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雕塑的民族精神表现

2015-01-30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10期
关键词:雕塑民族创作

郁 川

(云南艺术学院附艺校,云南 昆明 650101)

中国雕塑的民族精神表现

郁川

(云南艺术学院附艺校,云南昆明650101)

中国雕塑艺术作为一种与传统民族文化关联密切的艺术形式,在我国经过了长期的发展。自人类社会文明达到一定水平之后,雕塑就一直伴随着民族精神的变迁而不断进步。当代中国雕塑在经历过长期的民族文化传承与积累之后,已经成为与民族精神不可分割的艺术创作形式,如果脱离了民族精神,雕塑的创作与发展就会面临困境,甚至与我国的时代发展相分离,使雕塑艺术受到严重影响。本文首先对民族精神之于中国雕塑的必要性与意义进行了简要阐述,然后分别从写意思维和象征性思维等方面,分别说明了中国雕塑中的不同民族精神表现,期待能够为未来中国雕塑的创作和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中国雕塑;民族精神;创作与发展;表现

中国雕塑自产生之日起就与我国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密不可分,优秀的雕塑作品不仅创作有型,还要有创作思想和精神,才能赋予作品生命力和独特的风格特点。雕塑作品的创作思想与内涵是决定其艺术价值的核心因素,也是提高雕塑作品艺术境界的重要依据,通过民族精神因素的采集来完成雕塑的艺术表达,必然能够实现雕塑多个方面艺术水平的提升。雕塑民族精神的体现和表达是通过多种不同创作方法来实现的,只有将这些创作方法恰当有效的应用才能保持雕塑水平的稳步发展。

一、民族精神对中国雕塑的必要性与意义

(一)民族精神对中国雕塑的必要性

民族精神是在长期的民族文化积淀中形成的,并且不断影响着民族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通过雕塑艺术创作来看待民族精神,则是雕塑创作水平不断提高、艺术水平与时代实现同步的重要支持,所以说民族精神对中国雕塑的发展来说是极为必要的。

第一,宏观人文环境的发展会影响雕塑艺术的创作手法与艺术风格,而通过宏观人文环境的影响也能够使雕塑艺术更具生命力,实现在时代背景下的良好生存及发展。例如,我国许多传统风格的雕塑中的国学思想都深刻地影响着其创作风格,这是由我国传统文化环境下所形成的人们的审美观点与态度决定的,只有将传统民族精神与文化融入到雕塑创作中,这种丰富的人文思想才能得到发展与传承。

第二,在地域性雕塑艺术的发展方面,不同地区的发展在经济、文化、风俗、生态等条件上都有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环境决定了其区域环境背景下产生的雕塑作品所表现出的显著差异。不同地域性的微观环境发展状态是雕塑艺术存在的根本依据,如果雕塑的创作与地域文化相脱离,那么必然无法生存,更无法实现艺术的传承、发展,因此只有立足于地域性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雕塑艺术才能得到长远的生存发展。

(二)民族精神对中国雕塑的意义

在当前背景下我国民族精神对雕塑艺术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深刻的影响,在诸多艺术创作方法与雕塑艺术表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当前国际竞争环境的不断激烈,以及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影响,民族精神对我国雕塑艺术的意义更为重要。

首先,民族精神在中国雕塑中的深刻运用能够体现中国当代的民族文化,实现对外文化交流,是世界全球化趋势的必然选择。通过民族精神在雕塑创作中以各种形成表现,不仅能够将中国雕塑推向世界,更能够将民族精神在国际文化环境中深入推广。

其次,通过民族精神的不断创新创作能够使中国雕塑艺术获得新的、与时俱进的发展状态。新文化发展的不断变革为传统文化提起了挑战,只有坚持民族精神的艺术表达,才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出更加符合艺术与时代双重标准的雕塑作品。

最后,民族精神在雕塑中的有效表现能够使其成为推广美学艺术、提高民众美学认知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写意思维对中国雕塑的影响

(一)顺应与适应对造型的影响

写意思维中的顺应与适应是雕塑造型创作中的关键民族精神因素。在长远的中国传统文化发展长河中,写意思维对几乎所有的艺术形式都形成了深远的影响。顺应与适应的艺术表达更将雕塑造型设计与传统的民族文化环境结合起来,通过各种类型的雕塑手法及写意语言将“顺应”与“适应”的精神以艺术形式表达出来。

第一,顺应与适应是民族精神“和”与“合”的外在体现,在雕塑作品有着丰富的表现。这种精神与创作思维在雕塑作品中的表达主要通过“顺应”与“适应”两种形式来实现,顺应即“顺应时代潮流、与民族发展背景顺和”,即保持各种雕塑作品与时代精神的同步,即顺应时代发展中的民族精神。例如,在多种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古代雕塑作品中,大部分人物雕塑角色都是较少有自身特点的大众形象。

第二,在顺应与适应中也有丰富的人文意境塑造。人文意境塑造是写意思维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有创作者或作品的主观意识塑造,更是通过这些意识塑造手法表达出顺应与适应的人文意境。例如,闫玉敏作品“李白长醉”中就通过顺应与适应的人文表达,在李白的形象、动作等基本造型塑造中加入了丰富的写意塑造,以“我愿长醉不复醒”、“举杯邀明月”等意境塑造,烘托出作者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寻求与时代文化顺应和适应的精神。

(二)线条表现对造型的影响

线条表现在写意创作手法中属于抽象性较强的艺术表达方式,无论在古代雕塑作品还是当代雕塑作品中,这种线条表现手法都极其常见。在古老的雕塑作品中,线条表现很多情况下都是为了在技术水平不足的情况下以线条写意来传达艺术形象、艺术意境,而在当代雕塑作品的创作中,线条表现手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抽象表达方式之一,被雕塑作品广泛地应用。我国传统的民族精神中线条抽象表达发生过复杂的变迁,既有对神权崇拜的抽象表达,又有对传统农业生产活动崇拜的抽象表达,通过线条表现手法使抽象造型成为雕塑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作品“古代仕女”中对于每一个仕女形象的细节刻画极为到位,尤其是在线条元素的应用上更是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效果,以不同形象化的线条来表现出仕女生动的动作、表情与造型。

(三)着色辅助雕塑内涵表现

雕塑创作中的着色手法是许多类型作品丰富其写意效果的重要手段,如果只依赖于写实手法来通过色彩展现雕塑作品的艺术形象,必然无法满足创作者的各种创作思维。而将着色辅助作为一种写意手法,则是通过色彩运用提高雕塑作品的内涵,并通过着色的装饰作用使雕塑作品与民族精神与文化因素的契合度更高。以着色辅助作为写意手法在雕塑创作中的应用,一般运用于雕塑作品民族风格的表现,或者意境塑造,如通过单一的清淡色彩来体现作品的远离世俗的精神追求和意境等。

三、象征性思维对中国雕塑的影响

(一)象征与隐喻对雕塑的影响

象征、隐喻是中国民族艺术表达的常用手法,在雕塑创作中也不例外。以某一形象象征或隐喻更为深刻的思想与精神主题,是雕塑作品中较为普遍的艺术创作形式。雕塑作品的创作对各种民族精神的传播和表达通过多种自如的手法实现,各种民间雕塑创作所体现出创作效果往往是一种体现乡土气息的民间创作,而且创作过程所塑造出的各种形象、造型是在无意识的过程中完成的,而这种无意识下的创作也正表达了创作者心目中最为真切的象征和隐喻。传统雕塑作品不仅能够以朴实却灵动的语言来将民间的艺术形象展现出来,更能够通过雕塑创作的造型、色彩等基本元素体现出最为真切的民族精神及人文思想追求。例如,各种民间的瑞兽形象雕塑,虽然没有具体的艺术主题表达,但每一个不同的瑞兽雕塑作品都通过各种复杂纹路及形象象征或隐喻了人们对美好、吉祥、平安等生活状态的民族精神追求。

(二)多义与含蓄在雕塑中的内敛表现

雕塑作品会因相同的观赏者产生不同的理解,也会因创作者的表达而使许多人文精神的表达变得隐晦,这是雕塑创作中内敛民族精神的表现,主要以两种形式在创作中出现,一是多义性,二是含蓄性。雕塑作品的多义性通过各种艺术形象的塑造来营造或传达多元化的喻义,多为复杂的雕塑作品,不仅形态多样、造型复杂,有的还会通过较大的雕塑作品规模出现,传达雕塑创作的丰富意蕴。如古代王陵中的雕塑作品,往往涵盖了大量丰富的传统民族元素,通过各种形象的象征来表现帝王的权力、威严。含蓄的雕塑作品创作则更加细腻和严谨,创作过程中以小巧造型居多,创作者主要通过作品来传达个人的思想、精神,并通过传统意蕴的形象体现含蓄的文化或思想表达。

结束语

中国雕塑在许多方面受民族精神影响深刻,当不同的传统民族艺术创作习惯在雕塑创作中形成影响时,这种影响就会深入到雕塑艺术表达的各个细节上,并通过不同的表达途径展现出来。中国雕塑要想更好地发挥其艺术价值、保持当代雕塑艺术水平的有效提升就应当以这些民族精神与文化所传达的艺术传统为依据,展现出丰富的民族精神与艺术特色,才能实现当前时代下雕塑水平不断提高。

[1]张磊.浅谈中国写意雕塑[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11):151-152.

[2]吴业明,曹潇.浅谈中国写意雕塑的若干文化特征[J].艺术教育,2010(02):138-140.

[3]吴新,李淑锦.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对当代雕塑创作的影响[J].芒种,2014(21):267-268.

[4]闫小敏.写意雕塑浅析——兼论闫玉敏雕塑艺术创新性[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105-109.

J305

A

猜你喜欢

雕塑民族创作
巨型雕塑
我们的民族
我的破烂雕塑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写实雕塑
《一墙之隔》创作谈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