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2015-01-29吴茂生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5年1期
吴茂生
[摘 要]“三角形的特性”这一课容量大,知识要点多。对“三角形的特性”的教学主要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学生操作、观察,从而掌握知识,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关键词]三角形 实验 操作 巩固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2-07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81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掌握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和会画三角形的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学会欣赏数学美。
3.使学生在探索三角形特性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高和画高。
难点:三角形高的确定和画法。
【设计意图:通过画三角形的高,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或延长交于一点的数学规律,从中激发学生动手画高的积极性。】
五、全课总结,提高认识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对三角形有了哪些进一步的认识?
2.这节课采用了什么方法学习?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梳理,使学生在脑海里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