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尔街之狼的中国冒险

2015-01-29吕昊罗婷

博客天下 2014年21期
关键词:基金金融

吕昊+罗婷

7月21日下午3点,等待了7个小时的一千多名观众终于迎来了乔丹·贝尔福特,这些疯狂的听众全体起立,重复4遍“北京欢迎你”。同时,贝尔福特一跳上舞台,也拉着中国的观众连续喊了6遍“yes”,这是他的暖场方式。

作为电影《华尔街之狼》的主人公原型,开场时的他迅速面向中国听众抖了个包袱:“电影里扮演我的演员莱昂纳多经常用右手捶着胸口,‘哦、‘哦、‘哦地呼喊,这是编剧杜撰的,实际上我从没做过。”台下观众对电影里这个细节记忆犹新,配合地鼓掌、大笑。

电影里,莱昂纳多饰演的贝尔福特在华尔街年少成名,3分钟挣下1200万美元;中年因诈骗入狱,打动联邦调查局帮助其减刑;天命之年,仍能凭一张巧嘴贩卖故事大肆捞金。而现实中的贝尔福特,声称自己已经改邪归正。

他的上半生囿于536米长的华尔街,在资本的世界里开疆拓土。在经历人生劫波又死里逃生的下半场,他以悔过者与布道者的身份,又开始了全球新一轮的财富扩张。

从7月21日起,他在北京、上海、香港、台湾四城进行了名为《狼性再咆哮》的巡回演讲,和过去一样,他表现出对金钱歇斯底里的崇拜与高超的演说技巧,台下听众依旧报以疯狂的崇拜。唯一的区别可能是,这位华尔街之狼卖力兜售的不再是当年华尔街上的垃圾债券,而是他那段云波诡谲的华尔街人生。

7小时的等待

贝尔福特的首场中国演说在北京CBD的万达索菲特酒店7楼最大的宴会厅举行,这个超五星酒店拥有13扇双开大门、2盏水晶大灯、摆放整齐的一千多把白色靠背椅。现场为演说而专门准备的还有2个LED大屏幕、3米高的音响设备、4米长的摇臂摄像机。该场地的豪华程度超过了贝尔福特以往演讲的大多数。酒店在网上挂出了它的租金,一天24万。

所有这些陈设仿佛告诉听众,来人非同一般。的确,这场讲座的主讲者拥有一段复杂,甚至超越道德评判的传奇经历。

1989年,贝尔福特在纽约长岛成立了斯特拉顿·奥克芒公司,公司的运作模式看上去简单又粗暴:证券经纪人打电话给客户说服其购买优质公司的股票,建立信任之后就通过各种高压手段推销垃圾公司的股票。市面上正规的交易所不会让垃圾公司股票流通,垃圾公司为了让类似贝尔福特这样的证券公司帮助销售,给予其高达50%的佣金,而正常股票的佣金只有1%。于是贝尔福特向客户推销股票时对这些公司的情况不乏包装美化、夸大其词,甚至直接编造。

一位曾在斯特拉顿任职的经纪人回忆说,贝尔福特的座右铭是:“别让客户挂断电话,直到他们接受或者扭断脖子为止。”贝尔福特的恶劣与高明之处在于,他和他的伙伴们也会入股,抬高股价后一旦觉得股价涨到顶点,就会一同脱手,给不知情的购股者留下一堆不值钱的垃圾股票。

贝尔福特也因此创造了令人咂舌的财富规模和成功速度:3分钟内赚进1200万美元而被称为“华尔街之狼”,迅速拥有了豪宅、直升机、游艇和上百名随时召唤来的妓女。

这样的好日子持续了10年。1998年,贝尔福特因证券欺诈罪和洗钱罪被判服刑22个月。出狱后,他摇身一变,成为华尔街成功学大师。

他把四处行骗的黑暗历史转化成经验教训、心灵鸡汤,放在台面上公开叫卖,全球的商人们抢着为他雷同的演讲内容买单。在澳大利亚,他一节课的学费高达5000美金,且一票难求。同时,他还作为顾问受聘于达美航空、维珍航空、特斯拉汽车、德意志银行等公司。

尽管中国首场讲座门票从人民币2800元开到了39800元,但仍有上万名中国商人蜂拥而至。坦白讲,中国的富人们并不关心贝尔福特成功背后的不道德因子—他沉溺于吸毒、诈骗、嫖妓带来的快感;也不在乎追逐这种不道德的成功可能需要付出的代价—他曾经被控诈骗而服刑22个月,至今仍在偿还1.1亿赔偿金;他们甚至对贝尔福特认真教授的深奥证券技术兴趣寥寥,他们最希望亲耳听到的,是贝尔福特迅速致富的技巧和他在华尔街的那段近乎巧取豪夺的金钱冒险。

上午9时,在电梯出口的入场处签过到后,《博客天下》记者穿过近50米的走廊,到达宴会厅。接下来的半个小时里,台下的1100多个座位陆续坐满。

这1100多位观众大多是3家演讲承办公司请来的客户,从事金融、投资行业的人居多,小部分来自文化界。与上海、香港在专业票务网上售卖门票的方式不同,来参加北京路演的观众大多直接从这3家演说承办公司拿到入场券。工作人员告诉《博客天下》,高额的场地租金与贝尔福特出场费,由一位大老板全部包下。

原定的演说时间是上午9点,但讲座真正开始却是在下午3点。在没有实质活动的7个小时里,台下观众并没有因为等待而焦躁不安,他们似乎都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演讲开始前,投资从业者们组建了至少5个微信群,让全场的观众对着群的二维码挨个扫描,群聊的关键词是“天使投资”、“金融”、“基金”。

给到场观众的气质下整体定义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在前五排的贵宾席,大部分观众衣着正式,不少女士穿着曳地长裙和细脚高跟鞋,发型、妆容精致。从《博客天下》记者拿到的贵宾席名单来看,听众少有来自世界五百强企业或政府部门的人员,更多的人来自不知名的二、三线投资公司,级别最高的官员是国家博物馆的官员。大多数发言嘉宾中的普通话都不甚标准,上台发言的内容也乏善可陈,“公司理念”、“意义”这些空洞、模糊、但振奋人心的词汇被台上的演说者反复提及。

后方的普通观众席里不少人是老人、小孩,一些人穿着短裤、拖鞋混迹其中。在这群渴望成功的人群中,有人甚至不知道,这次的主讲人贝尔福特是谁?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他们确信,这位演说者有迅速带领他们致富的实力。

一群穿着劣质西装、兜售金融产品的推销员灵活穿梭在整个大厅,寻找合作与投资的机会。在贵宾席第一排正中间的女士前面,甚至排起了交换名片的七人长队,“噢,您在银行工作。您好您好,我来自某某投资公司……”endprint

除了交换名片之外,这场上千人参与的活动还吸引了移民公司,他们在走廊上把传单塞进人们手里;甚至还吸引了马克思主义宣传者,一位中年先生提着袋子分发他的“红宝书”,扉页上的第一句话是“我大哥是马克思”。

二十多年前,这场演说的主讲人贝尔福特扮演的也正是类似今天这群游走于会场、积极寻找猎物的推销员的角色,不过,他很快凭借天赋爬到了华尔街金字塔的顶端。

兜售过往人生

下午3点,主角终于现身,贝尔福特微笑着走上舞台和观众打招呼,又走下来,和前排嘉宾击掌。几位观众激动得站到了椅子上,一位穿黑色polo衫的年轻男子甚至一只脚踏上了桌子,边鼓掌边欢呼。

台上的贝尔福特皮肤棕褐,牙齿洁白,白衬衣最上端的两颗扣子没扣,隐隐还能看到挺括的肌肉,身上没有任何衰老的影子。他在4个对开的画板上哗哗写字,迅速翻页。时而走下台,在观众之间逡巡。在演讲的3个小时里,他语速飞快,说话时直视观众的眼睛,在告别股票推销员这个职业近17年后,他没有失去在华尔街上猎杀猎物的本领。

上台前,贝尔福特对此次中国演讲的PPT要求苛刻,最终版的PPT在演说开始前的最后几分钟才敲定。中场休息时,他的黑人助理也被叮嘱修改接下来的演讲内容,直到上台前的最后一分钟。

甫一上场的贝尔福特问台下观众:“有多少人想要挣钱?”、“多少人想要快速挣钱?”台下的大多数观众眼神狂热地举手,随即,他露出了即将道破天机的微笑。“我依然认为快速赚钱是没有错的,渴望能快速赚钱也没有错”、“我不认为拥有巨额的财富有什么不对”、“任何一种市场都可以创造利润,而我也能在任何一个市场中赚到钱”,他不止一次地肯定和支持观众追逐财富,并且坚定地告诉他们:来吧,赚钱并不是一件难事。

他本人也丝毫不避讳对钱的渴望:“当我走进牙医学院的第一天,院长对我们说,牙医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如果你是为了赚很多钱才来到这里,那么你可能来错地方了。我第一个反应就是:我操,这里不能赚钱那我来干嘛?所以我第一天就退学了。”这个为了“钱途”放弃学业的故事,获得了整场讲座里最热烈的笑声。

他内心知道台下的听众希望听到什么,他更知道如何谈论才能够让他收获最大的关注。但也正是人们对贝尔福特猎奇经历的过度关注使他一直未能修正自己的命运:如果他放弃表现这部分的自己,就会受到冷落,这同样让他受不了。

讲座前半个小时,穷困童年被贝尔福特反复提及。他告诉中国观众,因为家境穷困,他不得不从小就开始想尽办法挣钱:8岁开始卖报纸、10岁铲雪挣钱、12岁学习魔术表演、16岁在沙滩卖冷饮……为生计挣扎的日子让他自卑,而23岁就成为亿万富翁,这让他惴惴不安。他甚至告诉大家,多年来他花了大量积蓄看心理医生,试图找到不安感的解决办法:“我真正享受的是别人对我的关注,这恰恰能安抚我的不安。”

演说中,有人问他:你觉得骗子和销售员的区别在哪里?贝尔福特显得有些闪躲:“销售是有技巧,但同时它也是个系统的工作,有其自身的流程。比如你要先了解你客户的需求,进而确定你销售的产品可以给他带来的帮助。”他顿了顿,而道德呢,“就是不能把客户不需要的东西通过任何销售技巧卖给他。”

面对中国观众,贝尔福特不愿再提及自己吸毒、诈骗的过往,只是语焉不详地说,当他开始回顾人生,发现有很多的经验教训,可以去教导别人。这是他决定做演讲家的原因。在3个小时的演讲中,他至少提到5次“道德”,提到“规则”的次数则更多。他有自己的一套金钱法则—人人追求成功,但成功必须合乎法律和道德,商业规则和价值观都不能打破。

他在陈述人生教训时极其诚恳,在场的听众无不动容,现场几乎没有人会去思考这样一个事实:这位声称改邪归正的贝尔福特先生目前还欠着因他而蒙受损失的受害者1亿美元,每年要向这群受害者支付自己收入的50%,直到偿清欠债。

此次的中国之行,除了四城的讲座之外,贝尔福特还会开设三天两晚的培训班,标价人民币39800元。工作人员告诉《博客天下》,这个培训班一周之内已经卖出至少30张票。他的培训课程将变为管理咨询资产包,拿到中国的文化艺术品交易所联合平台挂牌进行交易。这种课程挂牌上市的模式远比传统的讲座事半功倍,贝尔福特向《博客天下》透露,下一步他可能将这种模式运用到自己的全球课程中。

离开华尔街17年,已经52岁的贝尔福特一旦发现有利可图,依然行动迅速。

在21日北京的讲座开始前,工作人员毫不避讳地对台下一千多名观众说:“乔丹今年想挣到5000万美金,这样他就可以还清美国的所有债务了。”在贝尔福特的预想里,年薪5000万美金,也就是日收入人民币85万。

现实就是如此荒诞—本来不光彩的犯罪过往却成为如今赚钱的法宝。

中国的富人们

当天在演说现场,北京一家投资公司的老总吴晓红告诉《博客天下》记者,她很佩服贝尔福特,《华尔街之狼》在美国上映的第一天她就去看了,这次是慕名而来。她还专门叫上了自己19岁的儿子,问他:“他讲得很好,你好好听听,你能听懂英文吗?”

正如财经作家迈克尔·刘易斯在《为经济繁荣辩护》一文中所说的那样,“当市场繁荣,所有人都变得越来越有钱的时候,我们很少会听见质疑这种体系的声音,或者说质疑那些因此发大财的人。”吴晓红也不那么关心贝尔福特成功的方式是否正当:“他确实是很有能耐的,那么短时间内赚到上亿的钱,这值得所有人学习。至于犯罪,可能也并没有那么严重,毕竟他只坐了22个月的牢。对吧?”

“阻碍人发财的四个原因”是吴晓红听得最仔细的部分。这位投资公司老总像小学生一样,在笔记本上认真写下:第一是心态,第二是拿到钱的能力,第三是掌握商业规则,第四是如何利用别人的钱。这四点被她打上了着重号,还画上了波浪线。再比如,贝尔福特通过鞋业公司史蒂夫·马登的股权融资,在一天内不费吹灰之力赚到几百万美元的故事。

企业家陈久霖也到了现场,他在微博上贴上与贝尔福特的合影,强调要“输得优雅,赢得潇洒”。这位前中国航油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有着和贝尔福特相似的命运。他缔造了中国航油帝国、因为股票内部交易入狱,出狱后也开始在演讲中贩卖他过往那段跌宕人生。

中国富人对贝尔福特的具体推销技巧兴趣甚微,对这些宏大的经济学命题更不买账。演说开始半小时后,贝尔福特提到了自己独特的“直线说服系统”。

“在对方答应你的要求之前,你必须具备一些特定的影响力元素,”他抓起红色马克笔,在白纸上涂写起来,“在最高水平上,销售是情绪的传递,而你应该传递的主要情绪是确定性。”他认真画了一条线代表从1到10的连贯确定性,并解释道,无论是要他们购买一栋房产还是认购你公司的股份,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学会如何刺激那些不大愿意购买的客户沿着确定性曲线达到最高的10:一方面是要降低他们的“行动门槛”,即促使他们购买的任何因素,另一方面是要降低他们的“痛苦门槛”,即导致他们不安的任何因素。

这些复杂的销售技巧令台下的听众昏昏欲睡,他们开始聊天、瞌睡、自拍、交换名片。他们感兴趣的只有一点,即如何像贝尔福特一样一夜暴富。

这其实是一个悖论,正如外媒评论,贝尔福特当年的教训并未成为对听众的一种告诫而成为了对财富漫无目的的怂恿,功利时代的芸芸众生们,一旦被贪婪攫取,同样会亮出利爪,显露出狼性。

讲座当晚,有人在此前名为“7·21乔丹·贝尔福特同学群”的微信群问,大家对什么感兴趣?一个人马上回复:赚钱。讲座结束后的几天里,这些群成为了各个投资公司宣传产品的平台。这些推销员的宣传方式略微有些简单粗暴,以财富暴增作为噱头:“25号你在哪?变现最快的金融项目!免提额帮到你。玩转你的口袋信用卡,让钞票像潮水般向你涌来!”、“想要财富倍增早日实现财富自由的进来看吧,让你的信用卡从几千元迅速到几万元再到几十万、几百万。”

正如莱昂纳多在电影《华尔街之狼》里说的那样:“人人都想赚大钱。我说错了吗?那种超凡脱俗的人根本不存在。”endprint

猜你喜欢

基金金融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P2P金融解读
支持“小金融”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50名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
私募基金近6个月回报前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