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朽的红色记忆
——研究和宣传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历史意义重大

2015-01-29中央党史研究室李蓉

中国西部 2015年25期
关键词:游击战游击川南

文/中央党史研究室 李蓉

不朽的红色记忆
——研究和宣传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历史意义重大

文/中央党史研究室 李蓉

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简称为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是中共中央、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建立的一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红军队伍。这支队伍英勇转战川滇黔边区二十多个县,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以游击战的方式打击和牵制敌人,有力地配合了主力红军完成长征壮举,留下了一首彪炳史册的英雄史诗。正如张爱萍将军1986年为纵队斗争史题词所说:“红军主力长征北上,川滇黔边游击战场,孤军奋斗牵制强敌,壮烈牺牲万代敬仰。”这是对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在中国革命史上作出杰出贡献的高度评价。

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是红军史上光辉的一页

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的组建,同中共中央决定创建川滇黔根据地直接相关。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遵义会议明确地回答了红军的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问题,指出博古、李德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同时改变中央的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改变黎平会议先以黔北为中心、再去川南创建根据地的决议,决定红军渡过长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地区建立根据地。会后,又根据敌情的变化,决定中央红军在川滇黔三省广大地区创造新的根据地。为了配合中央红军在川滇黔三省广大地区创造新的根据地,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在扎西会议上作出重大决策——成立“中共川南特委”和“红军川南游击纵队”。为贯彻这一战略决策,中央红军专门从部队中选拔出100名指战员,加上红军伤病员及地方武装共400余人,由周恩来同志亲自给指战员作动员。这支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就是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的前身。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的指挥下,先后四次渡过赤水河。接着,红军南渡乌江,巧渡金沙江,跳出国民党军队的合围圈。四渡赤水,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最精彩的军事行动,是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典范。

红军川南游击纵队配合主力红军,在川滇黔广大地区坚持开展游击战,建立红色政权,在群众中宣传共产党的主张,给敌人以沉重打击。1935年2月底,中共川南特委率领纵队转战到四川兴文,同中共宋兴特支领导的红军南六游击队合编。5月中旬,红军黔北游击队前来合队。这对壮大纵队力量,粉碎川滇黔三省国民党军队的“会剿”十分重要。会师后,川南特委当即召开特委会议,会议决定:中共川南特委改称中共川滇黔边区特委,红军川南游击纵队改称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游击纵队继续转战川滇黔边区,足迹遍及川南、滇东北、黔西北20多个县。

即使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中共川滇黔边区特委仍然尽可能多地牵制敌人,为主力红军减少压力。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先后攻占筠连、扎西、赫章三座县城,并闪击蓝田南,做出攻打泸州的架式。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采用大规模穿插的方式,在北至四川泸州,南至云南赫章,西起四川筠连,东至贵州娄山关的广大区域四处出击,攻城掠地,摧毁敌人的基层政权,给反动统治以有力打击。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抗击三省敌军的多次“会剿”,纵队人数最多时达到2000余人,最少时仅有数百人。纵队的顽强战斗,有力牵制了敌军对主力红军的围追堵截,掩护中央红军及红二、六军团北上,严重威胁和打击了川滇黔边区的反动统治。

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的指战员们为掩护红军主力长征,牵制敌人兵力,扩大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们前赴后继,流血牺牲,主要领导人徐策、余泽鸿、戴元怀等人顽强不屈,信念坚定,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们的崇高精神值得后人敬仰。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的业绩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可歌可泣的历史,是红军长征史诗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光辉的一页。

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活动应列入南方三年游击战范围

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的光辉历史,应载入史册,教育后人,勉励后人。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的历史鲜为人知,通常所说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也未将其纳入其范围之中。人们所熟悉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主要指坚持在江西、福建、广东、浙江、湖南、湖北、安徽、河南等8省的赣粤边、闽赣边、湘赣边、湘鄂赣边、湘南、皖浙赣边、闽西、闽东、闽粤边、闽北、鄂豫皖边、浙南、闽中、鄂豫边和琼崖等地区的红军游击队。这些地区的红军游击队,除琼崖地区外,最后都改编为新四军。而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因为位于西南边陲,影响力有限,而且1937年初纵队被敌人打散,所以没有改编为新四军,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大量的事实证明,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坚持了南方艰苦卓绝的游击战,和其他地区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一样,牵制了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红军主力的长征,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保存了一定的革命力量。1936年红二、六军团经过川滇黔地区时,和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取得联系,留下的代表指示纵队打出抗日旗号,于是部队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抗日先遣队。以后纵队的名称虽有变化,但活动地区没有离开川滇黔边区,队伍的性质还是红军队伍,队伍的任务也没有变化。所以,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活动的地区,应当纳入通常所说的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中的地区,增加到通常所说的8省15个地区的名单上,至少是11个省16个地区。如果加上同时活动在滇黔桂边的红军滇黔桂边游击队,则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的地区,就应该是12个省17个地区。

应深入研究和宣传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

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在川滇黔边区坚持抗战12年。一大批党和红军的优秀儿女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坚守信仰,浴血奋战,他们的事迹感人肺腑。为了更充分、更完整、更准确地反映红军南方三年游击战的历史,丰富红军南方三年游击战的内容,宣传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指战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斗争事迹,需要在原基础上,加强以下工作:

一是尽可能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出版有关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的历史资料,包括人民群众对红军的支持。收集的范围可以包括历史档案(含敌档)、报刊、杂志、回忆录等等,可按时间先后和不同区域加以整理。突出川滇黔边区红军游击纵队历史中的若干重要战斗、重要事件、重要人物。整理出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在当地活动的大事记并标明出处。为丰富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提供可靠的史料依据。

二是尽可能抢救活资料,对还健在的当事人、知情人进行采访,留下音像资料;对在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活动过的地区内,召开过的重要会议、进行过的重要战斗的遗址进行确认,保存有关资料。特别注意反映红军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人民群众对红军的支持和帮助,等等。

三是尽可能集中必要的人员承担专项任务,进行较为深入的专题研究,对当地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历史要有综合性描述,同时注意地方特色、重点和亮点。凡是有关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的内容,都应纳入研究范围,不应遗漏。

四是尽可能加强同宣传部门的联系,保证资料收集和研究成果得到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通过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资料的收集,弘扬红军精神、长征精神,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提供真实、生动、具体的感人事例,推动当地红色文化的宣传,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贡献。(责任编辑/王鑫 设计/张籍匀)

猜你喜欢

游击战游击川南
川南城市群空气污染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分析
大数据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以川南页岩气田为例
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3500米以浅探明万亿方页岩气田
中国石油川南页岩气日产量超2 000万立方米
《游击英雄》战火中的铿锵玫瑰
华北敌后国民党军的游击战及其失败
“游击专家”罗炳辉的指挥艺术
白崇禧与抗日游击战
高敬亭游击作战指挥艺术
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游击战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