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助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2015-01-30原松华
本刊记者 原松华
5月8日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央行收回到期常备借贷便利(SLF)1700亿元人民币,同时又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净投放650亿元。 央行通过金融工具及公开市场操作来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以促进经济“稳”增长。有外媒称,中国将很快宣布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QE)。量化宽松政策是比宽松的货币政策还要激进的政策。对此,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澄清,所谓中国版QE是没有根据的。
货币政策促流动性充裕加快去杠杠化
在此之前的2月5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为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支持结构调整的能力,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4个百分点。3月1日和5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
央行自去年11月以来已经三次降息两次降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员吴庆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去年四季度开始,中国的货币政策事实上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宽松周期。在这一轮宽松周期当中,央行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两个降低”:一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二是降低存贷款利率。两个操作交替进行。除了“两个降低”之外,央行还创造性地使用了MLF、SLF等货币政策工具,向市场提供流动性。到目前为止,这些操作的效果已经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流动性充裕、市场利率走低。因此,央行没有必要动用更加有力度的货币政策工具,例如QE。
“尽管央行通过再贷款、MLF等工具补充流动性,但我国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需要及时加大降准力度。”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记者采访时表示,即使以后出现外汇占款回升的情况,也可以通过正回购等方式回收流动性。这次降准不仅力度大,而且重点突出。除普降一个百分点外,对部分金融机构还有0.5至2个百分点的额外降准,预计释放基础货币1.3万亿元。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和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面对不良贷款反弹、净息差收窄,商业银行经营压力日益增大,这次采取对称降息,有助于商业银行保持经营稳定。在温彬看来,进一步扩大存款利率上浮区间,预示着今年内或明年初我国将最终实现利率市场化,金融改革将取得实质性突破。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地方政府发现越来越难以偿还债务,这使得中国银行业坏账风险提高。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积累了大量债务。地方政府绕过禁止他们借贷的技术规则,为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建设项目融资。为控制金融风险,近日国务院批准了1万亿元人民币(1600亿美元)的地方债务置换额度,允许地方政府把一部分到期的高成本债券转换成地方政府债券,匡算地方政府一年可减少利息负担400亿元至500亿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员张丽平则表示,降准降息间接为万亿置换提供了所需资金。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国务院吹风会上表示,地方债务层面的置换应该说是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有利于降低地方层面债务的负担,推动地方形成一个规范透明的融资机制。这种置换方法有利于减少对市场流动性和市场利率的影响,能够促进债务置换的顺利进行。同时,采取定向方式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是坚持市场化的原则。
在潘功胜看来,市场上有一些误读。一是银行的贷款置换成地方政府的债券是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表现为资产组合发生改变,原来是贷款变成了债券,是资产组合的改变,在这个过程中不涉及中央银行进行相应流动性的投放。二是将地方债纳入到部分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抵押品和质押品的范围,其实只是意味着地方政府债与国债、与政策性金融债这些金融产品一样,获得了抵押品的一种资格,不意味着中央银行将因此开展相对应特定额度的流动性的投放。“这是两个概念,所以不能误读为量化宽松。” 潘功胜说。
财政部在声明中称,该计划将确保建设项目的资金链不会崩溃,减轻地方政府的偿息负担,并减轻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近几个月来,中国影子银行新增贷款大幅下降,而相应的实体银行则放贷更多。债务置换计划将为地方政府赢得一些喘息空间,并使得银行贷款得到偿还的可能性提高。
澳新银行(ANZ)经济学家刘利刚(Li-Gang Liu)撰文表示,中国债务置换计划可以帮助中国地方政府解决债务偿还问题,从而促进中国去杠杠化过程加快。
从供给端激发经济增长的活力
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长7%,消费、投资、出口增长不断减速,CPI暂时止住了下降态势,避免滑向通缩,PPI已连续37个月负增长。一季度宏观数据,反映了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拉动经济增长的传统动能在下降。
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从供给端激发经济增长的“组合拳”。一是,央行出台的“降准”“降息”政策,对于当前发展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资本市场强劲上涨。4月27日,上证综指上涨3.04%,成功突破4500点大关,创出近七年新高。二是,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国家发展改革委5月18日发布六项铁路和轨道交通投资项目批复,总投资额近2500亿元。三是,房地产政策调整,带动房地产销售回暖。5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4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4月份一线城市房价全面反弹,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上涨的个数继续增加,楼市回暖明显。随着利好政策的不断释放,房价或现“慢牛”走势。
经济组合拳促使经济企稳。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介绍,其一为增速稳。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与全年预期增长目标一致;其二为物价稳。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2%,呈温和上升态势;其三为农业稳。大部分地区墒情良好,主产区苗情正常;其四为消费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0.8%,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五为就业稳。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320多万人,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的近1/3,调查失业率为5.1%左右;其六为收入稳。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长8.9%。
5月19日《中国制造2025》的正式公布,为中国实现制造强国发力。此外,财政政策、国企改革、京津冀协调发展、一带一路等,都是稳增长与改革协调推进的综合举措。李克强总理在4月28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到,还要进一步减少关税、完善消费税政策、增设和恢复口岸进境免税店等举措,致力于激发国内消费潜力。
温彬建议,当前需要进一步加强财政或货币政策调控。就货币政策而言,继续降“三率”稳增长仍是必要之举。从经济金融中长期发展和结构调整方向看,继续着力推进产业、区域和融资三大结构调整,或将成为助力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新“三驾马车”。在产业结构方面,通过简政放权和投资领域改革,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快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换代,提高战略新兴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在区域空间方面,其一,加快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东部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承接能力;其二,加快自贸区建设,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抓住国家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深化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共同促进经济增长。在金融结构方面,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同时,重点发展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融资,切实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同时建立多层次银行体系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格局,全方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吴庆则认为,经济增长率下滑是经济转型升级之必然,而转型升级是中国经济复苏的必经之路。从宏观经济数据来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最好的进程是一个V型反转,就像美国经济在2008年以后的表现一样。其次是W型或者U型反转。无论怎样反转,增长方式转变进程当中都需要有一个增长速度探底的过程。吴庆在一季度的调研中看到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正在加快的迹象,因而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比去年乐观。“也无风雨也无晴”,他说。不应该大规模动用传统保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而应该在微观层面上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新的经济增长点像星星之火一样早一点燎原。这是“互联网+”时代给与我们的历史性机遇,一大批“85后”正在努力抓住它。政策制定者也应该充分意识到它的存在。
货币政策调结构有助于“稳”增长,降低企业在经济下行时期的融资成本,体现了其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辅以财政政策等战略支持,中国经济将有序地实现转型升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