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粘虫防治技术

2015-01-28王长河

吉林农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粘虫防治技术

摘要:粘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是危害性较强,具有迁飞性、暴食性、杂食性的害虫。

关键词:粘虫;发生条件;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5.13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1.045

粘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又称剃枝虫、行军虫、叶盗虫,我国除西藏、新疆尚无报道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是具有迁飞性,暴食性、杂食性的害虫,以幼虫暴食小麦、玉米等作物叶片为害,当一块麦田、玉米田被吃光,幼虫常成群列队迁到另一块田地继续为害,严重发生时,短期内吃光叶片,造成严重减产,一般减产10%~20%,甚至绝收。当温度、湿度适宜时,若不及时防治,粘虫将会大发生。由于扶余市近年来经常出现高湿低温的气候条件,因此,粘虫屡有发生,尤其2013年最为严重。

1粘虫成虫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6~20毫米,翅展40~50毫米,淡灰褐色,雄蛾色较深。前翅中室外端有两个淡黄色圆斑,外方圆斑下有一个小白点,其两侧各有一个小黑点;自翅顶角至后缘外三分之一处,有一条斜行黑褐纹,沿外缘有7~9个黑点;后翅淡灰褐色,雌蛾有翅缰3根;雄蛾只有1根翅缰,腹末有一对毛状抱握器。

2粘虫的生活习性

粘虫无滞育现象,只要条件适合,可连续繁殖和生长发育,每年发生的世代数和发生期因地区和气候条件的变化而异。在北纬39度以北,全年发生2~3代,以第二代幼虫发生量较大,6月中旬至7月上旬盛发,主要危害小麥、谷子、玉米、高粱、水稻等;成虫昼伏夜出,白天多隐伏在草丛、麦田、玉米秆、土隙、草堆下等处,夜间取食,交配产卵,以黄昏及午夜后3~4时活动最旺盛,天明又隐伏。幼虫食性很杂,主要危害禾本科作物和杂草。孵化后先食去卵壳,再爬出叶面,吐丝分散。1~2龄幼虫白天多隐藏在作物心叶或叶鞘中,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呈细长条的半透明小条斑,不易被发现。3龄后吃叶呈缺刻,5~6龄达暴食期,蚕食叶片,啃食穗轴,其食量占整个幼虫期90%以上,同时抗药力也比2~3龄幼虫增大10倍左右。在田间罩笼观察,一个幼虫可破坏5株左右小麦叶片。生长好的麦田,每平方米有幼虫10~12头,可造成10%~15%的产量损失。幼虫有假死习性,受惊后跌落,蜷曲成环状。老熟后,钻入寄主根旁的松土内1~2厘米处做土室化蛹。粘虫是间歇性大发生的害虫,其发生程度与上一代蛾量有密切关系,具有远距离迁飞的习性。

3发生条件

3.1气候因素

各地气温与粘虫发生世代数和为害期等有密切关系。据北京大学生物系研究,粘虫各虫态的发育起点:卵为18.1±1.1℃;幼虫为7.7±1.3℃;蛹为12.6±0.5℃;成虫产卵为9.0±0.8℃;整个生育期为9.6±1.0℃。各个虫态的发育有效积温:卵为45.3℃;幼虫为402.1℃;蛹为121.0℃;成虫产卵为110℃;整个生育期为685.2℃。此外,温湿度对粘虫发生数量的影响也很密切。粘虫是一种怕高温干旱的害虫,对温湿度的要求比较严格,特别是湿度,对成虫产卵、各虫期的生长发育和存活量都有显著影响。据实验,成虫发育和产卵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为19℃~20℃,相对湿度为90%左右。温度高于25℃或低于15℃时成虫产卵量减少;而在适温条件下,湿度大,产卵量也多,湿度在40%以下,温度越高,对产卵的影响也越大,当气温达到35℃或相对湿度低于18%时,任何温度组合,幼虫死亡率均达100%。因此,在北方,如粘虫盛发期恰遇多雨的年份,粘虫危害往往较为严重,但暴雨常能使小幼虫大量死亡。一般地势低洼、玉米植株高矮不齐、杂草丛生的地块受害比较严重,由于食源充足,温湿度适宜,有利于成虫产卵和幼虫生长发育,田间虫口密度就会很大,危害相对就重。

3.2人为因素

人类的生产活动对粘虫发生影响很大。栽培制度关系到粘虫食物来源和田间小气候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虫情,而且还能波及到邻近地区。

4防治策略

粘虫具有繁殖速度快,短期内暴发成灾的特性,尤其幼虫3龄以后不仅取食量暴增,是造成危害的重要时期,而且抗药性增强,难以防治。因此,防治中,一是控制成虫发生,减少产卵量,降低田间虫口密度;二是把好幼虫3龄暴食为害之前的防治关;三是大田集中连片防治,控制重发生田害虫发生转移危害。

5防治技术

5.1诱蛾器诱蛾

设置地点应选择有一定代表性的地块,且不要轻易更换。诱蛾器底离地面1米左右,间距应在500米以上。每年设置时间应在历年发蛾始期前5~10天,到发蛾期终止后为止,风雨不停。每日黄昏前,将诱剂皿盖打开,搅拌一下诱剂,罩好筒罩,诱剂不足时及时添加。根据各地经验,此方法对3~4代区的越冬代成虫和2~3代区的越冬代第一代成虫诱集效果好。

5.2防治成虫产卵

在麦田和玉米田每亩插50~100个草把,4~5天换一次新把,把换下的草把集中烧毁,以减少成虫产卵量,降低田间虫口密度。

5.3建封锁带防止幼虫转移

在小麦收割时,在临近麦田的玉米田周围用2.5%的敌百虫粉,撒成宽13厘米左右的药带进行封锁,或在玉米田用40%辛硫磷乳油70~100克加适量水,拌沙土30公斤左右制成毒土撒施进行隔离。

5.4及时防治幼虫

在幼虫初发期及时防治,把幼虫消灭在3龄前,每亩用阿维·三唑磷100~150毫升对水40公斤喷雾;亩用2.5%功夫乳油或4.5%高效氯氰菊酯20~30毫升对水30公斤均匀喷洒叶面;5%灭扫利乳油、5%来福灵乳油、2.5%功夫乳油、2.5%敌杀死乳油1000~1500倍液,40%氧化乐果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喷药时间多应在晴天的上午9点以前或下午5点以后,若遇到雨天应及时补喷,要求喷雾均匀周到,田间地头、路边杂草都要喷到。

作者简介:王长河,大专学历,扶余市永平乡农业站,中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技推广。

猜你喜欢

粘虫防治技术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山西省二代粘虫发生趋势预报
太原植保站:开展查治二代粘虫
昔阳县:积极防治二代粘虫
文水县:积极查治二代粘虫
五台县:统防统治二代粘虫好评如潮
商洛核桃举肢娥防治技术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