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理健康 促进邮政员工心理和谐
2015-01-30肖蜀梅
肖蜀梅
(四川省邮政公司乐山市分公司 四川 乐山 614000)
邮政员工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外部,电子商务的快速兴起使得快递行业间的竞争异常激烈,邮政员工面临着工作时间长、强度大、时间限制性强、需要与不同类型的人交流等压力;内部,随着邮政体制改革的推行,企业内部机构重组、大量人员岗位调整导致邮政员工承受的工作压力逐渐增大,随之而来的心理问题也逐渐增多。如果这些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释放或疏导,那么很容易积累负面情绪。这不仅会危害到个人的身心健康,严重者还会把这些负面情绪带到生活或工作中去,造成工作上的失误或引发社会问题。员工是企业的细胞,其工作效率与身心健康直接相关,所以邮政企业在改革的“阵痛期”也越来越重视对员工的心理辅导和人文关怀。
一、关注邮政员工心理健康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
一个企业要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不仅需要资金、技术、设备、市场等要素的保障,还需要作为企业发展、改革主体的人才的支撑。员工是邮政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既是企业建设的推动者,也是企业建设的受益者,对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员工的身心健康,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必然要求和基本保证。研究表明,心理问题是由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反复的心理刺激及复杂的恶劣情绪逐渐影响而形成的,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和化解,日积月累,就会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机。因此,邮政员工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员工的个人发展,还关系到邮政企业的发展。心理状况良好的员工往往能较好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能正确处理工作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与挫折,易相处、好合作,工作效率高,通过努力工作能取得较突出的业绩,更容易获得领导和同事的认同,更容易得到锻炼和提升,在实现个人的良好发展的同时促进企业发展。
(二)有助于促进企业软实力建设
加强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关注,有利于及时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倾听员工的心声,有利于正确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妥善处理员工最关心的问题,帮助员工解开思想上的疙瘩,激励员工自我领悟、自我认识和自我调整,帮助员工树立健康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赢得员工的信任,达到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发展的目的。广大邮政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体,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邮政系统这个大集体中,只有员工心理健康,才能有和谐有序的内心世界,才能够具备应对市场竞争压力、改革改制带来的各种矛盾冲突和心理压力。
(三)有助于构建和谐邮政企业
和谐邮政从心开始,心平才能气和,内和才能外顺。对于企业来说,员工的心理健康,是建设和谐企业的需要。和谐企业建设,要从关注员工心理健康开始。企业要和谐,必须塑造员工健康的心理。如果一个企业的员工经常处于一种压抑、苦闷、焦虑、抱怨、浮躁、忧心忡忡的状态,那么企业的和谐也就失去了坚实的基础。邮政企业不仅要与政府、社会、协作单位等保持良好关系,建立和谐的企业外部环境,还要下大力建立和谐的企业内部环境,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凝聚力,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和谐企业、和谐社会以员工个人良好的心理状况为基础,在邮政企业里只有员工的心理和谐了,才能不断增强员工应对不同变化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不断培养其应对岗位、企业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在工作中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尊重员工的个性,激发他们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和谐邮政企业的建立和发展。
二、邮政员工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邮政企业积极推行各项改革,全面参与市场竞争。改革阵痛导致邮政企业的员工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再加上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压力,焦虑、浮躁、抵触、抱怨、迷茫、工作敷衍、对现状不满等心理问题也逐渐凸显。
(一)工作环境恶劣
邮政基层岗位多为生产岗位,如投递、驾驶、营业、分拣封发等。每个岗位职责划分明确,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固定的操作流程,岗位程序的规范性也导致其刻板单调、枯燥乏味,而且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劳动强度大,工作较辛苦,工资水平也相对较低。比如邮袋体积大,容仓窄小;押运车仓夏热冬寒,押运员在高温或高寒的条件下作业很容易影响身心健康;邮仓空间小,粉尘大、异味多;押运员长时间搬卸邮袋,腰肌劳损、腰椎间盘损伤等员工增多,给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由此导致少数基层员工产生了消极怠倦、烦躁压抑的心理,精神面貌不佳,工作不思进取。
(二)工作任务过重
一是上级下达的经营任务完成难度增加。随着快递行业的迅速发展,邮递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今电话、手机、电子邮件等已成为人们首选的通信方式,但传统邮递的需求仍然存在。长期以来,消费者针对邮政邮递速度慢,服务态度差,价格贵等服务的投诉时常发生。新形势下,各项考核指标不断细化,任务的经营难度越来越大,许多单位都在执行“千斤重担大家挑”,尤其是县(区)局还是全员营销,基层员工分摊到了各种各样的营销任务,如果完成不了就会影响到考核,导致员工的心理负担逐渐增大。二是拓展新业务较难。为了适应时代要求,弥补传统业务萎缩带来的收入损失,新市场的开拓还存在较大难度。
(三)同工不同酬
目前,邮政系统已拥有遍及全国的6.6 万处网点、68.9 万名职工(其中在岗职工38.9 万人),其业务遍及函件、包裹、速递、物流、邮票销售、邮政储蓄等各个方面。在邮政企业中,员工身份划分对各方面影响仍然很大。由于历史的原因,邮政企业的劳务工跟合同工的待遇也存在“同工不同酬”的差别。加之邮政体制改革的推进,涉及众多邮政从业者的个人和家庭利益。比如在劳动密集型的投递部门,由于工作条件艰苦,90%的都是临时工。对于他们而言,晋升难、身份转换难、稳定度低等问题容易让员工产生强烈的失落情绪。
三、关注员工心理健康,促进邮政企业和谐发展
员工心理健康,就是员工有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主要体现在企业员工五大心理状态,职业压力感、职业倦怠感、职业方向感、组织归属感、人际亲和感都是积极、均衡的。加强员工心理健康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邮政企业应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基层员工的个性特点和心理诉求,着重解决员工内心困惑和实际困难,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促进员工的身心健康与企业的和谐发展。
(一)优化基层员工的工作环境,让员工“舒心”
良好的工作环境对于员工的身心都有益。邮政企业应加大投入,改善基层员工工作环境和企业所处地区的生态环境,重视员工的生产安全和生活质量。还可以优化企业生产作业流程,加快以集成化和数据集中化为目标的信息化改造工程,或是岗位轮换等方法减少员工由于长时间在同一岗位产生的厌烦感,提高企业劳动生产效率,降低员工劳动强度,缓解员工工作压力。
(二)加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让员工“暖心”
所谓“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表现为关心人、爱护人、理解人、尊重人。人文关怀与美国管理学家“目标管理”理论的创始人彼得·德鲁克所说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发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乐趣和价值,从完成工作中得到一种满足感”是一致的。
1.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有意识地培育和倡导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能促进员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形成良性竞争的局面。邮政企业的员工和所有员工一样,在企业内部要与上下级、同事相处,在企业外部还要和各类客户交流。企业文化是组织中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因而对员工的心理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在建立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应以建立企业精神为主体,贯穿企业目标、企业哲学、企业道德和企业风气。比如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开展“创新工程”劳动竞赛和建设“职工之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的知识竞赛和文艺体育活动,使职工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把积极的人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生活情趣和先进的人物事迹传递给职工,使他们真切感受到催人奋进、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
2.畅通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的沟通渠道。良好的沟通有利于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形成一个互敬互爱、以礼待人的文化氛围,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是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促进彼此间的交流与了解。其次是员工与领导之间的沟通需要领导以身作则,让员工赏识认同,并积极走进职工,深入职工群体中,通过语言的交流倾听职工的心声,也可以通过交换意见等让职工认知和理解管理者。
(三)施行员工心理管理计划,让员工“安心”
为了帮助企业创建员工心理管理的创新模式,邮政企业在现有的思想政治工作机构和机制基础上,整合各方力量,适当增加投入,积极构建心理管理计划。通过与员工进行互动,运用一定的心理技术或手段,帮助心理疾病患者进行心理调适。
1.组建心理疏导人才队伍。心理疏导队伍要求专业人才,正常情况下是经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专家。在行业现有的状况下,有条件的话可以聘请心理顾问,也可以发掘员工在某一方面的特长组建这支队伍,比如有员工善于调解员工家庭生活中的矛盾或压力;有的员工善于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等,将这部分员工组织起来,可为心理管理计划提供智力支撑。
2.提供心理疏导平台。心理疏导要克服“两张皮”,关键一点与员工愿意把自己思想真实表达出来分不开。因此要为员工提供畅通有效的表达平台。可以设立信箱、心理咨询室、短信等平台,不愿意直接沟通的员工就可以采取信件或短信的方式;愿意直接吐露的员工就可以直接与其信任的人进行沟通。
3.重视员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和简单的心理调适方法,引导员工养成健康科学的作息时间,保持健康的心态,注重身体精力的“休养生息”和心理情绪的平衡调节,注重自我身心调适,在企业营造重视心理疏导知识学习的浓厚氛围。
(四)关注基层员工的职业发展,让员工有“信心”
前景有盼头,工作才有劲头。邮政企业一方面要为员工搭建成才的平台,帮助他们进行职业规划,建立各种适合员工发展的职业通道;另一方面在选人用人上要跳出唯资历、唯学历、唯年龄、唯身份的观念,把能力和品德作为重要依据,增强他们对邮政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1.建立合理的职业发展通道。应当拓宽青年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结合邮政企业的工作实际,为每一类制定详细的岗位等级,并与工资绩效紧密结合,体现企业提倡奋斗、鼓励人才的管理理念。设立员工职业发展的多重目标。激励员工奋发有为,引导员工在不同的发展通道上设立各自的奋斗目标,构建自己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建立员工的晋升和淘汰管理机制。通过工作效率、工作能力、综合评价、职业竞赛等形式的管理工作,准确定位青年员工的能力素质,引导其走上适合的发展通道。例如:建立员工晋升和淘汰的动态管理机制,制定员工工作能力评分细则,根据评分建立能上能下的管理规定,让有能力者居之。
2.搭建员工发展需求平台。员工的职业规划往往因为找不到转换的平台,让他们的发展目标高高在上而不能落地,最后成为纸上谈兵。企业应当为各类员工搭建各种各样的学习、交流、锻炼的平台,满足不同层次员工的发展需求。企业员工所在的小集体是他们发展的最好平台,因为只有融入集体才能实现他们的价值,散发他们的光芒。企业通过开展创建文明集体、先进班组、先进机组、青年文明号等活动,让这些先进集体成为员工发展、锻炼、成长的摇篮。广泛开展技能竞赛活动,通过竞赛让企业员工的发展需求能在这些平台上得到满足和提升,激发员工的奋斗精神,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搭建青年员工职业发展的交流平台,通过搭建员工职业发展的交流平台,不仅可以让企业员工进行交流学习、提高技能,更能让他们解除职业发展的困惑。例如,在基层企业开展员工同领导面对面的职业交流活动,有利于员工了解本企业的职业发展通道,解除自身的职业发展烦恼。
员工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员工的生活,还会危及到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因此,企业不仅要在物质上保障员工的权益,更要在精神层面体现对员工的人文关怀,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邮政员工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