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作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核心任务

2015-01-29沈健

江苏教育 2014年24期
关键词:现代化改革建设

沈健

教育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涉及广泛、内容丰富复杂的巨大的系统工程。江苏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试验区建设过程中,始终把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注重顶层设计,坚持分类指导,强化制度保障,积极探索教育现代化建设路径,着力破解制约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公平与质量: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取向

促进公平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教育政策,关注的是人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教育现代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多层面、全方位、动态化变迁的过程,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的过程,其核心是促进人的现代化。教育公平既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没有教育公平,教育现代化则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把促进公平作为基石,统筹好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统筹好城乡教育和区域教育,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每一个人都能通过努力改变命运和完善自我。

提高质量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质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有质量的教育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教育现代化建设从外延扩展走向内涵提升、质量提高是必然追求,符合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必须直面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在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的基础上,把关注点放到素质教育上来,聚焦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来,突出质量内涵,加强质量意识,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发展向内涵建设转变,着力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

四化同步:实现保基本有质量的教育公平

坚持政府主导,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推动教育立法,颁布实施《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等地方教育法规,在全国率先立法促进学前教育发展,实行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加大教育投入,率先建立覆盖各类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2012年江苏超额完成中央下达的财政教育支出占比18%的考核任务,并加强经费使用管理、绩效考评和审计监察,被财政部确定为教育投入和绩效考评综合评价优秀等次;2013年全省财政性教育经费超过1576.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7%,财政教育支出占比达18.9%。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主要指标》《关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开展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明确地方党委政府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主体责任,把创建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和领导干部考核范围,以县(市、区)为单位加快区域教育基本现代化建设步伐。目前全省已有98个县(市、区)通过省级评估,占比超过90%。

坚持规划先行,推进现代学校建设标准化。加强教育规划,研制出台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明确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和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制定实施全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规划,89个县(市、区)在全国率先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认定,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89%。优化布局结构,综合考虑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生源数量、结构等因素,组织全省72个县(市、区)制定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布局专项规划,规范学校撤并程序和行为,处理好提高教学质量和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关系。制定实施全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明确城乡办学、师资编制、装备配置要求,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及薄弱学校建设,扎实推进校舍安全、校车安全、农村中小学塑胶化运动场地建设等系列工程,进一步缩小了区域内城乡和校际差距。

坚持分类指导,推进区域教育发展特色化。针对地区差异,尊重地区实情,着力统筹苏南、苏中、苏北地区教育协调发展,使全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分层推进、各具特色。紧紧抓住实施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的机遇,着力建设苏南教育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积极推动跨区域、一体化的资源共建共享,协同解决好面临的共性问题,努力打造更大范围教育现代化的建设样本,为全省乃至全国教育现代化建设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稳步实施苏中教育振兴计划,切实加大对苏北基础薄弱地区的支持力度,通过集成建设和试点示范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区域辐射。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为基础,依托地方特色人文资源,将文化特色融入到教育之中,鼓励学校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避免同质化趋向,形成百花齐放、优势互补、科学定位、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坚持改革创新,推进教育内涵发展优质化。大力更新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牢固树立教育综合改革的思路,注重制度创新,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强化改革的整体性、协同性和系统性。以部省共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国家教育现代化建设试验区为契机,以24个国家教改试点项目为抓手,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教育综合改革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始终突出改革重点,在扩大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着力在创新体制机制、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增强办学活力上下工夫,坚持民主、科学,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以改革带动教育内涵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

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建设

突出公益普惠,加快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坚持把促进公平作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底线要求,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着眼新型城镇化、“单独二孩”政策实施、户籍制度改革等带来的学龄人口数量结构变化,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基础教育学校布局。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到2015年实现90%左右的幼儿在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就读,到2020年幼儿园服务区制度初步建立。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示范区和学校标准化现代化建设,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并向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倾斜,健全义务教育校长和教师合理流动机制,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困难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确保到2020年所有县(市、区)达到省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定现代化办学标准。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到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突出质量内涵,着力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坚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着力推进教育发展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推动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围绕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江苏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至2020年)》,加强省级统筹,加大学校布局结构、教育管理体制、现代教育体系等内涵建设力度,实行教育现代化监测公报制度,确保2020年教育发展总体实现省定教育现代化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以师德师能建设为核心,深化教师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教师教育,健全教师培训体系,改革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完善教师管理制度,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

突出互动融合,着力追求服务发展的现代教育。坚持把教育改革发展放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大局中来谋划,综合考虑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传承创新的需求,切实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成效。积极主动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调整办学结构,优化专业设置;实施高校协同创新计划,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成果转化、科技服务和培训活动,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省份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突出灵活多样,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终身教育。进一步强化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的现实需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以改进政府教育管理方式、激发释放学校办学活力、构建现代教育体系为重点,因地制宜采取多样化政策措施,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进入教育领域,大力支持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互通,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衔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搭建开放灵活、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立交桥”,逐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顺应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文化需求,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社区教育,健全江苏开放大学办学系统,建设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推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为全社会提供广覆盖、多类型、多层次、开放便捷的教育与培训,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平台。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江苏省教育厅厅长)

猜你喜欢

现代化改革建设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我的女巫朋友
“改革”就是涨价吗?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