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1-28向亚芳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年3期
关键词:监测站仪器设备环境监测

向亚芳

(重庆市云阳县环境保护局 重庆云阳 404500)

1 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给人类生存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保护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环境监测,它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要想环境监测工作充分发挥,需要特别注重质量管理工作。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包括质量保证、质量策划、质量改进、质量控制和质量监督等内容,是环境监测全过程中为保证监测数据和信息的“五性”所实施的全部活动和措施。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各级环境监测站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保证监测数据“五性”要求的重要措施,是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执法和科研等活动提供技术支持的根本前提。因此,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2 县级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2.1 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质量管理体系是实验室的内部文件,是指导实验室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因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非常重要。定期的计量认证复评审和实验室能力认定虽促进了管理体系的建设,但目前,许多县级环境监测实验室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方面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虽然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但是编制内容未与实际环境监测工作要求充分结合,可行性较差;二是管理体系的运行还存在部分缺陷,呈现出日常监测工作与管理规定脱节、执行力不够的问题;三是每年实验室的内部培训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宣贯不到位,监测人员对体系文件认识和理解不充分、不具体,不完全清楚自己的职、责、权,以致在具体监测工作中不知如何按照要求开展工作;四是管理体系文件内容更新不足。有些质量负责人责任感不强,不及时更新已作废的标准方法,仍在使用过期标准方法开展监测工作。

2.2 环境监测队伍存在缺陷

一是监测人员编制不足。按照“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东、中、西部各级监测站有相应的人员编制要求,但县级监测站往往由于种种困难达不到要求;二是人员结构不合理。县级监测站高学历、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偏少,大多监测人员不是科班出身,业务素质偏低,业务水平难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三是监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且流动性大。大部分县级监测站多因当地财力问题,很少走出去参加正规培训,得不到锻炼和提高业务水平,难以胜任监测技术要求。四是在岗人员比例偏低。普遍存在在编不在岗现象,造成在岗人员偏少,不能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基本工作任务,给监测工作带来比较大的影响。

2.3 环境监测能力不足

目前很多县级监测站监测能力和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新时期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实验室面积、基本仪器设备配置种类及数量还不能完全满足国家和地方“建设标准”的要求。如果因缺少经费的投入,就无法及时配备监测仪器设备。缺少监测仪器,就会存在缺项现象,使得技术支撑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监测业务用房不足,实验室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监测分析中质量控制措施单一、简单,或缺少必要的质控措施。标准方法查新严重滞后,没有按正确的排放标准对监测结果予以正确评价。对辖区内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响应能力不足等。

2.4 现场监测质量管理不规范

现场监测工作是环境监测的基础性工作,是全过程质量管理活动的开始,如果现场质量管理工作存在漏洞和缺陷,将会影响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一是管理问题。现场监督记录针对性不强,设计简单;质量监督执行不到位,对发现的问题没及时反馈,未采取纠正或纠正措施;现场监测设备维修率高,未能保证仪器设备正常工作。二是技术问题。监测方案制定不完善,不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在现场采样过程中,因不了解企业生产工艺、废气浓度的高低而不确定所用吸收液的体积;现场环境复杂,受仪器设备、监测人员等因素影响,监测点位布局不合理、监测范围、监测项目不足以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站内质量管理与现场监测环节出现脱节现象,使样品失去代表性和真实性;现场采样记录不及时,原始记录表格设计不规范、不合理,无针对性,某些重要信息不具体、不详细。

3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对策

3.1 强化质量管理意识,促进管理体系持续改进、不断完善

充分认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结合实际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加强县级环境监测站的关键。工作中,可实行站长全面负责、质量控制室组织管理、监测室具体实施的三级质量管理及质量保证体系,促进体系文件有效运行。切实加强至少每年一次的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工作的组织领导,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或纠正措施。站长和各科室负责人要带头学习、领会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不断向全站监测人员进行评审准则和管理体系文件的宣贯,让他们理解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逐渐加强质量管理意识,充分了解自己的职能、职责及权限,严格执行相关质量管理规定,以强烈的责任心和科学严谨的态度投入到环境监测工作中,确保监测数据具有公信力,使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持续改进、不断完善,促进其有效运行。

3.2 加强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有效促进质量管理水平

建立实验室规范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和要求。一是规范实验室的环境。实验室要布局合理,便于工作,周围环境和分析项目间不能产生干扰和交叉污染。对温湿度有严格要求的测试场所必须配置相应设施及监控设备。精密仪器不能与化学分析实验室同放一室,以免酸碱化学品腐蚀或受潮。实验室产生的“三废”处理措施要符合环境要求。二是监测仪器设备与标准物质的管理。建立仪器设备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管理程序、管理组织、仪器的作业指导书等。健全仪器设备质量管理制度,包括评审、验收、使用、记录及核查制度等。定期将仪器设备送计量部门校准与检定。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及标识管理制度。注意仪器设备的保养与维修,有防潮、防火、防光、防震、防毒、防爆、防霉、防尘、防锈、防冻等措施。标准物质应统一采购,由专人负责,建立总账,实行领用登记制度。使用国家或有关部门正式批准的有证标准物质,并按证书或有关储存条件进行安全处置。剧毒化学品的标准物质要按剧毒化学品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并对其使用情况做好跟踪记录。

3.3 加强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环境监测队伍素质

环境监测人员是县级环境监测站的核心,随着国家对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投入的加大,县级监测站的仪器设备数量逐年增加,但相应的专业人才配备不足,因此要大力引进专业人才,壮大环境监测队伍,组建一支结构合理、技术精湛、思想过硬、作风顽强的监测人才队伍;加大现有监测人员技术培训力度,鼓励监测人员要走出去,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专业技术培训,考察、学习并吸取上级环境监测站及其他县级站在业务、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完善技术人员培训制度,采取一定激励机制,定期开展技术比武,调动人员学习积极性,逐步提高人员素质,培养复合型、全能型的监测人才。

3.4 强化现场监测环节质量管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设置设备管理员、现场监测员和质量监督员的三角链监督方式,各司其职、相互监督,保证现场监测设备正常工作。现场监测时,将环境监测点位、监测指标和频次进一步优化,监督检查现场监测人员操作规程和原始记录,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或采取纠正措施,保证所用技术规范、标准、方法、程序现行有效,所用监测仪器应在检定周期内使用。根据监测目的、监测项目、监测方法、监测时间等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和质控要求,保证现场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4 结语

总而言之,环境保护工作离不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而县级监测站作为环境监测系统的最基层单位,要以新“环保法”为契机,努力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规范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提升监测人员质量保证的整体认知力,使质量管理工作真正贯穿到监测的每个环节、发挥实效。

[1]刘芳琳,张卫东,熊强等.环境监测工作手册,2009,5.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S].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监测站仪器设备环境监测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北京市监测站布局差异分析
对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系统开展数据化运维的探讨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与酷暑奋战的环保英雄——宜兴市环境监测站现场采样组的一天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基于能力培养自制实验仪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