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数学教学中出现的“怪现象”
2015-01-29王学文河北省黄骅市沈庄小学061100
王学文(河北省黄骅市沈庄小学061100)
新课改数学教学中出现的“怪现象”
王学文(河北省黄骅市沈庄小学061100)
新课程改革是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首要目标,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促使学生高效地获取数学知识,从而形成数学思想,方法与能力。这就要求数学课堂上必须打破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由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的学习普遍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一时间课堂气氛呈现出一片民主、和谐、生机勃发的景象,然而在这种教育改革的形式下,部分教师一方面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曲解了新课改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从而导致了教学行为的偏差,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课堂上出现了为活动而活动,热闹但缺乏实效性的“怪现象”。
一、过于强调“形式”,而忽视了“质量”
目前,主体性教学、合作探究已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核心内容,这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但是由于部分教师没有深刻领会其含义,认为以学生为主体就必须让学生活动,必须有小组间的讨论交流。因此,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怪现象:教师让学生小组讨论时,有的学生置之不理,仍做自己的事;有的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又说又闹,独断专行,后进生却退避一边,自行其是;当教师叫小组代表发言时,往往是小组中某一个人大包大揽,所说的只是个人的意见并不代表全组,而小组其他成员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有的思想早已开起小差。如此这般,教师却听之任之、熟视无睹,认为只要课堂上采用合作交流的形式,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就算是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了,事实上在这种表面上的合作探究中,既没有师生之间的交流,又没有生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很难有实实在在的体验和感悟,我们只能说:这样的数学课堂,舍本逐末,简直是“有形无质”。
二、过于强调“合作探究”而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主要的学习方式。而合作探究的目的是把小组中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组合,把个别学习成果转化为小组共同成果,集体解决问题,而这一环节所不可缺少的则是学生的思维过程。
(一)合作探究前缺乏独立思考
合作探究学习有利于拓宽思路,促使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但只有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完成。在数学课堂上,部分教师在刚布置完任务后,就要求学生马上在小组内交流探讨,而这时大多数学生还缺少独立思考的过程,或探究思路不清,无从下手;或浮于表面,不曾深思;甚至有的学生根本没有想法,对此只能人云亦云,这种探究场面虽热闹,但探究活动目的不明,方法不清,探究缺乏科学性。久而久之,学生独立性降低了,形成了一种依赖思想,不想动脑筋,严重抑制了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二)合作探究过程中缺乏独立思考
合作探究不同于简单的“动手操作”,虽然两者都倡导学生的主体性,都提倡体验式学习,但实际上它们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合作探究是以问题为核心的,提倡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来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解决问题,而“动手操作”提倡做了才能理解。由此可见:动手操作更强调动手,而科学探究则更提倡动脑,把合作探究理解为简单操作的教学结果是:教师精力过多地安排在活动的设计上,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问题,在这种缺乏思考的机械式活动中,学生思维得不到锻炼,课堂教学收效甚微。如一位教师上“轴对称图形”一课,课前为学生准备了各种各样的长方形纸,让学生玩折纸游戏,游戏一开始,学生有的折、有的教,有的将折完的小飞机掷向空中,课堂上显得十分热闹,但当游戏结束后,学生头脑中还是一片空白,不知所以,没有丝毫的突破和发现。究其原因是活动中教师没有明确的问题作导向,学生并没有运用思维动脑思考。因此,在这种活动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创造性思维也得不到发展和肯定。
三、过于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而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一起经历或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一种有效地学习方式。它一方面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两方面紧密结合,缺一不可。切勿使数学合作探究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而没有发挥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课堂上采用放任自流的方式。主要表现为:学生活动无目的,学生活动无分工,更谈不上探索与发现。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处理。使教学失去了方向。在这样的“活动”中,数学知识已支离破碎,学生的探索乐趣得不到体验,探究方法得不到提升。其结果只能是造成课堂教学的无秩序性和学生学习的自由散漫状态。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以问题导航,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一锅端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辩证关系。在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地同时,教师不忘适时地点拨与提示,以免学生的思维出现“岔道”。
四、过于强调教学结果,而忽视了探究过程
教师往往以学生是否掌握了某些知识点来衡量一节课的成败,导致重结果,轻过程,其结果学生只会套题型,不会想问题,对数学学习兴趣越来越小。在数学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指导尤为重要。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让学生如何获取知识,而且要考虑如何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因为它留给学生的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不懈的追求,将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加强数学知识形式过程的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激励下亲身经历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五、过于强调表达,而忽略了倾听
新课程提倡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张扬自己的个性。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发现,学生变得活泼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大家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了。但是,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倾听。学会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只有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因此,教师要教孩子学会倾听。只有做到有效倾听,才能帮助学生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学生触类旁通,萌发灵感;还能使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新课改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积极地实施课改也是我们一线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但要在课改中真正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革新,就需要每位教师用心去深思,去钻研,去探索,这样才能使新课改真正的“开花结果”。
(责编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