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央视打中行,深陷罗生门

2015-01-29李梦阳

博客天下 2014年20期
关键词:换汇汇通汇款

李梦阳

最近,在中国上演了一场中央级媒体和国企巨头的巅峰对战。

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中央电视台一则指责据称是世界第八大银行的中国银行非法操作的调查报道却震惊了

全国。

7月9日早间新闻时段里,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曝光中国银行多家分支行“优汇通”业务涉嫌违反外汇管理局规定,开展无限额换汇业务。报道指责这家国有银行通过旗下的“优汇通”服务纵容洗钱,使中国人能够把大量人民币转为外汇,从而利用投资签证项目移民海外。

由于对环境污染、教育、医疗保健、食品安全以及对自身财富安全的担忧,移民成为中国富人眼中一个诱人的选择,而移民签证项目需要把数百万人民币转化成外汇。根据外汇管理法律,中国每人每年最多能向海外转移5万美元的资金。因此,这些中国人凭什么能够转移大量资金出境就成了一个谜。

报道一出,中国银行A股跌0.78%,收报2.56元/股,刷新最近6个交易日低点。H股收报3.49港元/股,当日暴跌2.79%,为近20个交易日以来最大跌幅。

对于突如其来的轰炸,中国银行迅速作出回应。当天下午,中国银行在其官方网站、官网微博发布声明否认央视的指控,称自己的业务是合法的。然而发布后没多久,声明的内容出现了修改,删掉了“中央电视台”字样和其他细节。

此后双方僵持不下,一场国有银行巨头与中央级媒体之间关乎人民币换汇业务的争议被引爆。

“优汇通”

央视在其新闻节目里,用长达20分钟时间,指责中行“优汇通”业务公然纵容洗黑钱。

央视的报道言辞激烈,直指中国最主要的外汇专业银行,实属罕见,连彭博社、《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都纷纷跟进报道。

报道称,“优汇通”业务是指客户通过中行广东分行办理跨境人民币汇款,同时授权境外银行为其以约定汇率将该笔人民币款项兑换为指定币种、金额的外币资金,再汇至境外收款人的业务。该业务“可避免客户将超过年限额5万美元的资金通过非正规渠道进行跨境的汇款,保证客户的资金安全”。报道中还表示,中行广东分行下属的一家支行一年多的“优汇通”业务总量已达60亿元人民币,而且还不是业绩最好的支行。

外管局2007年颁布的《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中明确规定,境内个人年度购汇总额为“每人每年等值5万美元”。中行的“优汇通”业务没有额度限制,因此被指违规。

中行工作人员自称“优汇通”业务是一种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不是国内换汇,利用中国银行国外分支机构换汇,绕开国家外管局的监管。

我国从2009年开始试点实施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中规定,国家允许指定的、有条件的企业以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的结算,支持商业银行为企业提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服务。

央视引用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伟的评论:“现在令人疑惑的是为什么个人能通过跨境购售人民币方式,把人民币资产直接转移到海外去,他一定涉及中资银行在海外清算行做了一个配合,这已经是违反现有外汇法律法规制度的根本问题。”

突破规则

资料显示,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曾在2013年发布了一份《个人跨境人民币汇款业务管理办法(试行)》,其中提到个人跨境人民币汇出业务遵循年度限额管理原则,境内付款人实行每人每年30万元的最高汇款限额。但是,该试行办法规定的可以超过限额的汇出款项包括出境留学、境外就医、培训、劳务报酬等,而中行“优汇通”所涉及的投资移民或购房款项和偿还房贷等则并不包含在其中。

中行人士表示,申请“优汇通”业务需要提供境内来源证明,包括工资收入、企业分红、资产处置所得等;以及境外符合三种指定用途证明,即境外购房、偿还房贷、投资移民款。而国外部分需要提供的资料包括,正式购房买卖合同、购房定金支付凭据、购房律师确认函及律师账户信息、合法身份证明文件等,中行以此来证明跨境汇款业务的合法性。

中行在9日回应称,在业务办理过程中,有关分行按照有关监管规定和反洗钱等要求,制定了严格的业务操作流程,对资金用途证明材料和资金来源证明材料有统一和明确的办理标准,业务办法和操作流程均已事先报备。

但“优汇通”业务的确对给现有外汇管理制度带来挑战。有分析人士表示,如果在人民币跨境问题上放开口子,那几乎就意味着资本账户的开放,如果借道人民币跨境结算绕过外汇管理,中国所谓的外汇管制就形同虚设。

以“优汇通”为例,即便这只是一款以广东为试点地区的试点政策,也很容易给全国范围资金集中提供类似通道,因为资金不会被局限在某个特定区域。

央视报道后的第二天,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被媒体问及此事后很谨慎地说,对中国银行洗钱的指控,要花时间弄清楚情况到底怎样。

监管冲突

戏剧性的是,央视报道播出后,接受采访的钟伟和中信银行金融专家刘维明均在网上公开表示央视“移花接木”,把采访时对另外问题的回答作为证据来指责中行。

钟伟称自己在采访中已多次表示,金融业务是否涉及违规,央视或学者无权冒充法官先验判定。并表示自己并未以“平安证券”头衔接受采访,他认为该报道已脱离语境“断章取义”,记者不应该有意肢解采访评论。

同样,刘维明7月10日做出声明表示从未对“优汇通”及其他任何银行外汇业务接受采访或进行评论,只是在一个月前谈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相关问题,但从未涉及银行具体业务。endprint

事实上,针对中行“洗钱”风波下的个人换汇问题,早在2012年7月,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就曾表示,央行将研究在珠三角地区开展个人跨境人民币业务,允许该地区居民个人办理人民币对外付款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

“优汇通”这一产品也是中行从2013年开始内部试点的业务,目前只在广东支行试行。据业内人士透露,中信银行和工商银行等与中行一样提供类似“优汇通”的境外汇款服务,在额度上都没有相应的限制。

在经济学者宋清辉看来,这个业务是先试先行,特事特办,不受每人每年5万美元额度的外汇管制。

银行业人士也表示,相比地下钱庄,接受严格监管的国有银行已经在对相关文件的审核上更为严格,资金流向也更易于被监控。而突破5万美元年限额,正是此次试点“创新”所在。

有分析人士表示,这几年央行在推动人民币对外直投方面的立场是比较清晰的,一些监管政策也有放开的倾向,这也是为何一些机构和地区在这个问题上争取试点。

据一名业内人士透露,虽然内地个人人民币跨境业务在广东省地区已经可以进行,但相当低调,被严格限制在几个银行分行的范围内,不许对外大加宣传,而且仍未正式落实推行,故此银行还没有正式的文件指引。而如果每年汇款上限超过30万元,则要向外管局或人行分行申请。

正因为监管规则的模糊,中国银行回应央视报道的声明在发布不到半小时就被撤下,相关微博也被删除。

在当晚9时发布的新声明中,把“业务办法和操作流程均已事先向有关监管部门做了汇报”改为“业务办法和操作流程均已事先报备”;将“每笔业务均报送监管业务系统”改成了“每笔业务均输入监管业务系统”。

“汇报”改成“报备”,并删去“监管系统”字样,这种做法显然暗示着“优汇通”并不具备上级的明确许可,而只是一种对其试水状态下的默许。

“我们尝试联系中行的相关业务人员,但都没有办法拿到明文规定证明‘优汇通的合法性。主要的材料都是银行单方面提供的文件,说服力不是很强。”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试点多年急需监管层进一步对这项业务给予明确的指示。

创新压力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公告,至7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99万亿美元,逼近4万亿美元大关。比上年末增长了1719亿美元。庞大的外汇储备增加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压力。

目前人民币的资本项下跨境兑换还未完全放开。“如果放开了,就不会有个人汇款的限制,中行‘优汇通也就不存在违规的问题。”中央财经大学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称。

“现在跨境人民币业务还处于探索阶段,近年来境内外联系较多,居民有换汇的需求,金融业应该去满足需求。但这种满足应是合规的创新。”郭田勇表示。

“也许在创新项目中,业务人员在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不代表整个方向有问题。”一家商业银行相关人士表示。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优汇通”这种业务能出现如此“井喷式”增长,说明目前国内急于海外移民和投资的人数增长相当之快,仅靠单纯的外汇管制手段是无法阻挡的。

“我认为,外汇管理当局对每个公民每年不得超过5万美元换汇规定既与当前海外个人投资日益增长的外汇数量不相适应,也与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趋势存在明显掣肘。”上述商业银行相关人士表示,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已经刻不容缓,必须要提高外汇兑换额度,并对用汇审批方式进行简化和放松管制。

应和着这种外汇管理求变的压力,中国银行在两次说明中均表示,“金融产品创新是银行发展改革、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点,随着‘走出去企业、‘走出去人员的增加,人民币国际化、金融业务国际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endprint

猜你喜欢

换汇汇通汇款
韩首章中西汇通治疗荨麻疹的经验总结
日立与南方汇通达成专利诉讼和解
达济天下 汇通花开
换汇四妙招
开拓境外业务须重视境外汇款格式的规范性
换外汇
露天换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