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抗生素让人谈虎色变?
2015-01-28《中国环境报》
水中抗生素让人谈虎色变?
央视新闻频道前不久曝光了鲁抗医药大量偷含排抗生素污水,浓度严重超标.一时间,关于饮用水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引起公众对饮水健康的担忧.
越来越多的微量抗生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水环境中被发现,这些抗生素最终会通过饮用水和食物等渠道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占生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的水源水质污染包括重金属污染,如汞、镉、铬、砷无机离子等无机污染物,以及持久性有机物、内分泌干扰物和个人护理用品等有机污染物及微生物污染等.其中,药品及个人护理用品(PPCPs)作为一类新型的环境污染物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起公众关注.
“由于PPCPs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较缓慢的生物降解性,长期暴露于水体,有可能使细菌、病毒具有抗药性,这些微生物进入人体后将给人类带来潜在危险.”王占生说.
抗生素广泛大量使用造成的污染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大量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微量抗生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水环境中被发现,它们最终会通过饮用水和食物等渠道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2014年5月,华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和清华大学共同完成的研究显示,地表水中含有68种抗生素且浓度较高,还有90种非抗生素类的医药成分被检出.但专家表示,地表水中含有抗生素与饮用水安全并无直接关系,饮用水来源不是普通的地表水,而是水源地.
欧美对地表水、饮用水中抗生素种类及含量进行了较多的调查研究.资料显示,1999年和2000年,在美国139条江河中检测到四环素类、磺胺类和林肯霉素等21种抗生素残留,在水环境中的残留浓度一般小于1.0微克/升.美国在2008年的一项研究表明,24个大城市的饮用水含有抗生素等多种药物成分.
自然环境中的抗生素浓度极低,是否会引起细菌耐药性问题,目前科学界还没有定论
摘自《中国环境报》
201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