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回族经济的发展及其影响

2015-01-28

2015年16期
关键词:伊斯兰教回族

杨 杨



我国回族经济的发展及其影响

杨杨

摘要:回族是1300多年前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来到中国,经过与其他的民族融合和漫长的历史演变逐渐形成的。回族重视商业,他们在伊斯兰教的宗教背景下有着自己独特的经商原则。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回族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回族经济对于中国的少数民族经济乃至中国的经济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伊斯兰教;回族;回族经济

一、回族的起源

在中国56个民族中,回族是继汉族、满族、壮族的第四大民族。回族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伊斯兰教的创立者与传播者——默罕默德。公元610年,默罕默德受到神的启示,开始作为先知和安拉的使者传播宗教教义。经过一系列的重大战役和合约,伊斯兰教不断发展壮大,在公元629年占领麦加圣地。《古兰经》是由真主安拉通过使者默罕默德降示的启示,最终组成一部包罗伊斯兰教文化的“诵读的经典”,同时作为伊斯兰教徒行为与思想的纲领,它是伊斯兰教最为重要的宗教典籍。

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中亚的穆斯林大批迁入中国,以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移民、波斯人、阿拉伯人为主,后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回族。回族穆斯林不但世代保留、继承了伊斯兰文化的精义,而且包容、适应了中国文化,在磨合和碰撞中最终将这两种高度文明,自称体系的文化相结合,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回族对商业的重视及鼓励

伊斯兰教允许穆斯林通过合法手段获得和拥有财富。伊斯兰教重商乐商,推崇商业,充分肯定商业活动是真主安拉所喜悦和嘉奖的事业,积极推崇商业活动,鼓励人们要敢于冒险,勇于吃苦。《古兰经》中说:“谁为主道而迁移,谁在大地上发现许多出路和丰富的财源……真主必报酬谁。”伊斯兰教认为,商业活动能够折射出一个人的信仰与品行。圣训说:“商人犹如世界上的信使,是真主在大地上可信赖的奴仆。”伊斯兰教的重商思想大大影响着回族的经济方式,回族穆斯林充分发挥着善于经营、乐于经营的经济生产生活方式。他们热衷于商业,回族商人总是能在不同条件下敏锐的捕捉到商业机会。回族的民族商业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伊斯兰教重商乐商这一特点鼓励着一代代回族穆斯林艰苦创业,勇往直前。长期的经商实践和浓厚的商业文化赐予了回族非凡的经商禀赋。对于外出经商的人来说,就必须有开阔的胸襟和宽广的视野,有利于回族自身打破僵化保守思想,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改变本民族的生存状况,发展民族经济。

三、回族穆斯林的经商原则

谋求生存、“两世吉庆”是每位穆斯林追求的最基本原则。伊斯兰教解决经济问题有自己的原则。第一,区分合法与非法;第二,遵守伊斯兰商业法;第三,劝阻奢侈生活;第四,禁止利息;第五,支付天课;第六,以伊斯兰教的道德原则为整个经济制度的基本制度。在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伊斯兰教的双重影响下,回族穆斯林开展的基本经济原则有:

1.严守禁戒,诚实经商

回族穆斯林有着非常严格的饮食禁忌,这就必须通过中国穆斯林经营屠宰行业,以供应中国穆斯林的牛羊肉的需求,从而也就形成了回族穆斯林独具特色的牛羊肉售卖业、皮货售卖业、饮食业等。伊斯兰教十分重视诚实经商的原则,并把是否诚实经商同是否真诚信教相联系。《古兰经》严厉禁止商贸活动中的欺诈、假冒、愚弄、哄骗等不诚实的行为。

2.公平交易,互惠互利

回族穆斯林主张在商贸活动中公平交易,互惠互利。交易必须双方自愿,其次要求秤平、斗满,不在秤上作假,争价不争秤是回族穆斯林普遍遵循的原则。《古兰经》中多次提出有关公平称量的命戒:“你们当使用充足的斗和秤,不要克扣别人所应得的货物。”

3.合理竞争,反对囤积居积

商业贸易中,竞争不可避免。伊斯兰教主张人们为了今世的幸福而努力奋斗,创造财富,但不可因财富而见利忘义;提倡在一定合理范围之内的竞争是道德的,而那种为个人膨胀的私利将货物囤积起来、阻滞流通,或者垄断行业、欺行霸市、坑害同行和消费者,或者投机取巧、哄抬物价、损人利己的竞争行为是不道德的,为教义所不允许的。

4.禁止高利贷,禁止重利盘剥

回族穆斯林十分重视诚实、合法正当的商业行为,反对人们用高利贷和重利的手段去营谋财富、获得财富。《古兰经》再三强调,真主允许人们的经商活动,并准许商人们为此赚取适当的利润,以维持自己的生计,这是公平的,但是,真主准许买卖,并不意味着真主准许他的信徒们去高利盘剥。

5.凭约守信,信誉第一

重视和遵守商业信誉,是穆斯林商人必备的商业道德。自古以来,回族穆斯林商人在商业活动中,十分重视订立契约,以及履行契约中规定的权利义务,不信守契约式伊斯兰教不允许的。伊斯兰教为了维护传统商业交易有秩序地正常进行,认识到契约在商业交易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提出了重视商业契约、遵守信誉的思想。

6.禁止浪费和贪污

伊斯兰教具有积极入世和实务的特点。它不主张禁欲,也不反对人们满足现实中合理的欲望及追求幸福。但它提倡节俭,反对浪费,反对奢侈糜烂的生活。回族穆斯林商贸活动中还反对贪污、贿赂行为,这也是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古兰经》明确指出:“任何先知,都不致于侵蚀公务。谁侵蚀公务,在复活日,谁要把所侵蚀的公物拿出来。”

7.保护生产,保护消费者权益

生产是一切商业交易活动最起码的前提条件,没有生产,一切商业都无从谈起。作为一个穆斯林商人,可以通过商业贸易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但同时必须考虑消费者的权益,一切通过损害消费者权益而获得的利益都是非法的。

四、回族经济的发展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回族穆斯林在经济活动中的发展有着大幅度的提高。回族商人践行伊斯兰的商业精神积极参加多种行业经营,例如开发矿产资源,发展清真餐饮业、创办商贸公司、旅游服务业等。其中饮食业是回族经济的一项传统行业,这是依据本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传统为出发点选择自己的经营领域。回族俗语话说“回回两大行,小买小卖宰牛羊”“回回两把刀,一把买牛肉,一把卖切糕”“回族三大行,羊肉、馒头、贩果粮”等。回族一般经营牛羊肉店铺、饭店、干货店、糕点等。回族的清真食品遍布全国各地,像宁夏手抓羊肉、西安的羊肉泡馍、兰州的牛肉拉面等。还有著名的内蒙古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系列产品等。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清真食品产业的发展政策和法律法规。以西安为例,西安市和各区县政府部门对回族生产大力支持,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西安回民街的清真食品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西北最大的清真食品生产基地之一。西安回民街,俗称“坊上”,一般指鼓楼北门到北院门一线的南北向街,短短500米的街道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约150家店铺,出售着回坊特色食品及工艺品、服饰店,成为西安旅游一道靓丽的风景,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是西安游客的必经之地。回坊是西安的一张饮食名片,具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特色与美食特色。以回族为主的穆斯林在回坊这条街上坚守着他们的文化,在回民街街道两旁,总能见到热情的穆斯林商贩招待客人,这里汇集了几百种物美价廉的回民风味小吃:羊肉泡馍、粉蒸羊肉、灌汤包子、牛肉丸子胡辣汤等倾倒了慕名而来的中外食客。许多有名气的老字号如陕西第一碗,贾三灌汤包子铺、老童家腊羊肉店等,更以它独特的魅力,给来访的中外名人、政要、海内外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坊的良好发展带动了陕西省全省的经济迅速发展,全省清真食品在品种、规模、结构、效益上都发生着可喜的变化。目前全省已有的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网店8000多家,主要经营清真方便食品、清真菜和羊肉泡馍三大类,形成一定规模的少数民族国有、集体、民营企业将近600家。清真食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吸取新的工艺与技术,大胆创新,产品种类从传统的清真餐饮、副食、肉食品到速冻、专用等品种。如“西安康师傅”、“宝鸡华丰”等清真方面食品企业,“老孙家”、“同盛祥”等档次较高的饮食企业集团。西安的回民街作为历史古城无论是在经济、文化、人文还是旅游方面都具有着非凡的价值,对于发展回族经济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回族经济的影响

回族所倡导的经济思想同样对我国商业道德有着积极的影响。伊斯兰教倡导商业道德与市场秩序。早期阿拉伯人以游牧民族为主,故伊斯兰教禁止一切危害游牧经济的商业活动。为使畜牧业生产得到稳定发展,“禁止卖家畜的胎羔及其孙辈。”对于回族商人来说,待下地的籽种、田地里的禾苗、树上结的青果、动物里的胚胎等,都不能作为贸易的对象。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除了健全的法律外还要有道德来进行规范。求利是人的本性之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但是一个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在进行商业活动时,不应该以追求利益为根本目的。那么对于中国的所有经商的人来说,都不应该以牺牲道德而追求利润最大化。经商如果只想着赚钱而丧失了道德底线,毫无责任感,那么对于消费者对于自身乃至对于一个国家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危害。在经历了三聚氰胺、过期月饼、假化肥、假种子等一系列事件以后,我们应该警醒:一个企业若无道德,那么它必将不复存在;一个民族若无道德那么它必将消失;一个国家若无道德那么它必将灭亡。

回族经济思想的消费观同样影响着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回族经济思想的消费观源于伊斯兰教,并带有中国特色,它主张适度消费,认为浪费和过度消费不但会使生产萎缩,经济衰退,而且会败坏社会风气,把人们引向腐化堕落,助于奢靡之风蔓延,从而丧失民族斗志和忧患意识。但是也不提倡过分节俭和吝啬,认为过分节俭和吝啬如闲置资产,不用于社会财富的流通和增值,会降低消费水平,削弱对生产和供给的刺激,使整个经济停滞不前。把握消费适度原则,既不浪费,又不吝啬,一直是回族向来勤俭节约而著称于世。回族文化中的适度消费的理念,对于我国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

回顾历史长河,灿烂的回族经济文化丰富了中国的经济文化。我们应以发展生产力为标准,与时俱进,更好的发展回族经济,引导回族经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协调,满足开放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为本民族乃至全中国56个民族共同富裕和繁荣做出贡献。在积极发挥其优势的同时还需进一步改正其不足,回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其文化的发展与教育的投入,特别要重视学习先进的现代化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在当今大数据时代,须顺应潮流,加强学习,这对于回族经济的发展乃至国家的发展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朱琳,回族经济思想研究,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2011

[2]姜歆,中国穆斯林习惯法研究,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2010

[3]卢璟,重拾西安回民坊饮食文化街区的价值,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第一期:77-80

[4]田晓娟,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近现代回族经济史研究,回族研究,2004,第4期:48-51

[5]杨国涛,试论回族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第5期:60-78

作者简介:杨杨(1990—),女,回族,河北省任丘市人,在读研究生,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理论。

猜你喜欢

伊斯兰教回族
伊斯兰教中国化:历史与现实
中共陕甘宁边区回族干部政策的经验及启示
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实践路径研究
坚持文化自信 走好伊斯兰教中国化道路
弘扬伊斯兰教优良传统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回族文献目录工作述评
回族族称起源新辨
开罗伊斯兰教老城
从《家谱》看吉林回族的源流与走向