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赤峰:总理关注下的棚户区改造

2015-01-29郭煦

小康 2014年7期
关键词:赤峰市赤峰棚户区

郭煦

铁南棚户区改造被赤峰市红山区政府列为头号民生工程,但这里和全国诸多棚改城市一样面临融资困局,在举全市之力进行棚改攻坚之时,这项民生工程仍有诸多现实难题面临考验

赤峰市铁南棚户区,从5月初以来呈现出一片忙碌的景象:渣土车穿梭于棚户区之间,已经拆迁完毕的棚户区回迁一期工程开始施工,工人昼夜忙碌加班工作。

这一切,与李克强总理在两个月内两次到访密切相关。

3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赤峰考察,一下车就攀上陡峭的沙土坡查看铁南棚户区全貌。临走时,他对围拢而来的棚户居民们说:“一定让你们住上新房,下次我来看你们的新家。”

5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再次到赤峰考察调研,期间召开了企业和金融机构座谈会,听取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并着重强调下阶段货币金融政策将重点关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三年要让大家住新楼房”,李克强总理在赤峰调研时的承诺,将各界对铁南棚改的关注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铁南棚户区改造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但该项工程联系着中低收入群体的‘安居梦,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我们必须把铁南棚改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使命,摆上首要位置,列为头号工程,采取强力措施加快推进,确保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赤峰市红山区区委书记姜宏多次在铁南棚改协调会上强调。

“头号民生工程”突飞猛进

铁南棚户区位于红山城区南部,是城区内形成较早、面积最大的棚户区,总面积4.5平方公里。现有居民5992户、20972人。

《小康》记者走进铁南棚户区,脚下的泥土路面坑洼不平,街道两旁的小平房简陋低矮。“街道路面和院子的高度相差1米多。因为是土路,下雨后不好走,大家就垫土,越垫越高,慢慢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我们最怕下雨,怕水灌进了院子淹了家。所以只要晚上下雨,就不敢睡。”棚户区居民李玉凤说。

据了解,这一区域内的房屋建成年代久,破损严重,面积较小,50%以上房屋为上世纪70年代以前建成,40平方米以下居民房屋共1400余套,占房屋总数的31%。

这一片区域东西狭长,南北不阔,且被京通铁路东西向贯穿,与老城区割离。“区域内道路、供暖、排污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居民出行难、取暖难、排水难、如厕难等问题突出,安全隐患多,居住条件差,生活环境极为艰苦,居民们对拆迁改造的愿望强烈。”铁南棚户区改造办公室主任秦怀东告诉记者。

为了把“难啃的硬骨头”变成“头号民生工程”,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自治区副主席王波等先后到赤峰深入调研,赤峰市则成立了以市长包满达担任组长的专项推进小组。

此前红山区桥北棚户区改造的模式进一步被放大,红山区抽调各部门136名干部,成立了回迁房建设、融资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等11个工作组。当地媒体报道,有超过300名干部在加班加点地参与棚改的各项工作。

5月初,红山区连续召开棚改动员大会,明确棚改工程目标:从今年开始,三年间政府将为这里投资61.47亿万元,新建59万平方米回迁安置房,实现1万6千多人的安居梦;同时配套完善28公里道路建设,新增55万平方米城市绿地,完成学校、医院、文体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赤峰市红山区更是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和区长任组长的专项推进组,表态要“力争三年完工、四年扫尾,不辜负总理和广大居民的期望。”

动员大会提出的房屋征收“百日行动”为棚户区改造圈出了阶段性建设的时间节点:从6月1日至9月30日,集中利用120天时间,对铁南棚改核心区的2900户居民和60家企业房屋进行征收,征收房屋面积50万平方米。

5月14日,建筑工地的围挡、塔吊均在当天架设完毕。

据村民介绍,到5月14日下午,铁南棚改项目所在地八里铺村内的街道两旁,棚改规划图、动迁流程、宣传标语等张贴物迅速张贴完毕。“政府抓得紧,工程进度也快,基础工作做完之后6层的公寓一个月就能完事,14层的高层按3天一层的进度,两个月应该能封顶,”工程现场一位施工人员表示,铁南棚改一期工程到今年年底主体完工没有问题。

《小康》记者在红山区政府了解到,铁南回迁房一期共有3个标段,2015年9月工程完工后,棚户区1140户居民将搬入新居。秦怀东告诉《小康》记者,到2016年,将完成全部回迁安置房建设,所有回迁居民实现回迁入住。

铁南棚改的资金压力

棚改的最大困难是资金问题。

2012、2013年赤峰市市本级地方综合财力分别为42.62亿元和61.11亿元,但赤峰市完成全部棚户区改造需近300亿元,靠有限的财力显然很难办到。

铁南棚改所在的红山区,同样压力巨大。红山区区长姜俐欣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称,红山区去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0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30亿元。

《小康》记者在红山区政府了解到,2014年计划政府投资20亿元,主要完成回迁安置小区地块、城市主干路网红线范围内1800余户的房屋征收工作,确保回迁安置房一期5月份开工,其他回迁安置房年内全部开工。

这相当于红山区要拿出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二用于棚户区改造。

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按照规划,红山区2015年计划政府投资27亿元,完成区域内72.1万平方米房屋征收工作,80%的回迁安置房建成竣工,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完工。2016年计划政府投资14.47亿元,完成全部回迁安置房建设,所有回迁居民实现回迁入住;完成商品房开发建设。

这个完整的三年实施路线图,除了政府投资外,所需资金体量庞大。

“我们会借鉴棚改的‘辽宁模式,通过政府渠道、市场渠道和社会渠道三大渠道筹资。”红山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国民表示。

在《红山区棚户区改造、环路项目国有土地上房屋协议征收奖励暂行办法》、《红山区棚户区改造、环路项目集体建设用地上协议征收奖励暂行办法》两个文件里,不同层次、不同条件的奖励金额非常清楚。“铁南棚户区改造实行让利于民、依法征收、阳光操作的征收原则。除了建立奖励机制外,对房屋摸底、房屋征收、房源选择、房屋评估报告等各个程序都要进行全过程公示。”红山区区委办公室主任史广海说。endprint

红山区铁南棚改现场的宣传栏中房屋征收基本政策显示,产权调换方式规定:有证房屋建筑面积按1:1.1比例置换安置房;实有建筑容积率0.75以内的有证房屋以外部分按2.5:1的建筑面积比例置换安置房。

货币补偿方式规定:有证房屋价格由具有资质的评估公司按照《住建部国有土地上房屋评估办法》评估确定;实有建筑容积率在1.0以内已建砖木结构每平方米最高补偿750元,砖混结构最高补偿850元,对未建部分每平方米补偿400元;实有建筑容积率超过1.0的实有建筑每平方米最高补偿200元。另外,临时安置费每户每月不低于800元,搬迁费每户不低于1000元。

按上述标准,红山区政府今年铁南棚改中至少需出资10亿元以上补偿款。也就是说,红山区至少要拿出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补偿铁南棚户区拆迁居民。

开工建设26万平方米回迁小区,对红山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般政府都会吸引开发商开发投资棚改项目,把一部分作为商品房出售让开发商赚取利润。

但很多开发商并不愿意参与建设棚户区改造项目。赤峰市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地产商告诉《小康》记者,为了铁南棚改项目开发,红山区政府相关领导已经主动与其商谈了几次,最终他还是没有参与铁南棚改项目开发。“现在全国房地产项目价格都不稳定,铁南毕竟一面环山,交通和商业开发未来都没有定数,作为企业担着商业风险,去做政府的头号工程,质量上一定要过关,所以投入会非常大。”

“现在建筑人工成本比三年前翻了多少倍,以前人工工资都低,工程造价便宜,房屋主体成本造价只有每平方米800元左右,加上水电热、排水、道路等配套设施,每平方米的综合造价为1100元左右。”上述开发商说,微利之下的开发对于大多数开发商来说都是赔本生意。

关键时刻,出手的还是国有银行。在棚改中被称为“房屋银行”的国开行再度发力。5月22日上午,在李克强总理调研前一周,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胡怀邦亲自率团到铁南棚户区就改造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不到一个月,负责棚改资金发放的国家开发银行业务发展局局长刘勇在6月18日再度造访赤峰。

目前,国家开发银行已经同意提供15年期贷款30亿元,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提供5亿元的贷款。

“在三年内,铁南棚户区改造红山区政府就要投入61.47亿元,政府的压力可想而知,其余的缺口除了银行贷款就要社会融资,融资进度直接影响到工程进度。现在区委区政府正在到处融资,争取资金及时到位,让回迁户尽早住上楼房。”李国民表示。

难题仍多 如何破解?

资金之外,棚户区改造仍有诸多问题需要一一破解。

红山区推进棚户区改造早在2008年已经开始,在李克强总理考察铁南棚户区时,红山区刚刚完成了桥北棚户区改造。桥北棚户区改造被称为赤峰市继新城建设后的又一城市建设亮点,是此前三年红山区实施的最大民生工程。因实施“十公开”的拆迁政策,其改造模式一度被当作经验四处推广。

但《小康》记者在赤峰采访期间也了解到,桥北棚改项目目前仍有297户拆迁居民未得到回迁安置。红山区桥北组团开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赵丰表示,由于部分回迁居民涉拆房屋存在面积小、居住人口多等问题,经过审批,先后有627户申请了经济适用房。其中,按照序号有330户已先后分两批得到解决,余下的297套正在协调解决。

与此同时,红山区桥北镇棚户区改造工程部分居民称,回迁工程多方面与规划设计图纸不相符、楼房裂纹、没有房屋验收合格证等,多位业主质疑房子的工程质量,拒绝领取房屋钥匙。

针对桥北棚户区改造出现的问题,红山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因为种种原因,确实存在上述问题,红山区委区政府力争在铁南棚改中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让回迁户满意。

桥北问题如何不在铁南重现,需要更多现实的解决方案。

“棚户的所有者能在改造中获得补偿,棚户区的租户们何处安身?一个更大的难题是,棚户区居民住上新楼后,他们的收入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如何改善?安居后如何实现乐业?”《赤峰日报》的一篇署名文章中,提出了棚改面临的诸多现实难题。

在铁南棚户区居住者中,城乡低保家庭占18%,30%以上居民无固定收入。下岗失业人员多、低收入人员多、住房困难群体人数多的“三多”问题比较突出。

在大规模的城市拆迁之后,这些“脱棚上楼”的人们将何以为生。

前述署名文章就建议,铁南棚户区作为中心城区的一个板块,需要依据实际和城市规划的定位,建立起足够的产业支撑,加强产城融合。有关地区和部门应抓紧时间根据铁南未来的功能和产业规划对居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让居民在这里有岗位、有前途,为铁南的兴起注入新的活力。

赤峰棚改倘若在这方面能走出一条新路,或许对更多正在进行棚改的城市有借鉴意义。endprint

猜你喜欢

赤峰市赤峰棚户区
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赤峰市大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
赤峰市敖汉旗韩家窝铺辽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棚户区改造被设限
赤峰市通联站站长——刘国良
关于鼓励企业自主进行棚户区改造的探讨
赤峰市保护地黄瓜主要病害的无公害治理
棚户区改造方案——PPP模式初探
北京市棚户区改造政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