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家庭心理环境现状的调研及其发展思考

2015-01-28林少惠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家庭环境调查报告青少年

林少惠

〔摘要〕本研究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对广州市某中学的580名学生家长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测评对象在家庭环境的亲密度、矛盾性、娱乐性、道德宗教性、组织性上都要显著高于常模,而在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上则显著低于常模;所测评的家庭环境所反映的家庭亲密度较高,而在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性、组织性、控制性等家庭环境特征上,高分和低分所占比例都比较少,尤其在情感表达方面低分比例较高。研究进一步对测评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并对当前青少年家庭心理环境的良性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青少年;家庭环境;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5)02-0010-04

一、引言

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个体成长的最初和最关键的环境。家庭环境广义上指子女生活在其中并赖以成长和发展的家庭客观环境的总和,可以分为家庭物质环境和家庭心理环境,也是家庭成员相互作用形成的关系和氛围。而狭义的家庭环境,即家庭心理环境,是家庭中带有一定主观性质的环境因素。本文探究的主要是狭义的家庭环境。

从家庭系统理论的角度来讲,孩子出现症状是表达了整个家庭系统的问题,而不只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故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对心理健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长期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致力于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影响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例如,国外Fergusson 等人的研究认为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等方面较差的家庭,子女易形成内向、情绪不稳定、精神质的个性;娱乐性差的家庭,子女易形成内向、精神质的个性;矛盾性突出的家庭,子女易形成情绪不稳定、精神质的个性[1]。彼得认为,环境有最后的决定权[2]。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国内也相继展开了相关的研究,国内学者大多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来研究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发现了家庭环境与人的心理健康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山东大学医学院王延祜、翟静

等[3]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家庭环境量表(FES)进行了“心理问题与家庭环境因素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SCL-90 的总分及各项因子分与FES 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和组织性呈显著负相关,而与FES 的矛盾性呈显著正相关。吴惠娟等人[4]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38名中学生(初中生423名,高中生315名)进行测评。结果发现家庭环境感知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关,初、高中生对家庭环境感知差异存在显著性。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矛盾感、亲密度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预测作用,亲密度、独立性、矛盾感、控制感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预测作用。张海芳和陈青萍[5]以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为工具,调查陕西省西安市3所中学的320名高中生,结果发现,高中生家庭环境亲密度、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与心理健康各维度存在多项显著负相关,矛盾性与心理健康各维度存在多项显著正相关,家庭组织性、亲密度、娱乐性、矛盾性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预测作用。从多数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

我们发现,以往对青少年家庭环境的研究,测评对象都是青少年本身。那么,家长对于家庭环境的感知是否会有别于青少年呢?因此,本次研究对家庭环境进行评估的测评对象都是青少年的父母。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调研能够了解当前青少年家庭环境的现状,通过与全国常模的比较来发现有待改进的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思考与建议。我们试图呼吁广大家长意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努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以促进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广州市某中学的学生家长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800份,回收问卷705份。删除不认真作答或者没有填写完整的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共580份,有效回收率约为72.55%。在参与调查的学生家长中,问卷填写人的身份为父亲的占26.0%,母亲身份的占50.2%,父母共同填写的占23.8%。其中,家长的职业属于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的占22.1%,专业技术人员占36.7%,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占8.3%,商业、服务业人员占13.1%,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占0.5%,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占2.2%,军人1.0%,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占15.2%。

(二)研究工具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由美国心理学家R. Moss 和B. Moss 于1981年编制,包括10 个分量表,分别评价10 个不同的家庭社会和环境特征:(1)亲密度(Cohesion),简称FES1,即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承诺、帮助和支持的程度;(2)情感表达(Expressiveness),简称FES2,即鼓励家庭成员之间公开活动、直接表达情感的程度;(3)矛盾性(Conflict),简称FES3,即家庭成员之间公开表露愤怒、攻击和矛盾的程度;(4)独立性(Independence),简称FES4,即家庭成员的自尊、自信和自主程度;(5)成功性(Achievement Orientation),简称FES5,是将一般性活动,如上学和工作变为成就性或竞争性的程度;(6)知识性(Intellectual- Cultur –al Orientation),简称FES6,即对政治、社会、智力和文化活动的兴趣大小;(7)娱乐性(Action- Recreational Orientation)简称FES7,即参与社交和娱乐活动的程度;(8)道德宗教观(Moral- Religious Emphasis),简称FES8,即对伦理、宗教和价值观的重视程度;(9)组织性(Organization),简称FES9,即安排家庭活动和责任时有明确的组织和结构的程度;(10)控制性(Control),简称FES10,即使用固定家规和程序来安排家庭生活的程度。

量表共设90个是非题,需要大约30分钟完成。在很多西方国家,FES已广泛应用于描述不同类型正常家庭的特征和危机状态下的家庭状况,评价家庭干预下的家庭环境变化,以及对家庭环境与家庭生活的其他方面进行比较。该问卷的中文版(FES-CV)由费立鹏等人于1991 年修订,并改写了两个最不符合中国文化的分量表:独立性和道德宗教观。修订结果显示,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三)研究方法

利用家长会由班主任向每位家长介绍《家庭环境量表》的使用目的,并派发量表,由家长认真填写并回收。对所有家长的数据进行编号,采用SPSS 16.0进行数据的录入、整理和统计,主要采用频次分析和单样本t检验。

三、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家长所反映的家庭环境总体情况

对580名家长所反映的家庭环境数据进行统计,并与中国常模对比,采用单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我们所调查的对象在家庭环境的亲密度、矛盾性、娱乐性、道德宗教性、组织性上都要显著高于常模,而在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上则显著低于常模。这提示矛盾性、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是我们所调查的对象在优化家庭环境方面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表1 学生家长所反映的家庭环境总体情况

与中国常模的对比

调查样本 中国常模 t值 p值

亲密度 8.33±1.13 7.7±1.9 15.12 <0.000

情感表达 5.48±1.18 5.8±1.7 -6.68 <0.000

矛盾性 2.35±1.61 2.2±1.9 2.16 0.031

独立性 5.64±1.39 5.8±1.4 -2.84 0.005

成功性 5.75±1.70 6.8±1.7 -14.71 <0.000

知识性 5.55±1.90 5.6±2.1 -0.61 0.541

娱乐性 5.39±2.13 4.9±2.0 5.56 <0.000

道德宗教性 5.63±1.51 5.3±1.4 5.28 <0.000

组织性 7.03±1.62 6.7±1.8 4.90 <0.000

控制性 3.55±1.92 3.6±1.8 -0.61 0.545

(二)学生家长所反映的家庭环境划界情况

测评对象的划界情况如表2(见下页)所示。

根据数据结果,我们发现测评对象在家庭环境的亲密度上高分比较多,占58.8%,这表明测评的家庭环境所反映的家庭亲密度较高。而在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性、组织性、控制性等家庭环境特征上,都主要以中分为多数,高分和低分所占比例比较少。低分的还有情感表达方面,占了19.2%,是相对较高比例的数据,表明有一部分家长能够明显感知到家庭环境中情感表达的不足,需要去完善和提升。

四、讨论与建议

(一)关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度

亲密度(Cohesion),即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承诺、帮助和支持的程度。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度对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是建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其主要课题是解决自我同一性与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冲突,从而成长为独特的成年人。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想独立却又无法独立,不想完全顺从父母但又不得不依赖他们,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学习压力,青春期性的萌动等等,使他们内心充满各种各样的心理冲突,在面临这些矛盾冲突时他们会感到紧张,此时家人的帮助和支持,父母的亲情关怀尤为重要。如果家庭成员之间能相互支持和帮助,并将这种关怀表达出来,使孩子充分体验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爱意,对孩子心理的健康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种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孩子也容易把自己在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中遇到的不快、积压的消极情绪尽情地宣泄出来,从而减轻心理上的压力,预防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相反,如果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承诺、帮助和支持,孩子的爱和归属需要就得不到基本的满足,从而难以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在此次调查的学生家长中,亲密度高分比例较多,也有少部分(2.6%)家庭在亲密度上较低,建议这部分家长能够通过学习和改进来促进家庭成员亲密度的提升。

(二)关于家庭环境中的情感表达

情感表达(Expressiveness),即鼓励家庭成员之间公开活动,直接表达情感的程度。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本研究被试的这一特征显著低于中国常模,而且低分层次较多,这提示我们要重点关注情感表达方面的问题。如果家庭成员之间不能表达自己的情感,缺乏必要的语言交流和情感沟通,那么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就可能转化为矛盾冲突,并进一步降低家庭的亲密度和情感表达的程度,恶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这种不良的家庭环境中,孩子可能会感受到人情冷漠,甚至表现出抑郁倾向;由于长期压抑的不良情绪不能在家庭中得到合理释放,孩子就可能变得爱发脾气,经常与人争吵,表现出敌对和情绪不平衡;家人之间不能理解支持,缺乏情感沟通,这本身就是一种不良的人际关系和不恰当的处事方式,青少年可能会把它迁移到家庭外的人际交往和各种新的情境中去,出现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适应不良等心理问题;由于家人不能分担孩子学习上的压力,孩子容易出现学习焦虑等问题。

中国家庭内表达意见和情感的方式与西方不同,家庭成员之间的坦诚直率常被认为是不合适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的很多家庭也逐渐意识到表达情感的重要性,它有助于一个家庭情感的正常流动。当然,这种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家长们要以身作则,学会在家庭中更自然地表露情感,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给整个家庭带来情感开放的氛围与能量场,从而帮助青少年学会正确表达情感。此外,我们建议家长可以通过学习相应的情商知识,更好地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三)关于家庭环境中的矛盾性

矛盾性(Conflict),即家庭成员之间公开表露愤怒、攻击和矛盾的程度。家庭中的矛盾性对子女的心理健康发展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家庭成员之间充满埋怨、指责与攻击,孩子始终被愤怒和恐惧所包围,会形成心理创伤,会对父母甚至老师和同学产生偏执、敌对情绪,喜怒无常,情绪不稳;与人相处不善于理解和沟通,有抵触情绪,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由于体验不到人生的快乐,便会对学习和生活失去兴趣,对前途悲观失望,产生抑郁情绪。长期处于矛盾冲突中的孩子还容易出现紧张烦躁、心神不宁,产生焦虑情绪,对学习失去信心,成绩下降,厌学等问题。挪威医生克林格兰通过调查研究后认为:“在夫妻间长期存在紧张关系的家庭里,孩子最容易患精神疾病。”父母冲突对子女有创伤性的影响,会导致孩子心理机能发生变化,在以后的生活中易出现心理病理状态[6]。有研究还发现,有严重的家庭冲突但没有离婚的家庭,对子女的不良影响比离异家庭更大,在多冲突的家庭生长的孩子表现出了更大的攻击性和更多的行为问题[7]。

父母的情感冲突为什么会导致子女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美国结构家庭疗法研究中心的李维榕博士[8]认为,子女的很多不良行为,其实基于一种本能的孝道,其作用是保护父母面临的关系。当父母发生冲突时,孩子非常想平息矛盾但又力不从心,于是便可能表现出愤怒、对抗、歇斯底里,做出一些反常的“惊人之举”,这种做法本身可能是要宣泄压抑的不良情绪,但往往会把父母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父母之间的冲突得到暂时的平息,这一意想不到的效果又会强化孩子这种不良的情绪和行为方式,导致孩子心理发展异常。当然,父母的冲突本身就会剥夺孩子的安全感,使孩子产生紧张、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从长远来说,不良的家庭氛围可能会终生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与亲密关系的建立。

所以,家长要采用正确而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消极情绪,善于进行良性沟通,及时解决矛盾和冲突。

(四)关于家庭环境中的独立性

独立性(Independence),即家庭成员的自尊、自信和自主程度。家庭环境的独立性对创造力的流畅性、变通性和新颖性都有积极的影响,在独立性的家庭环境中,父母会鼓励孩子的独立精神,而且会以身作则独立思考问题,并让孩子从小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Howe的研究表明,那些被鼓励要有责任感,并学到了能使人独立、自知和自信的各种技能的人能够更坚定地去追求他们的目标,从而可能作出创造性的成就。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独立性上要显著低于常模,这提示家长要在家庭的独立性上下工夫,让家庭成员的自尊、自信和自主能够获得良性发展。

(五)关于家庭环境中的知识性、娱乐性和组织性

知识性(Intellectual- Cultural Orientation)即对政治、社会、智力和文化活动的兴趣大小;娱乐性(Action- Recreational Orientation)即参与社交和娱乐活动的程度;组织性(Organization)即安排家庭活动和责任时有明确的组织和结构的程度。已有研究表明,这三方面对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都有着积极影响。家庭中,成员之间能很好地安排家庭生活,并定期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一系列的政治、社会、智力、文化交流和娱乐活动,有利于孩子良好人格的形成,使孩子对生活充满热爱,对人生充满希望。如果家庭成员对国家政治漠不关心,对各种社会问题无动于衷,对智力和文化活动缺乏激情,也不参加娱乐活动,孩子可能会出现情感淡漠,麻木不仁,缺乏社会责任感,而且会自我封闭,出现人际交往障碍,最终导致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适应不良和情绪不稳定等心理问题。

总之,青少年阶段正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家庭环境是青少年健康心理形成的主要场所。父母要注意营造亲密温暖的家庭氛围,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表达,提高家庭的知识性、娱乐性和独立性,减少矛盾性,发挥家庭的心理组织功能,为青少年提供健康成长的

港湾。

参考文献:

[1]Fergusson D M. Family change. Parent al discord and early off ending[J]. Child Psycho Psychiatry,1992,33(36):1059-1075.

[2]美. 彼得. 自然的指印[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136-137.

[3]王延祜,翟静,张天亮,等. 心理问题与家庭环境因素影响的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2004,1:26-28.

[4]吴惠娟,沈鉴清,骆宏. 家庭环境对初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差异研究[J].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8):683-684.

[5]张海芳,陈青萍. 高中生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1):1339-1340.

[6]潘允康. 社会变迁中的家庭——家庭社会学[M].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161.

[7]Dreman S. Children of Victims of Terrorism in Israle:Coping and Adjustmen t in the face of Traumn [J]. Isracl journal of Psychiatry and Related Sciences ,1989,126(4):212.

[8]Emory J E. International conflicted child of Discord and Devorce[J]. Psychological Bullet,1982,92:310.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广州,510080)

编辑/王抒文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家庭环境调查报告青少年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高中生数学应用题学习状况的调查报告
2018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东北和中西部人才流失严重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不幸的家庭,曲折的成长
家庭环境对高职高专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与辅导策略
5%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