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志愿服务成为团员青年的时尚新生活
2015-01-30文/王毅
文/王 毅
让志愿服务成为团员青年的时尚新生活
文/王 毅
共青团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不是什么青年自发的民间组织,也不是披着其他政治外衣的社会团体。因此,加强团员意识教育和荣誉感,是从根本上始终拎紧团组织的政治“红线”,使每一位团员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传播者。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共青团倡导和发起的引导广大青年服务奉献社会的品牌工作,青年参与面广,社会认可度高,有健全的组织体系和强大的社会动员力。推动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就是将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落脚到引导青年参与志愿服务这一具体的行动上来,使志愿服务成为团员意识教育的重要内容,成为团员青年乐于接受的时尚生活方式。
近年来,团重庆市委在探索“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的工作中,主要做法体现在制度、项目、平台和保障四方面。一是定制度,实现团员注册有要求。在入团前考察、入党推优的进出口环节明确参加志愿服务的规定,同时联合市教委,明确到2017年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情况纳入高考德育考评体系;二是抓项目,打造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将每年的3月5日、12月5日与团员意识教育相结合,抓好典型示范活动,通过在各级各类学校设立“校园志愿服务岗”,为团员青年就近就便参加志愿活动创造条件;三是搭平台,畅通团员志愿服务渠道。线上着力推动网络文明志愿者和重庆志愿服务网建设,线下让全市的市民学校成为团员开展志愿服务的阵地;四是建机制,完善团员志愿服务保障机制。从人员、资金、安全和评价等四方面建立保障机制。
团重庆市委通过一系列举措开展推动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工作,有效实现了团员意识形成于入团前、升华在入团中、体现在入团后,强化了团员的身份和组织认同,切实推动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有力”,让志愿服务真正成为贴近青少年的时尚生活方式。在推动工作的过程中,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围绕如何为团员先进性确定量化标准,如何为增强团组织群众性寻找工作载体,如何建立让群众参与评议的考核机制三大命题积极探索。
一是通过量化团员发展和管理标准,保持和增强团组织的先进性。从严治团的第一步是从严发展团员,从入口关确保青少年中的先进分子加入团组织,对优化团员队伍、强化自身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入团先当志愿者,通过倒逼机制,推动团风转变。对志愿服务时长提出量化标准不仅没有成为青年成长的“拦路虎”,反而成为青年前进路上的“导航仪”。
二是通过找准团结青年的工作载体,让群众成为工作的主角。群众性是群团组织的根本特点,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和活动要以群众为中心,让群众当主角,而不能让群众当配角、当观众。以共青团为例,如果青年工作的担子都压在仅占青少年总数百分之零点几的团干部身上,既显得“势单力薄”,又显得“曲高和寡”。在推动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工作的过程中,抓住志愿服务这一青年乐于接受的国际化、时尚化元素,动员团员青年就近就便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市民学校这一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把雷锋留在身边,留在社区。
三是创新工作评比方式,探索群众评议的表彰机制。群团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是看群众认不认同、满不满意。2014年底,团重庆市委委托综合实力强、行业认可度高的第三方独立民调机构对2143所市民学校开展了电话访谈式民意调查,以民众对市民学校知晓度和满意度的反馈情况为标准排序。调查显示,排在第一的恰恰不是那些经常上新闻头条的,反而是默默无闻为群众埋头做事的青年团干创办的市民学校。正所谓大道无言,大象无形。“互联网+”时代的青年或许更加相信大众的点赞,而不在乎个别的首肯。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推动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是增强团员意识的一项长期任务,团重庆市委将认真贯彻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团组织建设的各项工作,虚功实做、难事长做,增强问题意识,不断提高共青团工作科学化水平。
(作者系团重庆市委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