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北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5-01-29叶强强

2014年36期
关键词:资源优势陕北旅游业

作者简介:叶强强(1988—),男,河南周口人,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经济制度与公共财政选择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断增加。陕北地区依靠其特有的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充分带动了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增长。但是,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的环境、人才、资源等问题。当地政府应当积极采取合理的措施,以促進陕北地区旅游业的健康、长足的发展。

关键词:陕北;旅游业;资源优势

陕北地区位于黄土高原的核心地带,生态环境脆弱,在行政区位上包括延安,榆林两市。长期以来,由于该地区深居内陆,交通不便,当地的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使当地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自1998年陕北地区被确立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以来,该地区形成了以能源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造成了环境的严重破坏,例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植被破坏严重、土地塌陷等。另外,以能源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本身就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因此陕北地区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充分带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一、陕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与实施,陕北地区被列为国家重点开发与发展的对象。1998年,陕北地区被列为国家的能源化工基地,该地区的自然资源逐渐被开发,形成了以能源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体系,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到2013年,陕北地区实现经济生产总值4200.89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47.11亿元,比上年增长10.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963.65亿元,比上年增长0.0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90.12亿元,比上年增长15.9%。由此可见,以资源型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发展速度日渐疲软,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将成为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力。

在陕北地区三次产业结构中,如(图一)所示,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9%、70.5%、23.6%。其中第三产业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

2013年,陕北地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12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5亿元,比上年增长21.8%。但是旅游综合收入仅占第三产业的21.7%,显然该地区的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发掘不足,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地解决。

二、陕北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陕北地区旅游资源鲜活,文化底蕴深厚,地理特质极为明显。该地区有奇异的黄土、风沙地貌;黄河峡谷旅游区;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独特的风俗民情等。

(一)奇异的黄土、风沙地貌景观

陕北地区位于黄土高原的核心地带,地表裸露严重,这一地区的黄土、风沙地貌典型,地貌景观多姿多样,类型齐全。毛乌素沙漠的边缘地区,具有各种沙地和沙丘类型,沙漠绿洲、草滩、湖泊等景观。该地区还拥有号称“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红碱淖湖区。在陕北地区的中部、南部拥有世界上最深厚的黄土层,黄土桥、黄土柱、黄土塔、黄土墙、黄土峰丛等随处可见,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二)独特的黄河峡谷旅游区

黄河峡谷自南向北全长580千米,谷深300—500米,两岸峰峦林立,多陡崖峭壁,河道弯曲狭窄,水流湍急。本区还拥有世界上著名的壶口大瀑布,是黄河上唯一的黄色大瀑布,也是中国的第二大瀑布,形成了千里黄河一壶收的奇异景观,其奔腾汹涌的气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1988年壶口瀑布被确定为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

(三)具有神秘色彩的宗教旅游资源

明清以来,榆林城内外数上的大小庙、观、庵、阁就有近二百处。陕北地区有影响的大型庙会点就有一百多处。至今佳县白云山,榆林青云山、卧云山,延安清凉山,横山波罗接引寺,府谷千佛洞,靖边乌云山等仍然在周边群众的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佳县白云山道观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明清古道教建筑群,规模宏大,古朴典雅,神秘幽静,吸引着天南地北的信教男女,香火鼎盛。

(四)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延安是享誉中外的红色旅游基地,在民主革命时期,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在1935年10月至1947年的3月间,延安成为中共中央所在地,成为了中国革命的中心,在这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形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全市境内的革命文物达140多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延安市区内的凤凰山旧址、杨家岭旧址、枣园旧址、王家坪旧址、子长县瓦窑堡(原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旧址)等国家级保护文物。

有了资源基础并不等于有了旅游产业,从资源到产业还有一个转换过程,必须依靠资源,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与利用,促进陕北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1]

三、陕北地区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当地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陕北地区呈现出了基础设施落后;旅游区整体功能较弱;资源利用率低;管理体制落后;环境脆弱等问题。

(一)基础设施滞后

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加,旅游区内的基础设施也逐渐显得滞后,不能适应游客们的需要。而完善旅游设施又耗资巨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陕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旅游公路交通的平均通达度和相对连通性地区差异较大;旅游公路网络存在支线公路建设滞后、通达深度不够、知名景点的通达度差、各景点间联系不够紧密等。[2]有些很具有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旅游景点道路崎岖,多为颠簸不平的土路,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旅程,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二)旅游区整体功能较弱,形式单一

陕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大部分规模较小,分布较为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旅游整体。红色旅游仍然只停留在对旧居的静态参观,而没有从深层去发掘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不能调动参观人员的积极性。对普通民众的吸引力不足,大众式的旅游多为游山玩水,吃喝玩乐,而陕北地区的旅游景点缺少配套的旅游设施和娱乐方式:旅游主题单一,主题活动过后游客骤减,时效性较强;旅游产品比较单一,综合功能不强;对陕北地区风土人情、风俗习惯、黄土特色等旅游资源的重视不够。

(三)资源利用率低,闲置现象严重

陕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但是这些景点的整合率低,未能发挥其应有的辐射作用。陕北地区拥有特殊的文化底蕴,总体应表现为10大旅游景观系列:黄河景观系列;湖泊水体景观系列;塞外风情系列;黄土文化系列;当代治理成就系列;革命圣地景观系列;中华民族圣地景观系列;特产风味佳肴系列。[3]从整体来看,景点分布较为分散,再者由于旅游者的时间一般较为紧迫,使得很多很具有观赏价值的景区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四)旅游市场监管不力,各县、区间合作不足

陕北旅游区的特色与优势在于多样的地域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蕴、多彩的地形地貌特征,丰富的自然景观互相交融,以往由于地域上的行政区划而被分割开来,因而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大陕北旅游市场。在旅游业中只靠单独的一个旅游特色很难吸引游客多次来访,以及很难促使游客在一个旅游区域长期逗留,这就造成了很大一部分的游客流失,从而降低了一个地区旅游业在旅游市场中的地位。因此形成一个统一的旅游整体对一个地区的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另外,陕北地区各个县市在旅游业方面各自为政,使得该地区的景点呈现出多头管理、交叉管理的现象,没有一个统一的旅游市场监管体系。

(五)生态环境脆弱

生态环境是一个地区能否大量接待游客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陕北地区位于黄土高原的核心地带,深居内陆。该地区还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全年干旱少雨,不利于作物的生长。近年来,陕北地区在开发能源资源过程中,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例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土质污染、地表塌陷、水土流失等。

四、促进陕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为了促进陕北旅游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必须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例如: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对景区进行整体性规划;打造陕北旅游品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辐射力;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素质和环保意识等。

(一)加大对旅游区基础设施的投入

针对陕北地区景点与景点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通达度不够的问题,要积极加大资金的投入,提高景点之间的连通性。例如,首先要解决好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增加到达景点的途径,为游客提供便捷、舒适、安全的交通条件。另外,要进一步加大对各大景区(点)的道路、供水、供电、厕所改造、宾馆、游乐、演艺等配套设施的投资力度,提高旅游区的档次和水平。

(二)对旅游景区(点)进行整体性规划

陕北地区主要包括延安和榆林两市,而延安、榆林分别下辖12个县1个区。这就使得陕北地区的旅游景点被分割为两大块。为此应该抛却地域限制,确立大陕北的理念,将旅游业发展纳入整个陕北大发展的框架之内,促进整个陕北区域内旅游的协调综合发展[4]。根据两地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积极综合整合两地区的旅游景点,形成多个旅游内容丰富、凸显各地特色的综合旅游群,使陕北旅游景点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三)突出陕北地域特色,塑造陕北旅游品牌

陕北地区位于黄土高原的地带,地形、地貌奇特,黄土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相互交融。(1)根据陕北丰富的红色革命文化,以打造革命圣地、红色精神品牌。(2)根据陕北的丰富的民间艺术文化,打造陕北特色民俗品牌;(3)根据其丰富的自然景观,打造黄土特色、黄河文化品牌。(4)根据陕北地区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打造宗教文化品牌。

(四)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景区服务质量和环保意识

就目前陕北地区旅游业状况来看,旅游人才严重匮乏,旅游区内人员素质亟待提高。而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景区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而训练有素的优秀旅游服务人员来自有效的培训和良好的教育背景。对陕北地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应当根据其不同的文化特色,进行不同的培训,做到每个导游都精通自己所负责的景区的特色,对旅游景点的特色与文化具有深层的认识。对景区的服务人员进行规范的业务培训,设立合理的培训计划,建立完善的培训机构,打造一批专业的、高素质的旅游服务队伍。

保护环境是每个的责任和义务,陕北作为环境脆弱的一个典型区域,其旅游的承载能力偏低。因此在旅游培训的过程中,要加大对环保知识的培训,以身作则,以保护环境作为一种习惯。另外在景区多设立环境保护标示,时刻提醒游客环境脆弱需要人人努力。(作者单位: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011KRM24);陕西省社科基金項目(13D297)

参考文献:

[1][4]崔 平.陕北区域旅游资源的优势与发展策略[J].企业经济.2007,(7)

[2]李恩菊,孙 虎,李广文,鲍 锋.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公路网络发展对策研究——以陕北黄土高原旅游公路网络的分析为例[J].旅游科学.2005,19(4)

[3]王 谊,张晓慧,苟晓东.自然生态环境非优区旅游发展规划存在的问题——兼析陕北地区旅游发展规划[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7(3)

猜你喜欢

资源优势陕北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河北承德矿泉水(山泉水)资源优势分析
我的大陕北
党建地图·陕北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发挥高校资源优势推动唐山创新发展
发挥四川资源优势,实施中药产业扶贫
宁乡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养殖
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