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区中的心理健康案例研究 (十 一)
——神经性贪食倾向
2015-01-30李品品黄爱国李荐中
李品品,黄爱国,赵 中,李荐中
中国社区中的心理健康案例研究 (十 一)
——神经性贪食倾向
李品品,黄爱国,赵 中,李荐中
【编者按】继 “澳大利亚 John Murtagh全科病案研究”“全科医学中的心理健康病案研究”之后,我刊于 2013年又推出了 “中国社区中的心理健康案例研究”,旨在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病例,向广大全科医生介绍国内外知名专家在处理社区常见问题中的全科思维与诊疗经验,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今年本刊将继续邀请李荐中教授组稿本专栏,以推动我国社区心理学服务的能力建设,并带动社区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如果您在工作中遇到典型的案例,希望推广自己的诊疗经验和技巧,希望得到国内外专家的点评,欢迎您登陆 《中国全科医学》官网:http://www.chinagp.net投稿至本刊,投稿时注明本栏目即可。
神经性贪食;心理疗法;全科医学
李品品,黄爱国,赵中,等.中国社区中的心理健康案例研究 (十一)—— 神经性贪食倾向 [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11-12.[www.chinagp.net]
Li PP,Huang AG,Zhao Z,et al.Case studies of mental health in chinese community——bulimia nervosa proneness [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5,18(1):11-12.
1 病例简介
阿晴,女,大二医学生。大一开始对体质量很关注,介意别人对于自己身材 (胖或瘦)的评价。近3个月出现贪食,当自己觉得没吃好或者吃的不满意时,控制不住再吃东西,直至吃到满意、实在受不了为止,贪食行为一般多发生在中餐及晚餐后,每天出现1~2次。
2 背景
宿舍同学都非常瘦,还整天嚷嚷着要减肥。舍友要减肥的话很刺激阿晴。阿晴觉得自己特别胖,并开始关注体质量。大二下学期,一次阿晴吃的不好,自我感觉不爽,心里老想着没吃好,就去吃了其他东西,直到满意为止。后来只要吃的时候感觉到不满意 (如菜不好吃、太少、太贵……),就一定要吃其他东西,吃到满意、实在受不了为止。有时也会没有任何理由地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要去吃什么……。”即使刚吃过饭,但只要这个念头出来,就要去吃、吃很多直到吃不下去。饱餐之后特别后悔和自责,担心自己会更胖。现在特别怕这个念头冒出来,可是越怕它冒出来,它就越出来,让其非常痛苦。 《医学心理学》老师讲到神经症一节时,感觉自己很像贪食症,课后咨询老师,被老师推荐到此处咨询。
3 心理状况检查
意识清晰,衣着干净整洁,微胖,焦急面容,对答切题,语速较快。知、情、意协调,未见精神病性症状。
4 提问
4.1 如何诊断?
4.2 治疗中应该注意什么?
4.3 治疗思路与治疗经过是怎样的?
4.4 治疗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5 解答
5.1 诊断 本案例中,阿晴主要症状为反复出现的发作性贪食伴担心发胖等焦虑恐惧情绪,明知不合理、没有必要,但进食的念头无法自控。尚未出现为防止暴食对体质量的影响而采取的呕吐、导泻等行为。社会功能轻度受损,有自知力及强烈的求助欲望。考虑为神经性贪食倾向。
5.2 治疗注意事项
5.2.1 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 神经症患者常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认为自己是怪人、一些行为和想法不应该有却摆脱不了,异常痛苦。咨询师恰当的共情和适当的自我开放,准确抓住患者 “完美性格”的特点、病理心理过程、疾病的本质和特点,并用通俗、生动的言语告之,有利于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激励其自我领悟、自我认识、自我矫正[1]。
5.2.2 结合案例教育 尽可能多列举同类型典型病例,这些病例治愈的事实可以极大鼓励患者治愈的信心和治疗的能动性。
5.2.3 少想多做,调动积极性 神经症患者行为的最大特点是 “多想少做”或 “只想不做”,过于关注症状,怕 “万一”。想象出各种 “怕”让自己痛苦不堪。克服 “怕”字的实践,关键在于少关注病态思维,多做正常的事情,即少想多做。通过实践来加强认识,在实践中不断领悟。
5.2.4 及时信息反馈 每咨询一次,要求患者根据本次咨询内容,结合自己情况,写出新的认识和体会,此为反馈,一般是书面材料形式。反馈作业可以检核患者对咨询信息的理解程度及自我心理剖析深浅,是促进自我探索的重要手段。
5.3 治疗思路、经过与结果
5.3.1 第一阶段:疏通——认识病理之树 收集阿晴的详细资料,从中分析和找出与阿晴的进食障碍有关的原因,特别是内因——个性缺陷。引导阿晴认识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咨询师阐明该类心理障碍的特点、规律以及性格缺陷是如何导致贪食行为的。目的是提高其对疾病和自我的认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5.3.2 第二阶段:实践——视而不见,习以治惊 阿晴的进食障碍,类似于强迫行为,是病态思维出现后其减轻焦虑的一种逃避方式。克服病态思维的过程是病态条件反射逐步消退,正常条件反射逐步建立的过程,即由原来的一出现病态思维,自己很恐惧,要么排斥它、要么屈从它,到对病态思维不在乎、不理睬的过程。
医生:“如果把病态思维比喻为讨厌的 ‘小痞子’,他缠上你,怎么办?”阿晴 (沉思):“不理他就是了。”医生:“可他一直缠你,让你心神不宁,什么事也做不下去。”阿晴: “那就打他、骂他,赶他走!”医生:“你打不过他!”阿晴:“那我就跑!”医生:“你跑不过他!你跑哪他追哪!小痞子是不讲道理的!”阿晴:“那我怎么办?”医生:“你对待病态思维,是不是类似,要么和他斗,要么逃跑?”阿晴 (沉思):“好像是的。开始烦他冒出来,排斥他!后来,又顺着他!”医生:“这两种办法有用吗?”阿晴:“没用,症状似乎越来越严重了!”医生:“试想,无论他怎么干扰你,如果你一直坚持不理他,他会怎么样?”阿晴:“他应该感觉很无趣吧!”医生:“长此以往呢?”阿晴:“他会感觉很无趣!但一定会离开吗?”医生:“对,他出现的频率和时间都会越来越少的!当你越关注他,他对你的干扰越大!你越排斥他、越不想让他冒出来,他就越冒出来。而他出现时你逃跑,他也会追着你!这两种方式都是误区。正确对待病态思维的方式是坚持不理他——视而不见,该做什么做什么!”
在实践初期充满痛苦和不习惯,工作或学习效率会受到极大影响。因此,降低自我要求、接纳学习效率不高是摆脱不良循环的第一步,要能认识到自己可能会随时出现的逃避心理,拒绝逃避,通过不断的实践,逐步改变对病态思维的恐惧心理。
5.3.3 第三阶段:巩固——提高心理素质 此阶段以巩固效果、完善性格为主。旨在减少症状的反复,提高适应能力。重点强调认识与完善个性之难,帮助其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完善性格,提高心理素质。
5.3.4 结果 通过八次的疏导治疗 (每周一次),阿晴的症状基本改善:自信心提高了,不再陷入病态思维之中,进食障碍和焦虑心理已基本消除,自信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有所提高。
5.4 治疗的理论依据 心理疏导疗法[2]是由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鲁龙光教授于 1984年创立,是本土化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其适应证为神经症及各类心身疾病等。心理疏导疗法把心理疾病形象比喻为一棵树,由根、干、枝叶三部分组成。树的枝叶代表各种症状,树干代表 “怕”,树根代表患者的性格缺陷。咨询关键在于砍断树干,去掉 “怕”字。树干断了,众多枝叶枯死,各种症状自然消失。待症状消失后,再进一步挖根,完善性格。
本案例来访者的性格表现为:要求完美,道德观念过强,过分担心身体 (怕胖)。正是这些不良的性格导致对身体胖瘦等认识出现了偏差,进而产生出各类“怕”,如怕胖、怕抑制不住想吃东西的念头等,因而产生出 “怕吃→吃的念头出现后→恐惧 (焦虑)→冲动行为 (通过吃缓解焦虑)→内心冲突 (自责)”。在提高阿晴对疾病认识的基础上,指导其进行实践锻炼。通过 “少想多做,习以治惊”,对所怕的事物多听、多看、多做、多接触。通过认识 -实践 -效果 -再认识 -再实践 -效果巩固,逐步减轻和消除 “怕”字,达到改造、完善性格,巩固疗效。
1 黄爱国.强迫症心理疏导治疗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3-54.
2 鲁龙光.心理疏导疗法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1 -112.
Case Studies of Mental Health in Chinese Community——Bulimia Nervosa Proneness
Bulimia nervosa;Psychotherapy;General practice
R 493.25 R 197
A
10.3969/j.issn.1007-9572.2015.01.004
2014-08-13;
2014-11-23)
(本文编辑:崔沙沙)
210023江苏省南京市,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学院
李荐中,210023江苏省南京市,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学院;E-mail:137391931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