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推进环保产业集群化
2015-01-28分析人曹丽琼程芳琴
分析人:曹丽琼 程芳琴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推进环保产业集群化
分析人:曹丽琼 程芳琴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与环保意识的增强,环保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结构逐步调整,不断提升为经济增长点,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升级为“新的支柱产业”。本文通过分析山西省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根据国内外其他一些地区发展较好的产业,结合山西自己特点和优势,提出一些可供山西现阶段增加环保产业GDP,打造山西环保支柱产业、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环保科技和产业的竞争力的建议和意见。
节能环保产业是为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发展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涉及与节能环保相关的设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5年在全国“两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今年全国碳排放及4项主要污染物的减排目标,并提出深入实施大气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气十条”和“水十条”)、促进煤炭消费零增长、推广新能源汽车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具体举措。节能环保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山西是一个资源大省,在给我国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和生态脆弱等问题。对于山西来说,推动环保产业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发展山西环保产业的意义与必要性
目前,国家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大力支持环保产业发展,作为能源资源大省,山西的煤电、煤焦、煤铝、煤化工等煤基产业占到工业总产值的85%以上,这些都是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随着煤电企业近零排放、煤焦企业废水回用、水利工程和生态修复等压力和要求,发展环保产业,加大环保投入成为时代的需求。
山西省紧邻京津冀,发展山西省的环保产业。第一,有利于改善山西乃至我国煤炭利用造成的煤烟型污染和雾霾天气的现状。第二,有助于推动山西省经济多元化发展。由此看出,山西有巨大的环保产业市场空间和巨大的环保科技提升空间,从技术和市场角度分析,都具有强劲的后发优势。因此,需要调整山西环保产业的发展战略,快速发展科技,培育人才,推动山西省环保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山西环保产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山西省环保产业主要集中在污水处理、大气及固体废弃物治理、环境评价咨询服务等方面。现有科技水平滞后,企业规模不大,产业体系不完善,企业发展与市场需求脱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环保产业缺乏竞争力
环保产业主要技术来源于省外,以引进先进设备为主,主要分布在企业和科研院所。本土成长的企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很多都是些中小企业,企业小而散,没有研发、技术、资金等优势,产业竞争力弱,缺少研发、设计、设备制造及运营服务于一体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也缺少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产业园区。
科研成果产生与转化率低
科技成果的主要产出单位为高校和科研院所,高校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为论文和专利,产出的科技成果中约25%左右的与企业需求结合度较紧密,只有约5%可以转化,其余20%已经走上了产业化的道路,正在走向市场,但中途夭折。
缺乏有效的技术市场
科技成果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它不同于普通的商品仅通过简单的买卖关系即可完成转化。目前技术市场的管理者,大都热衷于举办大型技术市场交易会、科技成果推广洽谈会等,场面宏大却仅起沟通作用。大学科技园、留学创业园等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但活力不够。
科技成果转化投入资金不足
近年来,我国研究和开发(R&D)投入与发达国家比相差不大,转化的资金主要靠企业自筹、科技计划拨款、银行贷款、风险投资等;而企业自筹经费大多用装置来代替,主要的研发经费看上去企业占到60%以上,事实上主要为财政投入,风险投资占的比例很小。从事高新技术转化的中小企业资金严重不足。
方法与建议
引进人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国外的环保技术已相对成熟,环保产业的科研经费和人员投入逐渐消减。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一批高端科技人员正在寻找新的创业机会,这正是我们引进海外高端环保科技人才的大好时机。
通过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的人才引进,针对山西省污染现状,开发并形成产业化核心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的产出率;形成支撑产业发展的人才团队;提升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和持久生命力。
政府引导,建立低碳环保产业园
以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为契机,突出主攻环保领域内的烟气治理、水处理、固废综合利用和新型材料等产业,全面推进“环保技术咨询服务、节能环保设备制造、环保工程总包”的产业链升级。吸引并选择国内外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环保产品落户园区;招引行业领军企业入驻,培植和壮大龙头企业;在资金、土地、技术、人才等要素上加以倾斜,培育大学科技园和留学创业园中的新兴高科技企业,打通科技成果落地渠道。提升集群产业能级和水平,推动产业创新、产业聚集和产业规模的发展壮大,提升环保产业在山西省工业GDP的贡献率。
例如江苏盐城环保产业园2009年建园初无一家5人以上企业;2012年47家企业主营收入60亿元;2013年8月盐城环保科技城正式挂牌;截至今年10月份,已经完成73家企业入驻,实现产值60亿元;成为国内集聚烟气治理领军企业最多的园区,投资总额达400多亿元。提出3~5年时间,打造成“中国烟气治理之都”。加大科技应用开发资金投入,建立工业技术研究院总量上看,我国研究和开发(R&D)投入与发达国家比相差不大,从投资结构看,实验室小试实验、中试放大试验、产业化三个阶段,资金投入比例为1:0.7: 100,而发达国家这三个阶段资金投入比例大致为1:10:100,我省成果转化的科研投入基本上采用工业化或产业化配套,缺乏应用开发(中试放大)投资环节,而这一点,又恰恰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关键。
建议借鉴澳大利亚CRC计划(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ers),采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合作研究的模式,以企业问题为导向,建立工业技术研究院。由政府、企业共同出资,资金全部用于实验室成果的应用开发(中试放大)环节,以达到高水平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目的。
以成果应用为导向,调整完善科研人员考评体系
山西省环保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科技成果主要来源于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现有体制下,高校科技成果的评价指标主要为论文和专利,使得科技人员的以追求高水平成果为目的,非常注重基础研究,而忽视企业需求与市场需要,研究选题往往偏重技术与理论,导致产出的科技成果中仅约5%能够实现转化,因此,现有科技人员的评价体系不利于科研成果的高效产出和转化。
建议调整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员的评价体系,以科研成果产出和应用为导向,淡化科技论文评价指标,鼓励科技人员到市场进行调研、选题、立项,立足于企业发展及市场所需,与企业协同创新,缩小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的差距,提高科研成果的产生和转化率。
10.3969/j.issn.1001-8972.2015.09.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