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州区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实现途径
2015-01-28贾小蓉
贾小蓉
(原州区水务局,宁夏 固原756000)
原州区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实现途径
贾小蓉
(原州区水务局,宁夏 固原756000)
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建设目标;实现途径;原州区
固原市原州区水土流失严重,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原州、和谐原州、富裕原州的重中之重。通过分析原州区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现状,提出了未来建设目标和实现途径,包括正确定位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在地区发展中的地位,以及合理布局水土保持工程、生态产业和土地利用模式。
固原市原州区位于宁夏南部,介于东经105°58′—106°32′、北纬35°50′—36°20′之间,是典型的黄土丘陵山区。土地总面积2 739.01 km2,辖11个乡镇,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展起点低。2013年末原州区总人口46.4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62万人,主要生活在清水河流域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清水河河谷川道区的东西两山和南部土石山区,严酷的自然条件是阻碍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原因。为解决这一难题,原州区加强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通过生态工程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 水土流失现状
原州区有水土流失面积2 072.00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75.6%,其中轻度309.80 km2、中度428.01 km2、强烈838.69 km2、极强烈432.39 km2、剧烈63.11 km2,土壤侵蚀模数6 000 t/(km2·a),年土壤流失量达1 243.2万t。
根据地貌特征,可将该区划分为南部半阴湿土石山区、东部干旱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和河谷川道区。南部土石山区面积857.80 km2,主要分布在境内的清水河、泾河、葫芦河流域上游,为河流发源地。该区大部分在六盘山阴湿区内,地势高,植被较好,有大面积的天然次生林,草场宽阔,水土流失较轻,地貌以土石丘陵梁峁为主,沟壑相对稳定。东部黄土丘陵沟壑区面积1 751.50 km2,主要分布在清水河、泾河流域。该区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河谷川道区面积129.71 km2,主要分布在清水河、泾河和葫芦河流域。该区地形平缓,土壤条件好,有一定水利灌溉条件,但是由于种植方式不合理,造成土壤肥力逐年下降,盐渍化面积逐年增加。
2 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近年来,原州区加强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城乡大环境绿化、林业产业培育等,森林资源保有量显著增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目前全区林地面积8.39万hm2。同时,原州区通过茹河一期、马莲河、开城项目区、张易河坝系、西川沟小流域、庙台小流域等坡面综合治理工程与沟道坝系工程的实施,探索出了一条贫困山区小流域建设生态高效农业的路子。截至2013年底,全区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 111 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53.6%,建设水保治沟骨干工程65座、中型淤地坝38座、小型淤地坝64座,修建水窖、谷坊、涝池等各类小型水保工程14 440座。小流域综合治理积累了较为成功的经验,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3 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自然条件严酷。原州区资源型、工程型、水质型缺水并存,风灾、旱灾、涝灾、雹灾、霜冻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破坏力大,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梁峁交错、地形复杂,川、沟、塬、台、壕、掌、山坡等多种地形交错分布。受气候条件、土壤质地、人为活动影响,土壤侵蚀类型多样,水力、风力、重力侵蚀均有分布,土壤侵蚀量大。
(2)经济条件薄弱。原州区是国家级贫困地区和国家重点扶贫对象,经济总量相对偏小,产品处于产业链底端,生产方式集约化程度不高,自我调整能力弱,经济基础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农民主要收入来源单一,主要是农牧业和劳务,且增收渠道不宽。由于经济基础薄弱,长期以来各项基本建设投入不足,使得原州区生态文明建设受到严重制约。
(3)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突出。原州区经济发展落后,产业化程度不高,尤其是工业发展滞后,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呈现“整体缓和、局部突出”的态势。局部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现代农业使用塑料薄膜、农药、化肥造成农业环境污染;二是养殖户牲畜粪尿处理不当造成土壤和水环境污染;三是农民节水意识淡薄,水资源利用率低,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较为严重;四是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造成部分区域人口增长超出了环境和资源承载力。
(4)思想观念陈旧。受传统生活方式影响,部分群众对新时期价值观的认识不足,生态意识和绿色消费观念仍较淡薄。受经济利益驱动,偏重经济建设,而忽视了生态建设,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获取经济利益的情况时有发生。
(5)资金、技术、人才短缺。地方政府财力薄弱,资金瓶颈制约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影响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和人才引进,存在工业设备落后、生产成本偏高、市场竞争力弱,特别是人才结构老化、技术更新速度慢等问题。
4 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实现途径
针对上述问题,原州区积极采取措施,通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倡导绿色消费,实现规划区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形成生态环境舒适、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将生态文明行为方式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和方方面面,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向高质量、高效益、低污染、生态化方向发展[1],建设“生态、经济、科技、人文”的新原州。
原州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必须要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资源开发与节约利用、经济发展与人口合理承载的动态关系,把生态建设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结合起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经济发展体系,形成区域生态经济建设的新格局。原州区按照“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的社会经济政策为手段,以致力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的原则,总体布局上,土石山区、黄土丘陵沟壑区以生态建设为主;河谷川道区以优势特色生态农业为主,加大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工业区按类型集中规划在交通便利、人口密度相对小、有水资源的区域;重点抓好城镇区和工业园区的环境保护措施;围绕六盘山、须弥山等景区和市区内名胜古迹做大做强旅游业;重点做好贫困区域和人口密集区域的劳务输出,在城镇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区大力开展各类服务业。在生产和消费环节建立健全强有力的资源节约和资源消费约束与激励机制,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提高认识,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健康、持续、稳步发展,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统筹推进,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
4.1 正确定位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在地区发展中的地位
固原市地处黄河流域,境内的六盘山及其水系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重要汇水源。保护、建设和完善以六盘山为核心并向外辐射的森林生态系统,是固原市建设黄土高原西部保护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的“绿岛”和黄河中游的一座“供水塔”的重要内容。作为固原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州区要进一步加大生态工程建设力度,完善六盘山森林生态体系,强化生态功能,把原州区建设成为维护固原乃至我国西部地区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
4.2 合理布局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针对不同的类型区,采取相应的治理模式:①半阴湿土石山区,通过实施造林种草工程,建设以六盘山为核心的水源涵养林生态功能区。②干旱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生物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建设以治理水土流失为主、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合型功能区。③河谷川道区。建设高标准农田防护林网,以发展特色经济林为主,结合小流域治理,促进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④城乡大环境绿化区。以道路、公园、景区、水域绿化为主,以县域城区绿化为点,建设城市森林体系并辐射延伸至乡镇。在新农村建设方面,不断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实现园林型、生态型城市建设目标,在主要道路、河流两侧营造生态护坡护岸,打造环境优美的绿色廊道,构建和谐城乡生态。
4.3 合理布局生态产业发展
合理布局生态产业,比如在清水河流域河谷川道区水浇地发展优质早熟菜用型生产基地和设施移动拱棚发展区域,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部分河谷川道区发展小杂粮、中药材、油料等优势特色种植业,在阴湿山区、部分土石山区和河谷川道区发展中药材等经济作物。此外,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区,比如建立以六盘山外围为主要区域的特色林木种苗产业区、北部川道区枸杞产业区,以及在东部光、热、水、土等条件较好的乡镇发展经济林产业。
4.4 合理布局土地利用模式
(1)农用地布局。为了更好地利用水库灌区和机井灌溉区优质的耕地资源,提高耕地质量,依据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将耕地主要布局在河谷川道区和坡度在25°以下的山区;园地主要布局在土地和气候等条件适宜发展经果林产业且有良好的经果林种植基础的东部各乡(镇);考虑到固原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和叠叠沟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保护,以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和逐步实现生态恢复为目标,将林地主要布局在各乡(镇)林场及退耕还林区;牧草地布局在云雾山自然保护区所在的寨科乡和处于宁夏中部干旱带上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均较脆弱的各乡(镇)。
(2)建设用地布局。按照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指标,统筹存量与增量建设用地,并与相关规划协调,合理安排建设用地布局[2]。城、镇、村等建设用地的布局,按照集约用地、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的要求,形成城市紧凑发展、城镇和农村居民点集聚发展的土地利用格局;城镇发展中统筹存量和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加大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力度,加强闲散用地整合,鼓励低效用地增容改造和深度开发,城镇新增用地尽量依托城镇现有的基础设施,少占耕地和水域,避让基本农田和重要生态用地;各类园区在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内控制,并与周边其他用地布局相协调;采矿、能源、化工等生产仓储用地和其他高污染、危险性用地与居住、商业等用地保持安全距离,高污染性工业用地布局避让基本农田保护区;农村居民点新增用地主要用于中心村建设,并与旧村缩并挂钩,控制自然村落的无序扩张,促进农村居民点适度集中;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与规划的城乡建设用地空间格局相协调,主要用于满足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求,有利于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和发展能力。
[1] 孙发政.论水土、水土保持生态与水土生态保持[J].中国水土保持,2006(11):14-16.
[2] 刘震.科学评估 精心打造 扎实推进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建设[J].中国水土保持,2013(5):1-3.
(责任编辑 李杨杨)
2015年利川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市创建工作
恩施州2015年农业农村工作视频会和利川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都把水土保持工作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求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恩施”目标指引下,把水土保持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战略部署。利川市水土保持局明确了2015年工作总目标: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市创建工作,力争水土保持工作再上新台阶。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年初对水保工作责任进行层层分解,落实主体职责;二是依托项目建设,以预防监督为主,全面防治水土流失;三是创新工作方法,做到部门联动,实行整体推进,进行连片整治;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提升市民的水保意识,对破坏环境行为说“不”,让利川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唐 静 罗金权(湖北省利川市水保局)
泾川多措并举宣传水土保持法
2015年3月1日是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颁布施行四周年。为进一步加强对水土保持法及相关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泾川县水保局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多措并举开展了水土保持法系列宣传活动。
一是制定宣传计划。县水保局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精心研究部署,确定专人负责,制订了《2015年水土保持法施行四周年宣传活动实施方案》,按照分工负责、协作配合、多方并进的方式将宣传任务分解到单位和人员,做到了任务明确、责任落实、活动有序。
二是突出宣传重点。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甘肃省水土保持条例》《泾川县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管理使用办法》为重点,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水土保持法的重大意义、工作方针及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的范围、原则、标准等,扩大水保法的宣传覆盖面,进一步增强社会大众的遵纪守法意识。
三是丰富宣传载体。①在县城街道悬挂宣传横幅3条,分发宣传手册和水保法知识问答等21 000多册(份)。②在县城中心广场电子屏和县电视台连续滚动播放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专题片和庆祝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四周年字幕。③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发送短信2 000条,广泛传递“水保有益、人人有责”的正能量,提升宣传活动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④上门服务,开展送法到基层、到开发建设项目驻地、到县境内砖瓦生产企业活动。举办“案说法、案释法”等活动,在执法中宣传,在宣传中执法,进一步增强生产建设单位的水保法制意识。⑤开展水土保持宣传教育进学校、进课堂活动。依托田家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教育实践基地和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开展水土保持典型示范和科普宣传,切实增强全民的法制观念和水保意识。
史鹏程(甘肃省泾川县水土保持局)
信丰开展水土保持法施行四周年宣传活动
2015年2月25日,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由信丰县水土保持局主办的以“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水土保持法(修订版)施行四周年巡回宣传活动拉开序幕。
由信丰县水土保持局和信丰畲族艺术团编排的《让橙乡更美好》《青山绿水惠民生》《二佬说水保》等10个极具地方特色的节目巡回向全县16个乡镇的普通老百姓演出,目的是把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水土保持的重要性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寓教于乐,活动现场还穿插群众互动,进行水保知识有奖问答,发放宣传材料等。
郭和生张晓东(江西省信丰县水土保持局)
兴国制定考核办法推进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常态化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扩大兴国水保和农村能源环保工作的社会影响,兴国县水保局日前出台了2015年宣传信息报道工作考核办法。该办法明确了宣传教育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制定了激励措施。为确保宣传教育活动取得实效,一是加强了组织领导,明确了工作任务;二是建立了激励员工投稿的奖励机制,实行用稿稿酬奖励考核制,设立宣传报道个人奖,对年终评选的优秀信息报道员给予表彰奖励;三是筹措宣传经费,为宣传教育提供工作保障;四是创新宣传教育载体,主攻主流媒体,制作宣传画册,开辟《简讯》专栏等,持续开展水保法律知识进党校、进乡村、进企业、进社区活动。
吴朝华(江西省兴国县水土保持局)
水保治理开发为农民架起致富桥
兴国县水保局按照小流域治理实施规划方案和“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治山治水路径,坚持“生态保护优先,适度适地开发”的理念,在国家水保重点建设工程鼎城项目区,以“油茶、茶树”为经济果木林开发主导产业,以国家补助投入为牵引,激活民间资本,整合部门资源,发挥社会力量,初步走出了一条“国家、集体、个人”多元投资的水土保持治理开发新路,运用“合作社+基地+开发户”和“因地制宜分户开发管理”等经营管理方式,在宜林宜果的山地,采取“山顶戴帽保水保土披绿,山腰人工整地修建反坡梯田+坎下沟种果或竹节水平沟+沟头种果”的开发模式,创办了“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保产业开发基地。
据统计,2013年以来,在水保鼎城项目区6条小流域共开发种植油茶400 hm2、茶树40 hm2,预计采收期年产值可达2 000万元。
谢运源(江西省兴国县水土保持局)
(责任编辑 张培虎)
S157
C
1000-0941(2015)04-0065-03
贾小蓉(1968—),女,宁夏海原县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水土保持管理工作。
2015-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