庆市两大重要的支柱产业。为做好机器人应用这篇文章,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今年重庆市将通过组建融资租赁公司,推进实施制造业装备智能化提升行动;通过举办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供需大会等方式,进一步推动机器人和智能装备应用普及。

提高市场认知度,联盟搭台探索强强联合之路

过去,重庆市机器人产业一直存在产学研脱节的问题,各大企业、科研机构处于“各自为战”的状况。为改变现状,切实加强机器人相关领域产学研合作,2013年重庆市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联盟应势成立。

据介绍,该联盟由中科院重庆研究院任理事长单位,目前已聚集了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重庆两江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慧来智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等53家成员单位。联盟还聘请国家“863计划”机器人主题专家组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刘成良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陶永担任高级顾问。

作为一个非盈利性组织,重庆市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联盟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整合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领域的相关资源,为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产业发展规划咨询、产业转化洽谈、项目申报、金融等各项服务,加速促进重庆机器人产业发展。

“重庆要发展机器人产业,就得发挥各方所长,走强强联合之路。”重庆市经信委装备制造处负责人强调,重庆要集合高研院校的研发实力,在核心技术上找到突破点。像中船重工长江涂装厂、国扬集团的慧来智能等企业,要敢于多试验,在产品的试运行阶段找毛病,从而攻克难关。此外,像长安工业、重庆齿轮箱、中船重工清平厂、华创、华数等企业,则要根据自己的生产线和自身产品,研发并突破机器人全产业链系统的生产制造问题。

这位负责人同时指出,在吸引机器人企业落户方面,可推广“园区+联盟+专家+企业+用户”的机制来帮助企业成长。为了提高重庆市制造业装备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加工能力和产品质量,提高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提升制造能力,扩大产业规模,去年重庆就已启动制造业装备智能化提升行动。计划到2016年,全市重点行业装备智能化率达到65%,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达到250亿元;到2018年,重点行业装备智能化率达到75%,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达到400亿元,初步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重庆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有利于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有利于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提档升级,也有利于降低劳动力供给趋紧的不利影响。重庆市有关领导表示,全市各相关部门和区县将坚持创新,形成合力,在技术研发环节,通过产业资金引导及扶持政策,集聚相关要素;在市场推广环节,通过建立新型商业模式,降低应用企业成本、提高市场认知度,实现产业快速发展。(责任编辑/卢勇军 设计/赵清)

猜你喜欢

重庆市装备重庆
重庆客APP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港警新装备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防晒装备折起来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视觉重庆
在这里看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