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无锡市空气质量变化原因

2015-01-30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年11期
关键词: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气象条件

周 赟

(无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江苏无锡 214000)

1 2013年无锡市区空气质量现状

2013年,无锡市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指标的年平均浓度达到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的要求,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指标年平均浓度均为超标。与2012年相比较,二氧化氮浓度、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上升了9.3%、33.3%和28.8%。从AQI日报来看,无锡市区主要超标污染物为细颗粒物和臭氧,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严重污染的天数占比分别为29.6%、8.2%、6.0%和1.7%。总体上,2013年无锡市区环境空气同比大幅下降。

2 空气质量日变化趋势分析

从无锡市区AQI指数日变化趋势来看,无锡市区冬季污染较为严重,12月、1月和11月依次处于前三位水平,全年极端天气出现在12月上旬,基本与江苏省气象局公布的气象影响评价中雾霾出现频率相吻合。

3 空气质量下降原因分析

2013年无锡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同比大幅下降的原因具体可以分为外因和内因。外因是无锡市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较大,主要分为雾霾天气影响和降水影响;内因是自身的污染物排放强度增加。

3.1 雾霾天气影响

无锡市遭受的雾霾天气具有区域性大范围特征,以典型天气为例,2013年12月1日至12月10日,无锡市遭受全年极端雾霾天气影响,连续几天出现重度及严重污染,重度污染出现4天,严重污染出现5天,与周边城市相比较,无锡市及周边城市空气连续污染过程变化趋势一致,呈现区域性特征。据江苏省气象局发布的资料,全省雾霾天气出现频率最高依次为12月、1月和11月,与无锡市区空气质量受雾霾天气影响的变化情况吻合。

3.2 降水影响

2013年无锡市降水量为1064mm,雨、雪天为103天,较2012年分别下降了22.7%和22.5%,对空气的“洗涤”作用减少较明显。同时由于月度分布不均,进一步加大了不利影响。2~10月,降水量和降水天数同比分别下降11.3%和16.7%;雾霾影响严重的1月、11月和12月,降水量和降水天数均同比大幅下降,下降幅度范围在45.5%~84.8%,对全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可谓是“雪上加霜”。

3.3 不利气象条件与超标指标变化情况吻合

从年度超标的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三项指标日均浓度变化来看,均呈现1月、11月、12月远超2012年同期水平,与雾霾、降水等不利气象条件情况吻合。

3.4 三项超标指标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程度有所不同

将2013年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三项指标的数据按雾霾高发月(1月、11月、12月)、普通月(2~10月)分别统计并对照去年同期数据,可以看出,在普通月份:二氧化氮同比下降了7%,细颗粒物浓度同比上升了5.5%,变化幅度较小;可吸入颗粒物同比上升了17%,上升幅度较大。上述情况说明,二氧化氮、细颗粒物全年浓度同比上升的主因就是不利气象条件,而可吸入颗粒物全年浓度同比上升的原因一方面主要是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但自身颗粒物排放强度的增加也是重要因素。

3.5 可吸入颗粒物上升的内因分析

从2013年无锡市区各空气自动监测站点数据来看,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最高的是惠山区堰桥点位,无锡超出市区均值16%,与2010年相比,上升幅度最快的点位仍是惠山区堰桥点位,上升幅度高达65%。

以堰桥点位作为典型进行研究,经过调查初步分析出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浓度上升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工地扬尘污染。堰桥站点周边1.2km范围内有建设工地9个,建筑面积超过500×104m2,最近的工地离堰桥站点近百米左右,不同程度存在建筑垃圾和渣土露天堆放、裸露地面硬化或覆盖不到位等问题。(2)道路扬尘污染。堰桥站点正北方约1km处的堰裕路两侧有多个建设工地和渣土堆场。部分建筑工地因管理不善存在工程车辆带泥上路的现象,渣土堆场基本无覆盖并且无车辆冲洗装置,同时堰裕路为新通车路段,车流量小但车速较快。(3)机动车尾气污染。堰桥站点洗车约300m的锡澄路是卡车往来锡澄之间的主要通道,每天有大量卡车经过。综上所述,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上升的内因主为建筑施工、道路扬尘、机动车尾气等导致颗粒物排放强度增加。

4 结语

对无锡市区空气质量影响较大的指标分别为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2013年平均浓度全部超标。其中二氧化氮和细颗粒物升高主要是受外因(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可吸入颗粒物升高受外因(不利气象条件)和内因(建筑施工、道路扬尘、机动车尾气等导致颗粒物排放强度增加)的双重影响。

猜你喜欢

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气象条件
山东省2021—2022年度气象条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空气中二氧化氮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山西太长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
成都平原经济区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变化特征分析
二氧化氮制取实验装置和除气操作的改进
二氧化氮具有独立急性健康危害 浓度升高显著增加死亡风险
基于气象条件的船舶引航风险等级
土地利用对空气污染的影响——基于珠江三角洲二氧化氮浓度分析
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的思考
可吸入颗粒物与细颗粒物对空气质量等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