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李德全的医疗卫生思想和实践探析
2015-01-30李洪河李乾坤
李洪河,李乾坤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新中国成立初期李德全的医疗卫生思想和实践探析
李洪河,李乾坤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李德全,这位20世纪中国妇女运动的领袖人物,不仅为中国的妇女解放、政治民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更为重要的是她在担任新中国首任卫生部长15年间,历经艰辛探索,形成了“医疗卫生工作要服务群众、服从大局”、“以调查研究作为医疗卫生工作的先导”、“以部门联动增进医疗卫生工作实效”的医疗卫生思想,并以这些思想为指导,积极领导了新中国基层医疗机构的建立和完善、重大流行性疾疫的防治、医学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等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
李德全;医疗卫生;爱国卫生运动;反美细菌战
新中国成立后,首任卫生部部长李德全积极贯彻党和国家的医疗卫生方针和政策,领导卫生部并联合相关部门,从服务群众、服从大局的医疗卫生工作出发,推动了新中国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使新中国初期广大人民群众“缺医少药”、长期受疾疫困扰的落后面貌有了很大改观。更为重要的是她在长期的医疗卫生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系列医疗卫生工作思想,为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医疗卫生工作的继承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医疗卫生工作要服务群众、服从大局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急需发展农业、工业,以巩固国基、强化国防,保卫人民胜利果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但是恶劣的卫生状况、肆虐的疾疫流行使广大人民群众深受其害,人民健康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普遍低下,大大阻碍了各项建设事业的进程。针对上述情形,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不久,即1949年10月19日,卫生部宣告成立,由李德全任卫生部长。1950年8月8日,第一次全国卫生会议召开。李德全在关于全国卫生会议的报告中指出:“我们的工作重点,应当是面向农村、工矿,保证生产建设。今天国家首要的任务是生产建设,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这个任务。所以卫生工作也要保证生产建设。”她还进一步指出:“根据我们的力量,目前在农村应以防治传染病和地方病为主,工矿则以防治职业病和灾害为主,妇婴保健则为城乡并重的事业。”[1](P20-21)在解释“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全国卫生建设总方针时,她指出,“广大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应该无条件地服从他们的需要”,“因为广大人民群众不仅要求我们治病,更为重要的是要求我们保证他们的健康,我们是人民群众的勤务员,有责任做好预防工作”。[1](P19)在谈到医疗卫生的工作方法时,她则着重指出,“我们应该走群众路线,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一切卫生工作都应该在群众的需要和自愿的原则下进行”。关于中西医团结问题,她指出,“中国人民遭受着严重的疾病威胁,需要有大批的卫生人员为他们服务,我们的卫生人员全部发动起来,也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1](P21)因此在为了保障人民健康的原则下,必须争取和团结全国新老中西卫生人员。这既是对党的卫生工作方针的深入理解,又处处体现了她的大局意识与服务群众的情怀。
其后,在1952年12月和1953年12月的第二、三届全国卫生会议上,李德全部长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精神,结合卫生建设总方针的落实情况,要求全国各地卫生机构要更加努力地为群众服务,坚持不懈地把爱国卫生运动和预防流行性疾病的工作开展下去。[2](P7)直到1956年的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李德全还在发言中指出:我们要以全力完成“农业发展规划四十条”给卫生工作所指出的最光荣的伟大任务,“使工人们、农民们以及一切劳动者的子子孙孙一代比一代生活的更健康、更幸福”。在谈到消灭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以血吸虫病为主的传染病时,李德全指出,“卫生工作的目的,就是要解除人民的疾病痛苦,保护和增进人民的健康,从而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3]
也是从1956年开始,李德全切实领导卫生部门推动以除四害、讲卫生、努力消灭危害人民最严重的疾病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的持续深入开展。1958年12月30日,在全国农业先进单位代表大会报告中,李德全指出,爱国卫生运动的目的是“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工农业生产,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经过这次运动,“全国已基本实现了人畜分居,做到了人有厕所,牲畜有圈,家禽有窝”,“个人卫生也有了显著提高,爱清洁、讲卫生,开始成为社会的新风尚。”[4]而由于除四害、讲卫生和积极防治疾病的结果,天花、鼠疫和黑热病已基本消灭,常见的几种急性传染病如斑疹伤寒、回归热、麻疹、百日咳等的发病率大为降低,血吸虫病已在192个县市基本消灭,约占流行区的60%,其中江苏、福建、上海已在全省、市范围内基本消灭,其他各种疾病也因积极的防治工作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大为降低。[4]在李德全的领导下,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了田增产、人增寿,发挥了支援工农业生产和促进国家建设的重要作用。
随着大炼钢铁、大搞水利建设和人民公社化等群众性运动的普遍开展,李德全还领导卫生部积极调整医疗卫生工作方针,加强了公共食堂、托儿所、工地等福利事业和集体劳动场所的卫生管理工作,更加注重食堂、幼儿园和托儿所的卫生与防疫。在全国冬春季除害灭病运动电话会议中,李德全要求“各级卫生部门,必须以支援大炼钢铁的精种,组织城乡医药卫生人员深入水利工地。按照生产组织逐级建立卫生医疗机构,大型工地要有医院,中、小型工地有保健所、保健站,在基层要积极训练保健员、卫生员和红十字会员等群众卫生骨干,使每个民工基层单位都有不脱产的保健员或卫生员。卫生人员要深入工地、工棚、食堂,开展巡回医疗救护和预防工作。医药供应部门应在水利工地设立供应点,大力组织货源,增加药械品种,保整充分供应。要做到哪里有民工,哪里就有医有药,病到哪里治到哪里,轻伤不下火线,小病不出连队,重伤重病能得到及时治疗。同时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普遍建立卫生责任制,认真做好六防(防病、防伤、防痨、防寒、防毒、防火)工作”。[5]不难发现,无论在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上,还是在具体的医疗卫生工作中,李德全总能随着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及形势的需要,因势利导,从国家大局着眼,及时调整医疗卫生工作方针与政策,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尽心尽力。
二、以调查研究作为医疗卫生工作的先导
李德全对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贡献不只是她的“医疗卫生工作要服务群众、服务大局”的高远立意,还在于她将调查研究作为医疗卫生工作的先导,切实推进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新中国成立前后,因缺乏可资利用的统计数据,无法对全国的卫生状况进行全面了解,更谈不上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方针政策以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于是,李德全上任伊始,就深入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深入基层、深入灾区和流行病区进行实地调研。她还从卫生部领导下的北大医学院抽调出一批学生,在对他们加以短期培训后派赴各地,配合各地区正在进行的卫生调查和检查工作。[1](P18)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李德全领导卫生部得出了初步的统计数字:当时中国人口死亡率高达30‰,其中半数以上死于鼠疫、霍乱、天花、疟疾、伤寒等可预防的传染病;医药资源(尤其是卫生机构和卫生人员)多集中在大城市中,不能为广大人民服务,造成了一方面广大农村中只有少数中医治病,旧产婆接生,得不到科学的医疗,一些偏僻地区甚至完全无医无药,另一方面大城市中医务人员过于集中,无事可做,造成失业的极不合理的局面。[1](P15-18)根据调查研究情况,1950年6月,李德全在第一届政协二次会议上提交了《为建议设立县以下基层卫生组织机构,以加强防疫医疗而利生产事业案》(第12号提案)和《请全国各党派各群众团体,协助发动群众卫生运动,以减少人民疾病及死亡率,而保证生产建设案》(第l3号提案)两份较为符合实际的提案。[6]提案通过后,李德全就领导卫生部制订方案加以落实。截至1951年底,全国各地县级卫生院的建立已经达到91.2%,病床较解放前增加300%,区、村的卫生机关通过采取公办、公私合办、民办公助、联合诊所、医药合作社等形式也取得了飞速发展;整顿与新建医药院校、专修科、中级医学校与训练班,大量培养高级的、中级的、初级的医药卫生人才。[7](P147)以这些较为完备的医疗卫生机构为依托,以大量的医药卫生人才为骨干,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很大改变,广大人民的基本医疗需求也逐步得到满足。
李德全还十分关心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工作。1951年中央先后组织西南、西北和中南三个中央民族访问团深入全国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人口、经济、政治民主、教育和卫生状况等全面的社会调查。李德全任中南少数民族地区访问团团长,费孝通、曹孟君、马杰和熊寿祺任副团长,于1951年6月20日出发对广东、广西、湖南3个省的3市48个县进行为期3个月的访问。[8](P52)随后李德全领导卫生部对三个调查团的医疗卫生资料进行汇总,全面掌握了各少数民族地区基本医疗卫生状况,尤其是造成各地人口骤减、严重危害少数民族同胞的主要疾病及其分布。根据上述调查资料,1951年11月,卫生部副部长贺诚在全国少数民族卫生会议的总结报告中说,当时困扰少数民族的疾疫主要有:性病——性病患者在内蒙、康、藏、青海和新疆地区民族中,约占全人口的50%左右,个别地区高达90%以上,人口甚至出现负增长;疟疾——在西南、中南少数民族中最严重的是疟疾,1950年云南思茅、普洱、云县、顺宁、遮放、元江、河口等县儿童患有脾肿者占64-94%,血液中含疟原虫者占39%,西南与中南地区少数民族患过疟疾并保有原虫者占人口的大多数,夏秋季中常使整个村庄失去劳动力;其他传染病——鼠疫在内蒙地区虽然逐年缩减,但仍未消灭,痢疾、流行性乙型脑脊髓膜炎、猩红热、伤寒、回归热也是少数民族地区造成死亡率极大的传染病。[8](P76)掌握了这些情况之后,李德全和卫生部就有的放矢:首先,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卫生组织一时难以扩建或建立的实际情况,就采取巡回医疗的方式,深入区、村进行治疗,着重预防传染病”,[8](P60)并“根据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经济状况,协同政权机关、人民代表商定收费、减费及免费的具体办法,对于梅毒的治疗,则以免费为主,以便于逐渐普遍治疗”。[8](P79)其次,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医药人才缺乏的状况,卫生部在动员内地卫生干部去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同时,“招收少数民族地区知识青年到内地高、中级医学院校学习,并在有条件的少数民族地区创办初级卫生干部短期培训班及少数高级、中级医学院校”。[8](P78)在李德全领导的卫生部的积极努力下,截至1958年底,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医院已达750所,床位31900多张,疗养院25所,医疗保健所(站)14200多处,专科防治所84所,卫生防疫站281处,妇幼保健所(站)572处,医疗防疫队70个,还有许多简易病床、农村医院和农村产院;先后在民族地区设立了延边医学院、新疆医学院、内蒙古医学院和宁夏医学院;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卫生技术干部已达179300余人,其中高级医务人员5300余人。[9](P129)另据统计,危害少数民族地区的疟疾等传染性疾病和以梅毒、淋病为主的性病已基本消灭,特别是内蒙古自治区以前受性病严重影响的新巴尔虎左旗地区,人口增长率达到了2.33%,其他传染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10](P2-3)
对衡量一个国家人民健康水平的两大指标即婴儿死亡和孕产妇死亡率的情况,李德全也进行了积极的调查研究。根据1949年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婴儿死亡率高达200%,孕产妇死亡率为13‰左右,婴儿多死亡于新生儿破伤风,孕产妇死亡于产褥热的占绝大多数。[11](P286-288)而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妇幼保健工作可谓是从零开始,正如1954年李德全在长治市进行视察时所说,当时专为妇女儿童服务的卫生医疗保健机构,在全国还只有两个,一个是北京妇幼保健院,另一个就是长治专署妇幼保健院。[12]一向重视妇幼保健的李德全力图改变这一现状,她将妇幼保健工作置于与烈性传染病防治同等重要的地位,不仅极力倡导与推动专门的妇幼保健机构在全国的建立与发展,大力培养新接生员、改造旧产婆,而且亲自在广播中宣讲妇女卫生保健知识,并深入农村、厂矿,调查了解劳动妇女的生活状况。[6]她还动员自己的老同学、在美国工作的妇产科专家杨崇瑞,回国主持新中国妇幼卫生工作。在李德全的大力推动下,截至1956年底,全国共建立起妇幼保健所(站)4560多个,群众举办的联合妇幼保健站600多个,培训接生员近50万人,在城市基本上实行了新法接生,农村的新法接生率也有了进一步提高,婴幼儿发病率显著下降,婴儿和产妇健康有了保证。[13]
李德全讲求实际,常将调查研究作为医疗卫生工作的先导,即使在“大跃进”期间,她还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注意调查研究,将革命的热情与科学精神结合起来,力戒浮夸和弄虚作假,树立踏踏实实,实事求是的作风。[14](P99)也正因为如此,“大跃进”时期各地医务工作者注重科学精神,基本实现“因病施治”,使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稳定健康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三、以部门间的联动增进医疗卫生工作实效
医疗卫生工作要更好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大局,还需依靠卫生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间的有效联动。李德全就非常重视卫生部内、卫生部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她集卫生部部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中国人民救济总会副主任、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妇联副主席等职务于一身,为推动各部门间的联动以增进医疗卫生工作实效,做出了探索。
1950年8月2日至3日,中国红十字会协商改组会议在北京召开,李德全当选为新中国首任红十字会会长。在关于《中国红十字会今后工作的任务》的报告中,李德全明确指出:新中国红十字会的方针应该是在人民政府领导下,根据“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总方针及“动员和组织人民实行自救助人”的救济福利方针,协助各级人民政府面向工农兵群众,推广宣传、防疫、卫生及救济福利事业。[15](P153)这一方针的确定,为红十字会和卫生部门的合作指明了方向。在国家经济恢复时期,红十字会一方面整顿旧有组织,运用各地原有的医疗机构配合国家卫生部加强医疗保健工作,防治传染病,推行新法接生;一方面组成各种形式的红十字医防服务大队,深入江西革命老根据地及海南岛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医疗、防疫、卫生宣传、改善环境卫生、防治地方病和妇幼卫生等工作,使这些地区人民的卫生和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11](P262-263)为了配合治淮工程,做好民工防疫保健工作,1950年12月18日,李德全指示红十字总会在南京开办医防服务干部训练班,训练结束后成立了有290多人组成的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医防服务大队直接驻扎在治淮工地上,为民工种痘、防疫注射、工伤治疗,改善工地的卫生环境。[15](P154)朝鲜战争爆发后,李德全亲自指导中国红十字会组织了8个国际医防服务队,先后奔赴朝鲜战场,为朝鲜人民军、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及朝鲜人民进行医疗救护和防疫工作。[10](P110)此外,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和卫生站还在配合国家卫生部门普及卫生知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行防病防伤和自救互助等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
李德全还重视卫生部门与工业及农业部门的合作。1951年7月,为了加强工业卫生工作,李德全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指出:“卫生部门和工业部门应在相互支持和密切配合下进行工作,各级地方卫生部门应把厂矿各项医疗业务领导起来,以防治职业病、多发病和工业性外伤为重点,督促厂矿卫生机构制定切实可行防治规划,并逐步改善医务人员的分配和使用不合理的情况;厂矿卫生机构的经费、基本建设、行政领导以及员工劳动条件的改善,仍由工业部门负责,并协助卫生部门做好业务领导工作。”[13]在卫生及工业部门密切配合下,全国工矿区普遍建立了卫生基层组织、医疗机构以及安全卫生委员会。[7](P146)到1958年底,全国较大的厂矿粉尘浓度已降低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解除了矽尘的威胁;很多工厂中空气含苯浓度也已降低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基本控制了苯中毒;全国钢铁工业系统中暑人数较1953年减少了95%;其他各种职业病也大为减少。[10](P3)而为了在以兴修水利、养猪积肥为中心的冬季生产运动中做好水利工地卫生工作,1959年底,李德全在全国冬春季除害灭病运动电话会议中要求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吸收医药卫生、生活福利、工会、青年团、妇联、公安等有关部门组成除害灭病指挥部、爱委会或领导小组,加强统一领导,密切协作,从便利施工、便利民工出发,组织生产、生活、卫生、供应大协作,才能共同保障民工健康,保证生产顺利进行。”[5]
在妇幼卫生保健方面,李德全自新中国成立伊始便号召并带头加强各级卫生部门与各级妇联之间的密切合作,促使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在新中国成立后短短几年内即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56年12月,李德全还在全国妇联第三次妇女儿童福利工作会议中指出:卫生部妇幼司的新法接生、训练接生员等工作,都是依靠妇联的姐妹们的配合来做的,倘若单独做,决没有这样的成绩;妇儿工作若不是有妇联的配合,也决不会发展得这样快;就是提高全体人民健康的工作,也不仅是卫生部门一家的责任,也要依靠妇联的配合。[16](P346)这正如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在纪念李德全逝世10周年讲话中所说:“她历任全国妇联第一、二、三届副主席,虽是兼职,却很尽职,她把卫生工作与妇女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她对人民卫生事业和妇女解放事业的一大贡献。”[17]
另外,李德全还主张疾病防控中各部门间的协作与配合。新中国成立之初,囿于当时的条件,控制传染性麻风病的最有效办法是建立麻风村(院),对发现的病人加以及时而恰当的隔离与治疗。这样一来,控制麻风病就成了一项复杂而困难的工作,从麻风病人的发现、举报、隔离与治疗到麻风村(院)的建立与管理等,不仅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更需要卫生、民政和公安部门的联合互动。于是,在麻风防治工作中,李德全力促各地卫生、民政、公安等部门间的协作。在1959年全国防治性病、麻风、头癣宁都现场会议总结发言中,李德全指出,这次会议“对于加强各地卫生、民政、公安等部门在防治麻风工作中的协作,加强省、自治区、市卫生部门之间的协作,起了积极的作用”。她还称赞了有些地区的代表提出的在各省、自治区、市卫生部门之间加强防治疾病的大协作的建议。[18](P95)应该说,李德全竭力以部门间的联动来增进医疗卫生工作实效的举措,既适应了当时医疗卫生工作发展的迫切需要,又有力地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以及其他相关事业发展繁荣。
四、领导并参与新中国初期的反美细菌战
1952年1月下旬至1952年3月,美国侵略者在朝鲜战场上发动了大规模的细菌战,连续在朝鲜、中国东北和青岛等地投掷30多种带有多种病原体的带菌昆虫和其他毒物等,投掷面积遍布中国东北三省的34个县、市,引起炭疽性脑膜炎和急性传染性脑炎等以前没有发生过的或很少见的疾病,对新中国人民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9]在党中央和政务院的领导下,李德全以新中国红十字总会会长的名义,凭借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成功地领导并参与了反美细菌战的罪证调查和国际揭露、控诉工作。
1952年3月15日,李德全接受了爱好和平的祖国5亿人民的重托,率领着包括全国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的代表人士,以及昆虫学、细菌学、寄生虫学、病毒学、病理学、临床医学、流行病学、公共卫生学、化学、生物学、农学及兽医学等各种专家所组成的“美帝国主义细菌战罪行调查团”,前往朝鲜及中国东北地区进行调查。[20]3月20日,李德全率团抵达朝鲜后,立即在朝鲜前线开展了为期半个多月的调查,其中一部分团员参加了对美国侵略者撒布细菌昆虫和各种毒物的检验工作;一部分团员分组到东线及中线敌人撒布细菌昆虫及投掷细菌弹的现场进行实地调查,访问了许多目击者和见证人,一些见证人还和全体团员见了面,回答了他们的询问;部分团员参加审讯了美军俘虏及其派遣调查细菌战效果的特务;全体团员还听取了各地防疫检验工作的报告,看到了各地采选的敌人投掷的各种昆虫毒物的标本、各类细菌弹以及各种昆虫容器。[21]上述各种毒虫毒物,经过专家们的精密检验,发现有鼠疫、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炭疽以及急性脑炎病毒等各种经过人工培养移植的毒性很强的细菌与病毒。[20]回国后,李德全领导“美帝国主义细菌战罪行调查团”将朝鲜前线分团和东北分团所搜集的美军细菌战的各种罪证进行汇总,写成详细的调查报告书,形成了揭露与控诉美帝国主义细菌战罪行的有力铁证。
不仅如此,李德全还对美帝国主义细菌战罪行开展了有力的揭露和控诉工作。在1952年3月15日率团奔赴朝鲜前线和中国东北各地进行实地调查前,她就发表讲话指出:“美帝国主义这种灭绝人性、严重破坏国际公约和国际公法与全人类为敌的滔天罪行,完全证明了它们正在继续企图实现其扩大侵略战争的罪恶计划,再一次向中国人民、朝鲜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进行疯狂的挑衅。”[21]1952年3月 30日,中国抗美援朝志愿防疫检验队中的医务科学专家们也联合发表声明,对美国的细菌战罪证做出了令人信服的科学分析,并且“严正声讨美国侵略者在朝鲜进行细菌战的万恶罪行,并呼吁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和正义的医务科学工作者,一致起来制止美国侵略者这种毁灭人类和侮辱科学的兽行。”[22]会同中国抗美援朝志愿防疫检验队中医务科学专家们的联合声明,李德全在朝鲜前线发表谈话,列举调查事实痛斥美国进行细菌战,指出“铁的事实已摆在全世界人民的面前,美国侵略者违反国际公法和人类道德,置全世界人民的正义声讨于不顾,正继续在朝鲜和中国肆无忌惮地进行着大规模的细菌战”,并且呼吁“全世界一切的善良人们迅速行动起来,为了维护全人类的和平生活与安全,一致声讨美国侵略者这种灭绝人性的罪行,扑灭他们所燃起的细菌战的毒焰。”[23]1952年4月29日,李德全发出了给全世界红十字会会员的一封公开信,揭发了美国侵略者在朝鲜和中国进行细菌战的罪行,并呼吁世界各国的红十字会会员“联合国内所有爱好和平、维护人道的人士,一致行动起来对美帝国主义者所进行的细菌战争这一威胁全人类的残酷狂暴行为,施以正义的声讨和有效的制裁。”[20]
李德全对美帝国主义细菌战罪行的揭露与控诉不仅得到了苏联和东欧各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城镇和乡村的广大人民的支持和呼应,而且引发了印度、缅甸、伊朗、巴基斯坦等亚洲国家,法国、意大利、英国、芬兰、丹麦等资本主义国家以至美帝国主义严密控制下的拉丁美洲国家人民对美帝国主义罪行的声讨。[21]但因受冷战环境的影响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强势干涉,李德全领导的反美细菌战的国际维权与抗争异常艰难。1952年七八月间,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的国际红十字会大会上,大会主持者与一些国家的代表不仅置李德全提供的大量美国细菌战罪证于不顾,不提供播放照片与录音的技术支持,而且不止一次阻止和打断李德全的发言,污蔑其发言为“扰乱秩序”、“政治宣传”。8月2日,李德全在国际红十字大会总务委员会最后一次会议上据理力争,反驳英国和比利时的所谓调查细菌战指责的提案,“彻底揭穿了大会主持者的不公正,及英比等国企图为美国侵略者掩盖罪行的阴谋。”[24]后来,虽然要求立即无条件禁止使用原子武器的提案以及关于美国破坏日内瓦公约的暴行的提案等没有在大会通过,但是大会通过的关于禁止细菌武器与化学武器的提案等已经昭示了美国发动细菌战的不得人心和中国反美细菌战的根本性胜利。[25]可以说,李德全领导并参与的新中国初期反美细菌战的斗争在其15年的医疗卫生工作生涯中历时虽短,其意义和影响却极为深远,她的医疗卫生工作思想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得以全面展现。
总之,新中国成立以后李德全作为首任卫生部长,对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党的医疗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的指导下,李德全领导卫生部与其他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使新中国的医疗卫生面貌得到根本改观,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状况有了显著提升,从而真正达到了“移风易俗”、“改造国家”的目的。
[1]重庆市医务工作者协会.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重要文献[M].重庆:内部印行,1950.
[2]当代中国丛书编辑委员会.当代中国的卫生事业: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3]李德全.在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发言[J].中医杂志,1956,(2).
[4]把爱国卫生运动推向更高的阶段,李德全在全国农业先进单位代表会议上作报告[N].人民日报,1958-12-31.
[5]群众的干劲越大,党越要关心群众生活,卫生部部长李德全在全国冬春季除害灭病运动电话会议讲话摘要[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60,(2).
[6]李硕.首任卫生部长李德全与新中国卫生事业:从两项政协提案说起[J].团结,2009,(3).
[7]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年来的伟大成就[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
[8]民族政策文献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
[9]十年民族工作成就(1949-1959):上[M].北京:民族出版社,1959.
[10]健康报编辑部.十年来卫生事业的辉煌成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11]李洪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旧产婆改造[J].中共党史研究,2014,(6).
[12]张文君.李德全部长长治市视察记[J].文史月刊,2005,(6).
[13]党能领导卫生科学技术,李德全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发言[N].健康报,1951-07-12.
[14]卫生部,中华医学会.全国急性传染病学术会议资料选编: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15]池子华,郝如一.中国红十字会百年往事[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16]文辉抗,叶健君.新中国第一代开国部长[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17]康克清.杰出的社会活动家,纪念李德全同志逝世十周年[J].中国妇女,1982,(10).
[18]卫生部医疗预防司.全国防治性病、麻风、头癣宁都现场会议资料汇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19]李洪河.周恩来与新中国的卫生防疫事业[J].党的文献,2012,(1).
[20]李德全向全世界红十字会员发出公开信,呼吁一致制止美国细菌战罪行[N].人民日报,1952-04-29.
[21]李德全在平壤向外国记者发表书面谈话,美国侵略者进行细菌战罪证确凿不容抵赖,英勇的朝中人民在全世界人民支持下必能粉碎美国细菌战[N].人民日报,1952-04-08.
[22]李德全团长出发前发表谈话,美帝国主义是人类正义最危险的敌人,世界人民应行动起来制止细菌战罪行[N].人民日报,1952-03-16.
[23]李德全团长在朝鲜前线发表谈话,列举事实痛斥美国进行细菌战,我防疫检验队专家呼吁扑灭细菌战毒焰[N].人民日报,1952-04-02.
[24]李德全在国际红十字大会总务委员会的发言,揭穿大会主持者及英比代表为美国掩盖细菌战罪行的活动[N].人民日报,1952-08-06.
[25]中朝捷保四国红十字会代表团在布拉格举行记者招待会,李德全等指出美国已无法掩饰细菌战罪行[N].人民日报,1952-08-18.
[责任编辑闫明]
A Study on Li De-quan’s Thoughts and Practices in Medical Service at the Early Stage of PRC
LI Hong-he&LI Qian-kun
(Colleg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Henan Normal University,Xinxiang 453007,Henan,China)
Li De-quan was a leader of Chinese women’s movement during the 20th century.In addition to her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women’s liberation and political democracy of China,Li De-quan also put forward important thoughts in public health and medical services during the years when she served as the first Minister of Health.Seeing medical services as important platform of serving people,she advocated a full investigation in public health work with departmental interaction to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Li De-quan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establishing primary medical care organizations and improving health service in China.Her great efforts in the prevention of epidemic diseases,medical educ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medical talents just paved the way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in China.
Li De-quan;health care;Patriotic Health Campaign;Objection to the American Germ Warfare
D232
A
1674-0955(2015)03-0059-07
2015-01-17
本文为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整体优化研究与实践”(2014SJGLX025)、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学者资助项目“中国共产党卫生防疫史”(2014-YXXZ-27)的阶段性成果
李洪河(1968-),男,河南睢县人,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乾坤(1987-),男,河南淮阳人,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