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真情实感流淌于笔尖
2015-01-29李娟江苏省泰州市扬桥中心小学225300
李娟(江苏省泰州市扬桥中心小学225300)
让真情实感流淌于笔尖
李娟(江苏省泰州市扬桥中心小学225300)
众所周知,在语文教学中,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一写到作文,有的学生便感到无从下笔,“无米下锅”;有的学生是眉头一皱,东拼西凑。
写作文激发兴趣积累“真”素材开拓源泉
我不知道各位教师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我们教师在讲台上乐此不疲地讲着该“怎么写”,学生也默默地接收着这些信息,也学会了“怎么写”,但是真正写的时候却不知道“写什么”。举个例子吧,我曾经布置过一篇作文,要求写一件感人的事,题目自拟。我班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写的这两件事:其一,有一天突然下起了雨,我没带伞,同学把自己的伞让给了我,他自己淋着雨回家了,我感动得哭了。其二,有一天夜里,我发高烧昏迷了,妈妈冒着风雨连夜送我到了医院,并守着病床前陪我挂水。然后我醒了,看见妈妈趴在我床前,我看着妈妈头上的几根白发,我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流下了眼泪。这类文章,起初看上几篇还感觉良好,后来看到基本都是这个模子,就越看越乏味,无中生有,无病呻吟,虚情假意。
所以,我觉得“写什么”才是作文教学更值得重视的问题。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说起真实,实际上就是让学生知道,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就是我怎么想就怎么写,我怎么说的就怎么写。学生只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实,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就是一篇好文章。不少教师曾见过一种奇怪的现象,一个作文水平并不高的学生能写出十分动人的情书。其实,这种现象说怪也不怪,因为这正是真实情感的流露。那么,我们怎么能让学生拿起笔来,在教师适当的点拨、指导写作技巧的前提下,让学生总是感到作文不是多情总被无情恼,而是道是无情却有情呢?
一、创设“真”氛围,激发兴趣
小学生毕竟还小,年龄的限制加上生活阅历的限制,使得他们有时无法兴奋。记得我刚工作时,我让我们班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想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头两天,日记本收上来发现学生还是有话可写,写的内容也很多,不谈写得好坏,基本每位学生都能写真实发生的事,写出真情实感,后来,我发现我班学生的写的日记越来越像记流水账,要不就写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一看就是抄的。这时,我觉得要是一直这样下去,恐怕作文水平不但难以提高,反而让学生“望作文而生畏”。俗话说:“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我决定把写日记改成写周记。为了增强学生自信,为了让学生在作文中有东西可写,我为学生创造了写作氛围。我决定让学生“玩”起来,于是精心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活动,并营造了一定的情境。比如,课间进行跳绳比赛,开联欢会,让他们自己去市场买东西,开展词语接龙游戏,布置班级文化墙,组织大扫除……这样就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写“真”氛围,让学生言之有物,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并给学生带来了不少的乐趣和享受。此外,我还要求学生留心活动的过程,注意活动者与周围人的表现,记下自己的真实感受。
二、积累“真”素材,开拓源泉
真实材料从何而来呢?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做到“四多”。
一是多看,就是引导学生入木三分地了解自然,了解社会,开阔视野,看出门道,增长见识。其实,作文并非一定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否则哪来的“以小见大”“细微之处见真情”?作文最主要的是写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写出真情实感。老舍先生之所以被誉为“人民艺术家”就是因为他的作品写的是老北京的人、事、景物,这都源于他主动深入观察生活。生活这本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写作既是有感而发,心灵的流露,又是一个人的人生经验的再现。可以说,作文与生活密不可分,一切的创作都源自生活。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时间有限,活动范围狭小,阅历不深,所以必须善于仔细观察,多留意周围的变化,用心去思考,写的文章便充满活力,洋溢出魅力。只有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才能写出有血有肉,有深度、广度,厚度并魅力四射的作文来。
二是多听,如听报告,听新闻,听街谈巷议,听一切感兴趣的话题。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这个大集体中的,我们身边每天都会发生大量的新闻,不可能每件事情都去经历,但是我们有一对耳朵,它可以帮我们听到我们没有看到的事情,我们可以对听到的事情加以分析,听话听音,也许它们就能成为我们作文时的素材。作文是“流”,生活是“源”,“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活了,水流自然流畅了。
三是多思,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加以思考,反复体验,分析事物的特点,探究事物的本质,从中挖掘生活的美,感悟深刻的道理,寻找创作灵感。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等于没学。只有经过思考才能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这样写起文章来,才能掌握适度的分寸,不至于盲目自然地抄袭生活,而能够有选择,有取舍,按照自己的意图去表现生活才能用语言把自己的实感表现出来,用心去感受生活,这样,学生才能用心去写生活,从而在今后的作文之路才能走得更稳健。
四是多说,也就是创造机会让学生说出“总体印象”,说出“最深刻的印象”,说出“触动与感受”等。学生既然能把这些流畅于口头,也就一定能奔泻于笔端。我们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增设“口头作文”,让学生把家庭、学校中自己身边发生的事讲给同学听,教师可组织学生畅所欲言,“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同时,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即仔细、有序,展开丰富的想象和幻想,并“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学生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在教师科学的指导下,在和谐热烈的气氛中,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此时,教师给学生倾吐心声的自由,一篇篇口头作文一定都很精彩。学生出口成章,落笔也一定成文。我基本上从事的是低年级的教学工作,我觉得“说作文”对低年级学生尤为重要。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看图并不陌生,我每天都会指导学生阅读绘本。学生被绘本上美丽的图画所吸引,也就有话可谈。这时,我相机进行指导,紧扣画面,启发学生善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我还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只要讲了,我就表扬、肯定,以此激发更多的学生来发言。
三、激发“真”感情,鼓励写实
我曾经布置过一篇作文,让学生写自己最爱的一个亲人,可以写爸爸、妈妈,也可以写爷爷、奶奶等等。我班有一名学生写的是自己的爸爸,说自己的爸爸是一位警察,写了很多他爸爸捉坏人的事。但是据我所知,他爸爸并不是警察,而且他的文章一看就知道是抄的作文书上的。我下课把这名学生喊道了办公室,他开始先不说话,过了很长时间,他小声地说出了原因。他说:“老师,我爸爸是收废品的,我怕同学知道了,都笑话我。”我当时震惊了,原来这么小的孩子已经有了攀比心理,他只关注到自己父母的职业,并没有体会父母对他的爱。我觉得对于孩子的这种畸形心理要赶紧纠正,要不以后肯定会影响他们的人生观。我赶紧对他进行引导。我问他:“爸爸每天辛苦吗?”他说:“辛苦,每天帮我做完早饭就出门了,有时到我们吃完晚饭他还没有回家。”我问他:“爸爸平时帮你买新衣服吗?”他很自豪地说:“我爸爸经常帮我买,身上穿的衣服都是爸爸买的。”我追问:“爸爸自己帮自己买吗?”他沉默了,我发现他神情明显变了,小声地说:“老师,好像我爸爸有四、五年都没有买过新衣服了,他那件过年的衣服好像还是我上幼儿园的时候买的,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拿出来穿一下。”我又跟孩子谈了良久,勾起他的回忆,慢慢地他眼睛湿润了,他说:“老师,您别说了,我懂了。”第二天我刚上班,就看见桌上多了一本作文本,是他写的。
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为什么有许多学生写的作文不真实,有时并不是他们无话可写,究其原因,是怕袒露自己的种种心迹,认为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暴露自己脆弱与软弱,怕被人笑话。这时,教师就要当好“心理医生”,以健康心理加以引导,开导学生,为学生去掉畏难情绪。教师要让学生毫不留情地摒弃那种“虚假”的面具,敢于说真话,吐真言,只有这样文和人才能融为一体,才能够迸发出写作的激情,才能让真情实感自自然然地流淌在学生的笔下。所以,我们要教育学生把写“诚实”文章与做诚实人融为一体,发挥作文教学育人功能。
[1]黄剑明.“以我手,写我心”——让真情自然流淌[J].小作家选刊,2002(10).
[2]李进海.自然流淌的艺术——泼彩画[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08(12).
[3]丁晓.让情感在画面中自然流淌[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8(4).
[4]杨小蓉.真情个性绣美文[J].吉林教育,2014(12).
(责编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