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二届“历史与现实”知青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5-01-30闫晶

中共党史研究 2015年11期
关键词:北大荒知青学者

闫晶

第二届“历史与现实”知青学术研讨会综述

闫晶

2015年9月12日,由黑龙江知青研究所举办的第二届“历史与现实”知青学术研讨会在黑河学院举行。来自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美国加州大学、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史研究中心、牡丹江师范学院、黑河市爱辉知青博物馆等单位的2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

与会学者的研究方向和内容不仅涵盖了历史学、文学、统计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而且包括了知青历史、知青文化等诸多研究课题。

1.北大荒知青的独特性问题

有学者认为:在所有知青题材的文学作品中,北大荒知青文学作品不仅占有较大比例,而且作品反映的北大荒知青也有独特性。北大荒知青之所以独特,主要是由特定的历史背景、北大荒地域文化的强势塑造、较高的工资待遇以及较高的人生价值实现度等因素决定的。有学者则举例说明了为充分发挥知青在农村中的优势和作用,北大荒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发展知青为党、团员和选拔部分知青到县、社、队各级领导班子和各技术岗位等方面,对知青在政治和能力上加强了培养和锻炼。这也是知青们为何如此眷恋北大荒,并在返城后,频繁回访这一第二故乡的根由所在。还有学者认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知青群体和当地社会的融入程度较高,其根本原因是北大荒本来就是全部由移民构建的社会,排外意识较为淡薄,加之国营农场营造的生态氛围还能使知青们体味到一丝城镇的味道,就使得同为移民群体的知青们融入地方社会的阻力比较小。

2.女知青的性别和年龄问题

有学者借助统计的方法,对女校同班的9位老高中女知青进行调查,指出女知青们的性别和年龄受到社会习俗、制度乃至社会事件的极大影响。在同一时期下乡的知青中,不同的年龄和性别者也面对着不同的社会期待和个人问题。年龄问题使得她们个人生命周期的每件事都要比年轻一些的知青更为紧迫。在向上流动的过程中,老高中女知青的性别和年龄,对她们的招工、升学等问题都构成限制。这也说明其在生命历程关节点上的际遇和选择会给今后的人生带来一定的影响。有学者认为:在一些学术文章和文学作品中,迫害女知青似乎已经成为农村干部违法乱纪的常用事例,以至成为一代中国人在“文化大革命”中经历苦难的象征。这一结论对农民和女知青这两个群体都是不公正的,这实际上是在强调城乡之间的鸿沟是不可以,也是不允许逾越的。

3.“知青集体精神”的解读

有学者专门研究了“知青集体精神”问题,认为在知青所处的“文化大革命”时期,集体主义政治色彩异常浓厚,家国同构的观念使集体主义一直是知青群体的主流价值观;而且,通过系统梳理和分析知青历经的集体插队、集体劳动、集体军训、集体经济、集体文创、集体选举、集体返城和集体记忆等方面,进一步概括了“知青集体精神”的内涵,说明其贯穿始终且具深刻影响,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有其思想性与行为性存在的可能。

4.知青研究的阶段性特征

有学者认为:知青运动的前期,是发动并推进阶段。知青上山下乡的性质是政治运动,其主题是“革命—改造”和接受“再教育”。知青运动的中期,是调整并继续推进阶段。1973年毛泽东回复李庆霖的信后,一系列“柔性管理”政策开始建立。但这些政策的性质和指向,仍然是服从“继续革命”的政治路线,推进上山下乡运动,以至与广大知青的基本愿望和现代社会进步的基本方向,产生了不可解脱的抵牾和冲突。知青运动的后期,是回城及善后阶段。知青回城并非是偶然事件促成的,中国政治形势和格局的变化才是知青问题获得最终解决的根由。

5.知青的个人阅读

当年的文化审查包括中央和地方两级。1963年“查书运动”后还增设了专门审查小组和办公室,而大批政治可靠的党员、审读员撰写了大量阅读报告、出版说明、译者序等。另外,从各地图书中可以发现当时新华书店和各级图书馆关于使用限制的规定和禁书名单。这都可被视为国家意志下的意识形态甄别。会上,有学者根据以上方面论述了知青一代何时、何地、读什么、怎么读、为什么读等问题,分析了家庭背景、来源地、工作区域、单位性质、阅读条件等变量对知青个人阅读行为的影响。

6.知青在乡期间的结婚率问题

有学者对新方志中关于黑龙江、辽宁、陕西、安徽、江苏、浙江6省的知青婚姻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知青婚姻状况在不同省份间有着很大的差异:知青结婚率高的江浙两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而知青结婚率低的陕西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这说明知青结婚率与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与会者还就知青研究中的一些普遍性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达成以下共识。

1.关于知青研究的方法

与会者普遍认为,研究方法是知青问题研究的基础,应当注意以下问题:(1)要避免绝对化,即学术争论应避免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的两极化倾向,要摒弃“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2)要正确认识“知青研究”与“知青文化”的联系与区别。知青研究要讲求学术规范,而知青文化的内容要宽泛一些,应包括现在的各种知青活动。(3)要注意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研究。知青运动在不同时期、不同层次上都反映了传统文化的不同侧面。1968年后掀起的大规模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就集中和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知识、知识分子、书本知识和学校教育的轻视。农村是没有遭受工业文明污染的净土,知识青年到农村去能净化灵魂和抵制资产阶级的腐蚀等观点,表现了传统文化的一个侧面。但是,仅仅在一两年后,另一种更深层的传统文化便突出地表现出来,即“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表现为招生、招工中普遍出现,并屡禁不绝的“走后门”风气。“文化大革命”以激烈的反传统著称,但它骨子里又是十分传统的,这是值得深思的。(4)知青群体对中国改革的意义。上山下乡运动不仅在客观上密切了城乡关系、发展了农村经济,而且在客观上培养出一大批坚定的、自觉的、有知识的青年改革者。因为知青在农村经受了艰苦磨炼,所以对农村底层和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也有比较深切的了解和认识。这样的经历使他们中的多数人成为改革的拥护者,其中一些人成为改革的先驱。这样一个群体的出现对中国改革的意义不可低估。

2.关于知青与农民关系问题的研究

与会者普遍认为:不能仅局限于个体,应把研究与整个历史和社会问题联系起来,以小见大,既要看到城乡之间的联系,还要看到政治运动的社会影响,简单地就事论事是不够的。

3.关于评价知青运动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与会者普遍认为:(1)知青个体对运动的评价只能作为参考。个体的感受因时、因地、因个人条件的差异而不同,所以不同个体才会对知青运动作出不同的评价,而研究者不能被个体的情感所左右。(2)知青文学作品需要谨慎使用。这主要是因为文学作品一般都有较强的感情色彩。(3)历史大背景需要关注。参照中国古代的历史来看,知青可以被视为一种非典型移民,背后包括了移民边疆、移民屯垦、调节人口稠密地区经济压力等重要历史内涵。

(本文作者 黑河学院黑龙江知青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黑河 164300)

(责任编辑 王志刚)

猜你喜欢

北大荒知青学者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知青岁月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北大荒:新航母,再出发
北大荒的脊梁——《老军垦》获奖感言
青草风情
——献给知青的歌
学者介绍
沉淀过的知青岁月是首歌——第一届长三角知青文化出版工作联席会议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