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生态文明建设对策研究

2015-01-28李沙沙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年2期
关键词:公民文明意识

李沙沙

(北华大学 吉林省吉林市 132013)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生态文明建设对策研究

李沙沙

(北华大学 吉林省吉林市 132013)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危机也演变成全球性问题。长期以来人类以掠夺自然界资源为主的工业文明发展模式引起反思,人们意识到保护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及精神文明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新型文明形态。立足我国社会现状,探索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对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对策

生态文明建设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系统性、立体性和多层面。转变观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与基础,调动全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激发保护环境的意识,重新认识自然、保护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发展。

1 正确认识生态文明

地球生态环境正在不断恶化,世界各国都已经意识到这不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演化为全球性的问题。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离不开人的参与,以人为主体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应该充分发挥人的力量。只有树立起正确的理念,才会将理念付诸于实践行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善了物质生活水平,总体来看,我国公民环保意识相对较差,都认为环保是国家、政府的事情,跟自己没有关系。公民个体努力环保也阻挡不了环境恶化的大势,每个公民参与环保的意识不强,这就需要我国从意识形态方面做好环保的宣传,让环保的理念渗透进每个公民的内心,使其意识到环保跟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环保不再是未来的一件事情,其是今天必须行动、马上行动的问题。现在北方地区严重的雾霾已经使人们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每个公民应该不只是再空喊口号,应该实实在在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2 加强生态文明观教育

教育可以改变公民对待环境问题的看法,有必要对公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教育,通过向公众派发资料或者通过间接的方式,向小、中、高、大学的学生们宣传环保教育,通过学生向家长传递环保的知识,使大家意识到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已经到了不得不重视环保问题的时候。生态环保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2.1 生态环保道德观教育

将道德观念融入到环保教育中去,使每个公民意识到道德对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意识到破坏环境是违反社会公德的,调动起公众的公德意识,使其通过自我道德来加强环境保护,肩负起保护自然环境的职责,从内心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发展的观念,以后在日常生活中提醒自己不要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违背自然规律做事,而应该从长远看,提高道德约束意识,为后代子孙创造更好的生活及发展条件。

2.2 加强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

为了减轻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多种传播媒介对民众进行宣传性教育,比如利用网络、电视、杂志、公交广告等,使民众在与社会外界的信息接触中无处不感受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紧迫性,通过媒介的传播可以了解到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学习到生态文明的保护知识,不断提高环保意识,将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内化成自己日常行为的一部分。

3 倡导全民低碳经济消费

存在于人类生产及生活方式中的消费行为不仅仅是市场经济下的产物,其还受到传统道德观的制约。传统的消费观念违背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规律,绿色消费理念倡导人类在生活及生产时,在满足人类社会运行需求的条件下,最可能消耗最少的能源,减少对自然界的污染,对社会公众的健康产生的危害最小,生产的污染物或废弃物较少等。在消费能源及自然资源时,合理消费。绿色消费要与绿色生产相结合,人类社会生存及发展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消耗资源的过程。绿色消费要求有效利用原材料,要不断改革及创新生产方法及工艺流程,研发绿色、无污染的产品,推广及应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产品,注意废弃物资的可再利用价值。公众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可以促进传统消费模式的转型和升级,培养节约资源的意识,加快绿色产业的发展,绿色技术的创新,促进企业转变固有的、传统的粗放式、高消耗型的生产模式,从而在源头上意识到环境污染的不可取性。

4 培养文明的生活方式

工业文明生产及生活方式,在方便及满足了个人需求外,也有着负面的效果:对资源的高消耗、对环境的高污染。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掠夺自然资源的能力大幅提高,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速度呈现逐渐加快,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挑战。因此人类社会亟需转变文明生活及生产方式来减轻对自然界生态的压力。人类社会应该转变崇尚不合理的消费观,追求非物质消费的文化观,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人类社会从崇尚物质向多元化的、更高级的精神需求转移,重视心理、精神、文化、审美建设。鼓励民间成立科学、文化、艺术的团体,多组织一些文化、娱乐、艺术性的活动,鼓励民众追求简朴的生活方式替代物质性的高消费习惯。还应该在家庭中推行绿色生活观念,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循环利用水资源等。

[1]钱俊生,余谋昌.生态哲学[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2]尹伟伦.拥抱绿色GDP时代——思考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J].科技潮,2011,(06).

[3]高婷婷.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生态文明[J].实践(党的教育版), 2008,(02).

[4]尹伟伦.拥抱绿色GDP时代——思考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J].科技潮,2010,(04).

[5]于晓霞,孙伟平.生态文明:一种新的文明形态[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猜你喜欢

公民文明意识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对不文明说“不”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