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2015-01-28杨蕾
杨 蕾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54)
土地一直以来都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是,随着近年来人口的不断增长与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和质量均日趋下降,这就导致我国粮食安全倍受威胁。为有效缓解耕地资源愈来愈紧张的现状,我国开始了土地整理工作事业以提升耕地的质量。土地整理主要有对已利用土地进行结构调整、对未利用地进行开发、对废弃地加以复垦,从而对缓解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突出问题,发展高效农业与解决“三农”问题均能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
1 土地整理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
1.1 定性和定量彼此结合之原则。环境评价通常都是定性和定量相互结合之后果。因为环境具有外部性,导致定量工作极其难做,但要实现科学发展,就应当实现定量化,就需要找出合理指标进行评判,这可以说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工作。选择指标时应当考虑到可获得性、可操作性以及可执行性,从而让环境评价成果能够尽可能地实现定量化,这也是研究工作的发展方向。
1.2 区域差异之原则。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农业生产状况存在极大差别,运用固定模式来评价全部土地整理项目造成的环境影响并不现实。不一样的土地利用方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大不相同。因此,在土地整理时,不一样的地貌类型有着自身与众不同的环境影响指标侧重点。
1.3 滞后性与持续性之原则。因为土地整理在目前有可能出现的影响并不够深远,但是在今后几年则有可能出现大量想象不到的结果。至于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常常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露,所以评价一定要具备连续性,便于在几年之后总结相应的经验,并且表现出已完成项目之状况。
1.4 公众参与之原则。我国数不千年以来延续至今的封建文化导致公众参与在我国缺少较好的发展环境,尽管已经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是整体上还滞留于专家参与这一水平上,普通民众的参与意识和水平亟待提升。如今,社会公众对于参与较强烈,对于改善环境发挥了非常理想的作用。
2 土地整理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方法
2.1 图形叠置法
此法是那一套环境特征图加以叠置,从而形成一个重合图,用以表示本地区的主要特征,在开发整理活动影响范围之中指明被影响环境的主要特征和受影响程度之大小。每一因素受影响程度均可用一种专门黑白色码阴影之深浅加以表示,将各类色码的透明片叠置至基片图即可得出某项工程所具有的综合影响。如今,该方法已被广泛运用到环境影响评价之中。
2.2 矩阵法
此法是将开发整理行为以及受影响的环境特点组织成为一个矩阵,在开发整理行为与环境影响间形成直接联系,从而证实什么行为会影响到什么环境特点,并且用数字来表示影响程度的大小以及影响因素重要与否。
2.3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灰色关联度理论的观点是,数个统计数列组建而成的数条曲线几何形状一旦愈接近,也就意味着各条曲线愈平行,这样一来,其变化的趋势也就愈接近,关联度也就变得愈大。所以,要依据土地整理的具体状况,依据其有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或者依据环境的质量标准分别确定参考的序列,把土地整理之前与之后的环境序列进行比较,将土地整理前、后的环境实际情况和最理想或方案间关联度大小实施比较与排序。把这一法运用于环境影响评价之中具有极大的可行性,这是因为该方法计算较为简单,数据不需要实施归一化的处理,而且可以运用原始数据直接加以计算,不需要大量的样本,只需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即可。
2.4 综合指数法
这一方法是依据土地整理环境影响评价之目的,选择相关土地整理环境属性指标,依据我国相关法规标准以明确评价的标准,把各项指标的原始值实施标准化的处理,也就是将各种指标的实际值和标准值加以对照,并用百分数以表示抽象值,再依据各种因素对于土地整理的影响度、各因素间彼此作用的重要意义来确定权重值,并且得出各分级指标所具有的指数,最后再把以上数值进行结合以形成境影响综合指数。这一方法原理较为简单,而且容易加以掌握,具有相当强的可操作性。
笔者觉得,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之中,应当依据实地环境资料情况与环境影响评价状况来选择最为合理的评价方式。
3 结语
综上所述,土地整理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如今,在我国土地资源极为紧张,十分需要提升土地利用率以及利用效益的宏观环境之下,土地整理是提升农地利用率和提高粮食生产量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改进我国农村环境与提升农业生产稳定性的重要方法。在实施土地整理之时,土地整理环境影响评价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从而保障土地整理能够产生更好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真正为国为民带来效益,促进经济社会的新发展。
[1]赵磊.土地整理的区域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重庆市北碚区土地整理项目为例[J].河北农业科学,2012,(4).
[2]刘娟,范彬.土地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7).
[3]代旭焕.浅探土地整理社会环境影响评价[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