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动背景下的乡村治理
2015-01-28王春雩
摘要: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广泛存在着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拥向城市的现象,这种流动在创造了中国经济在一段时间内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诸如社会保障、文化差异等方面的问题。本文以这些问题为切入点,探讨农村人口流动的背景下的乡村治理,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人口流动;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C912.8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1.072
随着我国城市工业化的逐步兴起,城乡产品存在严重的价值差,工业产品价格远高于同等劳动力生产出的农业产品的价格,在比较效应的作用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集中向大城市转移。农民工群体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对于农民工工作生活保障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劳动学家关注的重点。
1人口流动给农村带来的问题
1.1农村生产力水平下降
由于农民工从事的多为重体力劳动,因此外出打工的以农村青壮年为主,且农村地区的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较低,人员的大量涌出导致支撑乡村可持续发展的资金、知识、人才等大量流失,造成农村建设发展出现困难和土地抛荒等问题。
1.2留守人群生活保障困难
村中的青壮年集体外出导致了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留守老人和儿童。老人年老体弱,在务农的同时又要照看孩子,往往难以兼顾。并且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问题严重缺失,教育资源匮乏,设施不到位等问题存在。乡村地区又在不断地接受城市化的辐射,孩子们不可避免地过早接触城市社会的边缘文化,缺乏辨别能力的孩子们更容易染上社会上的不良风气。
1.3打工者与农村传统文化的冲突
在进入城市以后,农民的身份发生了转变,变为了工人。然而农村打工者往往难以真正融入到城市群体当中,所融入的仅仅是他们廉价的劳动力。他们中个别人不尊重规则和法律,最终回流乡村以后,必将给乡村的秩序带来巨大冲击。
2问题产生的背景分析
2.1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城市工业化发展的政策,城市化建设进程迅速推进,工业膨胀式发展,吸引了大量农业劳动力进入城市成为产业工人。加之受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城乡劳动力收入存在较大差距,在比较效应的作用下,农民靠务农获得的收益无法满足其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促进了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2.2人口流动下村民自治困境
我国法律规定在广大农村地区通过村委会实行村民自治,其核心是“四个民主”。然而在农村人口大量涌出的背景之下,想要通过村民自治来实现乡村的有效管理很有难度,因为乡村所流失的不仅是劳动力,更是包括了人才、策略等隐性资产。留守农村的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然而政府面对新出现的情况没有及时给出相应的指导性意见,也没有出台办法保证村民自治,因此,现阶段的村民自治遇到了发展的瓶颈。
2.3乡村教育不完善
教育是发展的基础,更是农村地区走出发展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區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较城市还有差距,教育水平已经成为农村发展的一块短板。同时,社会思想的多元化和信息传递的便捷,一些与主流思想不符的思潮对农村青少年产生了冲击,也阻碍了农村地区的发展步伐。
3应对措施
3.1加大农业投入,改善经营策略
近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均是有关“三农”问题,这足以说明国家在“三农”问题上的重视。在此基础之上,应该继续保障相应的务农补贴,保证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在技术上更深入地推广农业生产现代化。在应对农村生产力大量流失的情况时,政府可以实行对土地的集中统一规划,集中力量制定能保证土地合理利用的战略,在保证各户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发挥各自优势,建设有特色的可持续的现代农业,改善农产品“劳多利少”的局面。
3.2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农民基本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完善,在应对目前农村人口逐渐老龄化、低龄化的状况下难以为特定人群提供有效的社会保障,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针对农村现有情况,政府应发挥作用,牵头各个部门,加快推进农村地区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3.3农村工业生产多样化
为了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农村地区的工业发展不容忽视。目前,乡村工业发展的问题仍然是资金的缺乏,政府应当控制对乡村工业的审批流程,对于已经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乡村工厂,应当由多部门联合,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集中专项整治,关停或改造处理。同时积极引进投资,多样化引进不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用以拓宽农村就业渠道。
3.4提升农村教育水平
当前农村地区教育资源较城市有很大差距,针对农村地区的情况,政府应当大力推进乡村教育的普及和实施,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师资力量,以摆脱目前乡村教育设施不齐备、教育资源匮乏、教师流动性大等困境,保证留守儿童的正常教育,使其形成符合当代要求的思想价值体系,促进社会与其个人发展的同时,也为将来农村人员回流做好相应的思想准备和人才储备,为乡村治理提供长期并具有针对性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贺雪峰.论人口流动对村级治理的影响[J].学海,2002,(1):16-19.
[2]杨正喜.二元结构下的中国农村人口流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98-99.
作者简介:王春雩,南京理工大学,本科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