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油气田在节能减排中的精细化管理
2015-01-28吕冰
吕 冰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渤海石油管理局 天津 300452)
精细化管理理念已经广为人们所熟知,作为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同。但精细化管理重细节、重过程、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的基本特征并没有完全有效的在管理实践中体现,如何将精细化管理专注细节、精益求精、力争最佳的理论基础和精髓落实于具体的工作实际中是我们必须长期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渤海石油管理局作为海上能源最大的生产基地,国家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海上大庆”的重要能源供给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起了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能源管理体系,能源利用也从初期的“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
1 转变思路,机制精加工
渤海石油管理局早在“十一五”期间就将科学化能源管理提高到企业发展战略高度,建立一套完善的能源管理长效机制成为首要任务,结合国家节能减排发展战略,公司在制定各项制度规章时,将海上油气开发、建设、开采等各个环节全面梳理清楚,制定出切实可行并且具有广泛认同和可操作性的能源管理制度。在此过程中通过对企业发展目标的细化、分解并结合各生产区域的实际情况,规划中长期发展战略,制定产能指标,实现滚动开发与节能降耗相协同;寻求行业能耗对标的同时紧跟国际能源利用的先进水平,逐步缩小差距;通过细化企业管理单元,明确管理目标,改进管理方式,确保企业能源管理制度高效、精准的落实到位。
建立节能减排管理制度只是能源管理的初级阶段,积极推动建全和逐步完善能源管理体系长效机制才是提高能源管理水平的关键。
1.1 分层设计 动态管理
依据国家相关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海上油气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节能减排管理规定》、《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办法》、《节能减排项目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使得现场生产单位在节能管理中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在能源体系建设中按照管理的层级不同,体系的设计也是分层控制,主要涵盖管理层手册、执行层程序文件、生产作业层的作业文件,做到层级分明、责权利清晰透明、专业细致精准全面、可操作性强,保证各个层级无缝衔接,有的放矢。通过对管理流程的梳理、细化,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同时也降低了管理成本。
由于海上油气开采具有高风险、高投入、开采周期长,生产平台分布相对独立、点式分散等特点,在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规定时,主管部门就更要“接地气”、“看长远”,把握精细化管理思想的精髓,将其中的“精”和“细”加以合理运用。具体于能源管理体系中就是“抓大不放小,轻重兼顾”。重点用能设备和生产工艺流程都相应制定了配套的管理制度,如《耗能设备能源管理规定》、《重点工艺流程能源管理规定》等。
能源管理体系设计中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并不拘泥于只单纯完成各项考核指标,而忽视能源管理的长远规划,减少因规划设计不合理造成的追加成本,在产能和能耗之间寻求平衡,不同节点间有机可循,规避程序衔接不畅、重复管理等弊端。
作业文件制定时,灵活运用规则,动态管理。对于不同区域、不同开发阶段、不同作业地点等影响因素在管理时应因地制宜,避免“一刀切”,本着共同而又有区别的原则,细化作业文件,动态跟踪,随时调整,避免“闭门造车”。所有文件都要满足生产一线的实际需求,不具备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的内容一律剔除。
“精”和“细”并重的体系设计思路,减少了管理层和作业层间的相互制约,使管理层和作业层的衔接更加紧密,动态管理提高了管理的精准和时效,避免因脱离生产实际,盲目出台一些不合乎实际需求的管理制度,有的放矢地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1.2 分类控制,细化权重
在能源的使用中采用分类管理,这在《能源使用管理办法》中充分体现。依据生产作业的实际需求,公司日常使用的能源主要集中在自产的天然气、原油、成品柴油和外购的电力,细化这几种主要能源的使用规范,制定定额管理标准成为必要,对于主要的用能设备也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定,为能源的合理使用和设备的有效管理提供制度保障,为进一步提高用能效率打下基础。
能源的分类管理清晰了用能权重,通过区别控制,集中精力管控重点能源品种,但这并不意味着放松对用量少的能源品种的管控,即“抓大不放小”。对中小用量能源的利用更要细化管理,有分类又有侧重,使得各项节能指标得以顺利完成,对简化管理流程也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规避了由于多头的模糊式管理所造成的人员和资源浪费,这些在天然气的综合利用中尤为突出,取得满意的实际效果。公司通过建立长效的天然气利用治理机制,大大提高了伴生天然气的综合利用水平,有力推动了区域开发的进程,使原有的点式分布的开发模式向区域化,点面结合的网络化开发模式转变,能源利用效果得到显著提升,精细化管理的思想理念再次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各项制度的建立一定是服务于现实的需要,精细化管理融入了细节意识、服务意识、规则意识、系统意识等管理理念,将细节管理运用到常规管理当中,精益求精,优化管理程序,细化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在已有注重量化的管理向注重质、量相并重的管理转变,逐步实现能源管理质量的有效提升。
2 实践中的精细化管理经验与探讨
管理的提升需要技术的支持,理论的创新需要实践来验证。
2.1 天然气区域开发与综合利用
海上油气田在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伴生天然气,如何高效利用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一直是管理局能源管理的重点,随着开发格局逐步扩大、技术储备的不断提升,加之质量效益工程的开展,油田伴生气综合利用有了新的突破,节能减排效果明显,集中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2.1.1构建网络化供气,资源互补
通过建立天然气管网,使得各个油田群之间的能源通道得以联通,合理分配天然气成为现实。这些决策的有效落实,都离不开精细的数据分析,对油藏的地质储量、开发前景预测、经济评价等诸多方面的精、细分析,依此助推决策的科学、合理,使原有各自为营的能源管理向系统化、模块化、统筹化管理转变。初步形成了大区块、连片式的开发格局,无论在生产规模、生产质量、成本控制还是社会效益上都得到了显著提升,特别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治理效果明显,在实现资源的共享、互补的同时也提高了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
2.1.2 回注地层,择机开发
对于尚不具备有效利用和剩余的伴生气则采用注气工艺,回注地层,择机开发。
在实施回注中精细化管理更是广为运用于各个环节和阶段。受限于海上地理条件,实施过程中不可预测因素和风险很多,正因于此,要求相关人员必须严格细致,精益求精,不能有丝毫的疏漏,特别是对地震、测井、油藏等数据采集分析必须详实,精准。与地质、油藏数据模拟对比仔细研究评估,制定实施预案,实施中还要充分精算产气量、回注量和自用气量,最大限度减少误差,平衡压力,防止油井出现严重气窜、油气比增大等诸多风险,通过反复细致的研究,降低回注风险。
2.1.3 优化燃料设计,调整燃料结构
油田富裕伴生气的处理一直是公司节能减排工作和能源综合利用的重点和难点,作为海上主要动力来源的燃料气源(发电机、锅炉等),该部分伴生气的利用效率也随着技术进步、管理质量的提升,得到了较大的改观。通过对供气管网、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储气装置等的细化改造,进一步拓宽了富裕伴生气的利用空间。对动力燃料结构进行调整,调高天然气的比重,减少原油、柴油、渣油的使用,既增加了产量又降低了能耗,大大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量,同时减少了操作和维修成本,一举多得。
2.2 电力组网,统筹调度,资源共享
受限于海上独立供电模式,加之气量的自然递减,气源缺口和电量需求压力不断加大,安全稳定供电面临挑战。随着公司滚动开发、区域开发力度不断深入,打破这一困局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
通过细化开发区域,精准计算各个能效中心和供电模块的电力数据,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联网方案,具体实施中精准设置电力调度中心,细化流程,合理调度各区块的天然气和电量,实现了按需供电、精准供电、错峰供电,困扰生产的“大马拉小车”、“小马拉大车”和“无马拉车”等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电力辐射区域数倍增加,节能减排和环保效应明显。
通过对能源管理实践的细化和精准把控,逐渐形成了以电力组网为基础,统筹调度为手段,资源共享为目的的资源开发利用格局,这其中精细化管理功不可没。
2.3 余热回收及利用
精细化管理的核心体现于精和细,日常管理中细致用心,善于发现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挖掘潜力,并合理开发利用,实现节能减排效益最大化。
海上油气田开采中,发电机组是主要的用能设备,其机组排烟温度一般在350℃~450℃,余热利用的潜力巨大。据现有研究统计,机组燃油/气产生的热能只有约30%~35%转化为电能,约有30%随尾气排出,35%~40%通过机身散发和冷却系统带走。通过细致调研和技术分析,采用加装余热利用装置充分利用这部分余热,为下游用热单元提供可靠热源,实现资源再利用,多方收益。
3 结语
精细化管理在生产实践中无处不在,只要有着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有着一颗敢于解决问题的责任心,节能减排工作就会越做越细致,越做越有效。细化管理,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精细化管理体系,向管理要质量、向质量要效益必将成为现代能源管理的新常态。
海上油气田的精细化管理在体系上精细到层系;在调整措施上,精细到油藏;在技术保障上,精细到单井;在设施安全上,精细到关键点;在设备运维上,精细到零部件,实现全流程、全阶段的精细化管理,夯实企业质量效益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